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勤於學習,善於自省,變教訓為經驗,從失誤趨成功。勇於開拓,敢於進取,繼往開來,譜寫新章。巴郞身處環境、社會、以及自身的發展變化之中,耳聞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筆錄存之,欲與文友們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流寇英雄》巴郞

(2025-08-19 01:29:56) 下一個

《流寇英雄》巴郞

 

可惜好景不常,山區的窮苦,是滋生土匪的搖籃,總是有土匪出現。大小二寨易守難攻,自必為土匪所鍾情。隻不過,現時的土匪,不象其先輩,要大興土木,安營紮寨,似乎要在這雲霧山頂上,過一輩子神仙生活。現時的土匪,注重眼前利益,得過且過,目光要短淺得多。山上有寨牆遺址,還有頹敗廟宇,稍加修葺,既能遮風擋雨,比露宿荒野強得太多了。他們通常是流竄作案,隻是在倦怠疲憊時,才爬上山頂,把這裏當個臨時的巢穴,躲開官兵鄉團,休養生息一陣子。當體力精神恢複後,或坐吃山空時,方悄悄下山,燒殺擄掠一番,搶劫財物糧食,以維持生計。

 

這樣的流冦,官軍來時則避開,官軍去後則複出,狡兔三窟,是很難剿滅的。故隻要沒有明目張膽的殺人越貨,或與官軍叫陣放對,地方都眼開眼閉,放他們一馬,隻求和氣生財,他們能念及鄉裏鄉親的,少在本地搶劫,就為他們燒高香,謝天謝地了。

 

據說向士英向士雄姐弟英雄,在1927年蔣介石反動派背叛革命,屠殺黨人時,襲擊了茶馬古道上的卡門軍營,奪取槍炮武裝農工,組織紅軍,開辟川鄂黔湘根據地,發動山民,打土豪分田地,聲勢一度大振,遠近聞名。他們實行“耕者有其田”,注重民生,為山民們的生活注入活力,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所以,贏得了廣大山民的衷心擁戴,積極參與。

 

他們也曾屢次借助大小二寨天險,以弱敵強,頑強抗擊過國軍的清山圍剿。雖然傷亡不小,但也給敵軍重創,使敵軍望之而怯聞之喪膽。盡管硝煙彌漫炮聲轟鳴,但紅軍雄關天險,紅旗不倒,長達八年之久。直到形勢變化,按上級指令,各地散在紅軍匯聚,組成紅二方麵軍,辭別父老鄉親,衝出敵人的重兵包圍,揮師長征,北上抗日。雖然其後白色恐怖肆虐,但紅軍撒下的種子業已抪撒在山民心上,必將生根開花,孕育希望。

紅軍雖走,但傳奇長留。

一一一一

巴郞 記於 20240116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