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山為王》巴郞
就有那因世事不濟,生意破產,家道中落,無以為生,或受苛捐雜稅、地租、高利貸盤剝,傾家蕩產,饑寒交迫,或不堪官府保甲地主富商壓迫欺淩,敲詐勒索,胸懷不平,憤起而爭等等,如此這般地人,越來越多,就有人振臂高呼,群起響應,拉起匪夥,占山為王。
神佛聖賢舍此而去,自然地,這塊地,又回歸了世俗。
這大小二寨,地勢險要,萬步梯處,一夫當道,萬夫莫開,易守難攻。所以曆朝曆代,都有土匪嘯聚,成了知名匪巢。山上有水可飲,有地可耕,溫飽不虞,可以自保。山下四方富庶,錢糧豐足,下山搶劫,總不落空。清朝後期腐敗,民不聊生,盜匪之患尤其嚴重,甚至影響到官府的賦稅收入。故官府也曾組織過多次清剿,仗著人多勢眾,將匪眾趕回老巢。但匪徒牢守萬步梯頂,布置滾木擂石,見敵攻上,隨即砸下,官軍那血肉之軀,雖十分驍勇,卻怎能抵擋,砸著即死,擦著即傷。這兩寨如此難攻,如此損兵折將,卻沒有絲毫寸進,沒有火炮,隻能望寨興歎。
後來改朝換代,滿清滅亡,民國新生。國府效法西方,引進步槍火炮,建立新軍。1925年起,楊森治川,他建立起一隻強大軍隊,南征北戰,所向披靡。萬縣是他的老巢,為鞏固其統治,他派兵剿匪。大小二寨上盤踞的悍匪,手持刀矛棍棒冷兵器,既便仗恃著懸崖峭壁之天險,又怎能抵擋得住槍彈齊射火炮轟擊?血肉之軀被炸得四分五裂屍無完體,匪徒們嚇得丟鎧棄甲,撒開腳丫子作鳥獸散。馬頭羅田河清海晏,鄉裏秩序井然,山民們都稱道楊森將軍做了一件惠民善事,甚至為他建了一座生寺,為他供奉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