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符實》巴郞
直到領袖發動了“無產階級文運大革命”,要打倒一大批黨內走資派,他才認為時機已到,再度出山。作為付統帥,強勢主持軍委,重用自己的心腹親信,執掌了空軍海軍總政總後等要害部門,並力圖排擠他人,打擊異己,將勢力觸角伸到軍隊其它部門和係統。
最使他心儀垂涎的是總參謀部。總參謀部,是軍委的工作機關,是全軍的領導機關,是軍隊的總司令部,負責全軍的軍事建設和軍事行動。可是,自解放戰爭中成立至今,卻都是由其它野戰軍將領任統帥,如彭周葉徐聶粟黃等。黃克誠在59年廬山會議上,因“彭黃張周反黨集團”被打倒後,是羅瑞卿接任。文運初期,羅因“彭羅陸楊”反黨罪行而革職,則由楊成武代理參謀總長。
縱觀如此眾多的新舊總長,雖然都聲名赫赫,威信足以服眾,才幹足以勝任,但卻很少有四野將領儕身其間,染指總長之職。作為國防部長,軍隊的付統帥,心中不禁委曲和憤懣:這不是明顯的歧視和不待見嘛,難道四野是後娘養的?總長不由自己人擔任,就沒有掌握軍隊實權,怎能調動和指揮軍隊?這不是意圖架空自己,使付統帥桂冠名不符實?不行,一定要找個時機,讓咱四野的人擔任總長,還我公正,使我付統帥國防部長名符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