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琳在菲不搞錢的見聞日記

落後島國菲律賓,歐美人的後花園,日韓人的度假區,中國人的地獄村,為何還有這麽多中國人前仆後繼地來?
正文

中國人口中的敗軍園,韓國人眼裏的度假區,哪個才是真假?

(2024-01-25 00:10:58) 下一個

在馬尼拉生活的日子裏,總有人小心告誡我,不要去克拉克,是的,我之前並不了解克拉克,我總共來菲律賓兩次,第一次是下南洋淘金,賺到了幾十人民幣就心滿意足,回國想好好生活,第二次是想堂堂正正在菲律賓做個廢物,賺點小錢,畢竟這裏沒有人會指著我的鼻子說我不上進,結果來這發現情況是真不對勁,但騎虎難下,隻能苟著。

這次第二次呆也不過幾個月,但一直窩在馬尼拉沒怎麽出門,一來是作為一個獨居女孩實在是膽小懶惰,不想探索新環境,二來這次過來沒有了淘金夢,隻想逃避國內的氣息。

這回過來,明顯感覺菲律賓的中國人戾氣更重,不管是那一條條毀屍滅跡的綁架新聞,還是論壇隨處可見的打劫提醒,都在提醒我這次過來的時機不正確,奈何我是個獨來獨往的宅女,奇怪的人,也算安然度日。

這個月初,一個朋友跑來我家借宿,原因就是這邊所說的“跑路”,具體原因不詳說,加上自己的簽證也因為這個國家政策的朝令夕改出了問題,搞的我不能堂堂正正的做個廢物,壓力太大,便一溜煙收拾了點行李跑來克拉克來躲避幾天,由此可見,藝琳在菲不搞錢是真的,隻想混口飯吃,求個生存,老老實實躺平。

按照我現在的年紀,應該在國內忙著找對象,結婚生子求發財,跑來菲律賓還不搞錢也不應該,但是我可能就是那種看開了的中國年輕人,實在是卷不動了,也是覺得自己能力不夠,就想來這個島國,不去管前塵往事,不去管家庭瑣事,此是後話。

從馬尼拉坐車到克拉克,要是懂點英文倒是不難,很多人出行都是打車或者包車,我知道自己兜裏沒幾個臭錢,樂得自己找這邊的交通工具吉普尼或者公交巴士,這裏麵不就是一個信息差嗎?

包車一般5000p,折合人民幣估計要650塊,而自己坐大巴隻要380p,還是老式的打孔賣票,相當於50塊左右,這個性價比就出來了,菲律賓的中國人就是吃了信息差的虧,辛辛苦苦賺的錢被所謂的“一手中介”坑了去,實際不知道加價了多少次。

 

去克拉克的路上,像是回到了中國北上的感覺,我的家鄉在中國的中南部省份,北上求學,南下求財,青年時期的窘迫一下子就飛到了腦子裏,路上風景獨好,隻是心情不美妙。大片大片的農田,幼苗還未長高,赤道上的太陽總是格外大格外焦灼一樣。

大巴駛離擁擠的馬尼拉,開始穿過高速,奔向我從未去過的克拉克。上個月在菲律賓南下去八達雁的時候,要是夕陽,太陽就是染紅了天空,給人一種奪目炫彩的美,而北上,太陽竟在大片大片的雲朵包圍下,失去了萬物之母的威力。

好不容易達到了這邊的大商場下車,朋友接我回到他們的別墅區,才發現這個社區竟全是韓文,連周圍走過的人都是說著韓語背著新款奢侈包的韓國人,加上清一色的建築,路邊好幾家韓國餐廳和超市。還有一座小型的韓國教堂,恍惚間以為自己來到韓國,雖然我並未去過韓國,多年前喜歡刷韓劇。

朋友住的房子裏麵也都是韓式電器,插頭也是韓式插頭,連今天房東來檢查電器打招呼都是用的韓文,早上起來,對麵的棒球場都是韓國少年們在呐喊著訓練,晚上出門散步,也能聽見周圍傳來韓國人的笑聲,遊泳池裏的小孩子也是被自己家長喊著“bali bali”,隻因為當年有朋友去韓國留學,他學韓語的時候我順帶學了一點,沒想到多年以後,倒是聽懂了這一句。

後麵搜索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克拉克原本是上世紀的美國駐軍基地,現在的克拉克機場仍然是軍民兩用,不過1991年的時候克拉克的火山爆發,美軍撤離,這一片現在是旅遊區,不過對於中國人來講,很多人對這裏諱莫如深。

我去問了問幾個人,才知道這裏有一塊地方是跟緬甸一樣的“詐騙園區”,全是國人聚集的“殺豬盤”,是潰軍之地,所以我說要來這玩幾天的時候,都提醒我小心被割腰子。我知道我的朋友不會坑我,但是多說無益,踏上求索的心態,就這麽來了。

這裏的空氣確實適合放鬆,沒有馬尼拉作為菲律賓第一大城市的喧囂吵鬧,早晨叫醒自己的不再是那現代化的“鬧鍾”,各式機車的轟鳴聲,而是工人們的幹活打氣聲,這是個別墅區,對麵也馬上要建造另一個社區。因為這裏屬於赤道以北,天氣比馬尼拉也涼快不少,不開空調剛剛好,連風扇都不需要。

如果不是囊中羞澀,又是個無業遊民,我都想在搬到這裏做個簡單的數字遊民,也難怪這裏是很多韓國人的聚集之地。有教堂,有超市,有餐館,有棒球場籃球場網球場,有24小時供應的冰美式咖啡店,幾公裏之外是這邊的SM商場,類似於中國的“萬達廣場“,也難怪不少韓國人來這裏置業度假。

菲律賓是個被忽視的國家,我也是來這裏才察覺,歐美人都來這邊找”看護“,連日韓人也不意外,中國人也來了,忽然想起在馬尼拉遇到一個台灣老頭,在菲律賓生活了二十年,他倒是對自己結婚生子看得開,卻也還是入鄉隨俗有了兩個女兒。昨天自己一個人去逛商場的時候,好幾個四五十左右的韓國人,身邊都是一個二十歲左右的本地小姑娘,也許這就是“信息差”。這在馬尼拉也屢見不鮮,所以大家才說菲律賓是歐美人的後花園,日韓人的度假區,而隨著菠菜業在這邊的根深蒂固,我估計成為中國人的流俗地也正在路上。

在香港留學的一年,雖然上的學校一般,但是選的專業確實正正好是我自己喜歡的,如果說之前我的腦子隻有自己的悲歡離合和起落沉浮,現在我的腦子好像與世界有了更多的思考,盡管我不是色盲,三歲便能分辨五顏六色,但快活到30,仍對這世界的黑白感到困惑。

朋友給我說,這邊的消費水平比起韓國正常消費低了很多,所以他們來這裏也不奇怪,正是財富的不平均分配造就了信息差,一個國家的廉價勞動力成為大家慕名而來的理由。而我作為一個毫無根基的中國人,在菲律賓還能呆多久?把這個問題交給我和命運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