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千人

理工男到創業者蛻變後感悟。來美三十年的感悟。工學院終身教授。五年六十次飛越太平洋,一年五十次深圳。
正文

要創新,就沒必要發明

(2023-12-30 19:03:22) 下一個

很多人想要創業但是苦於沒有主意。大部分理工男的反應就是去想和發明。這是錯的。要做商業,就不要去發明。商業主意有的是。不需要DIY一個好主意。

創業和你的點子無關。你如果要用你的點子去創業,十有八九是不會成功的。如果你不在工業界(比如你在學術界),也不要去想什麽絕妙的沒人想過的點子。想出來也沒用。沒人關心。

創業是在現有的商業範疇之內創造新的生產關係和業務合作關係。如果你想做新的商業,就不要去用新的點子。商業的本質是供求的聯係。沒有聯係,就沒有商業。聯係是充分必要條件。又沒有聯係和你聰明不聰明沒關係。

一個人自創的新點子大概率是會太妙了,沒有人能跟上你的思路。到頭來沒人接受,沒人投資,沒人懂,沒人買單。就無疾而終了,等著對的時間再讓別人去實現。商業的發生不是因為新的供給產生了需求 - 而是因為已有需求端遇上了新的供給。

創新的根基不在供給側,而在需求側。

為什麽那麽多創業公司都在矽穀?不是因為聰明人在矽穀,或者矽穀聰明。簡單的原因,就是矽穀是業務發生的地方。在矽穀的人,就已經在內線。好的點子不用你想 - 會自己送上你的門。在深圳和蘇州也是一樣。在那裏的人,不需要自己想象。主意會主動找上你。

換句話說,如果你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但是和工業界沒有聯係,那麽你可能需要工業界,但是工業界不需要你。

好的主意產生於inside。外人再聰明,再會發明,也沒有用。

===

要想成為一個像喬布斯和馬斯克那樣有很多點子的人,最重要的因素有兩條。

第一,是把自己訓練成創業者(entrepreneur)。創業者是一門手藝,是需要訓練的。這個訓練的過程就叫“第一次創業” - 是一定會失敗的。這次失敗很重要。馬斯克和喬布斯都失敗過,隻是人家的失敗是十五歲以前就發生完了。

先做個Entrepreneur,再等機會去做entrepreneurship。這是兩個沒有聯係的過程。

第二,是有資源。馬斯克很多公司都不是他創的,而是他自己投的。有錢有資本是非常重要的。任何點子沒有資本,就像種一片樹林但是沒有水。是不會有結果的。但這不意味你的主意不好,隻是因為你沒有自帶水源。等著別人澆灌你的主意,是不可能的。

===

大部分想不出主意的人,都是因為自己還不是創業者,也沒有工業界內線。我認識很多這樣的斯坦福和伯克利的教授創業。主意都很好,也都拿到投資玩了三四年,但是沒有一個成功的。就是因為,工業界不鳥你的頭銜。四年基本跑道到了盡頭,資金耗盡,人去樓空。能被零元收購就已經是上佳的退路。

 

打比喻你的創業是建立一個動物園,那麽最好不要先去發明什麽動物和新物種。你隻要把現成的動物匯集到一起就好了。買一塊地需要的錢遠遠超出發明新物種的資金。理工人才要創業,就不要自己去發明什麽。點子好壞不說,用自己的新點子創業是一種超級低效曲線救國,尤其是當你從沒有創過商業。

創業就是做一台印鈔機。任何印鈔機都是不容易造的,但是沒有一個印鈔機是不可替代的。

即使你的主意超好,你的上遊和下遊和你也沒有任何合作協定。你如果不能幫上遊賺錢,不能幫下遊賺錢,那就隻能自己耍單燒燒錢了。遲早你就是自己和自己玩。世界上不缺你一個。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天底下沒有新的東西。真的。如果你非要發明一個新的物種,那就不是在創業。隻是在發明新物種而已。如果你要創業,就不要發明新的物種。新的物種動物園不會收的。

喬布斯沒有發明。他直接把Xerox Alto計算機照抄了。黃仁勳沒有發明,他直接把Nintendo和SGI照抄了。馬斯克沒有發明,他直接把Chevy  的EV1照抄了。Bill Gates也沒有發明什麽,他把CPM操作係統直接照抄了。

Chevy EV1。這個車型被市場滅掉以後,馬斯克才開始投特斯拉。

Xerox Alto原型機, 領先Apple Mac接近十年。

Gates狂抄CPM,就變出了微軟DOS操作係統的原型。

黃仁勳的第一個產品敗給了Nintendo64.

===

創新和發明,聽起來很像。但是請謹記:

要創新,

勿發明。

思路太複雜了。發明是想個點子。創新是做一個新的業務替代一個已有的業務。

 

謝謝閱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矽穀工匠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西岸-影' 的評論 : 謝謝評論。感覺是不是東岸2B的公司多一些,西海岸現在2C的東西多一些,需要的投資也大得多。東海岸曾有一個叫transistor的發明,被William Shockley帶到舊金山地區,結果玩大發了。而東岸的ATT,施樂,IBM,Kodak,Corning,Sperry-rand,Honeywell都好像拒絕這些新玩意。可能是西海岸和日本近,一開始應用就是電子表和計算器。
我知道一個Telegent公司,發明了手機電視接收芯片,可以讓山寨手機直接看電視。但是很快就被伯克利同組畢業的同學山寨的體無完膚。火的不得了,但還沒上市就掛了。
gwangmsn 回複 悄悄話 我就有作者所提的經驗,我有一個大發明二三十年都無法賺錢,連專利都不敢申清,就是錢的因素,至今為止還無人能及。如果能成那可是鎮驚武林,激動萬教的事。誠如作者所言,深深有感而發
矽穀工匠 回複 悄悄話 做發明人也要代價。是inventer 還是assignee(權人),差價很大。 要擁有專利必須辭職。發明基本是點破一層窗戶紙。點破以後不一定屬於你。TI 的顯示芯片,惠普的噴墨打印,吉列的剃須刀,可以算是一個發明成就千秋大業。但這很難。就像你是李子柒,最後要看團隊,門檻,和適當的舍。福特就是愛迪生公司一個機械工程師。他自己一夜之間自己進車間把柴油發動機車出來了,也是一個本事。也沒發明什麽,隻是時間對。類似marc Anderssen兩個學生編出browser。這是幾代的造化。Google,和百度都是因為找到競價的商業模式。誰抄誰的我不知道。發明電視,汽車雨刷的都是一貧如洗。有一個成功的大概就是十個你沒聽說過的。
泥川 回複 悄悄話 很多偉大的公司都是發明家創建的。開始時,他們隻是專心於研究和興趣,可能根本沒想到要日後辦企業。

諾貝爾發明新炸藥,雷管。
亞曆山大·貝爾發明電話。
福特,15歲時親手造了一台內燃機。
西門子發明新電報技術。
Google創始人佩奇和布林發明新搜素算法。
百度李彥宏,搜素算法發明人。
等等。。。。

無心插柳,趕上風雲際會,成了大企業家。如開始企圖心太強,想賺大錢,反而不能成事。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這是一個哲學角度的悖論,給你舉個例子就懂了。
當年在東部做startup,技術是全新的,唯一,先行者,最後成功,大家都拿到錢。後來到了灣區,發現startup上市或者賣出的門檻高的離譜,在東部根本沒人信。
發現是成功率問題,在灣區startup的成功率隻有5%,因此VC需要20倍的ROI才能回本。而東部的成功率在30%左右,因此當初的那家公司市值超過投資6倍就認為成功了,股票值錢。
而形成這種區別的因素就是技術上的不同。東部startup一般是基於一個專利,因此基本沒有競爭者,而灣區是大家都基於同一種技術,僅僅是從市場角度讓產品有區別。但一旦那種產品占有市場,其他人也就會立即轉型進入這個市場,那麽你獲得領先的窗口就很小,很可能還沒有達到上市價值就被超越而失敗。
在這些事情發生之前一個在灣區的同學當一個startup的CEO,公司產品已經開始有市場,去東部做評估上市(公司估值業務當時都在紐約或者波士頓),在我那裏住了兩天,期間互相交流所做的東西,我給他的建議是我做的東西給你解釋了15分鍾你都沒聽懂是什麽技術,而你的東西5分鍾我就弄清楚了大部分技術細節,那麽一旦大型公司發現是個市場而開始進入,你的公司就會沒有市場,因此最好的出路是盡可能在上市後及時賣掉。
他沒有聽從,公司上市後他當時可能是大陸留學生這一代中最成功最有錢的,但沒兩年就被大公司占領市場淘汰破產了。
這就是技術創新與單純重視市場的區別。灣區當時在tech高漲期平均每天出現大致500家startup公司,也同時有500家破產,在東部沒有這樣瘋狂。
556517 回複 悄悄話 從創新到最終產品因循以下程序;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品開發,也就是從不賺錢到燒錢,最後才能賺錢。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文字遊戲
gwangmsn 回複 悄悄話 作者是經驗之談該多聽聽
矽穀工匠 回複 悄悄話 飛機是很多人一起發明的。萊特兄弟學曆最低,但是最實際。最後萊特兄弟航空公司一分錢沒賺到。計算機是很多人一起發明的。沒有人擁有專利。汽車,更別提了。是很多人曆經很長時間發明的。愛迪生的電動車沒興起來,福特仿奔馳做了一個便宜貨,結果火了。
想創新還是想逞能,這是問題。發明者最後一般不是創業成功的那個。當心慎入
照亮芝加哥1893博覽會的燈泡,都不是愛迪生的。是威斯汀豪斯公司的。愛迪生和風投有對賭,被風投踢出了GE公司。

另外,保護知識產權的是你花錢雇的律師,不是專利本身。專利本身就是一張你每年要交錢維護的紙張。
ahniu 回複 悄悄話 作者可能不知道飛機,汽車,計算機。
mm6799 回複 悄悄話 有專利可以保護知識產權
海外逍遙 回複 悄悄話 工匠好文,讚一個! 印鈔機的比喻非常形象,很有道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