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千人

理工男到創業者蛻變後感悟。來美三十年的感悟。工學院終身教授。五年六十次飛越太平洋,一年五十次深圳。
個人資料
正文

沒有人格教育的高等教育極不完整

(2023-12-23 10:24:25) 下一個

今天是清華朱令離世。感想很多。很多文章寫了當時一些小細節。九二年入校,生命居然被寫上暫停鍵三十年。在這三十年裏,一般的人會結婚生子,事業上樓梯,從沒錢變到有錢。很難想象從大學宿舍搬回家住幾十年。但是天災人禍是常態。安息。

人需要低調。自己好的時候不要張揚,自己不好的時候要隱忍和接受 (accept)。

中國人也許最喜歡的是比。這在西方好像是不存在的一個習慣。西方的孩子就是這樣。你比我好,挺好。我也有比你好的地方就是。我的媽媽更愛我。

在信仰缺失的社會,人除了比和“自強”,就是照顧父母領導。其他的“同事”都不是什麽太重要的。但其實,同事才是真的可以暗算你的。

這個下毒的人,如果是真的下了兩次,那真的是恨到要致其於死地了。哪裏來的恨?哪裏來的膽?

恨一個人是不需要理由的。羨慕可以變成嫉妒,嫉妒可以變成恨。還有別的恨的根?如果不是神,那就是人格問題。九十年代初的中國是很傳統的。不應該有這樣大的精神分裂。宿舍裏幾個人一點小事忍一忍就過去了。而且都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上了清華的。

一個人的人格,和教育無關。這就是說,什麽清華才子才女,都可以有人格缺陷。人格就是一個人的架子。沒有這個架子,任何人都隻是一群軟軟的有機體。沒有型,沒有樣。再有本事,也是最終淪為皮囊。

人格是家裏教的,不是學校教的。

西方不重視數理化,但是重視人格教育。幾千年同看一本書(聖經),就是把一些小故事傳達下去。這些聖經小故事潤物細無聲啊。不看是有遺憾的。

中國的教育是沒有人格培訓的。隻有小時候的五講四美。所以很多人身體長大了,但是心靈還是孩子般。

中國的人格教育都是外在的“家”結構 - 所謂三綱五常。君臣父子夫妻。五常是所謂仁義禮智信。可以說,在這個第兩次下毒的過程中,如果凶手有一點仁,TA不會這樣做。有一點義,也不會這樣做。這個人瘋了,是沒有人格,隻有所謂正規教育和“分數”KPI。

中國沒有真正的人格教育。三言兩語就忽略很多東西,以為都懂了。清華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我認為”自強“不是一個很好的做人訓導。厚德載物也是一個冠冕堂皇不適用實踐的大道理。

看看民國大學的一些校訓。

民國很多大學都教人格。比如滬江大學校訓是”勤,信,愛,義“。字很少,字字上心。

東吳大學校訓,”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喜歡這個“完人”。就是說,要學習別人,別學習自己。

金陵女子學院校訓,"厚生“。教女生,這個詞是有深意的。人需要厚道點,是這個意思?寬厚些。

廈門大學校訓就比清華好。”自強不息,止於至善”。

如果清華有這些校訓,您還相信那個兩次下毒的會幹? 那個下毒的“自強”了一把,但是忘了“厚德”。

君不見,這些“愛”,“善”,“義”的詞匯都統統從大學教育裏拿走了。

換個角度說 。。。

在這個社會上必須有正規的防壞人訓練。負麵的話說出來是沒有人願意聽的,尤其是年輕人。這就需要年年講月月講反複講。大家都不講 那就是等著壞人出陰招。

什麽叫防壞人?就是要當心你周圍的變化。你從一個人獨住進了宿舍,你從一個人獨住進了洞房,你從小單位進了大單位,從二線城市到了一線城市。身邊的人事變動極大,要謹慎。不要以為自己一定百分百正確,不要以為別人有人有義。要有基本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這個社會是聽不得真話,說不得真話的。每個人都需要”陽光“和”樂觀“。這個不是完全對。不會放壞人,就等著別人放冷箭吧。對自己孩子好,就要教他們防壞人。同時要做更好的“厚”,“愛”,“義”和“勇”之人。但是要考慮別人的冷箭。

隨便瞎寫。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矽穀工匠 回複 悄悄話 一個正常的社會,不是應該巨嬰當道。上梁不正了,下梁別指望。這個清華,哈佛,中國,美國都一個德行。九二年校長王大中,不是壞人。我對清華最大的問題,就是這個學校交出來很多頭腦發達但是(1)沒有商業思維,(2)沒有人格和魅力的人。清華讓學生太實在。那句行勝於言是很大的誤導。大多數清華出來的沒有馬斯克,蓋茲等這些“有礦家庭”出來的領導力,大多數淪為家庭主廚。
綠珊瑚 回複 悄悄話 在朱令事件中,清華也沒起好作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