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八年再訪倫敦,心境已然不同。那年來倫敦開會,忙裏偷閑走馬觀花,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如今自在悠閑,去南漢普頓乘坐郵輪前,在倫敦停留幾天,與朋友一起將郊外名勝:溫莎城堡,牛津,劍橋一網打盡。
先安排乘火車去溫莎城堡遊覽,趕上11時皇家衛隊換崗儀式,看紅衣黑帽衛隊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交更換崗,軍樂隊鼓號齊鳴,皇家傳統氣派彰顯,自不在話下。草坪,台階上擠滿的興致勃勃的遊人給城堡增添了歡慶的氣氛。城堡內部不能照相,隨著人流走走停停,瀏覽數不清的大廳,門廊,房間,展示的王室生活如過眼煙雲,出來了,也就煙消雲散了,啥也沒記住。看完城堡,與過去都曾受過紅色教育的朋友按計劃返回市內,直奔海格特公墓(Highgate Cemetery) 探訪共產黨人的老祖宗馬克思墓。墓地很大,分東區西區,入口處有一小門廳售票,每人10英鎊。快閉園了,看門老婦說時間不夠了你們隻能看東區,收費6英鎊。似乎有些諷刺,當年靠摯友恩格斯資助的貧困無產者馬克思可曾想到百年之後人們看他的墓地還要付費。墓地園區很靜,密密麻麻的墓穴,墓碑,有些長滿青苔,雜草,缺乏打理維護。沿著路徑走著,想起少年時代讀過的共產黨宣言:“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聖的圍剿,舊歐洲的 一切勢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國的激進派和德國的警察,都聯合起來了。“ 卡爾馬克思在1848年出版的共產黨宣言中的開場白,是那時懵懂的我讀後印象最深的一段。漫漫人生,時代變遷,紅色少年已成退色老漢,懷著曾有的初心特意來此一探究竟。墓碑前寥寥數人,低聲竊語,與溫莎城堡那喧鬧熱烈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比。馬克思墓是1954年從附近的墓址遷移至此。英國共產黨員, 藝術家,雕塑家Laurence Bradshaw 設計,完成了頭像雕塑,1956年由英國共產黨總書記Harry Pollitt 主持揭幕。自建成以來,成為馬克思理論追隨者的朝聖之地,也成為反馬克思主義者破壞的目標,70年代經曆了兩次爆炸破壞。由於馬克思的特殊曆史地位和價值,其墓地也成為一級保護建築。馬克思的銅像安放在一人多高的花崗岩基座上,碩大的頭像與基座咋眼一看有些不成比例,但頗具雄渾,堅毅,充滿力量還有幾許憂患。遠遠走來就能辨認出他那標誌性的大胡子及發型。墓碑上端刻寫著共產黨宣言中最後的那句名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下麵的碑文記載著合葬於此的馬克思與夫人燕妮,女兒,外孫,女仆生卒年代。不遠是其初始墓地,踏著荒草落葉,按圖索驥找到不起眼的墓碑,模糊的碑文可辨認出馬克思的字樣。有崇拜者放在這裏的花束,還有散放在碑石上的各國紙錢,硬幣,人民幣不少,武漢一所大學的校徽竟也赫然在目。頗有諷刺意味,甚至褻瀆,馬克思還要用金錢來供奉嗎?曆史車輪滾滾向前,長眠於此的馬克思還在影響著世界。指導了幾代人的馬克思主義仍在接受時代的檢驗。
次日參加牛津劍橋大巴團一日遊。牛津劍橋兩地相隔甚遠,自由行難以一日完成,隻好跟團遊,結果令人失望。馬來西亞華人導遊中英文雙語解說,耽誤不少時間。在劍橋觀光時看到那座著名別致的木橋,導遊介紹時張嘴就說:這是算術橋,於1749年最初建造,聽著別扭,算術數學不分,不倫不類的,忍不住糾正了他一下:應該是數學橋,光頭導遊倒也機靈,一摸禿頭,趕緊改口:對對!是數學橋。一日遊大部分時間耗在路上,參觀景點的時間很有限,很多地方都沒看到就往回趕,尤其是在牛津。於心不甘,和朋友夫婦果斷決定放棄回倫敦大巴,繼續在牛津遊覽,晚上坐火車回去。傍晚大多數遊客已經離去,校區,街道不再喧鬧,古色古香的學府恢複了平靜,白天濃濃的商業氣息淡薄了,感覺這才是牛津應有的樣子。
短短兩天半遊覽了皇家城堡,兩大著名學府,馬克思墓,享受幾頓大餐,泰晤士河畔漫步,知足了。記得上次在倫敦坐地鐵公交車買一張蠔卡,四通八達,方便實惠,這次發現市內乘車可直接刷信用卡,更為便利,很讚!最開心的是有老友相伴,觀光,聚餐,暢談,不亦樂乎。最後一起乘火車前往南漢普頓登上郵輪開始了新的旅程。
泰晤士河
溫莎城堡 - 查爾斯國王注視著你
衛隊換崗
海格特公墓 - 馬克思墓
劍橋打卡
數學橋
The Corpus Clock (螞蚱鍾)- 2008年大名鼎鼎的劍橋物理學家霍金為此鍾建成揭幕
三一學院牆外那顆非同尋常的蘋果樹 - 傳說當年牛頓被掉下的蘋果砸在腦袋上, 靈感煥發, 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劍橋的學院生財有道,進入校園還需購票。 時間有限, 在門口看一眼作罷。
牛津掠影
基督教堂學院的大餐廳
倫敦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