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資者,過於糾結於投資標的能夠產生的現金流,比如房產的房租、或者股票以及股票基金的分紅。我今天就試著分析一下股票基金的分紅率問題。
2023年4月25日,穀歌公司發布該年第一季度財報時,批準了下一年的股票回購計劃:公司計劃花費700億美元收購市場上的流通股票,按照目前的股價,相當於在一年內把公司的股票數量減少5%。
無獨有偶,大部分標普500指數裏的公司都在大幅回購自家股票。在2022年一年,這500家公司一共花了9200億美元收購自家股票,平均把各家公司的股票數量減少了2.6%。考慮到它們的平均分紅派息率隻有1.6%, 它們花在回購上的資金是分紅的1.6倍!
公司掙了錢,有兩種方式回饋投資者,一是給投資者現金分紅,二是到市場上回購股票,讓股數變少;在公司市值不變的情況下,股數少了,每股的價格自然就高了。
為什麽美國的公司更願意回購自家股票,而不是給投資者發很多現金分紅呢?
1. 為投資者省稅
富蘭克林有句名言:這個世界上,除了死亡和納稅,沒有什麽事情是確定的。投資者今年拿到現金分紅,就需要在今年交分紅稅,僅僅聯邦稅最高就可以高達20%。而如果是股票升值,隻要投資者不賣出,就可以延遲到賣出時交稅。
2. 讓所有人覺得自己非常厲害
人們往往對長期單一數字的大幅增長比較敏感,而對短期的小數字無動於衷。
如果一個公司的股價在10年內漲了100%, 投資者會非常開心,公司管理層也可以向人們吹噓自己的靚麗業績。而如果一個公司股價10年不變,而是每年給投資者發7.2%的分紅。在這兩種情況下,雖然投資者的平均年化收益率都是7.2%, 但是拿到分紅的投資者多半鬱鬱不樂,他們甚至會覺得管理層應該被趕下台。
比如蘋果公司,在過去10年裏,每年隻把20%的盈利拿來分紅,其餘80%用來回購自家股票。十年下來,公司的股票數量下降了60%, 股價漲了11倍,不管是管理層、公司員工,還是投資者, 大家皆大歡喜!
另一個極端例子是巴菲特的伯克夏爾公司。自從該公司上市以來,公司從來不分紅,而是把利潤用於擴張業務、或者回購股票以抬高股價。這種操作的效果如何呢? 單單從1980年以來,公司的股價就上漲了超過6000倍!如果你是該公司的一個早期投資人,那麽你自然能夠感受到這種股價大幅上漲帶來的震撼力和成就感。
由於越來越多的公司把更多的利潤放在股票回購而不是分紅上,這就導致標普500指數的分紅率江河日下。在1980年代,該指數的分紅率在5%以上,到了2024年,僅剩1.3%左右了。
按照目前這個趨勢,在十年之後,標普500指數的分紅率有可能跌破1%。
雖然標普500的分紅率持續下滑,但是每股標普500指數的絕對分紅數量還是穩步增長的。以先鋒集團的標普500 ETF VOO 為例,其每股的分紅數量從2013年的2.01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6.36美元,10年增長率216%,平均每年增長12%!
不僅如此,分紅率的降低也絲毫不影響投資者的回報率。比如過去20年,該指數的年化收益率達到11.6%,超過曆史的平均值。因此,我們不需要糾結於分紅率的持續走低,這不過就是美國的企業改變了回饋投資者的方法而已。
那麽,作為一個投資者,我們如何應對這種變化呢?
如果你暫時不需要從股票投資中獲得現金流,比如你處於財富積累階段、或者你的其它被動收入足以應付家庭開支,那麽分紅的減少其實是一個好事情,因為這極有可能會降低你的稅賦。
而如果你是需要從基金投資中獲得現金流的已退休人士,如果分紅不足,那就果斷賣出一些股份吧。
很多投資者糾結於保持股本(基金或者股票)的數量不變,這其實是一個認知誤區。原因如下:
延伸閱讀:
是的,這是美國企業文化的一個變化。一些傳統公司,包括金融公司,也加大股票回購規模。
我以為退休以後,就沒有閑錢投資了。如果你還有閑錢,也可以定投啊。
我使用的是最簡單的指數基金定投策略,人人都可以學會。如果有興趣,你也可以試試。
恭喜恭喜!聞道有先後,哈哈哈。
為什麽要等明年?如果我是你,我現在就取出來,寧肯虧一些利息。
其實,租售比是因房而異的。在舊金山灣區,獨立屋的租售比隻有2%左右。美國中西部很多地區的租售比可以超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