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捷徑

分享投資理財知識、經驗、美股研究;生活隨筆。
個人資料
矽穀居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的小學(三):農村小學裏的快樂時光

(2023-12-27 06:16:31) 下一個

在八十年代的河南偏僻農村,小學裏的老師幾乎都是民辦教師。這些老師其實就是有點文化的農民,好一點的是高中畢業生,差一點的就是初中畢業生。在我們小學裏,隻有張校長是正經八百的公辦教師。

這些民辦老師,幾乎都沒有經過正規的師範學校培訓,因此文化水平和教育水平也層次不齊。能碰上幾個好老師,那是一生的運氣。比如我一年級時的楊老師和五年級時的數學老師王老師,都是我特別喜歡的優秀教師。

我四年級時的數學老師是李老師;他也是一個農民教師。他文化水平並不高,但是可以把數學問題講得通俗易懂。比如那時開始學分數,有些同學碰到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誰大誰小這種問題,就經常犯糊塗。李老師就拿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大家理解:比如中午你回家吃饅頭,和家人分吃一個饅頭;二分之一就是你和另一個家人分吃一個饅頭;三分之一就是和另外兩個家人分一個;你說哪種情況下,你分到的那塊饅頭更大呢?這麽一講,大家做題時,隻要想起吃饅頭這件事,就知道在分子相同的情況下,分母越大,分數的數值就越小。

小學三年級以後,我最怕的作業就是寫作文。那時的作文,都是命題寫記敘文,比如“最難忘的一件事”,”記我的XXX”等等。一個沒有見過多少世麵和現代文明的農村孩子,對幻想文學基本免疫;可是農村的生活和家庭成員,都乏善可陳。偏偏老師要求我們必須寫真人真事,這基本上就是趕鴨子上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這種誤人子弟的教育方式,一直延續到高考。我是1994年參加高考,而那年的高考作文偏偏是要求寫一篇記敘文,而不是常見的議論文。加上高考前一天我過於緊張而幾乎徹夜未眠,因此我的語文就考砸了,剛剛及格而已。後來進了某重點大學,和其他省市的高考牛人同學交流,才知道那些先進學校的老師,是教學生們“編”故事的,根本不用拘泥於“真人真事”。要是我早知道這個訣竅,高考成績應該可以進河南省三甲,而不是現實中的勉強擠進前十名而已。

那時農村雖然非常窮,學校的條件也非常艱苦,但是樂觀的孩子們總能找的屬於自己的快樂。下麵我就說說農村小學裏的一些歡樂事。

一、連環畫
枯燥的學習之外,我最愛幹的事情就是找書看。到小學四年級時,家裏的一套《西遊記》就快被我翻爛了。在農村,想找到大部頭的書非常難。我記得從同學那裏借到過一套《說嶽全傳》,算是我看到的第二套大部頭著作。

而連環畫,或者小人書,則非常流行。我們就互相傳借著看,比如《三國演義》係列、《西遊記》係列、《後西遊記》係列、《嶽飛傳》係列、《隋唐演義》係列,甚至有金庸的《天龍八部》等等。我自己和姐姐們也買了幾本,算是和大家互相借讀的資本吧。

農村有社戲時,也有人把家藏的連環畫擺出來,現場出租給小朋友們讀;看一本好像是兩分錢。而那時,買一本新連環畫的成本大約是兩角錢左右,一個雞蛋大約能賣四分錢。我社戲看煩了的時候,就纏著姐姐和母親要錢去租連環畫看。她們通常會答應,但是也不會多給,頂多隻能夠看兩三本的。

二、端午節
在我小時候,除了過大年,最盼望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過大年的時候,學校已經放寒假了。但是我們小時候,端午節還不是國家的法定假日; 因此我們還得去上學。

我們老家端午節的習俗,除了大家比較習慣的插艾草、吃粽子以外,還要吃煮的大蒜和醃製的鹹雞蛋和鹹鴨蛋。那時農村家家戶戶都養雞;我們村挨著一條大河,因此差不多每家都養鴨。但是,雞蛋和鴨蛋幾乎全部都賣給供銷社了;我們平時是吃不到的。但是端午節那天是例外,所以至今記憶深刻。

端午節一大早,母親就會煮一大盆雞蛋和鴨蛋,當然還有粽子和大蒜。粽子是糯米做的,裏麵包著紅棗;由於糯米過於粘牙,我不是很喜歡吃這種粽子。我最盼望的還是可以敞開肚子吃雞蛋和鴨蛋。現在仔細算起來,那天吃的雞蛋數量,差不多就是全年吃的雞蛋總數的八成以上。

吃完早飯上學的時候,大家往往還帶著幾個雞蛋或者鴨蛋到學校,和同學們進行比賽,看誰的蛋個頭兒大;也有同學進行雞蛋對碰比賽,看誰的雞蛋硬。

每到這時,我就特別羨慕隔壁村的幾個同學。他們村有幾戶人家養的有大白鵝。他們很不屑地拿出幾個碩大的鵝蛋來,讓我們的雞蛋和鴨蛋頓時無地自容。

三、社戲
在八十年代初,我們村裏開始采伐大山上的鬆樹,掙了很多錢。因此,村裏財大氣粗,每年在農曆二月十九日起開始舉辦廟會,並請一台甚至兩台戲班子來唱社戲;一唱就是半個月。

河南是戲曲大省,遠近聞名。最出名的劇種是豫劇、曲劇和越調。在我們老家,大家最愛聽的是豫劇和曲劇。那時村裏有錢,即使山路崎嶇難行,也能請來正規的大戲班子,比如附近各縣的縣級劇團。

戲班子一來,學校就要放假;不僅僅是學生們不上課,周圍十裏八村的人家都像連續半個月都在過大年似的,全體休假來逛廟會、看社戲。母親每年都會把外祖母從湖北接過來看戲,有時連姨媽、舅媽們也會帶著表兄弟表姐妹來趕廟會。

父親有時候會把家裏的韭菜收割,在廟會上擺一個賣韭菜包子的小吃攤子。姥姥家在民國時是地主,也算書香門第。因此母親根本看不起這些做小買賣的營生,覺得丟臉。在廟會期間,母親禁止我們靠近父親的包子攤兒。

社戲期間學校必須放假的第二個原因是要給戲班子騰地方。戲班子的人,就在學校的教室裏打地鋪;有的演員還帶著自己家的小孩子。其實我小時候看戲,也就是看個熱鬧,大部分時間根本也看不出門道來。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鑽進後台,看演員們畫臉譜。印象最深的是一個青衣演員,扮相美輪美奐。我都看傻了眼,第一次知道女人可以如此這般地嬌豔如花。她可能就是我兒時的夢中情人吧。

在大多數時間裏,我和同村的孩子們不會去擠在戲台下看戲;而是聚在戲台附近的山坡上或者河灘裏打撲克牌。有時也會去看廟會上的各種民間雜耍和遊戲,或者看血氣方剛的小夥子們打架鬥毆的熱鬧場麵,當然也會去租連環畫看。

我記憶最深的一次看社戲經曆,其實不是我們村的、而是湖北外祖母家那裏的社戲。她們那個村子的社戲,是從農曆三月十五日開始。小學某年的一個傍晚,父親突發奇想,要帶著我去湖北看社戲。我們要步行七裏路、跨過七道河才趕到唱社戲的地方。戲台就搭在河岸上,觀眾們就在河灘裏看戲。那天的戲倒是不錯;可是戲看到一半,天邊就開始春雷滾滾。

父親說:怕是要下雨了,我們回家吧。

我們抹黑剛走出一裏路,冰冷的春雨就嘩嘩啦啦下起來了;我們的衣服很快就淋濕了,我凍得直哆嗦。路過一個小村子時,父親帶著我拍響了一戶人家的大門。雖然當時隻有九點鍾左右,但是對於沒有電燈的農村人來說,那時其實已經很晚了。很快主人就開了門,是一位慈祥的大嬸;她是父親的朋友。她先是給我們生了一大堆火,然後安排我們的床鋪。我和父親把衣服烤幹後,才上床睡覺。經過春夜的這一通折騰,我已經非常疲倦了,很快就呼呼大睡了。

次日淩晨,我和父親告別大嬸,踏上回家的路途。

一直到現在,我再也沒有看過比那夜更好看的社戲了,雖然隻看了一半。

附一:豫劇青衣 

附二:豫劇“六大名旦”之一的常香玉在《花木蘭》中的劇照

附三:連環畫《三國演義》中的一頁--關雲長溫酒斬華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8)
評論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叮叮當當' 的評論 : “村裏能夠請社戲班子過來唱戲真是條件不錯的了”。

我們也就是趕上好時候了。那時改革開放剛剛開始,村裏領導人腦子比較靈活,就動起主意采伐山上的大樹,掙了很多錢。但是,等大樹砍伐完了,村裏就沒有這筆橫財了。等我上初中時,村裏就請不起社戲了,隻是放幾場電影而已。
叮叮當當 回複 悄悄話 村裏能夠請社戲班子過來唱戲真是條件不錯的了,我們那裏小時候看的最多的就是皮影戲。
小時候最喜歡看書的時候卻沒有書,後來來了美國才知道美國的圖書館遍地都是,覺得中國在這方麵真是差的太遠了。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我婆婆年輕時是化學教授,但喜歡唱戲,是京劇的青衣,還去大會堂給周恩來表演過。:)”

化學教授去大會堂唱戲?跨界牛人啊!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oingplace' 的評論 : “你終於遇上了喜歡的老師了。那年代的農村雖然生活儉樸,卻有很多有趣的活動,”

是的,那時學習占用的時間還是有限的。據說老家現在的孩子們,卷得不亦樂乎;自由時間還不如我小時候。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mithmaella' 的評論 : “居士繼續寫,能不能寫快點。”

人生第一次被人催稿!

我盡量每天發一篇吧;讀者們還要看別的博客和網站;我不好意思占用讀者們的太多時間。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mithmaella' 的評論 : 哈哈哈,同喜歡讀。

我婆婆年輕時是化學教授,但喜歡唱戲,是京劇的青衣,還去大會堂給周恩來表演過。:)

goingplace 回複 悄悄話 你終於遇上了喜歡的老師了。那年代的農村雖然生活儉樸,卻有很多有趣的活動,
smithmaella 回複 悄悄話 居士繼續寫,能不能寫快點。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阿迪2000' 的評論 : "哈哈,居士小時候看書的條件還是可以,比我可以看的書多多了。"

謝謝分享你的故事!看起來,你也讀了不少課外書啊。
阿迪2000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eoInSJ' 的評論 : 那時農村小學學生找不到書看。記得我們隔壁村有戶人家有一本西遊記,我那個饞啊……

————————————————————————————————
跟我的經曆一模一樣,同村有個孩子,父親在外工作,所以家庭條件比較好,家裏書多。有一本書,我非常想看,就跟他借,他堅決不借,他媽媽在邊上說好話,他也不借。幾年後,上初中前,他和媽媽去了老爸工作的地方,好像是寶雞,老家的房子始終鎖著後來塌了。
阿迪2000 回複 悄悄話 哈哈,居士小時候看書的條件還是可以,比我可以看的書多多了。我那時能看到的書,一是課本,自己的語文書,我半天就看完了,然後借遍附近的大孩子,借他們的語文書和曆史書看。因為那時有個七年製中學,有不少上中學的學生。到我小學畢業時,七年製中學已經撤了,隻好去遠處住校上初中,這也是我的小學同學裏,上初中的極少的原因。別人的課本是不能拿走的,我就在主人家門口看,幾天時間就看完了從小學四五年級到初一初二的語文書。那時,從沒有想過借物理化學書看,所以天生不喜歡這兩科。
後來,有個當老師的親戚,給爺爺帶來了好幾本書,記得有 唐史通俗演義,宋史清史通俗演義等,我全部看完了,好像是個姓蔡的人寫的,文字不動人,看完就再也不想看。但是知道了曆史裏的好多事情,比如安史之亂靖康之恥等等,這書好像比較為皇帝說好話。印象最深的一本書是 李宗仁回憶錄,我覺得寫得真好,裏麵提到大量地名人名番號,我當時好幾年都忘不掉,後來知道是曆史學家唐德剛代筆。
看得最多的也是連環畫,曾經收藏過不少。但是那時的繪畫水平不穩定,尤其是一些長篇,前後銜接做得不好。記得有本說嶽全傳係列,裏麵的皇帝趙構,開始幾本裏,是個長胡子的老頭,但是害死嶽飛時的趙構,又是一個年輕人,顯然,前幾本的繪畫者,對這些細節沒有搞清楚。記得還有本連環畫叫偷拳,是寫一個叫楊露蟬的人學習太極的故事,結果出了上本,下本一直沒有找到,不誇張的說,讓我等了有兩三年,始終不知道偷拳下本出了沒有。
家裏還有兩本書,一本是中藥大全,大量篇幅講的是草藥的常識,這本我最多看到5頁,再也看不下去,還有一本老爸買的 中外家具大全,是彩色的,我看得津津有味,老爸學以致用,按照書上的樣式做家具,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家庭的經濟狀況。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亮亮媽媽' 的評論 : "後來特別喜歡,總跟著收音機裏麵學。主要唱段基本上都會了。走一道嶺來翻一架山。"

哇,亮媽真是多才多藝的跨界牛人啊!
亮亮媽媽 回複 悄悄話 居士兒時的回憶真好。河南豫劇非常好聽。當年去鄭州比賽,賽會的活動之一就是看河南豫劇團的演出朝陽溝。後來特別喜歡,總跟著收音機裏麵學。主要唱段基本上都會了。走一道嶺來翻一架山。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eoInSJ' 的評論 : “現在我控製自己逛書店,改逛圖書館。”

是的,美國的圖書館真是又多又方便!我家孩子們看的書,也基本上是從圖書館借來的。
LeoInSJ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矽穀居士' 的評論 : 書非借不能讀也!

這話是至理名言。現在我控製自己逛書店,改逛圖書館。在圖書館看到喜歡的書,借回來有個3星期的deadline,能強迫自己每天讀一兩章。讀個幾章後還喜歡,那就痛痛快快讀完。要是讀不下去,就還掉。比自己掏錢買書,既省錢又能讀書,一舉兩得。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eoInSJ' 的評論 : “你們那兒的越調跟浙江的越劇有關係麽?”

二者沒有任何關係。我也愛看越劇,比如夏夢版的《王老虎搶親》、《五女拜壽》等。
LeoInSJ 回複 悄悄話 你們那兒的越調跟浙江的越劇有關係麽?我們那兒的農村過年過節,或者誰家有喜事,也請戲班子搭台唱戲,大多數是嵊縣的草台班子。嵊縣是越劇發源地,草台班子水平也很高。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eoInSJ' 的評論 : "那時農村小學學生找不到書看。"

應了那句話:書非借不能讀也!

我現在幾乎隻看電子書,省了存放的麻煩。英文書籍,就用手機或者電子閱讀器看。中文書,可以用微信讀書看。有些敏感書籍,微信讀書裏沒有,就到網上下載PDF版本的。
LeoInSJ 回複 悄悄話 那時農村小學學生找不到書看。記得我們隔壁村有戶人家有一本西遊記,我那個饞啊,他家男孩比我大兩歲,不夠交情,從他那兒借不到。他姐和我二姐同歲,關係不錯,我就央求我姐去借。一開始他姐姐說沒問題,把我高興壞了。結果他姐去跟她弟弟要,她弟弟堅決不同意。

上了中學後才有了點閱讀資料,不過也極其有限。因此落下病根,極其喜歡買書。到了美國,每次逛書店絕不空手而回。每次搬家時那麽多書都讓人發愁,現在定居下來家裏好多個書架都塞得滿滿當當的,客廳裏地上還有一大堆。現在有個新問題,買書基本上是買之前翻了翻,到家後就在書架上積灰了。這麽多書這輩子啥也不幹光看書也看不完。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鹹雞蛋鹹鴨蛋,那麽鹹想必也吃不下幾個吧?所以敞開吃哈!”

還是你懂行啊!鹹雞蛋鹹鴨蛋的確不能多吃。有些家做的鹹雞蛋,鹽放得過了頭;我一口咬下去,恨不得要把雞蛋吐出來。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最西邊的島上' 的評論 : “一個小孩子一天能吃下多少雞蛋呢?10個?15個?”

你太高估我了。我那時人小肚子也小,能吃五六個,就頂天了。平時根本就吃不到雞蛋。過年走親戚時,偶爾能吃上幾口雞蛋。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鹹雞蛋鹹鴨蛋,那麽鹹想必也吃不下幾個吧?所以敞開吃哈!
最西邊的島上 回複 悄悄話 很喜歡居士的故事,非常生動有畫麵感嗬。

不過讀到“那天吃的雞蛋數量,差不多就是全年吃的雞蛋總數的八成以上。” ,心裏突然緊起來了,一個小孩子一天能吃下多少雞蛋呢?10個?15個?那一年還吃不到20個雞蛋!沒想到那時的鄉下還是那麽不容易啊。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邵豐慧' 的評論 : “我也是94年參加的高考。。。”

哈哈,碰到“同年”了!背範文,聽起來的確比較枯燥;不過,可以拿高分吧。我們寫平淡無奇的“真人真事”,考不出高分來。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我也很喜歡聽常香玉的豫劇,味道十足。”

原來水星也是豫劇愛好者啊!我喜歡聽常香玉的《花木蘭》、《拷紅》和《破洪州》。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我也很喜歡聽常香玉的豫劇,味道十足。居士這篇回憶係列寫得非常好,讓我更加深刻了解了當時農村的情況。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wwoman' 的評論 : “94年高考改革了嗎?是考五門還是七門?”

河南肯定是改革了。93級考七門,94級就隻考五門了。我們理科生,不再考政治和生物了。
cowwoman 回複 悄悄話 94年高考改革了嗎?是考五門還是七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