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捷徑

分享投資理財知識、經驗、美股研究;生活隨筆。
個人資料
矽穀居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的兩次中考

(2023-09-03 13:09:43) 下一個

幾個星期前,我送小女去家旁邊的高中報到。看著她未經任何考試,就順順利利進入加州最好的公立高中之一,我心裏五味雜陳,想起了自己當年的兩次中考。

我的老家是河南省南陽市下屬一個山區小縣的小山村。村裏在80年代初的人口最高峰時期,也僅有75人左右。

我的小學是在離家一公裏外的村小學,上學路上要趟過兩次河水。河麵上沒有固定的木橋,隻有幾十塊石頭隨便放置在河水中連成的“石頭橋”。過河時,要在石頭間跳躍前行;小腳掉進河水中的情形也是時有發生。遇上夏季山洪爆發,或者是冬天避免掉進冰冷的河水裏,我們就會從村後山上的羊腸小道翻過一座小山,再順著山下的河灘走到學校。

八十年代末期某年,十二歲的我以全鄉鎮第三名的綜合成績進入我們鎮的初中讀書。我的小學同班同學裏,隻有不到20%的孩子考入初中,其他的孩子們就這樣早早結束了5年受教育生涯。我的數學成績全鄉鎮第二,因此我的數學老師特意到我家找到父親,向他表示祝賀。多年以後,我在鄰村的小學裏偶遇這位數學老師,仍然對他感激不盡。

我們的初中,每屆隻有兩個班;每個班上大約有60人吧。在初二時,我的成績仍然是名列學校前五名,但卻不是像初一時那樣的一枝獨秀。原因很簡單:班上有幾個故意留級的上一級“學霸”。起初我不太懂,但是很快就明白了這些同學背後的考量。

在整個八、九十年代,中國高校招生的規模非常低,每年的錄取規模隻有80萬左右,僅僅相當於2023年的8%。我們老家的縣城高中,在河南省屬於二流學校,高考表現自然不敢恭維;應屆畢業生能夠進入大專院校的比例不到10%。因此,絕大部分農村家庭根本不敢奢望孩子能夠考上高中並進入大學;而通過中考進入中專院校(師範學校、護士學校等),拿到鐵飯碗,就成了絕大部分優秀學生的最佳選擇。但是,那時的中專是不錄取初三複讀生的;因此,初二時班上成績最靠前的幾個孩子往往選擇在初二留級,繼續築牢基礎和積累優勢,爭取初三一戰成名進入夢寐以求的中專。

因此,在我初二讀完的時候,不出我的意外,我的班主任也勸我在初二留級,走那幾個學霸的老路。我欣然聽從了他的建議,並被任命為班長,前途看似一片光明。

我的傳奇就這麽開始了。

我父親有一個發小兒李叔叔,在學校裏任教導主任。也許是他見我天賦異稟,居然找到我並力勸我直接升初三,和那幾個留過級的學霸死磕。我自己也沒有主見,當時又是住校生,沒法及時和幾十裏外的父母親商量,就聽了他的建議,在開學幾個星期後,“順利”升上初三成了一個“插班生”。

很快我就在初三的前幾次考試中脫穎而出,力壓比我多上了一年學的一眾學霸,成了全校的風雲人物。在中考前,我的物理老師找到我,語重心長地勸我報考高中,放眼大學。但是,當時母親已經患病在身,家裏窮得叮當響;父親不願讓我去高中冒險,讓我報考最穩妥的中專學校--南陽市的一所中等師範學校。

當時,這類師範學校會給每個初中分配名額,這些學生在師範學校畢業後通常會回到原屬鄉鎮任初中或者小學老師。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鐵飯碗,而且由於教師的地位明顯好於其它中專的職業,比如護士等;因此,師範學校的競爭最為激烈。

那年中考,我們那個初中有三個師範學校名額。我自信自己全校第一,信心滿滿。我的班主任倒是有些疑慮,因為那屆有幾個公辦教師家的孩子;為了鼓勵“內循環”,縣教育局在中考前宣布教師子女會有加分10分的獎勵政策。我當時比較天真,覺得就算給他們加30分,他們也趕不上我。

我的預測是對的。滿分550分的中考,我考了516分,名列全校第二名;第一名被一個初二留過級的學霸奪走。但是,那幾個教師子女,成績比我低了不止30分;因此我自信前途一片光明,從此就要走上教書育人的康莊大道了。

我高興得過早了。很快,縣教育局發布新規:教師子女的分數隻要過了分數線,就會被優先錄取。正當我和家人們還在無望地等待著的時候,我們中學的中考狀元和兩個教師子女很被師範學校錄取了。

在那個漫長的暑假裏,連一向開明的外祖母也勸疾病纏身的母親讓我輟學在家照顧母親或者進城打工;而窮困潦倒的父親也猶豫不決。我非常感激家裏的幾個女性,包括病魔纏身的母親和兩個尚未出閣的姐姐;她們堅持讓我去複讀,走走高中這個獨木橋。

那年的秋季,我去初中複讀,幾乎在看小說和玩耍中度過了第二個初三。我記得剛開學不久的某個晚自習時間,班主任把我叫到學校的院子裏。他先是罵了一通朝令夕改的縣教育局官員,然後語重心長地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淒然一笑:老師,您不用擔心我;我也不恨他們。

一年後,我輕輕鬆鬆考入縣高中。

三年後,母親駕鶴西去。

四年後,我以優異成績考入某名牌大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8)
評論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叮叮當當' 的評論 : "我中考也考了兩次,90年代初中升縣一中的比例好低,我記得好像縣一中高中每年隻正式招收300人,其他的都要花錢買進去。“

是的,一直到今天,這種刻意拔高分數線的情況依然普遍。根本原因是政府的教育經費不足,教育資源匱乏。
阿迪2000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ittleflake' 的評論 : 小學三四年級就開始幹大人的農活,騎著自行車拖著幾十斤的菜去30裏外的集市上賣,鄰居大哥哥怕我丟了,拿個繩子拉著我的自行車,我個子低,騎自行車坐不到座上,就跨著橫梁騎,五六年級和弟弟駕著牛車去各個村賣自家的菜,又怕爺爺媽媽累著,我禮拜天一天會把家裏一兩畝的地兒用钁頭全刨一邊,收小麥肩膀太陽曬的掉了一層皮
------------------------------------------------------------
太能幹了,跟我小學同學幾乎一模一樣。但我那同學考上了初中中專,所以一直當小學老師。他的大哥,成績好,但對農活不擅長且不愛幹,上了大學,後來是西安交大教授。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阿迪2000' 的評論 : “我雖然理科不行,轉了文科,也成為本地的文科高考第一名。”

文科第一名,也是第一名,那也是要有獨步天下的真本事的!所以,你也是學霸!

我們那一級,也有一個同學從理科轉了文科,成了我們省高考外語類第一名;那也是一個猛人!
阿迪2000 回複 悄悄話 又讀一次,仍然很感人。此貼是學霸聚集地,很多回複的質量也很高。我雖然理科不行,轉了文科,也成為本地的文科高考第一名。說實話,理科的那些學生才是真正牛人。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wwoman' 的評論 : 我寫過一些關於父母親的文章,比如“父親的青少年”,“母親仙逝三十年記”等。
cowwoman 回複 悄悄話 高智商的一群人。有空說說你們家長吧,看看智商是否真是遺傳的?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ittleflake' 的評論 : 哇,校友的經曆比我還具有傳奇色彩!謝謝分享!
LeoInSJ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矽穀居士' 的評論 :
WOW, 語文考砸了還全省Top 10,老弟實力確實不一般,那專業可不是隨便你選。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eoInSJ' 的評論 : 謝謝分享你的高考故事!
我高考沒有考好,語文考砸了,剛過及格線。總成績勉強進入河南省前十名。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eoInSJ' 的評論 : “你的故事更傳奇激勵,文筆又好,這幾天正在追看你的文章,特別喜歡你的老家係列。”

看來你初中時,想得比我通透。我那時就是聽老師的一麵之詞,覺得師範是最體麵、最安全的中專專業。其實我們那一屆考入師範的同學,大部分最後都沒有做教師了。有做了律師的,有下海經商的,也有重新深造進了其他體製內單位的。
LeoInSJ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矽穀居士' 的評論 :
你的故事更傳奇激勵,文筆又好,這幾天正在追看你的文章,特別喜歡你的老家係列。

那時中專VS高中,有現在的一本VS二本的感覺。記得我高中入學兩星期後,突然插班進來一個同學。他考上了中專,不過忘了他是中專退學還是某種原因沒上成。班主任對他是極力歡迎,有中專生加盟可以提高班級競爭力麽。

中專生名望那麽高,但中專院校實在不上檔次,都是地方院校,農林師衛四大金剛。農校對我這個農村學生簡直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直接pass。林校聽著浪漫一些,但是太辛苦,我們村有個林校生,聽他故事直接把我嚇退。師範是香餑餑,我是個傑出的小鎮做題家,但是沒有教師天賦。同學向我求教,經常講得稀裏糊塗,把他們徹底繞暈,去當教師豈不要被學生罵死?衛校據說是護士為主,我自己怕打針怕的要死,還去打別人?所以當年放棄中專,不是有多高瞻遠矚,實在是有自知之明,大學可選擇項多很多。不過真上大學時,考分不夠高,被調劑到了一個讓我頭大的專業,大學五年過得那個鬱悶!到美國留學又不得不申請同一專業,要不搞不到錢啊!前後浪費了十來年。相比之下居士直接考上了最熱門的計算機專業,此後一路坦蕩。居士小時候辛苦,長大後得到了補償。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eoInSJ' 的評論 : 學霸啊!
謝謝分享你的傳奇故事!
LeoInSJ 回複 悄悄話 居士的中學生涯還頗有戲劇性,沒上中專確實因禍得福。

我是浙中農村的,84年中考。 那時高中和中專分開考試,先考高中,再考中專。絕大多數人兩個考試都參加,中專後考但是先錄取。那時跳出農門是第一要旨,在我之前村裏考出的都是中專生。

我考完高中入學考試,跟父母說,我不想參加中專考試。他們稍稍猶豫,很快決定支持我。高中考試和中專考試之間有大概半個月間隔,學校裏把尖子生召集起來強化學習作最後衝刺,爭取多考上中專生。那時考上中專生人數比考上高中生人數更說明學校教學質量。

我去學校告訴班主任我放棄中專考試,他眼睛都直了,怎麽可以這樣,你考上中專絕無問題,大不了好壞之別,不要犯傻。我說我想上大學,中專裏沒有我想去的學校。他勸我不動,隻好放我回家。

我回家徹底放鬆,每天看看小說雜誌別提多高興了。中專考試前三四天,班主任突然上門,說你不想上中專可以理解,但請我參加中專考試,幫學校掙個中專名額。班主任拉下臉皮上門求我,那我隻能從命,急忙回校最後衝刺一下。

那時電視還未普及,重要的事都是通過喇叭廣播,中專上線名額是每年最重要大事之一。我們那兒是以區為單位通報,我們區有六個公社,通知時還特意提一下每個公社多少上線名額,每個學校多少上線名額,競爭意味很濃。

因為我不準備上中專,所以我家對啥時通告中專錄取都沒在意,錯過了那個重要時刻。某一天突然幾個鄰居上門向我父母道賀,說我真厲害呀,考了全區第一,準備上那個學校?我父母告訴他們我不想上中專,把他們都驚呆了。考上中專不去上,確實是當時聞所未聞之事,比我考了區第一更轟動。我父母確實比當地村民更開明更有遠見,在這裏要謝謝父母當年支持我上高中。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阿迪2000' 的評論 : ”其他光榮犧牲者幾十人,年齡和考上中專的差不多,16歲左右的不少,最多20歲。“
謝謝補充這些事!我以為參軍需要18歲。16歲去上戰場殺人,太殘忍了。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阿迪2000' 的評論 : 我們那時中考需要提前填報誌願。通常第一誌願不是高中就是中專。如果第一誌願不能被錄取,就基本沒戲了。
阿迪2000 回複 悄悄話 那時高中考大學確實是獨木橋,我們縣每年考中專100多人,考上大學也是100人左右,但是考大學的,裏麵有大量的複讀生,確是很難。另外,縣裏把考上大學以及初中中專的名單及家長姓名,貼在縣政府外的十字路口,我的那些同學和家人好驕傲。別外,當時對越南戰爭正在進行,同一位置還貼有立功及犧牲人員光榮榜,一般一等功一名或者沒有,二等功三五名,三等功十幾名,其他光榮犧牲者幾十人,年齡和考上中專的差不多,16歲左右的不少,最多20歲。
阿迪2000 回複 悄悄話 啊,中專和高中是分開錄取的?我老家漢中,其他和您家鄉一樣,但是初中考高中時,隻考一次,也沒有填誌願的說法,中專分數線最高,高中次之,然後城市戶口的還可以上技校。我在縣城上的初中,那個班級,大約有20名學生考上了中專,但城市戶口的可能不一定去讀,農村戶口的幾乎全部去讀了。我大概是21名,因禍得福,三年後上了一個文科類大學。我考大學那一年,全國招60萬人好像,是現在的20分之一。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宏揚道德' 的評論 : 是的,這句話支撐著我度過了我一生中最艱難的中學時代。
宏揚道德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矽穀居士' 的評論 : 筆記本封麵的這句話一定帶給你過很多鼓勵與力量,你做到了,真不容易!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宏揚道德' 的評論 : 謝謝!我中學時,就在筆記本封麵上寫下這句話激勵自己: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宏揚道德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謝謝分享這段真實經曆!What does not kill you will make you stronger, 對於堅強者來說,痛苦和磨難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財富;砥礪前行,不墮青雲之誌,讚!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讚賞!我讀書考試比較擅長。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感動,了不起的矽穀居士!
叮叮當當 回複 悄悄話 我中考也考了兩次,90年代初中升縣一中的比例好低,我記得好像縣一中高中每年隻正式招收300人,其他的都要花錢買進去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大洋彼岸洋插隊' 的評論 : 謝謝您的祝福!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mithmaella' 的評論 : 令堂大人是了個不起的女性!
大洋彼岸洋插隊 回複 悄悄話 “是金子總要發光!”我也是河南人,故鄉的教育資源遠比你們南陽好。你求學的那幾年,正是我在鞏義重點中學講壇答疑解難的時段,可惜我的弟子沒有一個像你這樣優秀,沒一個能夠登堂入室到頂尖學府深造、而至今躋身世界第一強國大顯身手的。這充分說明,教育資源優質隻是條件,而個人的天賦及道路的正確選擇則是決定未來的內在因素。祝賀老鄉!
smithmaella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那時中考拔了一批尖子去上兩年的中專、師範,他們都是非常優秀的學霸。母親堅決不允許咱15歲去上中專17歲就掙錢,她老人家說17歲還不是掙錢的年令。高中開學後,班主任老師對全班說,我們的目的和任務就是把你們送入大學,你們在這好好努力兩年(那年高中是兩年,後麵的全改三年),那些被拔去的大概率會後悔。
人是活命呢。命運八字沒法改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