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麥琪的故事(6)秋天的收獲

(2023-08-25 07:11:53) 下一個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九月底,棉花開始綻開白絨絨的花,田野開始泛白,在太陽下銀光閃閃。剛開始的時候,麥琪以為白色的棉花是植物開的花,其實不是。棉花在夏收時節種植以後,生長速度很快,沒多久就長到了齊胸高,雙搶前後就開出粉紅色的花,伴著綠色的葉子,非常好看。棉花是一種容易生蟲的植物,為防治蟲害,要在夏天對棉花做一次農藥治理。由於棉花不是食用植物,所以用於防治棉花病蟲的農藥比較烈性,麥琪和農民們一起嚐到了打農藥艱辛。在悶熱的夏季,哪怕天氣再熱,也都要穿長袖長褲,戴口罩帽子下地噴灑農藥,不一會兒,衣服會被汗水浸濕透,每幾個小時要休息一下。棉花開花後開始結出棉桃,成熟的棉桃綻放朵朵絨絨的白花,中間的褐色的棉花種可以用來做明年棉花的種子。

到了這個時候,農民就要開始忙著摘棉花了。當地人把摘棉花叫“捉花”。進入秋季以後,天氣轉涼,有時會連續幾天降雨。如果不能及時把棉花收回來,地裏的棉花和半開的棉桃遇到多雨的天氣就會變潮發黴,棉花纖維的質量就會受影響。由於賣棉花的收入占農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天晴的時候,農民會全力以赴把成熟的棉花收回來。生產隊在這個時候實行包工製,按每個人摘棉的重量來計算工分。用這個方法還真是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到了棉田一片潔白的時節,農民們就會全家全力以赴,大人每人帶上好幾個布袋子摘棉花,孩子們會在家做飯,並且負責把飯送到田頭。

麥琪和農民一起來到白茫茫的棉花地裏,她腰裏紮個布袋,把摘下的白棉花往裏放,裝滿了就再換個袋子。開頭兩天由於不太熟練,摘得又慢又少,少掙了不少工分。為了減少中午路上的來回時間,麥琪有的時候就在袋裏裝上幾塊雲片糕或者壓縮餅幹,用來當午飯。那個時候天氣開始涼了,手指不斷地觸碰幹硬的棉桃殼,沒多久手指尖就會幹裂,甚至出血。每到黃昏收工時,麥琪布袋裏的棉花是滿了,但腰也酸得直不起來,幹裂出血的手指鑽心地疼,她真是想哭,可是哭又有什麽用呢?於是她咬著牙告訴自己,再苦也要忍著!

十月初,秋高氣爽,摘好的棉花由會計過秤後記錄好,然後就被裝進麻布口袋裏,打包成立方塊狀的棉花包,最後裝車運往棉花收購站。在打包之前,棉花按不同等級分裝在不同的包裏,這樣可以賣出不同的價格。如果摘棉季節天氣晴朗幹燥,棉花的質量就不會因雨水受影響,棉花可以賣出好價錢。

生產隊離棉花收購站約有五、六裏路,麥琪所在的生產隊沒有拖拉機,隻能靠人力拖車把棉花包送到收購站。裝滿棉花的拖車由一人騎著自行車在前麵拉,後麵有兩人幫忙推。當地人把賣棉花叫“賣花”,年輕人都會爭先地搶著去,因為他們可以趁這個機會出去走走。去的路上要走將近一小時,回來時是空車,可以輪流坐在拖車上。收購站在鎮上,如果賣完棉花有時間,還可逛一下那裏的商店。

賣花是個美差,但不可能大家每次都一起去,因此隊長就讓年輕人輪流去賣花,麥琪也被分配去了幾次。有一次,在去的路上,麥琪正與另一個社員在後麵推,突然聽到有人叫她,回頭一看,啊,原來是小康!小康是麥琪的小學同學,後來到了中學裏不在一個班,從此也沒見過幾次麵,也沒說過話。在他鄉能遇到城裏認識的人,而且是小學同學,大家都很高興。小康告訴麥琪,他是與麥琪同期下鄉的,就在公社旁的一個生產隊插隊。這次也是出來賣花,他於是指著旁邊的空拖車和兩個農民說:“我們剛賣完花,時間還早,幫你們一起把車推到公社棉花收購站吧”。於是,小康幫麥琪她們一起把裝滿棉花包的拖車推到了棉花收購站。

棉花采收完,晚稻也差不多成熟了。走在田間一眼望去,成熟的稻田在秋天的陽光下閃爍著金光,稻田裏稻穗低垂,穀粒飽滿,看到這情景,農民們心裏樂嗬嗬的。當地晚稻的畝產如果超過700斤,就是大豐收了。收稻的程序與夏收收麥時幾乎一樣,在稻田裏割好了稻子,天氣好的話就放在地裏曬兩天,然後捆好,一擔一擔地挑到打穀場。與打麥一樣,先把稻子放在機器上脫粒,然後再用拍子翻打稻子上剩餘的穀粒。秋天白天日短,因此有時也要開夜工。由於接下來要種植的麥子和油菜的時間沒那麽緊迫,再加上天氣已經不像夏天那麽熱,因此勞動強度和體力消耗都沒有像雙搶時那麽大了。

晚稻中的一大部分是分配給農戶的口糧。麥琪也和大家一樣,分到了一麻袋穀子,這是全年口糧中的一部分。招娣和玲娟幫著麥琪把穀子送到不遠的紮米場,經過兩次不同程度的脫粒,雪白的大米就呈現在眼前了。麥琪以前在米店裏從未見過這種粒粒飽滿,外表亮晶晶的米。她把新米拿回家來煮了一鍋飯,伴著豬油,再加一點鹽,美美地吃了一頓。然後把新米收藏好,準備下次帶回城時讓家人一起分享。

快過年的時候,玉蘭嬸聽說麥琪要回城了,於是主動提出要幫麥琪蒸新米糕,說是要讓麥琪帶回去讓家人嚐嚐她蒸的赤豆棗子新米糕。村裏的人都說,玉蘭嬸是全村人裏蒸糕做得最好的。麥琪就按照她的吩咐,去鎮裏買了紅糖、白糖、赤豆、和棗子,去紮米場把米磨成粉,拿到玉蘭嬸家,還拿去了一些柴火,因為蒸糕要燒去不少柴火。

那天,外麵飄著綿綿小雪,大家沒有出工。麥琪在玉蘭嬸家一邊幫忙,一邊和建英聊天。幾小時以後,一盤大約直徑一尺多,三寸厚的米糕做成了!那個蒸糕還真是漂亮,與赤豆混在一起的白色米糕上嵌著一粒粒的紅棗,邊上還露出一絲絲的紅糖印子。麥琪高興得不得了,她十分感謝玉蘭嬸,為她準備一個回家過年的禮物。麥琪把新米糕帶回城裏後,外婆和家人嚐了玉蘭嬸做的米糕後都讚不絕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yefang 回複 悄悄話 感謝作者用非常樸實的語言記錄下了當年的農村生活經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