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親密

人未識,情己在。這是一種追求,追求一個人的親密與寧靜。
個人資料
正文

房間,旅客與塔裏的女人 (圖)

(2008-03-27 15:04:14) 下一個

房間,旅客與塔裏的女人

看了三毛的遺書,其中談到她的心是三百七十五個房間的旅館,每個房間都有一把鑰匙。
嗯,這讓我想到曾與艾麗思筆記就親密的距離作過一些討論,其中她談到想要一個自己的房間。

她寫到:

我一直有個願望,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成為一種向往,一個不太可能實現的夢想,纏繞在心底,揮之不去。

我想要一個自己的房間。

“什麽是自己的房間?”

英國的Virginia Woolf寫過<<自己的房間>>,她探討的是女性精神發展的空間,為什麽女性的成就會小於男性。

後來Woolf寫道:“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一片原始森林,甚至飛鳥的足跡都是聞所未聞……”

這時我的心砰砰地跳,是啊,就是這個,我想要的,自己的房間。

沒有我的允許,誰也不能進來,拚命地敲門我也可以理直氣壯地不開,即使外麵等待的是我最親近的人,最愛的人。

以上這段就是摘自艾麗思的文章。而三毛呢,居然是不隻是一個房間,而是一個旅館,而且每把鑰匙都不一樣,可以想像的是,每個房間可能都曾住著不同的旅客,至少是給眾多的旅客準備的。從遺書上看,很多人都想住進這座旅客,但是由三毛的自製性很強,硬是拒絕了給也上百把鑰匙的衝動。

在這裏房間,旅館與鑰匙,都是人性之精神與心靈深處的某些重要的象征。

很久以前,讀過無名氏寫的小說“塔裏的女人”,這是講述一個舊中國,一位才藝驚人的女子大學的男老師與來自貴族家庭的女校花之間的一段以浪漫開始而以悲慘結局的愛情故事。記得故事的結尾,作者發了點感慨,說女人是生活在塔裏的,這塔既是別人,也是她自己建造的。我覺得無名氏選擇用塔,而不是房間更能象征人的內心世界與夢想。

一個渴望豐富的人,往往是不滿足於一個房間的,而塔不但有多個房間,還有層次,有高度,更能提供一種安全感與憑檔遠望的視野。西方傳奇愛情故事,常常就是女子在樓上,而求愛的小夥子在樓下,或唱情歌,或拉小提琴。這就是塔的象征性,居在高處,透過窗簾,細細的省視。鑰匙與塔的層次,則代表著不同層次的交往:有的人可以是普通的朋友,有的是可更進一層,有的更親密一些。然而,讓人迷惘的是,我們用房間與鑰匙,為的是什麽呢?有很多房間,有很多鑰匙是你連最親近,最愛的人都不可能擁有與進入的,在那裏我們存放的是什麽呢,保護的又是什麽呢?

小王子一書的作者聖埃克蘇佩裏的另一本名著叫“要塞”,他花了近十年,修了又改,並對友人說::“我寫不完了,這部書本身就不會有結尾。” 在荒蕪沙漠裏的要塞,與這裏討論的塔,與眾多房間的旅館,有同樣的寓義。作者籍此討論人與人,心靈與心靈,人與社會的關係。幾十頁的小王子,讓他名揚天下,而數百頁的要塞卻讓人解讀紛紛。羅伯特•康特斯說:“這是聖埃克蘇佩裏最差的作品,其中也有他最佳的篇章。”。

然而,聖埃克蘇佩裏在要塞中說了一句話:完美是死亡的美德。Virginia Woolf,三毛肯定也這樣認為的。聖埃克蘇佩裏,最終架著他的飛機,不知所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一個人的親密 回複 悄悄話 回複Yuan的評論:
是的,有容乃大.正如艾麗思說的,繁雜的心靈並不一定,並一定是寬廣的.從萬物發展的角度看.繁雜是思想與哲學的背景.深刻的思想之成立就是可能用來解釋與預測繁雜.否則誰都可以是幸福的.
Yuan 回複 悄悄話 剛又看了下你介紹的德裏達的披巾,想著三毛,還有我剛寫的關於生活在別處的男人們。
人生如夢,
人生是夢,
層層疊疊地,
夢嵌套著夢,
不可以嗎?
那個女人,她赤著腳穿著寬大的袍子,哼著小曲兒,走過了那麽幾個套間。。。
Yuan 回複 悄悄話 多重的自我,每個部分都有緣與人交流,而不是鎖在塔裏。
就是有容乃大。
這是我從積極的角度看三百七十五個房間。
有住客=靈魂交流
從這個意義上講,三毛是成功的。她的遊記她的書,是某部分的她與我們交流的方式。假地真地經曆過,是次重要的。
一個人的親密 回複 悄悄話 我是讀了阿原的這篇文章,才寫了上麵的小文,將阿原的文章搬到這裏.

三百七十五個房間的旅館 2008-03-26 18:30:07

"如果不是自製心太強,小熊你也知道,我那一批三百七十五個鑰匙,起碼有一百把要交給誰。" --------十七年後出現的三毛遺書。

她說,她的心,是有三百七十五個房間的旅館。
此時的我聽了,心跟著顫了一下。

一萬顆的靈魂在許多維的量子世界裏飛,
三百七十五個房間,
會常常有住客的。
鑰匙可以隨時給出,
隻是,
住進來的,
都是旅人而已。

她說,為了親那個白色的小熊,
已經許久不肯擦一點點口紅,
可他還是被親得
有點灰撲撲的。

我說,啥也不親,就這麽飛吧,咱們!
也好都幹幹淨淨的!

注: 當年,讀瓊瑤也讀三毛。感覺瓊瑤很近三毛很遠。瓊瑤編織的夢,柔柔的暖暖的。而三毛是讓我羨慕的,羨慕她的天高地廣,她的如火熱情,她的恣意瀟灑。最羨慕的,莫過於她成長的環境:那個陳姓家庭,慈愛父母,就任由著她任性恣意地生長著本性! 今天的我,不再扮演角色,不再被塑造完美。知道了可以快樂的生活,即使善感,即使簡單,即使多重人格。讀到了她生命即將結束時候的心裏話。原來她也累過。

附錄三毛遺書,由其友人眭澔平提供個媒體,在17年後的今天。

三毛遺書
  小熊,我走了,這一回是真的。

  當敦煌飛天的時候,澔平,我要想你。

  如果不是自製心太強,小熊你也知道,我那一批三百七十五個鑰匙,起碼有一百把要交給誰。

  這次我帶了白色的那隻小熊去了,為了親他,我已經許久不肯擦一點點口紅,可是他還是被我親得有點灰撲撲的。

  此刻的你在火車上,還是在汽車裏?

  如果我不回來了要記住,小熊,我曾經巴不得巴不得,你不要鬆掉我衣袖,在一個夜雨敲窗的晚上。

  好,同誌,我要走了。

  歡迎你回台灣來。

  愛人三毛


一個人的親密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艾麗思筆記的評論:
謝謝,你在這裏又提供了另一個角度.房間問題先是你提出來的.同意你說的:說到底,人生最大的煩惱,在於想的和做的不一樣。
隻是從想到做,讓這個問題更為複雜了.也許做我們想做的,走自己的路.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我覺得有些奇怪,為什麽要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

試問誰的心裏沒有一個複雜的世界?

區別僅僅在於那個世界的範疇是廣闊還是狹隘。

有的人喜歡在愛沙灘上蓋城堡,然後看著它們在海浪中消失,這是他們的快樂。

也有人喜歡建造空中樓閣,一旦意識到它們並不真的存在,其中有人開始嘲笑自己,有人開始埋怨生活。

一個房間也好,一座城堡也罷,都不能說明人心是廣大還是渺小,真正的判定,其實隻在於人們是如何對待這個房間和那個城堡的。

繁雜的心靈,不等於它同時是寬廣的,反之亦然。

三毛對於世界有很多渴望,如同我們大家一樣。

至於誰會進駐我們的心靈之屋,全在於自己的選擇,最好不要本末倒置。

說到底,人生最大的煩惱,在於想的和做的不一樣。

誰解決了這個問題,誰就是快樂的,他就真的擁有了世界。那時,誰還在乎一個房間還是幾百個房間?
一個人的親密 回複 悄悄話 以下是Sesame45在論壇上在我的上麵這篇文章之後寫的題為:"人格,塔,房間"的討論,我覺得寫得非常上,轉到這裏來:

personality人格是逐漸形成的,並沒有定型,從來到這個世上開始經曆十幾年,幾十年,被環境浸潤,形成自己的認識觀、世界觀,裝備了外人看來的“我”。
而外人怎麽看自己,或是如何同其他人溝通,得到接受和認可,所謂“自己是這樣的人”,也算是給自己一個潛意識的鏡子。
跟佛洛伊德唱反調的榮格,幾乎畢生的時間都在蘇黎世湖畔建造自己的“塔”,並反複改建。他認為:當我進入那個房間時竟會感覺同時間隔絕,所有被光陰帶走的都一一展現。在那個被隔離的空間,安靜地思考,反省,隨意在牆上塗抹……
當然那裏的鑰匙隻有一把,牢牢握在手中,不會交給任何人。

三毛的性格今天看來,大膽地說,有些高機能自閉。她十分活躍的思維和浪漫的文字並不能解決她內心的惶惑和待人接物的欠缺。於是她任憑自己在空想的世界沉下去,直到無法呼吸。
走或是留,不是歸宿,她也許早就把生死的邊界抹去了。
最終的選擇也許就是因為無法回答自己,為什麽這麽多房間,給出去的鑰匙無人進來,剩下的不知道給誰,還迷失了屬於自己的那一間。

為什麽是“塔”,大概跟形狀(高而尖),或者西方的信仰有關。

btw:記得有個叫“馬中欣”的攝影家,要出版《三毛真相》說她那些遊記都是臆想的,甚至沒有荷西這個“好丈夫”。彼時三毛粉絲大怒強烈反對,沒敢弄出來,不知最後結果如何。
其實,就是作家,看作品,喜歡或不喜歡,考慮太多了也挺煩躁。嗬嗬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