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自江南 | 端午節的“光影記憶”

(2023-07-25 08:37:07) 下一個

江南

一方充滿詩性精神的地域,

一個讓人眷顧流連的地方。

她是詩人戴望舒筆下的《雨巷》;

她是畫家吳冠中筆下的煙雨迷朦。

她徜徉於現實,

更深存於每個人的記憶之中。

——《美自江南》

 

6月10日起,《聽江南》節目推出由文化人類學博士後 古詩菁撰稿,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獲得者 路平主持的全新板塊“美自江南”,從電影、書畫、詩詞等領域出發,聊一聊江南美的內涵與變遷。

 

前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裏,對酒攜樽俎。”本期節目—— “端午節”的光影記憶,將帶您在與端午節相關的電影裏,感受端午節的曆史淵源和文化底蘊。我們邀請到了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原副院長何建華,和大家聊聊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與價值。

 

阿基米德 (ajmide.com)

 

21c5d09cc6337934ba2e8cae94943349.jpg

f031b6ffcae4663f95c595b67f1026ac.gif

 

俗話說:五月五,是端陽。 門插艾,香滿堂。 吃粽子,蘸白糖…… 龍船下水喜洋洋。前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您掛菖蒲、佩香囊、熏艾草、吃粽子、賽龍舟了嗎?這些似乎都是端午節不可或缺的動作。

 

“日葉正陽,時當中夏。”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和中秋節並稱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楚辭·遠遊》中有這樣的詩句,“飡六氣而飲沆瀣兮,潄正陽而含朝霞。”

 

f0367e8aa99bd2a057ebe38d8762a3d2.jpg

 

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及現當代諸多作品中都有對端午節鮮活場景的描述,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大致分為三大部分:采藥、避邪、競渡。這幾天,我們常在手機視頻上刷到有關“端午節”的鏡頭:時值春夏之交,萬物葳蕤茂盛,在水光波影裏,感受艾草的清新、品嚐帶有竹葉清香的粽子。節日的狂歡不僅在於隆重的儀式感,更在於它給我們平凡的生活增添了幾分生機。

 

下麵就讓我們一起隨著電影感受端午節的曆史淵源和文化底蘊。

 

04962215ac6f35058d4f6f2475f5b335.png

 

學術界對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人認為是紀念伍子胥、有人認為是紀念介子推等等,但民間傳說亙古未變,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

 

22e8168a4fadcac9ae2ed6778c8113a5.jpg

近現代,傅抱石 《屈原圖》橫幅

 

唐代詩人文秀有紀念屈原的《端午》詩:“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由鮑方編劇、導演、主演的經典影片《屈原》,展現了這位憂國憂民詩人的偉大一生:屈原力主抗秦,對內主張變法改革,倡導舉賢任能,富國強兵,但遭到上層貴族的反對、誹謗,最終遭饞言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當楚國郢都陷落後,他寫下絕筆《懷沙》:“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ac5e327a64b9bafea2a355b91faeb60d.png

電影《屈原》劇照

 

最終,他懷著一腔愛國之情,於五月五日投入汨羅江,以死明誌。正如他在《離騷》中所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百姓自發沿著汨羅江引舟打撈,為了避免江中的魚蠶食屈原的身體,人們向江中投入食物,這就是今天的粽子,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端午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節日,更重要的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家國情懷,讓後人體悟士大夫“秉德無私、參天地兮”的浩然正氣。

95032a298e5af92f6bd7be6541500596.jpg

近現代,傅抱石《漁父圖》橫幅

 

端午節,適逢氣象“陰陽相交”,天氣轉暖,自此,南方入梅,北方多旱,氣候濕熱,蟲蠹並興,人多病瘟。在醫學不發達的古代,梅雨季節便格外引起人們的警覺和重視。所以,端午節人們要插艾草或菖蒲、佩香囊,香囊內裝有朱砂、雄黃、香藥等,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而艾草和菖蒲均有濃烈的揮發性氣味,懸於門上或插於發間,既清新雅致又有益健康。

32758055-cApETjZZ3r1687568368132_2048x1365.jpg

 

在徐克導演、張曼玉、王祖賢主演的電影《青蛇》中,江南女子的柔媚、靈性被演繹的淋漓盡致,令人印象深刻。影片中有一段這樣的情節:端午節,張曼玉扮演的青蛇誤飲雄黃酒,現出蛇的原形,結果把許仙嚇死過去。為了救活許仙,白蛇和青蛇去紫竹林盜采仙草。這倒是應了端午采藥的景。

 

3b296fe9956dd891bc9d89383796d652.jpg

《青蛇》中的張曼玉和王祖賢 

 

古人說:“江南風俗,有競渡之戲。我們可以通過電影《激浪青春》與陳喬恩、黃軒等在鑼鼓喧天中一起感受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激情與美妙,影片圍繞“激浪”展開描述,不僅呈現了端午賽龍舟的傳統習俗,還與大學校園裏青春勵誌的愛情相結合。智力和活力是青春的主旋律,“最好是,龍舟競奪,錦標方徹。”

 

7c38595c4099ac67ac19636c5be2874e.png

電影《激浪青春》劇照

 

端午節又稱“浴蘭節”, “浴蘭”就是在蘭草蒸煮過的水中洗浴,這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江南流傳著這樣一首兒歌“柳葉青,梅子黃,家家戶戶過端陽,大人喝著雄黃酒,兒童額上點雄黃,畫個‘王’字學虎樣”。這首兒歌,道出了端午的另一習俗——喝雄黃酒。據說這樣可以祛除毒蟲,額頭的王字似老虎頭部的紋路,有以獸中之王來鎮邪的寓意。

 

新荷初綻、菖花釀酒、香湯沐浴,在端午節食美味、應時景,這一融入大眾日常審美生活的民俗節日,必將繼續呈現堅韌不屈、生生不息、激流勇進的民族精神。

 

32758055-abMm5zsSQA1687568341777_2048x1399.jpg

4a1fceae288d6d4011159d4a77abe435.jpg

何建華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原副院長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中華文化以數千年傳承下來的傳統習俗為特征,端午節就是中華民族一個曆經千載歲月傳承至今的傳統佳節。端午食粽、龍舟競渡習俗,生動體現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團結奮鬥、頑強拚搏的精神內涵和文化特質

 

“端午節”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還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因而成為光影藝術的珍貴題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端午節等傳統文化習俗凸顯時代價值開拓了無限空間,值得用藝術想象力真情期待。

 

END

 

 

部分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故宮博物院官網、人物 公眾號

撰   稿:古詩菁

播   音:路平

製   作:馬銳

實習編輯:華玉琪 

責   編:袁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