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的政治製度構建於權力和意識之上。這兩者的相互影響促成了權威,即社會民眾必須服從的信條或者某個人或某個社會集團的意誌。權威是社會秩序的核心體現。蟻後是一個螞蟻社會的締造者,但是它不需要權威。整個螞蚊社會的有序運行是生物演化的結果。因為生繁功能,蟻後體格比一般工蟻大一兩倍。它釋放獨特的信息激素,以區別於工蟻。信息激素激發工蟻的生物本能,完成伺候蟻後,撫育幼蟻,或者清理蟻穴等相應的活動。而權威產生於人的意識,不存在生物性基礎,也無法遺傳,所以需要證明和不斷地證明其合法性。
在原始社會的簡單政治形式中,權力歸屬於強者。權威來自他的個人魅力。私有財產出現後,權力和財產的擁有權變成終身製,並且自然地延著親緣血脈傳承。而繼承者和普通民眾毫無本質上的不同,甚至在體力和智力上不如常人。這時,權威的合法性就成為了一個問題。人的高級意識中的一種超常的能力就是虛擬和想象力。於是,當權者通過一係列的謊言和手段來塑造自己和家族神聖性的假象。比如歐洲封建君主的王權授之於神,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孫,又比如中國曆朝曆代的帝王都是受命於天的真龍天子。當權者的神化依附在社會民眾的宗教信仰之上,同時又附加上一套與之配合的道德倫理觀念和儀式。這種世襲製度上的權威被現代社會學家韋伯稱為傳統型權威。韋伯又提出在現代社會中應該實施由法律製度限定個人責任和權力的法理型權威。現代民主政體可以歸於此類。製度的權威性基於憲法。當權者的合法性來自公民選舉。而前蘇聯的政治局製度呢?雖然隻代表一個小團體的利益,但名義上是。隻是在執行的層麵,政治局的運作往往淩駕於法律之上,權力不受監督和抗衡。當權者在應對公眾有關合法性的責問時又會采用傳奇化,神化,和個人崇拜的手段。這隻是一個徒有其表的虛假的法理型權威。
人類在未來是否能消除不平等?人類未來的社會和政治形態又是如何?除了馬克思,曆來的思想者都在構想一個理想的社會,陶淵明的世外桃源,柏拉圖的理想國,莫爾的烏托邦,當然還有盧梭的共和國。但是,這些都是忽視了人的本性的浪漫式設想。人首先是生物。無論是出於本能還是意識的驅使,人類一定存在種間競爭和種內競爭。社會內爭鬥和權力屬於種內競爭的內涵。權力的存在就造成不平等。競爭是生物演化的動力。如果我們還確定人類和人類社會是一個進步的過程,我們就要肯定競爭的合理存在。不平等也就不會消除。揭開理想道義的溫情脈脈的麵紗,讓我們看到這個冰冷的事實。
之前說過,人類社會是生物演化的延續。就像世界上存在單細胞,多細胞,多組織等眾多生物形態一樣,人類社會也存在多樣性。人類社會的曆史還很短,還在演化。我們無法想象未來人類社會的形態。但是,我們也許能夠給出未來社會結構的一個輪廓。社會是一個生命有機體。如果假想每個人是一個社會的細胞,這個社會絕對不是像低等的海綿生物那樣的無組織分化的相同細胞的集合。每個人必然會因社會中不同的分工和角色而不同。一個未來的高等社會可能像一個人體。人腦消耗比別的器官都要多的養分。同樣,未來社會中的財富可能按需分配,但不是平均分配。人的神經和內分泌係統可以調節心髒和肝髒等器官的功能,但是絕對不是控製它們。未來社會一定會有管理人的人,但是不是出於權力。權力蛻變成影響力。社會中人的活動是一種協同性的合作。所以,人與人之間有分工,但是無所謂階層或者階級,也不存在壓迫和剝削。無論如何,社會中沒有絕對的平等,但是人有了多樣化的價值取向,不平等不再是一個問題。如果這樣的社會太機械化,人的意識的意義在哪裏呢?人類意識應該是實現這種高等社會的內在動力。就個人而言,意識是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是追求快樂人生的自由。
—寫於2023年12月29日(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