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月亮和銀狐狸

遊走江湖,記錄我思我想
個人資料
正文

《社會超級生命體 10》

(2025-04-08 21:43:02) 下一個

人類是脊椎動物。集群現象在脊椎動物中普遍存在。鮭魚是群體動物,但隻限於此。鮭魚將魚卵產在水麵,便由它們自生自滅。集群隻是生物社會性的必要條件。社會性還需要生物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生物個體之間當然存在競爭關係。而社會性著重個體之間的合作。這體現在生物兩性之間的結合和對後代的撫養。兩者依然是構成當今現代人類社會的重要因素。

原社會態的一個例子就是獅群。獅子是貓科動物中唯一的社會性動物。一個獅群由三四隻公獅,十來隻母獅和一些幼獅組成的多夫多妻的家庭。所有的母獅都有血緣關係。它們負責撫養幼獅,管理獅群的日常生活,甚至集體合作捕殺獵物。獅群看著像一個母係社會,其實並不盡然。公獅在獅群中占有統治地位。它們看守獅群的領地,負責獅群的安全。公獅偏向於單槍匹馬的捕獵,但是不經常出手。

母獅之間的關係相當緊密。但是,如果其中有隻母獅過於霸道,別的母獅的生育能力就會下降。公獅之間相對冷漠。它們之間也有為爭奪與母獅交配的生殖權力的競爭,但是爭鬥的程度並不激烈。生物在二十億年前演化出有性繁殖,產生了性別。這種繁殖方式需要更多的能量,過程也更複雜,因此不確定性也會增加。但是,有性繁殖促成基因的最大限度的組合,從而得到基因的優化,有助於生物後代的應對環境變化的生存適應性。在這基礎上,達爾文又注意到生物演化中形成的性選擇。雄性之間的爭鬥是為了與雌性的交配權。強碩的勝者可以極大限度地使自己的優秀的基因傳下去。動物在選擇異性時注重體格和外表。它們在基因的表現上選擇優質的基因。我們現代人類不僅看對方的體格和外貌,而且還要看智力,財富,和社會地位等這些不明顯也不直接的基因表現型。所有這些複雜因素的考量不僅僅是為自己未來的生存,也是為基因的延續。在人類社會,意識的高級功能自然要參與到這個選擇當中。

性選擇的另一麵是性禁忌。很多的社會性動物都會避免亂倫的發生。這是自然演化的結果。親緣相近的基因的結合讓缺陷的基因表現出來而產生殘疾的個體,很快在自然選擇中被淘汰。當一隻小公獅長到三四歲了,成年了,它將被驅逐出獅群,遊蕩到別的獅群,在與別的公獅的競爭中奪得生存和繁衍的權力。小母獅成年之後繼續留在群裏。它們會選擇與新進來獅群的公獅交配繁殖。出於親緣關係,母獅的天職是撫育幼獅。公獅同樣會保護自己的幼獅。當它認定一個幼獅不是它親生的,就會趁母獅不注意時將幼獅咬死。這也是親緣選擇的另一麵。在生物社會裏,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強烈依賴於性選擇和親緣選擇。人類這種在多家庭組成的社會中生存的生物也不例外。它們成為了我們倫理道德的生物學基礎。

人類又是哺乳動物裏靈長類中最新進的成員。以親近猿類的社會行為為鑒,我們可以更了解自己。兩千萬年前,長臂猿在演化的道路上與人類祖先分離。它們現在生活在亞洲熱帶雨林和亞熱帶闊葉林裏,是完全的樹棲動物。長臂猿的社會結構是最基本的長久的一夫一妻帶兩三隻幼猿的家庭單元。雄猿和雌猿體形體重非常相似,隻有皮毛顏色的區別。成年雄性是黑色,而成年雌性毛皮較淺,顯棕色。雌猿起主導作用。這非常像現代人類男女在家庭中的角色。

紅毛猩猩在一千六百萬年前與人類祖先分離。它們現存於東南亞的熱帶森林。紅毛猩猩選擇了一種不同於長臂猿的非社會性生活方式。它們主要是獨棲。集群的情況隻見於雌猩猩撫育幼子,以及雄猩猩與雌猩猩交配期間。紅毛猩猩存在很大的性別差異。雄性的體重是雌性的兩倍。這是性選擇的結果。雄性紅毛猩猩在爭奪性資源的競爭中不斷強化自己,同時也增強了侵略性。同長臂猿一樣,紅毛猩猩有很強的領地意識。領地就是生存的空間和資源。

—寫於2023年8月2日(圖片來自網絡)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