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喜歡這樣的世界

(2023-08-22 12:21:28) 下一個

一直以為這個世界是中性的。雖當然,每個人眼中的世界有微小的色差,但那些都是不自然的,都有義務向這個中性的世界無限靠近。

但也許,從來就沒有什麽中性的世界。

好像我喜歡的story, 總有一種情緒,比如張愛玲的小說,是無望的悲劇的,但是充滿小的物質的快樂。她的雜文,反倒比較陽光,但是反常識的,殘忍的誠實和意料不到的切入角度。村上春樹,是傷感的,但是也充滿物質的趣味。馮唐是揮斥方遒精蟲上頭。王朔是欲望不能滿足的青春的躁動不安,滿嘴fuck! 其實清純的不得了,幹不了幾回。 路上有驚慌呢,是精靈古怪的,反常識的。一般的微信文呢,是小聰明加戳心的小感動,俗稱雞湯。奮鬥的文,是搞笑。忽然看到一篇小文,作者寫他的抑鬱,覺得,原來還可以這樣寫啊,不免自戀,但是又有何幹? 這是他的世界的顏色。

Liam告訴我,他喜歡陰雨天。我問,你是喜歡陰天的天空,沉沉的灰? 下雨時候天空的戲劇性? Liam點頭。其他沒有被我語言化的原因,我們永遠不得而知。雨滴融進寬大的湖麵。

其實,我也是。陽光普照的時候,這讓我無所適從,自己的房子,待不住,孩子把淩亂弄得更淩亂,丈夫比不上稱手的小剪刀合用,做飯? 已經有昨天前天做的,還剩在那裏,似乎做新的的理由不夠充分。打掃? 今天打掃幹淨了,明天還會髒,why bother? 就這樣待著,什麽也不做? 這太浪費,太不應該,也太沮喪。脫口秀演員Seinfeld說了,別人的周末是泡吧跑派對見朋友,我們在這裏搬冷氣機。

天一旦下雨,馬上就不同了,雨像溫柔的子宮,把房子和人包裹在裏麵,反正也出不去,於是,做什麽,都有了一種正當性,心裏都踏實;什麽不做,也是應該。

四季也一樣。一直以來以為自己喜歡夏天,慢慢地年紀長了,覺得,冬天,外麵的寒氣瑟縮,人們都躲進小房子裏,房子裏熱熱的,擠擠挨挨的,這樣好像反而更好。憑窗而立,眼睛裏是灰的枯黃的,玻璃觸手水一樣的涼,縮回手指,退回到身後的那團溫暖。這樣更合我意。

有天下班回來,車拐進小區,看到路邊一個行人,我沒帶眼鏡,看不太真切,人的輪廓有點浮浮腫腫的,忽然覺得,他穿的可能是棉衣,這可能是冬天,馬上覺得他變得可親。但是我很快覺醒過來,這是四月,美國南部德州的四月,華氏80度,待車子靠近一點,也看清楚,他穿的不是棉衣。感覺到一絲失望。

當世界是灰底子,這世界上的人變得近一點,暖一點。

或者擁有一所巨大的房子,三層樓高的玻璃窗,人在裏麵變得渺小而微不足道,人在裏麵走來走去,所有行為都有一種悲劇的氣氛。周圍都是平民的歪歪扭扭的小房子,擁擠不體麵但是庸常,充滿人氣,隨處可見。

塗指甲油,塗了指甲油的手,洗碗都優雅起來,時間開始慢進。

必須輕聲地肯定地告訴自己,這就是我的顏色,這不丟人。

(01-06-201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