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耳與魚

徜徉北美,講釣魚故事,品鹹淡人生,我漁故我在。
正文

淡水篇(3)大煙山腳釣鱒魚

(2023-07-23 17:22:46) 下一個

可能不少同齡人都有看過布拉特-皮特(Brad Pitt)主演的電影“大河戀” (A River Runs Through It),講的是美國西部一父親與倆兒子的飛蠅釣鱒和家庭故事,故事情節曲折感人,裏麵有精彩的山澗激流中釣鱒鏡頭和美麗的農場田園景色,激起人們對釣鱒的強烈興趣,也包括老漁民自己。  老漁民旅美已十年有餘後,終於有一個夏天領導說要去大煙山(The Great Smoky Mountains, 又稱大霧山),除了欣賞大山的壯美景色,很自然老漁民想到了那裏有名的釣鱒活動,這是恐怕是為數不多的釣鱒機會。考慮到自己從未用過飛蠅釣法(fly fishing),學習過程也比較花時間,裝備又貴,就隻好把平時釣鱸魚的杆輪帶上,雖然在動作上可能沒電影裏那麽優雅瀟灑,但對他來說能釣到鱒魚,找不同的體驗最重要。這次選擇住在大煙山山腳的切諾基(Cherokee)鎮的一個露營地,屬北卡境內的西部,營地旁邊有一條小河流過。又查閱了一下資料,大煙山有好幾種鱒魚,當地的特有品種是溪鱒(brook trout),體型較小,還有外地引進的彩虹鱒(rainbow trout)和褐鱒(brown trout)等品種。當地政府每年有從繁殖中心投放鱒魚,釣鱒需要購買當地的專門釣鱒魚證,一般來說大煙山裏的溪流釣鱒隻允許用假餌(人工製作的飛蠅)和蠅釣專用杆線輪,還規定很低的留魚尾數限製,而且有些水域隻能允許抓放,但那裏允許使用普通紡垂輪和活餌,也可以留魚。終於等到了那日,一大早一家大小就裝上露營裝備和漁具,匆匆踏上旅程。 

經過五六個小時的車程顛簸,經過藍嶺高速(Blue Ridge Parkway)後進入彎曲多折的鄉間小路,到了營地,已是下午五點鍾以後了。由於小雨陰霾,天色漸暗,在小木屋收拾布置完後,來到旁邊的小河邊探察。發現那裏的景觀與電影裏的差別很大,河麵不寬也水不急,河道被一段一段截流成階梯式的小湖。此時已有幾個人正在兩岸釣魚,一會一年輕人拉上一條魚,一看正是自己想要找的鱒魚。他一會功夫中了好幾條,看來是個老手,不一會就和他聊起來,學習他的釣法,發現他用的是一粒粒黃色的假三文魚卵(power bait), 可自己沒帶,看來自己還是準備不足而且據說不允許用,隻有想其它辦法了。另外,雖然天色漸暗,當地規定天黑後禁止漁獵,為了盡快能揮杆釣鱒,馬上就到營地管理處買了漁證,匆匆地開始在河邊開始用釣鱸魚的一套假餌釣組(jig)甩拉起來。結果可想而知,無功而返。

 

當天準備不足不上魚的問題讓老漁民尋思一個晚上,第二天就早早去營地的商店逛,找尋適用的釣鱒餌,店裏有五顏六色做工細致的人工飛蠅,也有各式各樣塑料假餌,最後選擇雞尾旅轉亮片(rooster tail spinner)。有了新餌,回到河邊,開始拋釣;河水的上遊入水口處,水比較淺,可以看見一群群鱒魚遊來遊去,遂即拋杆那裏,可是咬口的少,中魚後鱒魚奔力掙紮,力道十足,即使被拉上岸後,不住地翻騰蹦跳,魚身又溜滑,不折騰一陣子也很難將它們製服入護。其他人用蚯蚓或者別的釣法上得比較多,自己半天下來,隻釣上了幾條,但晚餐有著落了。晚上清理好魚,撒上調味料,用錫紙包好在篝火上烤,烤好後揭開,香氣撲鼻,肉質結實,鮮香可口。第二天的下午和第三天按計劃去了大煙山爬山登頂,遠瞭山脈,觀瀑布,玩漂流,又驅車打卡田納西的幾個知名小鎮,第四天參觀了切諾基印第安文化博物館、光顧賭場buffet和另外幾處景點,又擠出兩個小時釣鱒,如法泡製,又上了幾條。三天下來,大人小孩算是盡興玩了遍大煙山。

 

(圖片來自網絡)

這次釣鱒之旅雖然不像理想那麽激情四射,但也算是得以實現老漁民的釣鱒願望。另外還有什麽收獲和教訓呢?我想是在離開營地的早上那次掃興經曆吧。那天早上在離開之前老漁民釣鱒意猶未盡,去河邊多甩幾杆,上了幾條魚,沒想到有漁警來巡,查看漁證,發現自己購買的四天漁證過期,被罰幾十刀,且魚也被沒收,叫冤不已,因為那裏買的漁證是按日期來算,不是按使用時間來算,第一天的釣的半個小時也算一天,隻能怪自己的一個疏忽,但也對漁警的鐵麵無情,不聽辯解的態度不敢恭維,即使想要去公堂呈辯,奈何行程匆匆,離家千裏,也無暇顧及。領導說,算了吧,算是花錢買個教訓。後來一想,估計漁警此般不容任何辯解通容,可能與漁警的絲厘必較的職業習慣有關,也可能違規查處數量與他們業績評估工作獎賞有關,隻是能自認倒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