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界史綱第三編第三章中世紀亞洲

(2023-07-10 15:37:41) 下一個

世界史綱 第三編 中世紀 第三章 中世紀亞洲 
第一節 印度 
一 拉傑普特
約七世紀北和中印度的曆史是拉傑普特時期。拉傑普特意“王子”,他們被認為是五和六世紀定居印度又很快被印度同化的匈奴人的後代,形成許多武土氏族,自稱日種王朝月種王朝或火種王朝後裔。這些氏族在九和十世紀逐漸掌握權力形成北部許多統治王朝,十一和十二世紀這些王朝相互間不停戰爭。西印度 ,因拉傑普特納的許多堅固要塞,把當地王朝與笈多勢力和穆斯林進攻隔開。
1 490-766 邁特拉卡王朝 首都伐拉彼 
在索拉什特拉的獨立王朝,外來拉傑普特人建,統治者是塞建陀笈多派往索拉斯特拉半島的軍事長官的後裔。是一佛教學術中心,與那爛陀競爭。712-66 阿拉伯人入侵 從信德蹂躪古吉拉特和巴魯奇(724-43),最終亡邁特拉卡。
2 550-861 瞿折羅 
中亞遊牧人在中拉傑普特納地區的曼陀爾建一王朝有十二個國王,兩個退位後為耆那教沉思派,第三個為辟穀派。
3 6世紀-1192 喬漢王朝 都城薩姆巴爾,後遷阿傑梅爾 
印度教王國。國王普裏色毗羅闍三世(統治?-1192)1191在第一次塔萊戰役擊敗穆罕默德-古爾,1192穆罕默德-古爾卷土重來,第二次塔萊戰役俘普裏色毗羅闍三世。喬漢王朝亡。 普裏色毗羅闍三世是拉傑普特裏有名和羅曼蒂克的人物,他的事跡記在史詩《普裏色毗羅闍》,敘述普裏色毗羅闍與他死敵卡瑙傑國王的女兒墮入愛河。公主擇婿時所有候選人會集在宮廷。沒有邀請普裏色毗羅闍;而他的雕像作為守門人放在外麵以示侮辱。公主己有選擇,直接走到雕像跟前把花環掛在脖子上。隱藏著的普裏色羅闍跑上去把她帶走至自己的都城。
4 725-1197 波羅王朝  首都巴特那
佛教王國,統治孟加拉(至1125)和比哈爾。首位君主瞿波羅一世,由地區首領推舉為王。突出的統治者有:770-883 達摩波羅;881-883 提婆波羅 資助那爛陀寺。波羅王朝亡於印度教斯那王朝,是最後一個印度本土的佛教王國。750-900期間東印度的波羅王朝,西印度的瞿折羅-普臘蒂哈臘王朝,南印度的羅濕陀拘陀王朝鼎立,形成卡腦傑三角。三個王朝都短時奪取卡腦傑,最終836為普臘蒂哈臘控製並保持兩個世紀。
5 1125-1225 斯那王朝 首都高達等
來自南印度卡那提克的斯那逐漸由北奧裏薩推進至孟加拉。1169-99 拉克什曼-斯那資助詩人賈亞德瓦。在一些地區隨kulinism興起種姓更嚴,禁止女子嫁低於自己的種姓,這導至殺女嬰;和女子嫁高種姓導至高種姓男子多偶收取嫁妝。
6 740-1036 瞿折羅-普臘蒂哈臘王朝 首都卡腦傑
統一北印度許多地區,扺抗穆斯林至10世紀。主要統治者有:740-60 納加巴塔一世 打敗阿拉伯人;775-800 瓦特薩羅闍;800-36 納加巴特二世,卡瑙傑的征服者。840-90 米希拉,或博雅,統治薩特傑來河至訥爾默達河,但沒有征服克什米爾。746-974 查帕斯,一瞿折羅氏族,建阿納希拉普拉(或阿納達普拉),為西印度主要城市直至15世紀。
7 831-1310 昌德拉王朝 達羅毗荼人的王朝,首都克拉久霍,卡倫賈拉,馬霍巴。
建許多毗濕奴廟,最有名的在克久拉霍,930-54 耶輸跋摩 和 954-1002 唐加德瓦時建。
8 950-1200 帕拉馬拉王朝 首都達爾,近因多爾
因兩個統治者聞名:974-994 蒙雅,入侵德幹;1018-60 博雅。
9 940-1240 索蘭吉王朝 首都阿那拉瓦達(現帕坦)
一拉傑普特氏族王朝 974-95 穆拉拉賈,統治阿納希拉普拉至索拉什特拉和阿布山。1022-62 比瑪一世 重建毀於穆斯林的薩曼沙濕婆廟。1093-1143 希達拉 一文化資助者,雖然他自己是濕婆,組織哲學和宗教討論,資助一耆那教僧侶金月。金月使希達拉的繼任庫瑪爾帕皈依耆那教。1143-72 庫瑪爾帕發布法令不殺生,禁酒,禁賭,禁鬥動物;和廢除沒收無子寡婦財產的法律。他還建了薩曼沙新濕婆廟(1169)。1172-76 阿賈耶帕拉恢複信仰濕婆,下令屠耆那教徒和掠他們的寺廟,直至被暗殺。宮相恢複信仰耆那,其後人取代這王朝(1240)。
二 伊斯蘭勢力進入
1 加茲尼王朝 在加茲尼和拉合爾統治
977-97 蘇布克特勤,一皈依伊斯蘭的突厥奴隸建立,統治自阿姆河至印度河,突破德幹聯合勢力,包括巴廷達的國王齋浦爾,卡瑙傑的瞿折羅-普臘蒂哈臘國王,和昌德拉國王唐加。 998-1030 馬哈茂德 17次進入旁遮普掠奪(打敗齋浦爾,1001)至坎格拉(1009),馬圖拉和卡瑙傑(1018-19),瓜廖爾(1022),和鬆納(1024-26)。大規模破壞,掠奪印度寺廟財富,和大肆殺戮,隻為增長財富和呑並旁遮普。加茲尼成伊斯蘭世界一個奢華的都城。
2 古爾王朝  
一源於古爾(今中阿富汗)的伊朗人王朝,由佛教轉向遜尼派伊斯蘭。後亡於花拉子模。 1151 古爾的波斯王子焚加茲尼,驅逐加茲尼國王至旁遮普,在那廢黜他(1186)。1175-1206 古爾的穆罕默德 穆爾茲-阿爾丁奪取木爾坦和Uch。作為其兄的總督在加茲尼統治,後又繼承統治古爾(1203)。 1192 塔萊戰役 穆罕默德打敗阿傑梅爾的喬漢國王和德裏。勝利導至占領德裏(1193)和征服巴勒班,那裏佛教徒社區被消滅(1197),和征服孟加拉(1199)和昌德拉王朝。任命庫特布丁-艾巴克,一突厥奴隸為總督。
孟加拉 從依附佛教和婆羅教的時代轉變為依附伊斯蘭教的時代,這反映在政治,社會,和經濟的不同程度的改變上。1199加茲尼的穆罕默德征服孟加拉開始第一個政治變化,穆斯林精英進入為新領土的士兵和官員服務。
佛教和伊斯蘭教吸引同樣多的跟隨者。穆斯林精英進入後攻擊佛寺,結果佛教徒離開東印度至東南亞。14世紀開始,佛教徒離去的真空被一新的信仰巴克提填補,他們離去後又有蘇菲派來填補。
文化
比魯尼(973-1048)花剌子模學者,那時的領頭科學家,隨馬哈茂德去旁遮普,學梵語,著《印度調查》等。帕拉馬拉王朝國王博雅(在位1018-60 ) ,著有天文學,詩,和建築方麵書的作者,和一所梵文學院的建立者。賈亞德瓦(生1170) ,斯那王朝梵語詩人,所作史詩《戈維達之歌》對印度文化有深遠影響。形成東印度古典舞蹈基礎,也影響南部泰米爾納德的婆羅多和卡那提克音樂。克什米爾 佛教說一切有部(上座部之一派)所在,是佛教學習中心至10世紀, 1340穆斯林征服前己沒落,仍一直是梵文學習中心至今。卡爾哈納(12世紀)克什米爾曆史學家 ,著《國王之河》。唯一印度早期曆史文獻。維馬拉-沙 (1031)一總督,泰笈帕拉 (1230)一大臣, 建耆那教寺廟,表現最優雅的北方印度-雅利安建築風格。
1206-1526 德裏蘇丹國前後六個王朝。
3 1206-66 庫特布沙希王朝(奴隸王朝)定都拉合爾,後遷都德裏
1206-10 庫特布丁-艾巴克 1210在拉合爾打馬球時墮馬而死。1211-36 伊勒杜米失 艾巴克女婿,隻繼承恒河流域,後包括上旁遮普(1217),孟加拉(1225),下旁遮普和信德(1228)長時圍城後又有瓜廖爾(1232),進攻和掠烏賈因(1234)。1229 伊勒杜米失被巴格達阿拔斯哈裏發授印度蘇丹。伊勒杜米失去世後實際權力轉至40個突厥人,占據職位和控製蘇丹繼位。1236-1240 拉齊婭 (生1205)伊勒杜米失女,因與黑奴出身將軍賈馬爾烏德丁-雅庫待關係親密引起突厥將軍和神職人員不滿被謀殺。
4 1266-90 巴勒班王朝(奴隸王朝)
1266-87 吉亞斯丁-巴勒班 伊勒杜米失1233買的奴隸,1242為侍從,1249成為蘇丹馬哈茂德的嶽父, 1255-66為總督。1266成為蘇丹。在有效率軍隊協助下鎮壓40個貴族,結束騷擾搶劫,平定孟加拉的叛亂。其子穆罕默德-汗 1285死於對蒙古察合台汗國的比亞斯河戰役。巴勒班的的墓是第一個用穹頂結構取代印度支撐結構。
5 1290-1320 卡爾吉王朝 
1290-96 哲拉魯丁-菲魯茲 突厥卡爾吉部落,長時在阿富汗。原是庫特布沙希王朝將領。1296-1316 阿拉烏德丁 菲魯茲侄,他鞏固了帝國。1297 以富裕港口肯帕德灣征服和掠奪古吉拉特。反叛頻繁,壓製措施包括監視和沒收財產,尤其是對印度教徒,禁酒和禁集會。1303蒙古入侵(1299和1303)導至頒法令對所有產品設定低價,減少軍隊支付,增加軍隊至50萬騎兵。蒙古軍隊被消滅(1304和1306)。1305-13 太監,馬立克-卡富爾率領軍隊幾次南征 征服摩臘婆,和德幹;迪瓦吉裏(1306-07,呑並1313),瓦朗加爾(1308),貝都爾的曷薩拉和馬杜賴的潘地亞(1311),和中德幹(1313)。
6 1320-1413 圖格魯克王朝 
1320-25 吉亞斯丁-圖格魯克 一突厥人,自誇29次勝蒙古人。征服瓦朗加爾(1323)和東孟加拉(1324)。他鼓勵農業,糾正強製征稅,完善郵傳,傳遞者可一天行200哩。在木兒坦為賽義德-魯克恩卡拉姆建波斯風格八角陵。1325-51 穆罕默德-圖格魯克 1327德幹一從兄弟反叛(1326),導至遷都德瓦吉裏,改稱道拉塔巴德。以歐洲封建城堡形式重建。1329 德裏人被強製遷往道拉塔巴德,征苛稅導至暴亂。兩年後遷回德裏。1330 推行代帀。1334 伊本-巴圖塔,一摩爾旅行者,受歡迎,他出使中國(1342)。1334-78 一穆斯林王朝在馬杜賴反叛,被毗奢耶那伽羅平定。1337-38 一支10萬騎兵軍隊通過坎格拉進入喜馬拉雅去征服西藏和中國,被雨,疾病,和山民消滅。1338 孟加拉失於巴勒班家族,獨立至1539。1340 圖格魯克尋求埃及哈裏發承認(1344獲得)。 1346-1589 克什米爾蘇丹國  1346-49 沙阿-米爾紮 在克什米爾建一穆斯林王朝。他比南方那些國王強征多六分之一的土地稅。1347-1527 巴赫曼尼 穆罕默德-圖格魯克的反叛者建。1347-48 巴赫曼-沙選為蘇丹,在德幹統治4省,都城古爾伯伽,以歐洲技術建許多要塞。1351-88 菲魯茲-圖格魯克 穆罕默德族兄弟(生1305)回到中庸統治。接受奧裏薩(1360),坎格拉(1361),和信德(1363)納貢。他拒絕侵擾德幹的巴赫曼尼王國。他建了一些城鎮,有名的是瓦拉納西北的章普爾(1359),和許多清真寺,醫院,澡堂,池塘,運河,和橋梁——都是簡易材料沒有藝術性。1358-75 巴赫曼尼穆罕默德一世 繼續組織政府。1363-64 瓦朗加爾被迫割讓與加爾各答許多財產。1367 巴赫曼尼戰勝鄰國毗奢耶那伽羅的厐大但沒有效率的軍隊,之後一係列戰爭40萬德幹印度人被屠殺,毗奢耶伽羅被迫簽一和平條約(1399)。 1388-1413 圖格魯克5位蘇丹。1392-1531 摩臘婆(正式獨立1401)由古爾人和卡爾吉人(1436)統治。 1405-35 胡商-沙 在都城訥爾巴達河上的芒都建議事廳和清真寺,這些建築給人印象是結構設計而不是表麵裝飾。1394-1479 沙普爾蘇丹國 首都阿瓦德。 1402-36 易卜拉欣-沙 文化資助者。1396-1572 古吉拉特蘇丹國 拉傑普特王朝信奉伊斯蘭後繁榮。1398-99 撒馬爾罕帖木兒入侵,已經征服波斯,美索不達米亞,和阿富汗,使整個德裏蘇丹國荒蕪人煙。1411-42 古吉拉特艾哈邁德-沙 建艾哈邁德巴德為都城,有三洞城門和大清真寺,是一個最宏偉的建築。
7 1414-51 賽義德王朝 自稱阿拉伯先知後裔 
1414-1526 德裏王國縮至亞穆納河流域。1414-21 赫茲爾汗-賽義德 原帖木兒帝國旁遮普總督,圖格魯克王朝亡後占領德裏。1420-70 克什米爾澤內爾布登 有學識和寬容,招回流亡者,允許婆羅門教儀式,僱犯人任公職,維護公共秩序。1421-34 穆巴拉克-沙 1422-36 古吉拉特艾哈邁德-沙招募3000外國騎射手,如突厥人,阿拉伯人,蒙古人,和波斯人。1429 比德爾,重建受波斯裝飾風格影響,成為巴赫曼尼首都。 1434-45 穆罕默德-沙。 1445-51 阿拉姆-沙 。
8 1451-1526 洛迪王朝 阿富汗人建 
1451-1489 巴赫魯爾-洛迪 原為賽義德王朝錫林德總督,奪取德裏,建洛迪王朝。1458-1511 古吉拉特馬哈茂德-貝加達 意兩要塞, 因他征服吉納爾(1469-70)和尚帕尼爾(1483-84),那時700印度教拉傑普特人對伊斯蘭寧可自焚。他在尚帕尼爾建大清真寺,在薩爾凱建宮殿,在阿德拉伊建階梯井等,艾哈馬德巴德的小拉尼西帕裏清真寺顯示完美的協調裝飾風格。1463-82 巴赫曼尼穆罕默德三世征服沿海的康坎和泰倫甘納。他28歲時死於飲酒,因懊悔用酒謀殺了最好的大臣馬哈茂德-加萬, 比爾德方園學院建造者。1489-1517 希坎達爾羅-洛迪 都遷至阿格拉。1482-1518 巴赫曼尼馬哈茂德,1490被大臣卡西姆-巴裏德囚禁,1490-1633 艾哈邁德納格兒, 1490-1686比賈布爾,1490-1574 貝拉爾蘇丹實際獨立。1527 卡西姆-巴裏德奪比爾德王位。1517-26 易卜拉欣-洛迪。1526 莫臥兒巴卑爾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戰役擊敗洛迪王朝,隨後攻入德裏。
文化 
伊斯蘭建築帶至印度。1260艾巴克開始建一宣禮塔,1231-32伊勒杜米失時完成,名顧特卜塔,紀念一穆斯林聖人。伊勒杜米失以嚴格的伊斯蘭風格擴建清真寺。新建築風格從清真寺轉移到統治者和蘇非聖人陵墓。阿拉烏德丁門(1311),艾貝克清真寺的南門,是早期德裏蘇丹裝飾建築的最好代表,在古吉拉特得以繼續。阿米爾-庫斯洛(1253-1325) 印度詩人,以波斯語寫作,也是蘇非派音樂家,是阿拉烏德丁的宮廷詩人。哈薩尼-迪赫拉維(?-1338)  德裏波斯詩人。1367 古爾伯伽大清真寺建成,穹頂結構。
三 南印度
1 300-888 帕拉瓦(跋羅婆)王朝 首都甘吉
575-600 辛哈毗濕奴奪取卡韋裏的朱羅盆地,持有至812後。600-625 馬亨德拉跋摩一世 由耆那教轉信濕婆,毀耆那教寺,建南方第一批濕婆教岩寺。625-45 納拉辛哈跋摩一世 打敗遮婁其補羅稽舍二世(642)取巴達米。他還打敗南方鄰國使馬拉瓦拉為錫蘭國王。675-705 納拉辛哈跋摩二世 在馬馬拉建石和磚的海濱廟,和甘吉的凱拉薩神廟,這神廟由其子完成。735-800 詰底跋摩二世 一旁支王室,12歲,被大臣和長者立為帕拉瓦國王。812-44 詰底跋摩三世 助羅濕陀羅拘陀瞿頻陀三世使希夫馬拉二世為邁索爾西恒伽國王。同時(812)潘地亞瓦爾古納一世對帕拉瓦持有宗主權。844-70 尼帕通伽跋摩 收複坦賈武爾和使潘地亞瓦爾古納二世和恒伽普裏蒂瓦帕蒂一世臣服。 870-88 阿帕拉吉塔跋摩 與恒伽普裏蒂瓦帕蒂打壓潘地亞瓦拉古納二世,但他自己被朱羅阿迭多一世打敗和陣亡。但一些帕拉瓦首領繼續在當地統治。佩隆吉納,在泰米爾南,稱王至少31年。
2 500-753 遮婁其王朝 首都巴達米  
在馬哈拉施特拉從克裏希納河上遊的艾霍萊推進至巴達米(550)和在卡達姆巴王朝擴張時至巴納瓦西(566-97) 。在艾霍萊建最早一批寺廟,繼之有馬哈庫塞斯瓦拉寺廟,和完成巴達米的毗濕奴岩廟(578)。 609-42 補羅稽舍二世 封弟為文耆總督(611-32),那裏他打退卡瑙傑戒日王的進攻(620),向波斯庫斯老二世派出使節(625),封一子,在古吉拉特和蘇拉特立一分支王朝(640-740)。玄奘(641)記述了帕拉瓦劫掠(642)前都城巴達米的繁華。655-680 超日王一世 為報複帕拉瓦的劫掠,也劫掠帕拉瓦都城甘吉(674)。733-46 超日王二世  幾次奪取甘吉和向寺廟分派禮物。阿旃陀石窟壁畫相信是這時期完成。750 遮婁其被羅濕陀羅拘陀推翻。
3 611-1078 東遮婁其王朝 首城文耆
611-32 拘闍-毗濕奴伐彈那 遮婁其補羅稽舍二世弟 ,原為總督。繼續北對羯陵伽,西對羅濕陀羅拘陀,南對潘地亞戰爭。755-772 勝日王一世。844-88 勝日王三世 對西麵和北麵敵國作戰成功,打敗帕拉瓦阿帕拉吉塔和潘地亞瓦拉古納二世有助朱羅超出這兩國。 1019-61 羅闍羅闍-那爛陀羅。1070 與聯姻國朱羅合並成遮婁其-朱羅王朝。
4 753-973 羅濕陀羅拘陀王朝 首都納克西,後遷默爾凱德 
735-58 彈底杜羅伽 753推翻宗主遮婁其王朝。758-72 克裏希納一世 修建埃洛拉石窟。包括印度教,耆那教,和佛教三種石窟。772-79 瞿頻陀二世。779-94 陀魯婆 打敗帕拉瓦詰底跋摩二世和瞿折羅瓦特薩羅闍,和西遮婁其毗濕奴伐彈那二世(790)。794-813 瞿頻陀三世 從瞿折羅奪取摩臘婆,封弟為古吉拉特的第二羅濕陀羅拘陀王朝國王(至900)。他從帕拉瓦獲取納貢和領土遠至棟格珀德拉河。817-77 阿目佉跋沙一世 把都城從納西克遷至默爾凱德,更便於對文耆戰爭。他以耆那教聖人方式讓位和去世。他是那時期有記錄的最長統治者,詩人,學者,統治期間學術繁榮,宗教包容,允許在他的城市裏建清真寺。被稱為“南方的阿育王”。973 王朝被西遮婁其推翻。
5 973-1190 西遮婁其王朝 首都黙爾凱德,後遷卡爾延(近孟買)
973-97 逮羅一世 遮婁其王室後代,在阿納希拉普拉統治娑羅蹉和莫烏恩特阿布。1040-68 娑密室伐羅一世 建卡爾延,為都城至1156。他以耆那教儀式在棟格珀德拉河,南部的一條聖河溺亡。1075-1125 超日王六世 開始用新曆代替塞迦曆,但很小成功。他為毗濕奴建廟,也向兩個佛寺贈禮,這是南方堅持到最後的佛寺。1151-56 逮羅二世 恢複西遮婁其勢力,統治期間對朱羅和帕拉馬拉戰爭。 1156-83 一反叛導至一將軍簒位很快被巴薩瓦暗殺,巴薩瓦之後也被迫自殺。1163-83 闍迦得卡摩羅二世。1183-89 娑密室伐羅四世 逮羅子,收複卡爾延,但抵抗不了曷薩拉。不久被曷薩拉和耶陀婆推翻和瓜分。
6 825-1312 耶陀婆王朝  首都德瓦吉裏等
西遮婁其王朝和德裏蘇丹國卡爾吉王朝的附庸國。輪流占據三個首都:今昌多爾和西納爾(1069),都近納希克,和德瓦吉裏要塞(1111),後改名為多拉他巴德(1327)。他們繼承卡爾延西遮婁其的北方領土。亡於卡爾吉王朝阿拉烏德丁。
7 843-1249 錫拉哈拉斯王朝  首都塔那
另一個小王朝,遮婁其或羅濕陀羅拘陀為宗主。在果阿北沿西海岸三個不同地區提供45位國王。在卡提阿瓦避難的帕西人(不願改信伊斯蘭的信仰瑣羅亞斯德教的波斯人)在8世紀己抵達孟買附近的塔那。
8 1073-1327 曷薩拉 首都邁索爾的哈勒比德
先是一小王朝,12世紀前為西遮婁其附傭,1111-41 域斯奴核拿 原名比特提瓦 ,開始獨立,成功對朱羅,潘地亞,和哲羅戰爭。繼位前為總督,那時神學家,哲學家,印度教毗濕奴大師羅摩奴闍(1017-1137)因朱羅迫害毗濕奴教來避難。比特提瓦由他從耆那教轉信毗濕奴,和更名為域斯奴核拿。他開始在貝魯爾和哈勒比德建曷薩拉風格的神廟。 1292-1342 域拿巴拿那三世繼承一帝國,包括南印度大部。1327哈勒比德被德裏蘇丹穆罕默德-圖格魯克洗刧後,域拿巴拿那遷都至蒂魯文納默萊。1346亡於毗奢耶伽羅王朝。
9 350-1000 西恒迦王朝 都城卡達納克,塔拉卡德 
帕拉瓦因笈多南侵削弱時建立,臣服巴達米的遮婁其,後又承認羅濕陀羅拘陀為宗主,1000被朱羅打敗。宗教寬容。350-370 康伽尼趿摩-馬德哈瓦 定都卡達納克 。390-410 訶黎跋摩 遷都塔拉卡德。529-579 杜爾維尼塔 打敗帕拉瓦 ,喜愛藝術,音樂,舞蹈,阿育吠陀,馴化大象。
10 774-13世紀 東恒迦王朝 統治羯陵伽
持續與文耆的遮婁其和奧裏薩的王子們戰爭。1076-1147 阿南泰伐摩-朱達恒迦 西恒迦王朝後裔。擴展勢力自恒河至哥達瓦裏河,在普裏建賈格納特(毗濕奴化身之一)神廟,起先對所有印度教種姓開放,現禁止15個種姓。1238-64 納羅新哈 建科納克太陽神廟,稱黑塔。
11 1150-1323 卡卡提亞王朝 首都瓦朗加爾
東麵在卡卡提戓瓦朗加爾統治。在哥達瓦裏河和奎師那河之間。1197-1258 加納帕蒂 1259-88 德魯拉瑪,加納帕蒂女,為馬可-波羅所知。被德裏蘇丹征服。
12 888-1267 朱羅王朝 都城坦賈武爾 
早期曆史出自泰米爾參淦文獻,兩位國王喀裏卡剌和克僧幹楠有名。7世紀玄奘《大唐西域記》載:珠利耶國周二千四五百裏國大都城周十餘裏土地空曠藪澤荒蕪...城東南不遠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如來在昔曾於此處現大神通說深妙法...城西不遠有故伽藍提婆菩薩與羅漢論議之處。 888-906 阿迭多一世 在文耆的東遮婁其幫助下取代甘吉的帕拉瓦,朱羅領土沿東海岸從泰盧固至潘地亞擴張。907-950 婆蘭多迦一世  927-34 一國王銘文記錄是最早的泰盧固文學樣本。它記錄濕婆廟和祠堂的建立。950 朱羅王後塞姆布利昂-馬達維重要的印度教資助者,畢生建寺廟。950-56 健陀羅阿迭多。956-57 阿鄰闍耶。957-70 孫陀羅。975-85 優達摩。985-1014 羅闍羅闍一世 稱霸德幹。994 朱羅征服哲羅和潘地亞,標誌南半島第一次統一。999 征服文耆趕走一東遮婁其的篡位者。和擴張至羯陵伽(1000)。 1001-04 朱羅入侵錫蘭, 對僧伽羅人征稅。在坦賈武爾建羅闍羅闍希瓦拉廟塔,一宏偉巴羅克達羅毗荼建築。他還捐贈一佛寺,由三佛齊國王在納加帕蒂南建造。羅闍羅闍女嫁東遮婁其王子維摩羅提亞,開始軍事和政治聯盟。1014-42 羅貞陀羅一世 1002起為父助手。1014-17 朱羅第二次入侵錫蘭。 朱羅一王子封為潘地亞國王。1024 入侵孟加拉,在蒂魯吉拉帕利附近建一新都。1030 用海軍逼迫勃固,馬來亞,和三佛齊帝國納貢。羅貞陀羅一世女阿曼加-德維嫁東遮婁其王子羅闍羅闍-那爛陀羅。1042-52 羅闍帝羅闍一世 1018起為父助手。他在對卡爾延西遮婁其的娑密室伐羅一世的科帕姆戰役陣亡。1052-62  羅貞陀羅二世。1062-70 毗羅羅貞陀羅 打敗西遮婁其,扶持和嫁女超日王六世。他建一吠陀學院和一醫院。1074二子陷入內亂衝突被暗殺絕嗣。
1074-1267 遮婁其-朱羅王朝 1074-120 俱盧同伽一世 朱羅公主阿曼加-德維與東遮婁其羅闍羅闍-那爛陀羅子。1118-35 維羅摩。1133-50 俱盧同伽二世 。1146-73 羅闍羅闍二世。 1166–1178羅闍帝羅闍。1178–1218俱盧同伽三世 1215 敗於潘地亞摩羅伐摩-孫達羅。隨後失去對錫蘭的控製,被僧伽羅人趕出。1216–1256羅闍羅闍三世。 1246–1279羅貞陀羅三世 亡於潘地亞查太伐摩-孫達羅。
13 7世紀至1378  潘地亞 都城馬杜賴 
早期潘地亞在希臘-羅馬和阿育王,還有參淦文獻提及。3世紀卡拉波拉入侵泰米爾三國。590-620 卡敦貢 潘地亞複興。6-9世紀 巴達米的遮婁其或德幹的羅濕陀羅拘陀,甘吉的帕拉瓦和馬杜賴的潘地亞主導南印度政治。 阿梨稽娑梨-摩羅跋摩入侵朱羅,哲羅。9世紀 隨坦賈武爾的朱羅興起,潘地亞衰落。1216-38 馬拉伐摩-孫達羅一世和1250-68 查太代摩-孫達羅一世是潘地亞黃金時期。潘地亞勢力擴張至泰盧固,錫蘭。1310-11 內亂和被德裏蘇丹卡爾吉王朝征服。1334-78 馬杜賴蘇丹國 馬杜賴總督賈拉魯丁-阿桑-汗,43年共八位蘇丹。1378 陷落於毗奢耶那伽羅。
14 前4世紀-公元12世紀 哲羅 
前3-公元3世紀 桑伽哲羅王朝 ;8-12世紀 巴克提哲羅王朝 。由於地理位置很少受形勢影響,互動主要是其他兩個泰米爾人國家。
15 1335-1565  毗奢耶那伽羅王朝 首都毗奢耶那伽羅
瓦朗加爾地區來的兩兄弟哈裏哈拉和布卡建立,對克裏希納河北的蘇丹國和圖格魯克戰爭。1342-1355哈裏哈拉一世 滅曷薩拉後,登基為毗奢耶那伽羅王朝首任國王。毗奢耶那伽羅成重要婆羅門教學習和達拉毗荼民族主義和藝術中心。1565 毗奢耶那伽羅城被來自北方德幹高原上五個蘇丹國組成的穆斯林聯軍占領洗劫,淪為遺跡。毗奢耶那伽羅是倒數第2個印度教帝國(1674-1818馬拉塔是最後一個)。 1498 瓦斯科-達伽馬繞好望角到達馬拉巴爾,葡萄牙人在科契(1506)和索科特拉島(1507)建要塞後,不久開始紅海路線的香料貿易。
16 巴克提運動和錫克教 
巴克時運動起於七世紀南印度泰米爾,向北擴散,十五世紀後遍及東和北印度。巴克提運動按地區發展有不同神和女神,從許多詩聖和範圍廣泛的哲學神學獲靈感,從Dvaita 的神學二元論至吠檀多的不二論。錫克教是基於古魯·那納克(1469-1539)第一位古魯,和以後共十代克魯的學說。古魯-那納克相信神委托他向人傳播新的救贖啟示,即所有人都應信奉真神。那納克及至1708年相繼的九大古魯教導基本的價值觀如祈禱、友誼、慈善、順服、忍耐、謙卑和虔誠,作為通往生活中的靈性之路。第十代古魯,古魯-戈賓德-辛格去世後,文獻《古魯-格蘭特-薩希卜》為經典。那納克追隨者稱錫克,意弟子,學生。
文化
馬拉巴爾的商羯羅(788-850)係統整理吠檀多不二論,認為自我和梵是絕對一和同。他的教義被正統婆羅門教接受。西恒迦的查文達拉亞 978 寫《查文達拉亞普拉納》那時重要散文作品。拉馬努亞(1055-1137) 也詮釋吠檀多。克什米爾的詩人比爾哈納著有愛情詩《愛賊》Caurapancasika,和寫史詩《獨特的國王》Vikramankadevacharita 讚頌西遮婁其超日王六世。馬達哈瓦在斯林格埃裏(1380)寫《哲學係統概要》Sarva arsana amgraha ,是各種婆羅門哲學觀點的經典總結。
第二節 錫蘭
前16,000 最早到達錫蘭的是維達人,不晚於前16,000,主要以狩獵采集為生,對島的影響小。前5世紀 僧伽羅人從印度遷移到錫蘭。
一 前377-公元1017 阿努拉德普勒時期 
前380 僧伽羅人建都城阿努拉德普勒。錫蘭傳說上從阿育王接受佛教。前247-207 提婆南毗耶-帝沙在都城阿努拉德普勒建大寺摩訶毗訶羅。前87-公元40 瓦塔加馬尼建競無畏山寺;著巴利文《三藏》,反映上座部傳統,412-434 摩訶那摩,摩揭陀的覺音,著《清淨道論》,以僧伽羅傳統巴利文寫。5世紀《大史》。846 都城南遷波隆納魯瓦躱避泰米爾入侵。1001-17 朱羅羅闍羅闍及子拉金德拉兩次入侵。
二 1017-1232 波隆納魯瓦時期 
1065-1120 國王維闍耶跋護的統治。盡管還有入侵(1046,1055),國家繁榮。1164-97 巴拉克拉馬跋護一世打退秦米爾人(1168),入侵馬都拉。
三 1232-1505 過渡時期 
1225-60 巴拉克拉馬跋護二世打退單馬令國王有潘地亞幫助的的兩次進攻。1284 國王送一佛遺骨給忽必烈汗。14世紀摩洛哥穆斯林旅行家地理學家伊本-巴圖塔來錫蘭並寫入書中。
第三節 緬甸 
早時緬甸受印度影響。至3世紀印度人在德林達依海岸和和主要河口建商業居民點,發展為小王國,和伊洛瓦底江流域的藏-緬部落接觸。與中國的商業關係影響小,雖然緬甸使節802到達長安。
1044-1287 蒲甘王朝 1044-1077 阿努律陀 在蒲甘獲取王位,信奉上痤部佛教,征服北和南,使蒲甘為緬甸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緬甸文字發展,佛教經典翻譯;建築受錫蘭和南印度影響。1057 征服撣,孟王國,那裏與錫蘭和印度次大陸航海接觸,是佛教和海外貿易中心。孟族在蒲甘有強烈文化影響。1060-1070年代 阿努律陀與錫蘭月桵耶仆呼一世(1055-1110)互通和交換,包括巴利佛典和僧侶。1084-1112 江喜陀 統治期間綜合各文化發展和促進各種族同化。開創有特色的緬甸風格。1106 遣使宋,承認為完全主權國家。1287 拒絕蒙古納貢要求(1271和之後),緬甸侵入雲南,那臘底哈勃德 (統治1254-87 )死後,蒙古軍隊掠奪蒲甘和摧毀它的勢力。被蒙古逼迫的撣族部落入侵,導至緬甸分裂成一些小國,其中主要的是東籲(1280建),勃固在南緬甸,阿瓦在伊洛瓦底江中下遊。
第四節 暹邏
定居者在泰國中部(6-11世紀)。在早幾個世紀湄南河流域高棉人在印度文明影響下。陀羅缽地王國是佛教而不是婆羅門教,8世紀期間,遷移至湄南河上遊建一獨立,信奉佛教的王國駭黎冊猜,都城在今清邁附近。11世紀初陀羅缽地被柬埔寨呑並;駭黎冊猜維持獨立。13世紀駭黎冊猜被北麵來的泰,或撣族移民征服。1281 泰族領袖孟萊(1239-1317)征服駭黎冊猜王國。有20年他對北方威脅泰的蒙古人戰爭。他建王國蘭納,中心在清邁,文化受佛教思想影響。1279-98 蘭甘亨統治素可泰王國,從東麵萬象至西麵勃固。最重要的貢獻是這地區的文學,雕刻,和宗教;這些發展強烈影響泰文化。
1350 泰或撣族的遷移,因蒙古1253征服泰族國家南詔加速,導至最終暹邏王國的建立,都城阿瑜陀耶,由拉瑪-鐵菩提建。早期暹邏國家受小乘佛教和中國影響。泰文化發展。至13世紀末,暹邏語文字形成。1350-1460 暹邏入侵高棉最終導至吳哥放棄和高棉帝國崩潰。1371 暹邏遣使南京與新建的明開始納貢關係。 1376-1557 暹邏與北湄南河流域泰族國家清邁的衝突以清邁被緬甸人摧毀而結束。14和15世紀暹邏強烈影響分裂的緬甸國家和馬來半島北部。
第五節 扶南,占婆,吳哥 
中國人說的“扶南”國出現在東南亞,日期公元1世紀,都城在今柬埔寨金邊附近。因位於那時存在的貿易路線,區域廣大,有足夠的農產品支持貿易需要,從航海貿易獲益,那時羅馬對亞洲貨物需求增長。至2或3世紀 扶南是印度,中國,波斯灣,馬來亞貿易的一個中心。財富和勢力在4世紀達高峰。至5世紀 馬來亞貿易的競爭,和印度到中國通過馬六甲海峽全海上貿易路線的競爭,降低它的地位。至6世紀 它的地位被湄公河流域中部的高棉取代。
占婆(9世紀後史料為占城 )位於湄公河三角洲附近區域,馬來人種。占婆統治者使用本地和印度文化符號。380-431 拔陀羅拔摩一世,中國史料範胡達。都城僧伽補羅,即林邑浦。在美山聖地建濕婆神廟。529-  商菩跋摩,即範梵誌 重建因火焚毀的濕婆神廟。與中國保持時而朝貢朝而敵對狀態。
吳哥 889-900 耶輸跋摩一世  建許多寺廟,吳哥三個主要神祇是濕婆,毗濕奴,和佛陀。 944-68 羅貞陀羅跋摩二世 耶輸跋摩侄。紀念神廟比粒寺和美蓬寺。他建都波瓦婆羅,又遷都吳哥。967建女王宮。1006 蘇利耶跋摩一世(卒1050)向北和西擴展勢力。1050-66 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 建吳哥巴普昂寺,和西巴萊毗濕奴廟的人工湖。1113 蘇利耶跋摩二世(卒1150)以軍事征服聞名。他統治期間建最有名的建築吳哥窟,作為他自己的陵寢。1177 占城入侵洗刧吳哥。1181-1218  闍耶跋摩七世 打退占城。派軍入占城,使在吳哥統治下近20年。皈依大乘佛教,建有影響的建築,包括巴戎寺。1220 高棉失去對占城的優勢。至14世紀後期 泰軍事壓力使吳哥防衛困難。高棉國王傾向放棄吳哥遷至金邊附近。至1430年代 吳哥最終放棄。
第六節 馬來半島和群島:三佛齊,滿者伯夷
1-2世紀 狼牙脩 在今吉打,半島第一個有記錄的印度教王國。狼牙脩梵文langkasuka ,意燦爛世界。
7-13世紀 三佛齊 早期印度商人定居蘇門答臘和爪窪,起初宗教是婆羅門,後來受佛教影響,成為組織國家的中心。通過貿易網有影響的曼茶羅(如三佛齊)培育遍布從廖內-林加群島至馬來半島南部的馬來語文化網。至7世紀末三佛齊成蘇門答臘主要國家,建成一商業帝國。三佛齊王國突出,馬來社會和馬六甲這期間繼續發展。7世紀末三佛齊稱霸蘇門答臘,成商業帝國。三佛齊統治者夏連特拉王朝熱心佛教。爪窪小國9世紀中後鞏固,克塔納伽拉領導的東爪窪信訶沙裏興起,挑戰和最後摧毀三佛齊的勢力。
14-15世紀 滿者伯夷 1293 蒙古遠征報複克塔納伽拉的冒犯,被新王國滿者伯夷迫出爪窪,他14世紀建成一商業帝國,勢力及婆羅洲,蘇門答臘,菲律賓,和馬來半島。1389 國王哈亞-烏魯克去世,之後滿者伯夷勢力瓦解。1405-07 鄭和遠征為許多馬來國家與明之間定納貢關係;滿者伯夷勢力很快讓位給穆斯林阿拉伯人。15世紀期間主要在馬六甲的穆斯林商業操作擴展到整個群島,20多個國家接受伊斯蘭為國教。
第七節 589-1521 中國 隋至明正德 
一 581-617 隋朝 
從589至960的時期包括短的隋朝和最長之一的唐朝——在每一方麵都顯著增長的,和半個世紀分裂。581-604 文帝 北周相國揚堅為皇帝,即隋文帝。589滅陳統一中國,馬上開始連接黃河和長江。北方南方一體化開始。至604文帝為太子楊廣所害。604-18 焬帝(生569 暴君和利己;渉嫌弑父。移都洛陽,修長城(607-8),完成大運河連接洛陽至長江,之後連至北京(608)杭州(610),和其他工程。606 太學擴大,開始授進士。日本推古女天皇首次派遣使節到中國。607 日本遺小野妺子(不是女性)使隋。607-8 隋裴矩軍隊西進新疆但失敗。612,613,614 三次突襲高句麗,大量用兵破壞隋經濟,內政不穩。615 隋軍敗於突厥,焬帝派將軍李淵(566-635)對抗突厥,自己退至南方,那裏被殺(618)。617-618 恭帝 617李淵入長安立恭帝,尊焬帝為太上皇。隋繼續北周集權化政策,采用西魏的軍事製度。隋如秦一樣在幾個世紀的分裂後快速統一國家,但太快太猛試圖鞏固成果,結果都短命。
二  618-907 唐朝
618-26 高祖(李淵) 唐朝是李淵和子李世民建。唐是中國曆史上的輝煌時期,唐製度成為東亞其他國家的典範。唐首都長安成為世界最大城市,吸引各國訪問者,設東都洛陽。李世民勸父反隋獲皇位。唐建立後仍全國各地叛亂,李世民作戰7年,624征服北方。南方收服和緩。624 李世民設伏除去兩個兄弟,成為太子,兩年後迫父退位。626-49 太宗(李世民)統治期間繼續獲軍事勝利,在蒙古擊敗突厥(630),成大汗。兩次征高麗(640年代)都失敗。內政上喜好儒家,包容道家和佛教,接納聶思脫裏基督教來訪者(635),之後讓他們自由活動和準許在長安建教堂。641 文成公主嫁吐蕃鬆讚幹布,助吐蕃信奉佛教。649-83 高宗(生628)愛上太宗才人武則天(624-705),立為後。高宗後來讓她實施統治(660)。683 武後使二子中宗,睿宗繼位為傀儡。690-705 武後自為帝,中國曆史唯一女皇帝,改朝代名為周。
705-710 中宗。710-712 睿宗。712-56 玄宗(生685)統治是藝術文學開花時期。建翰林院(725),他和楊貴妃(719-56)的相愛被這時期的詩歌記錄。安祿山(705-57)在北方控製最強的軍隊。747 高仙芝(755卒)率軍擊吐蕃,另一次出征(750)高的軍隊越過帕米爾和興都庫什,在撒馬爾罕附近怛羅斯河敗於阿拉伯和西突厥(751)。755-63 安祿山控製3藩鎮後反,迫玄宗逃往四川(756-57),途中護衛逼殺貴妃,玄宗退位。吐蕃掠長安(763)。安祿山被子謀殺,安祿山子又被聯盟者史思明謀殺。藩鎮多反。安祿山叛亂最終撲滅時唐軍事和均田製度衰落。為平叛,唐朝廷僱己傾覆東突厥(744)的回鶻軍隊,唐重建依賴回鶻支撐。756-62 肅宗。762-79 代宗。779-805 德宗。
805 順宗。805-20 憲宗。820-24 穆宗。824-26 敬宗。826-40 文宗。自9世紀早期宦官控製朝政。憲宗和敬宗都被宦官謀殺,而穆宗和許多皇帝由宦官所立。840-46 回鶻帝國被黠戛斯推翻,黠戛斯率許多部落從鄂爾渾遷至塔裏木盆地建回鶻第二帝國,那裏突厥語流行。 841-46 武宗 崇尚道家,佛教(以及摩尼教,拜火教,和景教)受迫害。847-60 宣宗。860-74 懿宗。874-88 僖宗 875-84 黃巢(884卒)叛亂在河南開始。叛軍攻入廣州(879)時殺數千穆斯林,基督徒,摩尼教徒,和猶太人。他們攻占長安(881),迫朝廷逃往四川。突厥軍隊助唐鎮壓叛亂。889-904 昭宗 903 朱溫(852-914),曾經黃巢的同盟,控製長安,在洛陽立一幼帝(904),後又自己稱帝(907),統治7年後卒。
904-07 昭宣帝。
三  907-60 五代
五個短時朝代,但統治很少超出黃河盆地地區。這些以軍事力量為基礎的政權沒有足夠的時間鞏固權力。907-23 後梁 朱溫建,都開封。907-12 太祖,909遷都洛陽。913 庶人。913-23 末帝。923-36 後唐 李存勗建。923-26 荘宗。926-33 明宗。934 閔帝。934-36 末帝。936-47 後晉 936契丹封石敬瑭為晉帝,晉割幽雲十六州與契丹。936-42 高祖。942-46 出帝。947-51 後漢 劉知遠建。947-48 高祖。948-50 隱帝。951-60 後周 郭威建。951-54 太祖。954-59 世宗。959-60 恭帝。在中部和南部還相繼有10小國:前蜀;吳越;南漢;吳;閩;後蜀;南唐;北漢。同時契丹帝國在東北形成(905),耶律阿保機(872-926)稱帝(916)。契丹是生活在南滿洲的蒙古人,他們後來助金在開封建國,金向契丹納貢,金的第二個皇帝拒絕納貢,契丹毀盟,奪取開封和中國北部(946-47)。在燕京建都(938),但後從中國北部撤回。916契丹建遼朝至1125。
隋唐五代文化
唐國家組織在玄宗時編的《唐六典》裏記述。唐晚期或五代緾足開始流行。唐時期宗教多樣性明顯。尤其是佛教大發展時期。玄裝(約596-664)印度朝聖16年,645回國帶大量印度原文典籍。他記錄他的西行經曆,後主持譯75本書1335卷,開創連貫的梵文翻譯。他引進世親(vasubandhu),這教義認為所見世界隻是精神的影象。之後70年佛教淨土宗最流行。禪宗由六祖慧能(637-713)發展。道教在唐代也繁榮,許多方麵按佛教模式重新組織。《道藏》編成。史學上劉知幾(661-721)編《史通》。杜佑(735-812)用36年(766-801)編《通典》。文學上小說開始發展,稱為傳奇,出現在許多文集裏。以文言寫成,隻有後來才用口語寫。散文家和詩人栁宗元(773-819)韓愈(786-824)提倡回複至簡潔的“古文”,他們發起的運動產生許多傳奇作品。唐是中國詩的黃金時期。《全唐詩》包括2300作者的48900首詩。格律詩,散文詩和歌謠和其他形式詩繁榮。玄宗時有三個大詩人:王維(699-759),李白(701-62),和杜甫(712-70),加上9世紀時的白居易(772-846)是公認傑出的詩人。繪畫 展子虔(545-618)作品《遊春圖》。吳道元(約700-60)作寺院壁畫,擅人物畫。李思訓(651-716)和詩人王維開創山水畫。一行禪師(約725),天文學家,發明計時擒縱輪裝置。五代時期完全的130卷的經典國子監《九經》首次印出(932-53),是帶注的木版,後唐時在洛陽由馮道(882-954)主持刻版印刷。
四 宋遼西遼西夏金 
960-1279 宋
標誌從早期貴族傳統向較開放的精英國家社會的轉變。這發展的反應可從學術,文學,思想,和藝術看到。有些人認為宋己向現代前進,另一些人認為與歐洲文藝複興相對應。這是一個人文和向內轉的時期,不似唐那樣四海一家。是一個儒家被佛道遮蔽的時期。宋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不是被內部叛亂推翻的朝代。宋的前半為北宋(960-1127),都城開封,那時稱汴京或汴梁。
960-76 太祖趙匡胤(927生)建宋朝給帝國帶來秩序和統一。趙曾是後周的將軍。趙馬上麵臨宋邊境的問題:東北的遼,西北的吐蕃部落聯盟西夏;和南方分裂的小國。通過擴展科舉考試製度,趙增強文官對軍事的控製,和確保所有文官對中央的義務。服務於中央權威。963-75 繼續對南方征戰,把那裏的人民帶入控製。安南除外,仍保持獨立,南詔和吳越也沒有攻擊。976-97 太宗(939生)統治 完成帝國統一(979),東北的16個州除外,早先被契丹奪取,雖然有幾次對他們的攻擊(979,986)。998-1022 真宗 1004 契丹入侵達黃河地區近開封。每年納貢銀和絲入侵平息,1042納貢增加。1006 諸州建應急的常平倉。
1023-63 仁宗 1040-44 西夏發起戰爭,沒有勝負,為獲和平宋同意每年納銀和絲。想去掉西夏麻煩的幾次努力(1096,1081-82)都失敗。1043-44 範仲淹(989-1052)建議10點改革。1064-67 英宗。1068-85 神宗 1069-73王安石(1021-86)試圖完成激進改革,他的新法獲神宗完全信任和麵對保守政治家的激烈反對。這些改革如下。青苗法,均輸法(1069);募役法(1070);三舍法(1071);市易法(1072)。王安石新法的反對者中有歐陽修(1007-72),司馬光(1019-86),和蘇軾(1037-1101)。 1074-85 王安石變法繼續實行,至神宗去世。1086-1110 哲宗 1086-93元佑年間太後召司馬光,蘇軾等廢除王安石變法。
1100-25 徽宗(1082-1135)哲宗弟 反王安石變法勢力被解職,蔡京(1047-1126)立98人的元佑奸黨碑。1114 女真部落在滿洲打敗契丹。1115 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1068-1123)建金朝稱帝。宋受女真納貢,與之結盟,1118派軍隊從南擊契丹。1122宋金條約合擊契丹,1125遼亡,金奪取燕京。1125 金攻宋至開封城下。徽宗讓位。都城被圍。1126-27 欽宗 1127金再攻宋並擄宋皇室。
1127-1279 南宋
1127-62 高宗(1107-87) 先在南京,之後在杭州。1130宋軍打敗金軍,宋才有安全感;1142與金簽和約。南宋收複北方可能性的爭論從嶽飛(1103-41)和秦檜(1090-1155)時候起一直持續。1163-89 孝宗。1190-94 光宗。1195-1224 寧宗。
1225-64 理宗。1265-74 度宗。1275-76 恭帝。1276-78 端宗。1278-79 衛王。
宋文化 
宋代思想領域是佛教衰落和新儒家興起。宋之後佛教主要仍是淨土宗和禪宗的競爭,禪宗分裂為許多宗派。新儒學試圖回到中國傳統,對於玄學和宇宙問題以前隻是佛教和道家給出解答。新儒學程朱學派的主要人物是:周敦頤(1017-73),引入“無極”(出自《易經》),把人和自然,宇宙聯係在一起;邵雍(1011-77),也研究《易經》;張載(1020-77),常被看成早期唯物論者,因他認為萬物之源是“氣”;和程氏兄弟,程顥(1032-85)在玄學領域進一歩研究,程頤(1033-1108),主要指定四書——《孟子》,《大學》,《中庸》,《論語》最基本,因而後世成為新儒學入門教育。程朱學派即理學最後集成者是朱熹(1130-1120),朱有教育,哲學,家多部著作,和注解經典。四書以後出版都有朱熹的注。他的主要著作《近思錄》 1175-1176 編,作為經典的指導。宋代程朱學派的主要對手是陸九淵(1139-93),他認為人性是人的意識或心的功能,所以他的學說稱為心學。陸的學說在明代進一歩發展和有更大影響。史學在宋代也有大發展,古代經典的“新發現”需要擴展注解。歐陽修 (1007-72)是政治家和古文作家,編修《新唐書》。司馬光(1019-86)用19年時間編自前404至宋的中國通史《資治通鑒》,宋代還完成幾部百科全書,包括《文獻通考》,馬端臨(約1250-1325)撰;《太平禦覽》(983);《冊府元龜》(1013);和《玉海》,王應麟(1223-96)編。詩詞也名家眾多。大詩人蘇軾還是書法家。陸遊(1125-1209)是著名愛國詩人。繪畫:在宋代也有戲劇性發展。宋徽宗是畫家,他建畫院。北宋是山水畫的黃金時期。郭熙(1020-90?)畫山水畫,還有著作山水畫論。米芇(1051-1107)在畫作中少用線條,用墨有層次畫出山林;他還大書法家,黃庭堅(1045-1105)也是。他們都自認是業餘或文人畫家而不是專業藝術家。南宋畫家多畫杭州地區霧中山水。馬遠(1190-1124),夏圭(約1180-1230)畫派用很少線條表現霧和雲;宗教畫家也繼續畫作;陳容(約1200-66)是最好的畫龍的畫家。宋代瓷器成為藝術品和日常用品。宋代船隻開始裝備指南針,12世紀中國作者提到指南針。
 916-1125 遼 耶律阿保機建 916-26 太祖。927-47 太宗。947-51 世宗。951-69 穆宗。969-83 景宗。983-1031 聖宗。1031-55 興宗。1055-1101道宗。1101-25 天祚帝。1124 7月 遼耶律大石西走,1125 正月 天祚帝奔黨項,為金所俘,封為海濱王,遼亡。
1124-1211 西遼 1124 耶律大石至可敦城,稱王,1130 西征,進入吉爾吉斯,1131到葉密立,稱帝 1125-43 德宗。1144-50 感天後,德宗皇後。 1151-63 仁宗。1164-77 承天太後,仁宗妹。1178-1211 末主,被乃蠻蕭屈出律廢黜自立。1218 屈出律敗亡於蒙古。
1032-1227 西夏 黨項李元昊建 1032-48 景宗。1049-67 毅宗。1068-86 恵宗。1086-1139 崇宗。1140-93 仁宗。1194-1206 桓宗。1206-11 襄宗。 1211-23 神宗。1223-26 獻宗。1226-27末主,亡於蒙古。
1115-1234 金 女真完顏阿骨打稱帝改名旻 1115-23 太祖。1123-35 太宗。1135-49 熙宗。1149-61 海陵王。1161-89 世宗。1190-1208 章宗。1209-13 衛紹王。1213-1223 宣宗。1224-34 哀宗。1234 末帝,亡於蒙古與宋。
五 1260-1369 蒙古時期 
1190年代 中亞蒙古人在鐵木真(1167-1227)領導下形成新的帝國。鐵木真用計謀和軍事機器迅速擴張帝國。1194 黃河改道山東南部直至1853。
1206-27 成吉思汗 1206 鐵木真在哈拉和林蒙古首都稱成吉思汗“世界的統治者”。1210 成吉思汗率蒙古人第一次攻擊金北部邊界,1215奪取北京,2年後取西夏。金被趕到黃河以南(1211-22)。1215 契丹宗室耶律楚材(1189-1243)為成吉思汗謀士,說服成吉思汗把中國北方人口趕盡和變成放牧草原是不明智的;教蒙古人怎樣以中國方式征農業稅。1219-21 第一次西征 蒙古軍隊征服花刺子模的突厥帝國。1227-41 大汗窩闊台 1227 西夏亡。成吉思汗死前把厐大帝國分為四個汗國:欽察汗國(金帳)分給長子術赤(卒1223)子拔都(1207-55);察哈台汗國(西遼)分給次子察哈台(卒1242);大汗國分給第三子窩闊台(1186-1241);波斯汗國(伊兒汗國)分給幼子拖雷(1192-1232)。1232 宋聯合蒙古打敗金,奪開封。兩年後金亡,但1235蒙古攻宋,1236-38奪取四川。1236-42 第二次西征 拔都為主帥。 1241 蒙古軍隊1230年代末在羅斯獲勝後,兩支蒙古軍隊進入中歐和巴爾幹,蓄勢攻擊西部基督教世界。蒙古騎兵到達維也納城下時傳來大汗死訊。按蒙古習慣軍隊撤至哈拉和林,將領參加新大汗選舉。
1246-48 貴由。1251-59 蒙哥(1208-59),拖雷子,選為大汗,其弟忽必烈(1214-94)率軍向南和西打敗南詔(1252-53)。1256-60 第三次西征 大汗另一弟旭烈兀為主帥,滅阿薩辛鷹窠,阿拔斯王朝等。 1259 忽必烈軍圍城武漢,又傳來大汗死訊蒙古軍撤回哈拉和林。1260-64 忽必烈與弟阿裏不哥(1219-66)內戰爭奪汗位。1260 忽必烈(世祖,1260-94在位)在上都被擁立為大汗。
1260-1368 元朝 忽必烈為大汗後蒙古在中國的統治。朝代名是1271采用。1260-94 世祖忽必烈 1267 忽必烈把冬都移至燕京。城牆上建有觀象台(1279),裝有郭守敬(1231-1316)鑄造的銅儀器。1273 襄陽,樊城堅守4年後陷落,戰鬥中雙方都使用炸藥為武器,也許是曆史上首次。1276攻占杭州,次年廣州。1279 厓山之戰 載著宋最後幼帝的艦隊戰敗,宋亡。1274,1281 蒙古攻擊日本失敗。海軍從朝鮮和長江口出發,據說都有超過15萬人和4500艘船隻。他們被有準備的日本人擊退,船隻被台風吹毀。1282-83 一支軍隊從中國南部海上派出攻占占婆都城,又被迫撤回。之後又有對東南亞的入侵:安南,占婆(1285,1287-88),緬甸(1287),和爪窪(1292-93)。1295-1307 成宗。
1308-11 武宗。1312-20 仁宗 1315 恢複科舉。1321-23 英宗。1324-28 泰定帝。1328 幼主。1328-32 文宗。1329 明宗。1333-68 順帝。紙幣始用於唐。宋,金時期仍用。蒙古統治時期繼續使用。
元文化
元著名畫家有李衎(1245-1320),趙孟頫(1245-1322),黃公望(1269-1354),倪瓚(1301-1347),王蒙(1308-1385)。文學上詩詞發展為曲 ,即散曲和雜劇。最有名的雜劇有關漢卿《竇娥寃》;王實甫《西廂記》;白樸《梧桐雨》;馬致遠《《漢宮秋》。
六 1368-1521 明早期 洪武至正德 
1368-98 洪武太祖朱元璋(生1328)建。曾家貧為僧,加入反元義軍。先取南京(1356),建政府,後擴充勢力把蒙古趕出北京(1368),滿洲(1387),和新疆(1388),和全西部西南。定都南京。定隻用一個年號。明早期在開始邊境和海外擴展,但限製與外國人接觸,到15世紀中限製緩和。1398-1402 建文恵帝。
1402-24 永樂成祖(出生1360)奪帝位。重建北京,修繕大運河,之後下令遷都北京(1421)。數次征蒙古(1410,1414,1422-24);出兵大越,呑並(1406);試圖彌平稱為“倭冦”的沿海劫掠者,迫日本納貢。1405 帖木兒去世(生1336)明東麵的軍事威脅結束。帖木兒1396掌權,接管Chaghadai khanate ,征服Kichak khanate ,都撒馬爾罕, 重建蒙古帝國。1405-33 鄭和(1371-1433), 穆斯林宦官,7次下印度洋,遠至非洲東海岸,示威異域,航海因不明原因沒有繼續。1424-25 洪熙仁宗。1425-35 宣德宣宗。1435-49 正統英宗(生1427,統治1435-49正統,1457-64天順)1449 英宗在土木堡役被瓦剌俘,次年獲釋,7年後複位。病危遺言“殉葬非古禮,仁者所不忍,眾妃不要殉葬”,取消太祖以來的宮妃殉葬製度。1449-57 景泰代宗。1464-87 成化憲宗。1487-1505 弘治孝宗。
1505-21 正德武宗 1520-21 阿爾伯克基(1453-1515)率領的葡萄牙人取得馬六甲(1511),派托梅-皮雷斯至北京。葡萄牙人在澳門建永久居民點(1557)。
第八節 朝鮮 至高麗王朝 
史前在人種,語言,和文化似接近滿洲和西伯利亞以及日本的古人,但後新石器文明大的方麵來自中國。最老的舊石器(前5-4萬)發掘揭示洞穴居所和建屋,火用於食物和取暖。狩獵和采集和漁和用石工具。最早的新石器時期遺址(前4000)有陶器和磨光石器物。朝鮮半島有(前3000)有許多定居點。陶器外麵是灰帶“梳子圖案"類似滿洲阿穆爾河和鬆花江盆地和蒙古的陶器,另外陶文化帶繪畫的,出自滿洲(前1800)。
青銅第一次使用時間因地區不同(9-8至4世紀)石棚葬,和鏡己從朝鮮青銅時期發掘。隨青銅時期發展,城牆出現。
一 前4世紀-公元4世紀 檀君和三韓 
前4世紀,6個較小沿江國家足夠久為中國所知。最久的是檀君在遼河和大同江盆地(主要青銅器遺址)。檀君統治者結合政治和宗教事務,稱是太陽神後裔。檀君後來熔入其他城成“王國”,設“王”,很清楚借自中國。鐵的使用從滿洲傳至北朝鮮,造犁和其他農具,馴養動物和增加農業生產。鐵還用於武器和馬車,大部分是為精英。人民住小居所 。中國金屬文化影響明顯,地下發掘許多中國錢幣。
300 中國燕入侵和征服檀君。隨後被秦接管。 206 檀君被劉邦征服,隨後叛亂。194-180 權力被衛滿,被迫逃亡朝鮮的中國動亂時的難民奪得,建衛滿檀君,中國化但非中國殖民地。109 檀君繼續征服其他朝鮮小國,漢武帝擔心檀君-匈奴聯盟,發動攻擊。108 檀君在現平壤的都城陷落,漢在原檀君領土建三個郡:樂浪,真番, 和臨屯 。 107 第四郡在玄莬建立。真番和臨屯在82瓦解,各自與樂浪和玄莬連接。樂浪,平壤附近,成了有中國官員和殖民者的漢文明前哨。其他朝鮮國家也通過樂浪獲得中國文化。
其他較重要的沿朝鮮半島國家:扶餘在滿洲鬆花江盆地,前4世紀第一次提到,然後公元1世紀提到。被看作王莽的新朝的威脅。至公元49扶餘統治者稱自己“國王”意味控製了一個聯合的王國。扶餘遣使中國。它後來被高句麗征服。高句麗傳說在前37由朱蒙建於扶餘南麵,它是玄莬郡的地區,至前75後者因當地的抵抗向西移入滿洲,高句麗以聯合的王國出現。它公元1世紀開始擴張,對王莽作戰(公元12);由國王太祖(53-146?)領導繼續向南擴展。後來在1世紀也向北進攻。
辰國是在半島南部,第一次出現在記錄是前2世紀。試圖跟中國漢朝接觸但被衛滿檀君切斷。許多有鐵匠知識的中國避難者逃到辰國。辰國最終分成三個國家:馬韓, 辰韓,和 弁韓(合稱三韓)。
公元210 南滿洲公孫家族控製樂浪。238 魏占領樂浪。244 魏進攻高句麗和占領都城;第二年又進攻時高句麗國王逃亡。
二 313-668三國時期 
313高句麗美川王摧毀樂浪郡結束中國4個世紀的控製,取大同江地區,南麵是百濟在西南,第三個國家新羅在東南。668高句麗被唐和新羅聯軍滅。
1 高句麗
300-31 美川王 313 摧毀樂浪郡。331-71 故國原王  342 鮮卑國燕從北進攻高句麗,入侵都城,掠上千人質,焚王宮。371-384 小獸林王  372 佛教在高句麗被接受。373 高句麗建儒家太學。律令改革,開始在被北南進攻後重建國家。384-391 故國壤王 。391-413 好太王 通過軍事征服擴張。領土向北至鴨綠江,南攻百濟,與中國北朝國家有好關係。同時百濟與中國南方國家和有好關係。 
413-490 長壽王 把高句麗帶入的勢力和榮譽高峰。他跟中國北和南朝都保持聯係。他移都平壤(427),成為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心。百濟都城漢山(近現光州)被攻占,國王被殺(475),迫百濟把都城移至熊津。491-519 文谘王。
519-31 安藏王。531-545 安原王。 545-59 陽原王。 559-90 平原太王。 590-618 嬰陽王 589 隋統一中國和麵對北方草原突厥。高句麗與突厥結盟;百濟,高句麗往昔與日本倭國結盟;新羅加入隋。598 高句麗進攻越遼河。隋文帝應戰但被打退。
612 隋煬帝派一百萬軍隊對高句麗。但戰敗死傷眾多。618 隋幾次試圖征服高句麗後亡,高句麗準備對付唐入侵。618-42 榮留王。642-68 寶藏王 兩次唐征高句麗(645-47)以中國戰敗結束。667 唐和新羅聯合軍隊進攻高句麗。高句麗次年戰敗。
2 百濟
346-375 近肖古王 百濟在漢江盆地興起,王位世襲。360-390 日本通過在新羅和百濟活動對朝鮮有大影響的時期。369 百濟摧毀馬韓。 371百濟向北進攻高句麗,遠達平壤並殺國王故國原王,迫高句麗承認小獸林王。百濟還尋求跟中國東晉和日本聯係。375-384 近仇首王 384 百濟國王接受佛教。 
641-60 義茲王 660 唐進攻百濟,取在扶餘的都城,迫國王投降,滅百濟。
3 新羅
356-402 奈勿王 新羅從辰韓地區的小國成為相當大的聯合的王國。400 新羅跟最南的小國加倻戰爭爆發。加倻己跟中國的郡和日本有海上接觸。新羅從高句麗的好太王得幫助。
402-417 實聖王。417-458訥祇王 433 新羅與百濟聯盟。458-79 慈悲王。479-500 炤知王。 
500-514 智證王 新羅農業技術,稻生產和灌溉進步。514-540 法興王 新羅成完全中央集權國家。520以中國官製形式發布律令,他製定“ 骨品”製度。535 新羅接受佛教 新羅在日本影響下開始迅速發展。540-576 真興太王 新羅擴張,進攻百濟(551)取漢江盆地。百濟國王聖王(統治523-54)都城從熊津遷至扶餘郡然後攻擊新羅,這樣結束121年的同盟,新羅勝,這樣在黃海跟南麵的中國接觸。562 南端伽耶小王國(146-562)亡於新羅。576-79 真智太王。579-632 真平太王。
632-47 善德女王 640年代 百濟進攻新羅,新羅尋求中國援助。647-54 真德女王。654-61 武烈王 趨勢更專製,貴族奢侈。661-681 文武王 668 滅高句麗。
文化
中國政治製度,佛教,儒家,和文字進入所有三個朝鮮王國,盡管中國局勢變幻時戰時和。三國都廣泛使用漢字表示不同結構的朝鮮語言。三國都編有史書,現己不存,但被金富軾(1075-1171)使用過,著《三國史記》。
三 668-918 新羅 
新羅從唐取餘扶(671),由此控製百濟,676後唐接受新羅為半島的主人,雖然以前高句麗控製的滿洲的領土沒有歸統一的新羅。都城在慶州,那裏新羅貴族居住。
681-91 國王神文王 政府和軍隊重組。建五個“小京”,各征服國家貴族住在那裏。在各地駐軍。仿唐建國學。685 新羅“始備九州”,統一半島大同江以南領土。692-702 孝昭王,無嗣,弟繼位。698-926 渤海國 一靺鞨將軍大祚榮建震國,713改為渤海國。由高句麗遺民和通古斯(靺鞨)人組成。在唐和新羅間。733唐和新羅聯合,渤海圖與北麵突厥和與日本聯接。在武王(統治719-37)時擴張至滿州東北。以後至9世紀中繼續擴張。政府按唐模式。都城上京龍泉府仿長安營建。渤海派人至唐學習,有些人取得功名。926渤海國被契丹征服。
702-37 聖德王,孝昭王弟 735唐玄宗賜新羅“江以南地”,唐與新羅始以大同江為分界線。737-42 孝成王。742-65 景德王,孝成王弟。765-80 恵恭王,死於叛亂。780-85 宣德王,平亂後繼位,無嗣。785-97 元聖王,群臣擁立。798-800 昭聖王,元聖王孫。
800-09 哀莊王,被叔弑。 809-26 憲德王,昭聖王弟,哀莊王叔。826-36 興德王,憲德弟。936-38 僖康王,元聖王曾孫,被逼自縊。838-39 閔哀王 ,元聖王曾孫,逼僖康王自縊後自立,一年後被叛兵殺。  839-神武王,僖康王從弟,在位3個月去世。839-57 文聖王,太子早逝,傳位叔父。 857-61 憲安王。861-75 景文王,僖康王孫。875-86 憲康王。887-87 定康王,憲康王弟。887-97真聖女王,定康王妹。891 憲安王庶子弓裔叛。以後至10世紀初多次叛亂。新羅被分裂進入短暫的後三國時期(後高句麗,後新羅,後百濟)。
文化
僧慧超(704-783)719為廣州密宗金剛宗弟子。723往印度諸國巡禮,727回長安。期間見聞著有《往五天竺國傳》。僧義湘(625-702)把華嚴宗帶進朝鮮。曾從華嚴宗二祖智儼學習。元曉(617-86)庶民佛教大師。與瑤石公主所生子薛聰也是新羅著名學者。新羅682國學成立,收貴族子弟,教授《論語》、《孝經》、《禮記》、《周易》、《左傳》、《尚書》、《春秋》、《文選》和算學等。782開始科舉。885 崔致遠(生858)離開新羅21年後從中國回來。在唐曾任節度史從事官,所撰《檄黃巢書》有名。著有《桂苑筆耕集》。唐僖宗讓他帶國書和使節身份歸國。歸國後任侍讀兼翰林學士等職,第二年曾向真聖女王進獻《時務策》,但改革建議被拒絕。高麗王朝時配享文廟。木版印刷發展 莫永塔普Moyong-T'ap發現的契經(751)是最早印刷。
四 918-1392 高麗 
918-43 太祖王建(生877)推翻後高句麗弓裔為國王,都開京,改國號為高麗。934-36 高麗開始統一後三國,935新羅投降,又利用內亂滅後百濟,王建成為太祖。娶新羅王室公主為妻,前新羅官員許多成為高麗官員。他和地方勢力也保持很好關係。942 契丹使來,餽駱駝五十。太祖以契丹滅渤海,不堪與交,絕之,流其使於海島。943-46 恵宗 944遺使後晉。945-49 定宗,恵宗異母弟。947因圖讖原因決定遷都平壤,征調壯丁築西京王城。949-75 光宗 太祖第四子,定宗弟。開始向鴨綠江推進。958 確立科舉,引入公服。以西京(平壤)為都。975-81 景宗。 981-97 成宗 ,景宗堂弟 983-1076 政府仿唐三公六部。992 在京城建國學。993 契丹越鴨綠江入侵高麗,但談判後撤出。11世紀初第二次入侵占領開京,但供應線危險又撤出。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契丹進攻(1018)遭反擊死傷慘重。997-1009 穆宗,景宗子。母與族人金致陽通奸生子,圖除穆宗。傳戍邊將領康兆救駕,康兆到開京殺金致陽。康政敵傳康欲謀反,穆宗策劃殺康兆。康兆令部下殺為敵者,穆宗也被殺。康兆後被遼俘,不降被殺。
1010-31 顯宗,穆宗叔,康兆立。1031-34 德宗。1034-46 靖宗,德弟。1046-83 文宗。 1083 順宗。1083-94 宣宗,順宗弟。1094-95 獻宗。1095-1105 肅宗,獻宗叔。
1105-22 睿宗 1107 女真出現成高麗的第二個威脅。當女真向南征服契丹(1125)和北宋,給高麗帶來大壓力。高麗決定接受女真要求承認為宗主,避免軍事衝突。1123-46 仁宗 1126 內侍謀誅權臣仁宗外祖父李資謙和黨羽拓俊京,不克,被殺貶者多人。後內醫說服拓俊京效忠王室,拘捕流放李資謙。1146-70 毅宗 ,被武臣廢黜。1170-97 明宗,仁宗第三子。被崔忠獻幽禁。崔忠獻(1149-1219)以改良內政和軍事專製恢複中央政府秩序。後16年裏他廢二王和立四王,所有權力在他家族手中。1197-1204 神宗 明宗弟。崔忠獻立。
1204-11 熙宗,受製崔忠獻,聯絡僧兵圖伏擊崔忠獻,計謀敗露,被崔廢黜,流放。1211-13 康宗,明宗子漢南公,崔獻忠立。1213-59 高宗 1218高麗聯合蒙古擊敗契丹,締結同盟。蒙古要求稱臣朝貢。掌政的崔瑀拒絕。1225雙方斷絕關係。1231 蒙克入侵高麗,第二年高麗朝廷移至江華島。以後三十年蒙古繼續進攻,實際淪陷,但高麗朝廷一直存在。當蒙古最終征服女真,把高麗當作進攻南宋和日本的一個點。1258 一次有計劃的運動推翻有勢力的崔氏。文官與蒙古達成和平協議,太子送蒙古為質。實權歸於國王。1260-74 元宗,忽必烈派軍護送回國即位。1270 遷都回開京。高麗國王通過聯姻成蒙古藩屬。高麗太子住北京。高麗國王用蒙古習俗,服飾,和取名。1274-98,1298-1308 忠烈王 因朝廷鬥爭,讓位於子忠宣王,因宮廷婦人內鬥,忠宣王很快退位,忠烈王複位。1274,1281 蒙古兩次圖征服日本逼迫高麗協助,造船,和供軍需。1298,1308-13 忠宣王 重新即位後長期留在元大都。設萬卷堂,高麗學者李齊賢,元趙孟頫等是座上客。這段時間為高麗文學頂峰,高麗大量從中國輸入書籍。
1313-30,32-39 忠肅王。1330-32,39-43 忠恵王,因荒淫無道被元順帝下令流放廣東,途中去世。1344-48 忠穆王。1349-51 忠定王,忠穆王庶弟。對元控製不滿,被廢,由叔繼位為恭湣王。流放江華島,不久被恭湣王派人鴆殺。1351-74 恭湣王,被宦官和內侍弑。1374-88 禑王,被李成桂逼迫退位,意圖重辟,流放,被殺。1388 明在遼東原雙城總管府之地設鐵嶺衛,高麗派李成桂(1339-98)出兵攻遼東。李成桂回軍控製朝廷,1392即位,高麗王朝亡。
文化
金富軾(1075-1151)著《三國史記》,朝鮮現存最早史書。1087 高麗大藏經初雕版完成,始於世紀初與契丹戰爭期間。曹溪宗,高麗禪宗,崔忠獻時發展。僧一然(1206-1289)著《三國遺事》,包含許多神異的民間傳說。檀君傳說首次出現於此書。1234 鑄金屬活字在一佛經印刷品中第一次提及。1386 棉種從中國傳入朝鮮,之後棉布生產增長。高麗瓷器受宋瓷影響,但比宋瓷更好。
第九節 日本 至室町幕府 
地理
日本四個主要島嶼是:本州,最大;北海道,第二大和最北;九州,最西南;和四國,九州東麵。許多較小的島裏對馬島和壹岐最有意義,因它們在日本和朝鮮間的海峽。三個主要平原是:畿內(500平方哩),在大版灣,京都和奈良在這地區;在伊勢灣的平原(600平方哩);和東京灣的關東平原(5000平方哩)。內陸海,交通動脈,九州西麵和北麵,麵對亞洲大陸,也是重要地區。河流短,淺。山遍布幾乎整個地區本州中央的尤其高。許多是火山,噴發和地震頻繁。全國氣候總的溫和,雨水充足。自古稻就是主要穀物。
文化
日本人的起源仍有爭議。考古和人類學指出跟東北亞的朝鮮人和通古斯人有聯係。語言上也有爭議。在遠古日本和朝鮮有陸橋連接有助解釋這聯係。日本人是混合的蒙古人種,類似中國人和朝鮮人,也許還帶點東南亞成分;原住日本東北的蝦夷人(類似高加索人)可能也對今日日本人的混合有成分。宗教 日本早期宗教是簡單自然力和祭祀活動結合的多種表現的信仰,其中顯著的是身體和祭祀純潔的堅持。神趨向擬人化和以對過去英雄人物的紀念出現。日本人還受試圖解釋人類起源和神話社會影響。這最終導至一個圍繞太陽女神和她的子孫,天皇家族組織的神話。佛教引進後,這自然信仰,祭祀活動,和遠祖神話的結合給了一個名神道。
一 史前-公元527繩紋,彌生,古墳時期 
考古證據指出舊石器時代日本人是狩獵-采集人,使用一些石器具。
前10,500-300 繩紋時期 繩紋得名於前10,000地下陶器上的花紋。
日本曆史神話
日本最早可確認的曆史記錄是在公元3世紀的中國史書。日本許多小國中女性統治不少見。有些小國跟中國在朝鮮的殖民地直接有關,日本使節在中國都城自57至266被記錄。然而日本神話開始於創世神話,兄妹神伊邪那岐,伊邪那美,降到地上,創日本島,然後生出有各種力量的神。這些包括天照大神和素戔鳴尊(風暴神)。後兩者又結合生出許多神。瓊瓊杵尊(太陽女神之孫)來到地上住在九州,他還帶了三個神聖的帝國王權:一個青銅鏡(太陽符號),一把鐵劍,和一個珠寶項鏈。他的孫子結果征服遠至關東平原;那裏他建大和國(前660),登位為神武天皇。神話示意天皇家族對出雲家族在日本海有一次戰鬥。出雲家族明顯有獨特文化和與朝鮮密切聯係。
繩紋時期和彌生時期傳說的第1至第14位天皇,在位年按維基百科:前660-585 1 神武 → 581-49 2 綏靖 → 549-11 3 安寧 → 510-477 4 懿德 →475-393 5 孝昭 → 392-291 6 孝安 →290-15 7 孝靈 →214-158 8 孝元 →158-98 9 開化 →97-30 10 崇神 →前29-公元70 11 垂仁 →71=130 12 景行 →131-190 13 成務 → 192-200 14 仲哀 
前300-公元250 彌生時期 
彌生代替繩紋,開始在九州,移向關東平原前1世紀末轉達那裏。彌生有更精美的陶器和安定的農業,使用青銅和鐵器具。青銅主要用於鏡,鈴,和輕薄武器。這技術可能用來自中國和朝鮮。彌生遺址發掘出前漢錢幣說明跟大陸接觸。彌生陶器跟朝鮮陶器相似,但也繼續繩紋的風格。
公元239 加入大和10個統治者,古事記,日本記錄開始包含可能準確曆史的材料。
250-552 古墳時期 
古墳時期傳說的第15至第28位天皇,在位年按維基百科,比本文敘述的早幾十年:201-69 神功皇後 → 270-310 15 應神 → 313-99 16 仁德 → 400-405 17 履中 →406-10 18 反正 →410-53 19 允恭 →453-56 20 安康 → 456-79 21 雄略 →480-84 22 清寧 →484 飯豐女王 →485-87 23 顯宗 →488-98 24 仁賢 →498-506 25 武烈 →507-31 26 繼體 →531-36 27 安閑 →536-39 28 宣化 
是彌生文化的擴展,因彌生人開始建大墳墓,傳統認為是為“天皇”而建。最大最鋪陳的墓(120呎高)是為仁德 (傳說統治395-427)在現大版附近。墓常是鎖孔形,有些有壕塹。佛教後來逐漸侵蝕墳文化,最終廢棄。朝鮮東南加倻國跟日本西南古墳人密切聯係,直至新羅562征服加倻。
據中國來源,第一個女皇卑彌呼(3世紀中)統治邪馬台國,以魔法統治和葬在一個大墓。然而對邪馬台的位置仍沒有有結論的證據。
360 神功皇後 以她去世丈夫和後來以她兒子的名義統治,傳說她領導了對朝鮮的軍事勝利。可能日本這時征伐半島,這由朝鮮記錄證實。朝鮮391的一個銘文指明日本軍隊出現。由此可知日本對朝鮮加倻國影響的時間,但最近考古研究日本可能沒有受加倻納貢。日本對百濟影響也增加。隨新羅強盛,日本對朝鮮半島影響衰落。通過這些接觸日本對大陸文化和中國文明打開門戶。這也使413開始直接與中國接觸成為可能。
4世紀末能讀寫中文的文士從朝鮮百濟來到日本,這發展為官方采用中國文字。擴展慢,早時用於曆史記錄。模仿中國,發展中央集權。帝國領土擴展,帝國權威快速增長,最終導至按中國模式。全麵的政治和經濟重組。
527 九州嚴重反叛,阻止軍隊去朝鮮援助加倻。日本人中的糾紛和半島上一些官員背信棄義降低日本在那裏的聲望為隨後新羅征服打開道路。
二 552-710 飛烏時期 
以遺址地飛烏(在奈良南25公裏)命名。
飛鳥時期第29至第42位天皇,在位年按維基百科,與本文敘述的差不多一致:539-71 29 欽明 → 572-85 30 敏達 →585-87 31 用明 → 587-92 32 崇峻 → 593-628 33 推古 → 629-41 34 舒明 → 642-45 35皇極 → 646-54 36 孝德 → 655-61 37 齊明(皇極重祚) → 668-671 38 天智 → 671-72 39 弘文 →  672-86 40 天武 → 686-97 41 持統 → 697-707 42 文武 
552 佛教從百濟引進大和日本。由有勢力的蘇我氏支持。562 新羅把日本人趕出伽耶。592 蘇我馬子(卒626)唆使東漢直駒剌殺崇峻天皇,立甥女敏達天皇的繼後為推古天皇。593-628 推古天皇 立兄用明天皇次子為聖德太子(574-624),他把大陸文明引進日本。中國模式國家和佛教持續幾個世紀。這期間著名佛寺如四天王寺(593),飛烏寺(588-96),和法隆寺(607)建起。
604 聖德太子推行十七條憲法,一個道德戒條表,結合孔子倫理和大陸中央集權統治理論。還清楚帶有佛教影響。同一年,宮廷采用中國幹支紀年。607 小野妹子(男) 第一個大和政府訪隋和與中國建立關係的使節,下一個是 608,第3個是在614,在以後3個世紀訪唐的更多。日本學生,學者,僧侶有時留在那裏。630 訪唐第一個使節。643 山背大兄王,聖德太子子,被蘇我入鹿(卒645),蘇我蝦夷(卒645)子,逼迫自殺。這是聖德太子622去世後蘇我氏和中臣氏權力鬥爭的高峰。645 蘇我氏在中臣鐮足(614-69),和後來的天智天皇領導的政變(乙巳之變)中滅亡。中臣氏此後賜姓藤原。646-784 大化改新 孝德天皇建元大化頒《改新之詔》。新政主要包括:土地國有;采用唐的租庸調製;重組地方政府,增加中央政府稅收;直接從中國借用重組中央政府。701至777期問7個使團派往中國。663 日本從朝鮮退出 日本軍隊派出援助百濟,被中國和新羅聯軍打敗(622)。這樣結束日本擴張的第一個時期。百濟和高句麗衰落留下新羅在半島稱霸,結果大量朝鮮人避難日本。697 持統天皇,原天武皇後,讓位於孫文武天皇,自己改稱太上天皇。這不久成規則。
702 大寶律令,一部新的民法和刑法。它的718的修訂版是養老律令。
飛烏時期文化
這時期,日本古典文化,中文詩和散文,和日本詩繁榮。在前一世紀,日本藝術家已經模仿大陸風格,現唐藝術在在日本發現豐富土壤,產生許多東亞建築,雕塑,繪畫等作品。
三 710-94 奈良時期 
始於遷都平城京(奈良),新都城按唐長安城規劃,隻沒有城牆。奈良時期結束於遷都長岡京。
奈良時期的第43至第50位天皇:707-15 43 元明 → 715-24 44 元正 →724-49 45 聖武 →749-58 46 孝謙 →758-64 47 淳仁 →764-70 48 稱德(孝謙重祚) → 770-81 49 光仁 →738-806 50 桓武
724-49 聖武天皇和他為太上天皇(749-56)時標誌奈良文化高峰。737 滕原鎌足的4個孫子去世,使滕原氏左右朝政拖後幾十年。764 藤原仲麻呂(706-65),淳仁天皇時大臣,欲除去女上皇孝謙最寵僧人道鏡(卒772),舉叛旗,被殺,淳仁流放,隨後被剌殺,孝謙複位為稱德天皇。764-70 道鏡在稱德時權勢極盛,甚至覬覦皇位。稱德去世,道鏡眨至下野藥師寺。此後9個世紀沒有女天皇。781-806 桓武天皇 在與阿伊努人(陸奧蝦夷)(758-811)長期戰爭中征服本州東北許多地方,征夷大將軍阪上田村麻呂結束幾個世紀的戰爭。阪上田村麻呂日後成為日本傳統文化的武神。794 桓武從長崗京遷都平安京,現京都,直至1868。他784從奈良遷都長崗京原因不明,可能是想有一個政治和經濟新的開端,想擺脫奈良佛寺勢力的影響;還有長崗京,和後來京都有通海水路的優勢。十年後突然從長崗京遷都至京都,離內陸更遠幾哩,也原因不明。定都京都標誌平安時期開始。
奈良時期文化
712《古事記》,日本最早記錄曆史和天皇從神話開始的世係的書;用漢字寫,大量以字音表示日語詞匯。720《日本書記》,日本詳細曆史縮修完成。有另5部官修史書接續至887,合稱《六國史》。752 奈良大佛,53呎高盧舍那佛銅像。大佛鑄成前不久僧行基(668-749)宣揚佛教和神道是同一信仰的兩個方麵。754 中國僧人鑒真(鎮江人,688-763)5次到日本,最後在奈良,創律宗。這和另5宗形成奈良的南都六宗,是日本佛教最早的宗派。另5宗是:三論宗,625傳入;法相宗,由道昭(629-700)從中國帶來;華嚴宗;成實宗;俱舍宗。成實與俱舍二宗分別附屬於三論和法相。759《萬葉集》,有4500首詩的詩集,多為687和759期間宮廷貴族所作。之前751有類似的 《懷風藻》,120首詩的詩集完成。
四 794-1185 平安時期 
這時期的第50至第82位天皇:781-806 50 桓武 → 806-09 51 平城 →809-23 52 嵯峨 →823-33 53 淳和 →833-50 54 仁明 →850-58 55 文德 →858-76 56 清和 →876-84 57 陽成 →884-87 58 光孝 →887-97 59 宇多 →897-930 60 醍醐 →930-46 61 朱雀 →946-67 62 村上 →967-69 63 冷泉 →969-84 64 圓融 → 984-86 65 花山 → 986-1011 66 一條 →1011-16 67 三條 →1016-36 68 後一條 →1036-45 69 後朱雀 →1045-68 70 後冷泉 →1068-73 71 後三條 →1073-87 72 白河 →1087-1107 73 堀河 →1107-23 74 鳥羽 → 1123-42 75 崇德 → 1142-55 76 近衛 → 1155-58 77 後白河 →1158-65 78 二條 →1165-68 79 六條 → 1168-80 80 高倉 →1180-85 81 安德 →1183-98 82 後鳥羽
800-816 中央政府出現新機構,包括監察(790),審計和稅務(810),這些逐漸控製宮廷事務和發布國家法令;838 第十二次,也是最後一次遺唐使團派出。當894菅原道真(845-903)補任參議,建議廢止遺唐使,因這時唐陷入混亂。雖然非官方的交流繼續,但這結束了3個世紀日本從中國的文化借鑒。858 藤原良房(804-72)為其外孫,清和天皇攝政,成為第一個非皇族攝政。866-1160 藤原時期,藤原家族左右朝政。880 藤原基經(836-91)成為第一個關白(官職,成年天皇的攝政)。889 平氏,桓武後裔賜姓。還有其他皇族也在這之前和之後賜姓平氏。源氏也是類似的皇族賜姓。891 宇多天皇(卒931),非藤原女所生子,決心親政,藤原基經去世後拒絕任命新的關白,起用傑出學者菅道真言。但宇多讓位後,藤原時平(871-909)進讒言,貶至九州,那裏不久去世。之後他獲許多追贈和視為神,因相信其怨靈造成異象,包括清涼殿落雷事件。
930 攝政關白中斷四十年後恢複,藤原時平930為攝政,941為關白。935-41 藤原純友控製瀨戶內海。在東部,桓武五世孫平將門發起對鄰近平氏戰爭後稱新皇(940)但不久戰死。967-1068 藤原氏一個世紀占據攝政關白。995-1027 藤原道長(966-1027)的統治 藤原氏勢力最盛期。
1039 武裝的延曆寺僧人入京都提要求,但被藤原賴通命令的平氏軍隊趕出。這樣的武力請願的事在11和以後世紀常發生,偶而會有真的戰鬥。僧人自己之間和與朝廷之間激烈騷亂,使朝廷向平氏和源氏請求軍事援助成為必要,而他們也對朝廷有更大影響。1051-62 在前九年之役中,源賴義奉命摧毀安倍,北部陸奧的軍事勢力。這樣樹立起源氏他這一支在東和北部的勢力。1068-72 後三條天皇,非藤原氏女生,不受藤原氏幹擾施政。雖然藤原氏仍占據攝政關白職位。1083-87 在後三年之役中,源義家(1039-1106)摧毀東北的清原氏,增加了他在那地區的聲望。1086-1129 白河天皇讓位後仍作為上皇統治,1096後為法皇,即出家上皇,統治。建起完全自己組織的政府,院政。以後兩個半世紀其他上皇,法皇繼續院政。
1129-56 烏羽天皇在白河天皇去世後作為法皇統治。1156 內戰(保元之亂 )爆發 後白河天皇和崇德上皇之間的戰爭,後白河天皇以平清盛(1118-81),源義朝(1123-60)等打敗上皇的突襲軍隊,崇德上皇放逐,支持他的源為義等被斬首。1159-60 第二次內戰(平治之亂)源義朝和藤原信賴乘平氏離京政變拘禁後白河上皇和二條天皇,平清盛趕回擊敗源義朝。1160-81 平清盛成單一武士家族,控製全國。後白河天皇為上皇有一些影響,但1167平清盛任太政大臣,把族人安置在中央和省重要職位。他嫁女給皇族和藤原氏。1180立外孫為安德天皇。這樣獲得藤原氏曾有的同樣地位。1179 平清盛長子平重盛去世,他對更大權勢的欲望使他與皇室,貴族,和寺僧不合。1180 後白河法皇第三子以仁王和源賴政(1106-80)反平氏起兵,戰敗。以仁王逃亡時被襲身亡,源賴政切腹死。源氏繼續在源義朝子,源賴朝(1147-99)率領下起兵。1183 平氏被源賴朝的堂兄弟源義仲(1154-84),趕出京都。接著是長時內海地區的征戰。1185 壇之浦之戰 在內海西出口,那裏源賴朝異母弟源義經(1159-89)殲滅平氏。隨平氏逃出8歲的安德天皇也被外祖母二位尼把傳國神劍挿在身上,把傳國神璽掛在脖子上,告訴“波濤下也有帝都”,抱著跳海而亡。源賴朝開始日本幕府時期。
平安時期文化
805 最澄(767-822)創天台宗,次年空海(774-835)創真言宗。最澄,空海都曾隨第十一次使團於805訪唐。天台宗的延暦寺,最澄建,在比叡山,俯瞰京都,是日本佛教運動的中心。真言宗的金剛峰寺,在高野山,空海建,也成為佛教的一大中心。985《往生要集》,僧源信(942-1017)著,為淨土宗經典。1175 淨土宗,法然(1133-1212)創立。905 《古今和歌集》,一部1000多首詩的集子,醍醐天皇下令編成。紀貫之(869-946)作序。紀貫之935著《土佐日記》,用平假名寫。《源氏物語》(978-1016),一宮廷婦人紫式部(978-1016)著。《枕草子》,隨筆散文集 ,另一宮廷婦人清少納言(?-1057)著。
五 1185-1333 鐮倉幕府 
這時期的第82至第96位天皇:1183-98 82 後鳥羽 →1198-1210 83 土禦門 →1210-21 84 順德 →1221 85 仲恭 →1221-32 86 後堀河 →1232-42 87 四條 →1242-46 88 後嵯峨 →1246-59 89 後深草 →1259-74 90 龜山 →1274-87 91 後宇多 →1287-98 92 伏見 →1298-1301 93 後伏見 →1301-08 94 後二條 →1308-18 95 花園 →1318-39 96 後醍醐
這時期京都宮廷無權的世俗和宗教政府與鐮倉的軍政府,幕府清楚劃分。封建軍事集團在各省產生。封建倫理發展,忠誠是對領主個人而不是對政治理念。恢複停頓了四個半世紀的外貿,同時日本海盜成為朝鮮和中國的麻煩有時是威脅。
1185-99 源賴朝 軍事獨裁者,組織新幕府,由京都學者大江廣元(1148-1225)協助。1189 源義經被源賴朝下令殺死,因嫉妒他戰勝平氏的聲望。對其他突出的家族成員也類似,包括堂兄弟源義仲(1184),叔源行家(1186),異母弟源範賴(1193)。1189 源賴朝消滅東北的藤原氏,他們己按他命令殺了源義婦。藤原氏在前一個世紀成為大勢力,基地平泉町,一主要文化中心。1192 源賴朝封為征夷大將軍,或簡稱將軍。1199-1219 從源氏到北條氏 源賴朝由長子源賴家(1182-1204)繼承,但直到1202才封為將軍,而由其母北條政子(1157-1225),在其父北條時政(1138-1215)輔助下統治。北條雖然屬平氏但從一始就與源賴朝一起,而且在源賴朝去世前在鎌倉有很大影響。1203 北條時政廢源賴家將軍和把他放逐,立其弟源實潮(1192-1219)為將軍,自為幕府執政,代將軍掌實權。第二年源賴家被剌殺。1205 北條時政受後妻慫恿欲殺源實潮立女婿平賀朝雅為將軍,遭北條政子和其子北條義時(1163-1224)反對而失敗,他被北條政子從政府清除,退隱出家。平賀朝雅被北條義時派人殺死。北條義時成為第二代執政。1219 源實潮被侄源公曉(源賴家子)剌殺,可能是北條黙許。隨後源公曉及其兄弟被處死。至此源氏絕。
1219-1333 藤原氏為將軍北條氏為執政的時期。1221 上皇後烏羽,仁德異母弟,發起討伐北條義時,朝廷軍敗。北條氏留人在京都。1274 第一次蒙古入侵 蒙古己征服朝鮮和大部中國,多次遺使(1268-73)要日本臣服,但北條時宗(1251-84)為執政的鎌倉政府拒絕。1274蒙古艦隊從朝鮮出發。奪取對馬和壹岐島。 在九州東北博多灣登陸發生戰鬥,當夜撒回朝鮮,因地位不利和擔心風暴。1281 第二次蒙古入侵 蒙古1275和1280遺使日本當時處死,幕府在西麵準備防衛。1281蒙古從朝鮮和中國派出兩支大艦隊,奪取對馬和壹岐島後在九州北登陸。入侵者有15萬人,日本人在陸地上事先準備好應急的牆,在海上以快速機動的小船打敗他們。戰鬥後兩個月風暴摧毀大部分入侵艦隻,其餘離去。蒙古繼續計劃另一次入侵,直至1294忽必烈去世,而日本防備更長時間。
1331-33 後醍醐天皇的恢複和北條氏亡 後醍醐天皇結束上皇對宮廷的把持(1322)後組織倒幕(1324)。1331天皇再次倒幕,失敗,鎌倉幕府廢黜後醍醐,另立光嚴天皇。次年後醍醐被放逐到隱岐島。當時倒幕勢力楠木正成(1294-1336)等表示效忠後醍醐。1333後醍醐逃出隱岐島至伯耆國舉兵討幕。執政北條守時派足利高氏(1305-58)前來征討,但足利高氏倒向後酊醐。新田義貞(1301-38)攻陷鎌倉,北條氏亡。足利高氏賜名尊氏。
鎌倉幕府時期文化
許多京都學者遷至鐮倉,武士帶來藝術文學創作熱情;中國和印度兩種新的建築風格從中國引進。《新古今和歌集》(1205)用韻語寫的通俗曆史軍事故事《平家物語》講源氏和平氏的鬥爭。《方丈記》鴨長明(1153-1216)。《徒然草》吉田兼好法師(1283-1350)禪宗從中國傳入。1191 榮西(1141-1215)創禪宗分支臨齊宗。1224 僧親鸞(1173-1262)創淨土真宗,僧人可結婚與肉食。1229 道元(1200-53)從中國返回後把曹洞宗引進日本。1253 日蓮(1222-82)創日蓮宗。
六 1336-1587 室町幕府 
這時期的第96至第106位天皇,1336-92為南北朝:1318-39 96/南1 後醍醐 → 1339-69 97/南2 後村上 → 1368-83 98/南3 長慶 → 1383-92 99/南4 後龜山
1331-33 北1 光嚴 →1336-48 北2 光明 →1348-51 北3 崇光 →1352-71 北4 後光嚴 →1371-82 北5 後圓融 →1392/1382-1412 100/北6 後小鬆 →1412-28 101 稱光 →1428-64 102 後花園 →1464-1500 103 後土禦門 →1500-26 104 後柏原 →1526-57 105 後奈良 →1557-86 106 正親町
1333-36 後醍醐天皇短時統治的建武新政 後醍醐回京都後尊光嚴為上皇,但剝奪所有權力。同時廢除幕府和攝政關白製度。1335 足利尊氏借平亂往東國,成功後在鎌倉自行封賞,與新政對抗。新田義貞奉命征討,戰敗。尊氏逼近京都。楠木正成,北畠顯家在京都擊破尊氏。尊氏逃往九州。
1336-92 南北朝
1336 足利尊氏在九州得光嚴上皇院宣,再次逼近京都。新田義貞,楠木正成討伐尊氏,戰敗,正成戰死,義貞逃回京都。足利軍入京,後醍醐逃至比叡山抵抗。足利尊氏建議和解,光嚴上皇開設院政,光明天皇即位,開設室町幕府,自為征夷大將軍(1338-58)。後醍醐從幽禁地逃出,至奈良南的吉野,開設南朝朝廷。那裏四個天皇60多年與北朝對立。1369-95 室町幕府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生1358) 征服主要對手統一南北朝,把足利勢力帶至高峰。1392 兩朝廷的統一  雖然有幾次吉野軍甚至攻占京都,但南朝的希望逐漸破滅。最終1392達成和平,南朝後龜山天皇讓位北朝後小鬆天皇,皇位以後在兩皇族間輪換,如後醍醐天皇前那樣。然而,北朝從沒有把皇位讓給對手,盡管有徒勞的反抗。以後官方把吉野時期的南朝視為正統。
1449-74 八代將軍足利義政(生1436) 足利義滿孫,實際執政至1490。幕府財政日益窘迫抑製地方守護大名,諸守護大名聯手使幕府基礎弱化,國內民變此起彼伏。統治後期把政務委托給正室日野富子和細川勝元(1430-73),山名全宗(1404-73)等有力守護大名。
1467-1590 戰國
1467-77 應仁之亂 為幕府繼承人大守護大名分為山名全宗和細川勝元兩個陣營。戰爭使京都成廢墟。但1473細川勝元,山名全宗相繼病死。義政讓將軍職於子義尚,自己隱居。1477最終達成和平。但地方鬥爭不減,實際上應仁之亂是一個多世紀戰國時期的前導。1474-89 九代將軍足利義尚 討伐反對幕府的六角氏時病死軍中。1490-94,1508-21 十代將軍足利義植。1494-1508 十一代將軍足利義澄。 1521-46 十二代將軍足利義晴。1493 細川正元(1466-1507)驅逐十代將軍足利義植和立義澄為傀儡(1494)。
1507 細川正元為其下所殺。大內義興奉足利義植起兵爭將軍位。1508 幕府諸將拒義植,細川氏內鬨,義興奉義植入京,逐義澄。1521義植以與細川正元養子細川高國有隙,懼奔淡路,高國奉義澄子義睛為將軍。1543 葡萄牙人由一中國船在九州南種子島登陸。他們引進滑膛槍和與西部大名貿易。1546-65 十三代將軍足利義輝,為三好義繼與鬆永久秀等所害。1565-67 無將軍。1549-51 方濟-沙勿略(1506-52)耶穌會傳教士,把基督教引進日本。
1568-1600 安土桃山時期 
戰國時期的最後階段,指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統治時期。
1568 十四代將軍足利義榮。1568-1587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義輝弟,1587辭將軍職出家,室町幕府亡,1597去世。
1568 鬆永久秀等立義榮為將軍。織田信長(1534-82)迎義昭,率兵入京,鬆永久秀等降,義榮走死阿波,遂奉義昭為將軍。1570 長崎被當地大名大村開放與外國人貿易。這小漁村不久成日本最大外貿口岸。1571 織田信長毀比叡山延曆寺,最有勢力的的寺院,和對其他佛教勢力淨土宗等發動戰爭,圍大阪本願寺。1576 織田信長命丹弱長秀在琵琶湖邊築安土城,日本第一個城堡,以後幾十年城堡建設散布。安土城在信長去世時被毀。1577-82 豐臣吉秀(1536-98)信長的後起將軍征服西部毛利氏。1578 上山謙信(生1530)去世和先前武田信玄去世(1521-73)去除了信長在東部的最大對手。1578 大友宗麟(1530-87),九州大名,最初皈依禪宗,後皈依基督教。西部一些較小大名皈依基督教。他們手下基督徒在1582時約15萬。1582 本能寺之變 織田信長被不滿的下屬明智光秀(1526-82)突襲,回居室放火自盡。西征的豐臣吉秀返回,山崎之戰擊敗明智光秀。織田家族爭奪權力,德川家康(1543-1616)與信長次子信雄結盟。1584 豐臣秀吉控製日本中央,前一年他已經興建大阪城為基地。1587 南九州島津氏歸順,豐臣秀吉完成西部日本的征服。1587 豐臣秀吉頒法令禁止葡萄牙人在日本傳教。他突然反基督教的動機可能是顧忌基督教增長的政治和軍事勢力。1588 由豐臣秀吉的刀狩令,農民解除武裝。此後,除武士外,攜帶武器為非法。1590 占領北條氏小田原,東和東北日本接受豐臣秀吉統治。完成日本統一。這時,德川家康移至江戶(今東京),控製關東平原的戰略要地。1592 京都建桃山城(伏見城)。1592 豐臣秀吉軍隊第一次入侵朝鮮,可能動機是擔心日本有經驗的武士太多,雖然也有過度的野心征服中國。朝鮮拒絕日本過境半島進入中國,加藤清正(1562-1611)和小西行長(1556-1600)率軍20萬,掃過幾乎全朝鮮,但被中國軍隊和朝鮮海軍逼迫退至南部沿海。1597 第二次征朝鮮不成功。豐臣秀吉去世(1598)後,所有剩餘士兵回日本。朝鮮冒險的政治結果不足道,但日本製陶業迅速發展和擴大是許多朝鮮製陶工被撤退軍隊綁架至日本的結果。1597 豐臣秀吉被葡萄牙耶穌會士和西班牙方濟各會士間的爭吵激怒,懷疑基督教是歐洲征服日本的楔子,處死了3個耶穌會士,6個方濟各會士,和17個日本基督教徒。剩餘的傳教士命令離去,但很少人離去。豐臣秀吉沒有進一歩迫害。他不想趕走葡萄牙貿易者,這時與中國的商業交往己停止。1598 豐臣秀吉去世,接著是權力爭奪。
1600 爭奪的高潮關原之戰,德川家康打敗對手的聯盟,勝利使德川家康成全國實際統治者,雖然他1603才就任將軍。
室町幕府時期文化
五山文化 禪 能劇 佩戴麵具的歌舞劇,鎌倉後期和室町初期創作完成。天章周文(?-1460)僧人畫家。雪舟等楊(1420-1506)僧人畫家。土佐光信(1430-1525)畫家,創土佐派。土佐光起(1617-91)土佐派畫家。狩野山樂(1559-1635)狩野派畫家。1339 北畠親房(1293-1354),南朝大臣公卿,著《神皇正統記》時序由神代至後村上皇,強調日本是神造國家,王室是神統。觀阿彌清次(1333-84),與子世阿彌元清(1363-43)能劇集大成,流傳至今,還著有藝術評論《風姿花傳》等。三代將軍足利義滿1394讓位子足利義持,自任太政大臣,後出家居京都北山。那裏建金閣寺(鹿茒寺),形成北山文化。1449-90 八代將軍足利義政統治時期是室町藝術創造的第二個時期。他在東山慈照寺建銀閣。那裏形成東山文化。能阿彌(1397-1471)畫家,詩人和博物學家。1465 延曆寺僧毀淨土宗的本願寺,不同宗派寺院間紛爭那時普遍。淨土宗蓮如 (1415-99)逃亡至京都北,那裏說法獲大成功,信徒建起軍事組織保衛自己。
第十節 越南 至後黎朝 
一 至前111 傳說時期 
鴻厐氏:炎帝神農氏三世孫帝明娶婺仙女生祿續,祿續娶洞庭君女神龍生崇纜,就是貉龍君,娶帝來女嫗姬,生百子,為百越之祖。嫗姬分五十子回山中,貉龍君帶五十子回南海,長子繼承王位,號雄王,建文郎國。
前700-公元1世紀 東山文化 核心紅河流域。東南亞最早進入銅器時代的古代文明。墓葬中發現銅鼓等物件。
前257-111 甌雒 前257 蜀泮(安陽王)攻滅鴻厐氏,改國號為甌雒。在今河內北建古螺城。前214秦征服越南北部,那裏的統治者臣服,那裏設南海,桂林,象郡。208南海郡趙佗建南越國後滅蜀氏。111漢滅南越,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二 前111-39 第一次北屬時期 
公元2年統計北部越南人口一百多萬。王莽時一些漢精英家族流亡至越南,加強了己在那裏的官僚階層。公元40 交趾太守蘇定懲雒越女將征側,征側與妹征貳反,攻下六十五城,43被馬援平定。
三 43-544 第二次北屬時期 
187-226 交州剌史士燮統治 通詩書,習禮樂,為文獻之邦。2世紀 日南郡“象林蠻夷”起事,林邑(占婆)建立。248 交趾,九真反吳,領袖趙嫗能乘象作戰。交州剌史陸胤平息。
四 544-938前李朝
南梁時交州剌史蕭谘苛暴,李賁起兵,據交州,稱帝,建萬春國。545梁派陳霸先鎮壓,擊敗李賁。549李賁被部下殺。趙越王,兄李天寶,族人李佛子等繼續領導,至602李佛子降隋。
五 602-905 第三次北屬時期 
隋,唐統治。發生多次民變,與官員素質有關。唐時詩人杜審言,沈佺期曾在當地為官。愛州(今清化)人薑公輔曾在唐任高官。
六 905-938 越南自主
905 安南人曲氶裕占領州治,唐冊封為靜海節度使。南漢923攻破呑並靜海軍。將軍楊廷玉起兵驅逐南漢自稱靜海節度使。937矯公羨殺揚廷玉,奪節度使位,向南漢稱臣。楊廷玉婿吳權(898-944)起兵複仇,南漢派軍支援矯公羨。938吳權在白滕江擊敗南漢軍隊,南漢承認靜海軍獨立。
七 939-968 吳朝與十二使君 
939-944 吳朝 吳權自立為王。吳權去世後內哄,成十二使君各據一方。
八 968-980 丁朝 
華閭峒丁部領擊敗各使君。968-979 丁先皇 國號大瞿越。 970 宋太祖冊封丁部領為交趾郡王。972 送子去中國,回來後任為攝政。二人979被刺殺。979-980 廢帝丁璿,年6歲,太後楊雲娥與重臣黎桓勾結,時宋出兵攻越,眾臣支持黎桓稱帝。
九 980-1009 前黎朝 
980-1005 黎桓 981與宋交戰,擊退宋軍。戰後仍遵朝貢之禮。 993 宋冊封黎桓為交趾郡王,後加封南平王。黎桓死後,子黎中宗在位3天被弟黎龍鋌殺。1005-09 黎龍鋌 1009去世時子年幼,禁軍將領李公蘊代黎自立。大羅(河內)為政治中心時中國農業組織和稅製引進越南,大羅是紅河南第一城市。
十 1009-1225 李朝 
1009-28 李公蘊,太祖(974-1028)。1010 自華閭遷都大羅城,改名昇龍。 1014 擊敗大理國。1028-54 太宗 (生1000)1042製定《刑書》。1044 太宗親率水軍征占城。占城戰敗。1054-72 聖宗(生1023) 1054定國號大越。佛教為國教。1069 攻入占城國都佛逝,俘占城王。占城割3州換釋放國王回國。1070 修文廟,祭祀孔子,周公。1072-1127 仁宗(生1066)1072生母唆使廢嫡母太後尊號,幽禁,又逼殉葬。1075 設科舉取士。1075 派將李常傑對宋作戰,攻入宋境,宋反擊,李提出議和,結束戰事。
1127-38 神宗(生1116),聖宗孫,3歲時被仁宗收養立為太子。1132 宋高宗封李陽煥為交趾郡王。1138-75 英宗(生1136),宋孝宗封“安南國王”。此後與中國來往時用安南,國內以大越為國號。1175-1210 高宗(生1173)兩歲即位,大臣輔政和太後攝政。1209首都動亂與太子出逃。陳氏發兵平亂助高宗回京,不久去世。
1211-24 恵宗(生1194)有重疾,外戚陳嗣慶控製朝廷,嗣慶死後,兄陳承,從兄弟陳守度繼續掌權。1226被陳守度於真教禪寺被迫自縊。不久李氏宗族被設計坑殺。又改李姓為阮。1224-25 李佛金,昭皇(1218-78)李恵宗女,7歲繼位。陳守度安排陳承子陳煚娶昭皇。又擬詔讓位給陳煚為陳太宗。李朝亡。陳朝建立後,冊為昭聖皇後,生太子,旋即夭折。1237被廢,為昭聖公主。姐順天公主原嫁皇兄陳栁,陳守度安排離異,成為太宗皇後。昭聖公主嫁抗元有功的黎輔陳。
十一 1225-1400 陳朝 
1225-58  陳煚,太宗  1257 蒙古對越出兵,太宗,陳守度抵抗,蒙古兵退,陳朝提出願三年一貢,蒙古封陳安南國王。1258-78 聖宗,讓位後為上皇,在抗元戰爭中上陣指揮。1272 令學者黎文休編修《大越史記》。1278-93 仁宗。1282元人有來犯訊。1284 元皇子脫歡督師來犯,仁宗戰不利。1285 仁宗又戰不利;後援兵大集,又有宋人來歸者相助,士氣複振,大破元軍。1287 元來犯,拒卻之。1293-1314 英宗。與元修好。1294忽必烈去世,元成宗決定罷戰。1306 陳朝玄珍公主嫁占城王,以割烏州,裏州二地。1313 暹羅侵占城,陳調兵援占城,擊退暹羅軍。
1314-29 明宗。作為上皇執政至1357。1329-41 憲宗。1341-69 裕宗 憲宗異母弟。1368 明陳互通使節,明冊封陳裕宗為安南國王。1369 陳裕宗去世無子。指定兄之養子日禮繼位,太後迎立日禮為帝。1369-70 陳日禮,即位後立裕宗兄陳暊女為後,一年半後下令毒殺太後。即位後欲改回原姓楊。陳氏宗族起兵。群臣擁立陳暊為帝為藝宗,廢日禮為昏德公。日禮投降,被殺。1370-72 陳藝宗(1321-95)72後為上皇 。1371,77,78 占城王製蓬峩(統治1360-90)攻破陳城都昇龍,擄掠而歸。1377戰事還擊斃陳睿宗。1373-1377 睿宗,藝宗弟。征占城時中計陣亡。 1377-88 廢帝,睿宗子,圖除去權勢日盛的外戚黎季犛(後改姓胡),但胡先向上皇進讒,上皇迫廢帝退位,自殺。1388-98 順宗,藝宗子。1390 占城製蓬峩攻陳時被越軍擊斃。1396 遷都清化府。1398 順宗被黎季氂脅迫禪位太子,幽禁,次年被殺。皇族和支持者被殺370餘人。1398-1400 少帝,3歲即位,被廢為保寧大王,因母是黎季氂女未被殺。
十二 1400-07 胡朝 
1400 黎季犛廢少帝,奪位後恢複祖先胡姓,稱虞舜之後,建胡朝,改國號大虞。1401-07 胡漢蒼 黎季犛退位給子胡漢蒼 自任上皇至1407。1402 出兵占城,迫割占洞,古壘兩州。1407 胡朝亡於明,胡漢蒼和父兄被俘後押至金陵。結局未知。
十三 1407-13 後陳朝 
1407 陳頠,陳藝宗次子,在謨度起兵,建後陳朝。1409陳季擴,陳藝宗孫 ,襲獲陳頠尊為上皇。1409 明軍俘陳頠,送金陵,次年斬首。1413 明軍破清化,陳季擴被擒,在解送燕京途中投海自盡。
十四 1413-28 第四次北屬 
1418 清化藍山黎利(1385-1433)起事 。1426,27 黎利重挫明軍。明罷兵,冊封黎利傀儡陳暠為安南國王。
十五 1428-1527  後黎朝 
1428-33 黎利,後黎太祖。1431明封黎利為安南國王。1434-42 太宗。廢太子黎宜民,降為諒山王。迫大臣阮薦妾阮氏路伺候,暴斃。1442-59 仁宗。即位時2歲,母阮氏英攝政。1453仁宗親政。1453諒山王兵變進入王宮,殺仁宗,阮氏英使一仆人殺死自己。1459-60 黎宜民。在位9個月,大臣殺黎宜民,改立太宗第四子。1460-97 聖宗(生1442)重啟科舉,廣設文廟,停建寺院,限製僧侶購置田產。討伐北方海盜,哀牢,占城。1471攻占占城都城,俘國王。占城人向柬埔寨,馬六甲移民。1479攻陷瀾滄王國(老撾)。1483頒新律法《洪德刑律》。1497-1504 憲宗。
1505-09 威穆帝,1510-16 襄翼帝 先後被貴族大臣所殺。1516-23 昭宗 召莫登庸入京,莫控製朝廷,昭宗圖討伐莫,失敗外逃,後被莫擒殺。1523-27 恭皇 昭宗弟,由莫登庸立。1527 莫登庸廢恭皇,登基為帝,建莫朝。
文化
佛教在4和5世紀間引進越南。7世紀Van-Ky把中文佛經從中國帶來。在越南最普遍和最有影響的中國佛教是禪。約在13世紀期間越南發展了自己的書寫文字,稱喃字。15世紀後黎朝吳士連編寫《大越史記全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