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界史綱第四編第三章現代早期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2023-07-12 16:44:46) 下一個
世界史綱 第四編 第三章 現代早期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第一節 印度莫臥兒,邁索爾,馬拉塔;錫蘭 
一 1526-1857 莫臥兒帝國 首都阿格拉
1526-30 巴卑兒 (生1483)帖木兒第五代後裔,1504奪取喀布爾,1524奪取拉合爾,失去費爾幹納和撒馬爾罕的補償。1526 帕尼帕特對洛迪王朝易卜拉欣決定性的勝利使他獲得德裏和阿格拉。1527 坎奴戰役抵抗吉多爾的拉那-桑加拉傑普特聯盟。1529 加格拉河入恒河處的勝利完成征服德裏蘇丹國至孟加拉邊界。巴卑爾的事跡記載在突厥語《巴卑爾回憶錄》。
1530-56 胡馬雍(生1508)1535驅逐古吉拉特的巴哈杜爾-沙,奪取曼都和尚帕尼爾。但無作為都失與納亞卡。同樣錯誤和兄弟們的背叛帝國也失於納亞卡。1530年代-1730年代 納亞卡在馬杜賴建立統治,最長時的納亞卡“小王國”,另兩個納亞卡國家中心在坦賈武爾,至1630年代這領土先失於比賈布爾,然後至莫臥兒。這些領土因引進新穀物市場經濟改變,製造生產範圍擴大,重要市場中心產生。國家對農業和貿易的稅收使他們可以建城鎮和大神廟,和發展新的消費風氣,改變哲學和意識,尤其在國王和國家的關係方麵。1535 葡萄牙以巴塞因條約獲準建第烏要塞,那裏他們打敗奧斯曼艦隊和古吉拉特的軍隊。1539-55 阿富汗蘇爾王朝 1535-45 舎爾-沙 鞏固在比哈爾的勢力,把胡馬雍趕到波斯避難,當他1555借助兵力從那返回德裏和阿格拉,在北印度舎爾-沙的管理經驗成以後莫臥兒政府製度的基礎。1546 清除葡萄牙人的努力失敗。
1556-1605 阿克巴(生1542,親政1562)全部北印度恢複和鞏固。 1556-60 白拉姆-汗攝政,他在第二次帕尼帕特戰役打敗阿富汗人。他往麥加朝聖途經古吉拉特邦時被剌。1559 葡萄牙布拉幹薩的君士坦丁奪取達曼。1561 征服摩臘婆受後宮影響(1560-62)。1562 阿克巴娶拉傑普特琥珀(齋浦爾)的公主(賈漢吉爾母)和取消對非穆斯林的吉茲亞稅(1564)標誌對所有人公正和懷柔新的政策,通過資助各種文化活動加強與民眾聯結。1565 邁索爾王國從毗奢耶那伽羅王朝下獨立,首教遷至邁索爾。1565 艾哈邁德納格爾,比賈布爾,比爾德,和戈爾孔達聯軍在塔立科塔打敗毗奢耶那伽羅。1574 艾哈邁德納格爾呑並貝拉爾,貝拉爾曾阻撓聯軍出征。1568吉多爾被阿克巴奪取,3萬拉傑普特人被殺。1571一新的都城在法泰赫普爾-西克裏,近阿格拉,建造,工程浩大,但隨阿克巴去世中止。1572-73 征服古吉拉特,獲取出海口,他與3000騎兵在11天行450哩。政府重組開始。軍階製度實行。1576 從阿富汗人手中奪得孟加拉。1577 坎德什被勸服從,為征服德幹的第一歩,實際至奧朗則布時才完成征服。1578 莫臥兒宮廷辯論宗教問題,阿克巴出席,1575隻穆斯林為合法,現開放給印度教徒,奢那教徒,瑣羅亞斯德教徒,賽伯伊人,和基督教徒。阿克巴表示對動物生命的尊重,對太陽的虔誠,並邀請葡萄牙耶穌會士安東尼奧-蒙舍拉特和羅道夫-阿卡維瓦從果阿來宮廷。1582 盡管稱穆斯林法不謬後有反叛,皇帝宣布新的神聖信仰,這信仰更多受蘇非派影響。他隻獲有限支持,去世後失敗。1589-91賈馬爾-汗,艾哈邁德訥格爾的大臣,馬赫迪派信奉者,迫害遜尼派和什葉派。1601-04 王子塞利姆,後來的賈漢吉爾,反叛,但又恢複地位。1603 約翰-彌爾頓霍爾,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到阿格拉,但至1608才獲特許。
1605-27 賈漢吉爾(生1569)北印度維持他父親的帝國,但把許多政治權力給予妻努爾-賈漢。他的個人興趣在繪畫,然而擴大莫臥兒文化資助,成持續政治正統的重要方麵。1609-11 威廉-霍金斯,1615-19 托馬斯-羅易 沒有為詹姆斯一世談定條約,但英國1612打敗葡萄牙艦隊後在蘇拉特獲貿易權利。1616 腺鼠疫第一次識別,成流行病。
1628-57 沙賈漢(1592-1666)熱衷資助藝術。但摧毀艾哈邁德訥格爾,打敗戈爾孔達和比賈布爾。1632-53 為妻慕塔芝-瑪哈在阿格拉建泰姬陵。1639 摩德羅讓與一英國人。1647 奧朗則布征巴達克山和巴爾赫,沒有成功。1649-53 奧朗則布沒能從波斯人手裏奪取坎大哈。1653-57 奧朗則布又在德幹任總督,平定比賈布爾,但沒有能阻止馬拉塔人入侵者希瓦吉。1658 荷蘭東印度公司把葡萄牙人排擠出錫蘭。1658 奧朗則布叛,沙賈漢病,四子爭繼位。
1658-1707 奧朗則布(生1618)囚禁沙賈漢後奧朗則布成為皇帝,繼續擴張疆域。重新強調伊斯蘭,使莫臥兒文化倒退,政治不穩。 1659-80 希瓦吉攻陷比賈布爾,掠蘇拉特;英國工廠避害。1667 他從奧朗則布獲大君封號,開始在莫臥兒領土征稅;他成功組織印度教馬拉塔政府,1674成獨立統治者。1666 吉大港被孟加拉總督呑並至帝國。1669 奧朗則布為安撫在他軍隊和政府服務的伊斯蘭世界移民精英,采取的政策導至禁止印度教,印度教寺廟的摧毀,印度藝術大損失,和恢複對非穆斯林征吉茲亞稅(1679)。這表示取消了莫臥兒統治與本地精英為一體的文化製度。這時期賈特人叛亂,印度教起事,與阿富汗部落和錫克人產生麻煩。1679 馬爾瓦在對拉傑普特人的戰爭中被呑並;繼續敵對30年。1681 阿克巴王子反叛失敗,在流亡中去世。1681-1707 奧朗則布在德幹指揮,征服比賈布爾和戈爾孔達,但沒有打敗馬拉塔人。1685-88 奧朗則布奪取蘇拉特,打算趕走英國人,英國人試圖奪取吉大港但失去在孟加拉所有。他們的海軍控製莫臥兒的貿易,鼓勵貿易者重回孟加拉。1690 加爾各答形成。葡萄牙人在印度勢力衰褪,英國人勢力在獲孟買(1661)後增長,荷蘭人在香料島的野心消除,法國東印度公司在政府控製下成立(1664),接著許多定居者(本地治理市,1674)。英法競爭開始。1689 希瓦吉的繼承人薩巴吉被俘,和處死,但沒能打敗馬拉塔,戰爭持續至1707。
文化
阿克巴時文化資助,包括對印度教史詩的翻譯和繪挿圖,形成獨特印度-波斯文化發展。 莫臥兒統治者求知好學和追求奢華,培育出輝煌的文化成果。主要文學貢獻有主要是波斯語的曆史,編年史,傳記,賈漢吉爾支持的一部字典,和杜羅悉陀(1532-1623)的詩《羅摩功行錄》等。對波斯畫無獨創的模仿由印度甚至歐洲影響修正;沙賈漢時獲敏銳觀察和優雅表現。那時印度-波斯風格的宮殿,陵墓,清真寺建築極雅致。
1707,3-6月 阿紮姆-沙(生1653)。1707-12 巴哈杜爾-沙一世(生1643,阿紮姆兄)1707奧朗則布去世後帝國迅速解體,各省總督實際獨立。這些地區統治者為競爭控製領土尋求與歐洲人聯盟獲軍事勢力。政治控製向地方宮廷發展,城市裏商人的自衛社區代替莫臥兒國家管治。1708 錫克教徒在上師戈文德-辛格(1666-1708)時成為一軍事化的教團,在德幹威脅莫臥兒的權力,但是被巴哈杜爾-沙一世打破。1712-13 賈汗達爾-沙(生1661)。1713-19 法魯克錫亞(生1685)賈汗達爾侄 1717 英國東印度公司通過禮物和醫學服務從莫臥兒皇帝獲免除關稅和其他讓歩。1719 2-6月 拉菲-烏德-達拉加特(生1699)賈汗達爾侄。1719 6-9月 沙賈汗二世(生1696)拉菲兄。1719-48 穆罕默德-沙(生1702)賈汗達爾侄 馬拉塔政府重組,成印度傑出政府,在全德幹抽稅,隻海得拉巴除外,在總督尼撒姆-莫克時獨立於德裏。阿瓦德和孟加拉總督也獨立,但維持對莫臥兒皇帝的虛構效忠。1739 納迪爾-沙率領的波斯人的入侵阻止馬拉塔向北擴張,打敗帝國軍隊後撤回,保留阿富汗和德裏的財富。1746-48歐洲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法國在約瑟夫-杜布雷指導下參與印度密謀,占領馬德拉斯,打敗卡納提克的納瓦布(土邦世襲統治者);1748愛克斯-拉夏貝爾條約(亞琛條約)馬德拉斯恢複給英國。1748-54 艾哈邁德-沙-巴哈杜爾(1725-55)英法競爭繼續,各支持德幹的尼撒姆(王公,總督)和卡納提克的納瓦布。法國勢力1751達高峰,比西實際統治德幹,杜布雷統治卡納提克;英國羅伯特-克萊芙男爵(1727-74)奪取阿爾喬特,杜布雷招回使英國勢力穩固。
文化
1700早期 特別的繪畫和建築風格出現,尤其在德幹,孟加拉,在拉傑普特王公和阿瓦德地區。商人和朝臣也資助各種表演,從街頭戲劇到遊行儀仗,包括舞蹈,詩歌,和音樂。政治競爭常通過藝術競爭表達。
1754-59 阿拉姆吉爾二世(生1699)賈汗達爾子 1756 孟加拉地區的納瓦布西拉傑-馬德-達烏拉占領加爾各答,把未逃跑的居民囚禁在要塞倉庫,後來稱黑洞,一百多人因窒息,受傷,發熱喪命。1757 英國華生和克萊芙率軍重奪加爾各答,又與法軍戰爭,奪取金德訥格爾。克萊芙與印度銀行家和納瓦布米爾-賈法爾形成密議,讓他的軍隊進軍至帕拉西。米爾-賈法爾處死了西拉傑-馬德-達烏達,成英國在孟加拉的攝政。1758-60 作為總的擴張的一部分,馬拉塔文化資助遠至北印度。都市中心,如朝聖城市巴納拉,幾乎完全由馬拉塔資助重建。還資助大量乞丐,知識分子,和寡婦。馬拉塔占領旁遮普和恢複在北方活動激起羅希拉阿富汗聯合反對。艾哈邁德-沙-阿布達裏(杜蘭尼)在1748-59期間幾乎每年入侵旁遮普。1759-1806 沙-阿拉姆二世(生1728)1761 帕尼帕特戰役 馬拉塔被阿富汗聯軍打敗,隨後的叛亂使艾哈邁德-沙撤回。1759英國打敗荷蘭後確定在印度外國勢力的優勢。以1763巴黎條約從法國獲本地治裏。1769法國東印度公司解散。1764 因在巴克薩爾對孟加拉納瓦布阿瓦德納瓦布軍隊的勝利,有名無實的莫臥兒皇帝以讓渡收稅權的形式使英國人對孟加拉和比哈爾無爭議的控製,克萊夫為公司(1725-74)管理孟加拉,比哈爾,和部分奧裏薩收稅事務。麵對饑荒不負責任的管理和職員填滿自己腰包使公司收入減少。莫臥兒的黷武和馬拉塔的掠奪政策導至強調戰爭成名望和財富資源,國家對工業,教育,和文化進步的責任逐漸發展。這樣的活動在地方地區層麵發生,如德裏穆斯林改革者沙阿-瓦利-烏拉(1703-62)和孟加拉詩人巴拉昌德拉(1712-60)。馬拉塔聯盟紛爭期間,海德兒-阿裏(1721-82)篡得邁索爾權力,稱有德幹地區主權,這些以前是其他穆斯林統治者所有。1767 第一次英國-邁索爾戰爭。1769他迫馬德拉的英國人服從。1769-70 孟加拉的饑荒橫掃約三分之一人口。1772-85 沃倫黑斯廷斯(1732-1818)為孟加拉總督,開始改革,簡化稅收製度和改進帀製,鹽和鴉片生產政府控製,減少匪盜,穆斯林和印度教法研究(加爾各馬達拉薩1781)按規則法案他還監管另兩個東印度公司駐地孟買和馬達拉薩。 1773 規管法案 以此議會還為公司領土內的英國事務設立最高法庭,限製公司董事的權力,禁止官員私人貿易和接受禮物。威廉堡省總督職位設立,1833後為印度總督。首任總督為沃倫-黑斯廷斯 任職期1774-85(1732-1818)。1775-82  第一次英國-馬拉塔戰爭 孟買政府與馬拉塔佩什瓦(宰相,掌實權)拉戈巴聯盟。黑斯廷斯派軍從加爾各答越半島遠征至蘇拉特,1778出發,1779到達。破馬拉塔,海德爾-阿裏,和尼撒姆聯盟。1782 撤爾拜Salbai條約為孟買獲20年與馬拉塔的和平和割讓撒爾塞特島和象島。1778 法國英國又發生戰爭,黑斯廷斯奪取本地治裏和馬埃。1780-84 第二次英國-邁索爾戰爭 海德爾-阿裏惱怒,在法國人幫助下進攻卡納提克的英國人,1781在波多-諾伏戰敗,他1782去世;戰爭由其子蒂普-蘇丹繼續,法國援助撤出戰爭結束。1784 皮特印度法案 為監管領土擴張,禁止東印度公司介入國家事務或宣戰,除非發生侵略。和使公司董事對董事會負責。1786-93 康沃利斯勳爵 為總督,作行政改革:官員給適當固定薪酬,他們的私人貿易被限製,管理和商業服務分開。1790-92 蒂普進攻特拉凡哥爾開始第三次英國-邁索爾戰爭。康沃利斯與佩沙瓦和尼撒姆結盟,蒂普戰敗被迫割讓一半領土和付大筆賠款。1793 康沃利斯法 改革收稅和紮明達爾(王公貴族)製度,司法製度以英國模式形成,但法庭少 。印度人排除出所有高級職位。紮明達爾隻保留收稅職權,其餘轉移給歐洲地方法官和印度警察。同時,馬拉塔主要首領馬哈達吉-辛迪亞(卒1794)自認為皇帝保護者,占有德裏,向北印度擴張權力。1793-98 約翰-索爾爵士為總督。
文化
1791 梵文學院在瓦拉納西建立,建立者孟買總督喬那森-鄧坎。
錫蘭 1656 荷蘭攻克科倫坡。1796 被英國從荷蘭人手裏征服,由東印度公司管理至1802 。
第二節 緬甸 
1519 15世紀一些歐洲旅行者到達。葡萄牙人在八都馬以條約獲貿易優恵。1527阿瓦淪於撣族控製,殺緬甸國王,撣族王子繼王位。緬族人逃亡南麵東籲。1531-1753 東籲王朝 1530-50 德彬瑞梯(明史料莽瑞體) 在東籲建緬族新王朝。他的目標是在伊洛瓦底盆地建中央集權國家。1530年代他進攻孟族首都勃固,1539占領勃固。1542 德彬瑞梯為下緬甸國王。1546 他勢力向北擴展為全緬甸國王。1540年代後期進攻八都馬。1551-81 勃印曩(明史料莽應龍)號白象王,模範佛教國王,建和修塔,寺,散發佛經三藏。帶孟族公主入宮廷,視孟族首領為兄弟,尋求解決長期緬孟敵對。他與中國,孟加拉,斯裏蘭卡,和葡萄牙果阿互派使節。他自己登船商業旅行。派官員管理商業航行,標準化度量,收集和整理法律和判例。至1550年代後期勃印曩的君主地位為多數撣邦接受。1555 奪取阿瓦。1558 打敗北暹邏清邁的泰王國,11年前曾抵抗過阿瑜陀耶(大城)的軍隊。1569 阿瑜陀耶落入勃印曩。1574 永珍(萬象),瀾滄(老撾)兩中心之一落入勃印曩手中。勃印曩的統治之後緬族勢力瓦解,因為國家不能維持從首都勃固的大規模的軍事征伐。地區城鎮獨立。勃印曩建立起的種族關係在他去世後瓦解。1581-99 南達勃因(明史料莽應裏)為維持大帝國,勃固和孟加拉灣港口財富消耗於征戰。勃固的孟族,和爪哇北沿海的爪哇人,己成為這地區海上商業最活躍的。1593 緬族對阿瑜陀耶戰敗,標誌阿瑜陀耶擺脫控製。1594 孟族與阿渝陀耶聯盟打退勃固的軍隊,納黎萱(1555-1605),阿渝陀耶國王,奪取東南沿海,甚至威脅勃固。1599勃固最終陷落 在東籲和若開聯合前 兩支軍隊取餘下的人口和沿海財富回家。
至1600緬甸又一次分裂為一些小國,如在16世紀早期。1619 荷蘭和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工廠。沒有發展,後來在這世紀關閉。1599與1635間,一個小些的帝國恢複,首都從沿海遷到阿瓦,一個離外貿中心相對遙遠的中心,400哩伊洛瓦底江。1600持續至1830 第二次戲劇性的農業擴展在上緬甸發生,在下緬甸農業也擴大。新作物,包括茶,棉,和長成熟稻。更好的灌溉和排澇係統引進。 1660-1715間,至少11次企圖篡奪阿瓦的王位。1727 清邁反叛阿瓦的控製。1739 景棟的撣邦也反叛。1727和1743間,八都馬,土瓦,西裏阿姆, 東籲,卑謬的總督被當地反叛者或殺或趕出。1740勃固首領叛,宣布獨立。1752  阿瓦被幾個部族,撣邦王子為首領的南方軍隊圍困兩個月後陷落。國王逃亡,東籲王朝結束。
1753-1886 貢榜王朝 從東印度公司獲英國幫助重新統一緬甸。他的第二個繼承者毀阿渝陀耶(1767),臣服暹羅一段時間,恢複德林達依海岸為緬甸所有。
第三節 暹羅 
1448-88 戴萊洛迦納(白象王),管理中央化。暹羅人信奉印度教和上座部佛教。1534-46 膠發 1538 僱120個葡萄牙人指導暹羅土兵使用歩搶。1550 新防衛技術引進暹羅首都,大量購買國外大炮。因此到納黎萱時,暹羅皇家軍隊裝備和訓練使用火器。1569-90 摩訶-曇摩羅闍  1569 阿瑜陀耶第一次陷於緬甸入侵軍隊。至1579 中國在同文館設暹羅語部,可能因暹羅在貿易上的重要。1590-1605 納黎萱大帝 重獲獨立,並用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把分裂的王國整合成相對集中的國家。葡萄牙人貿易站在16世紀設立,17世紀初大量日本人在暹羅從事戰爭和貿易。1602 一個荷蘭貿易站在北大年府設立,英國人跟從,直至1623從暹羅撤出。1656-88 那萊 熱心鼓勵與外國人貿易。他對波斯和法國文化好奇,他的宮廷以開放聞名。1664 荷蘭以一商務條約壟斷暹羅外貿,法國使節,和軍事遠征相繼失敗,沒有能使暹羅接受基督教和法國影響。 1688 普遍反叛開始發展成內戰。部分是對那萊開放的反應,成為反歐洲人,歐洲貿易凋零,但中國和穆斯林的貿易繼續在高水平。1690年代可看到穆斯林和歐洲人的貿易戲劇性衰退,中國貿易填補空隙。1767 緬甸人入侵摧毀阿瑜陀耶和強迫接受緬甸人統治,直至1782拉瑪一世在曼穀建一新王朝。
第四節 柬埔寨 
1560-90 柬埔寨軍隊乘泰國衰落入侵泰國領土。1594 柬埔寨洛韋被阿瑜陀耶打敗。1620年代 越南阮的領土擴張切斷柬埔寨出海通向外部世界的通路,使越南控製的柬埔寨人超過柬埔寨控製的。1750年代和1760年代早期 來自暹羅和越南的入侵相對平息,但一係列政變和王室內爭鬥使內部混亂。1767 阿瑜陀耶陷落於緬甸軍隊時一泰國王子和支持者逃亡柬埔寨。1768 鄭昭(拉瑪一世),暹羅新統治者,入侵柬埔寨打敗泰國試圖建一對立王朝的競爭者。1770年代 泰國對柬埔寨壓力持續,而越南勢力被內部威脅分散,阮應對西山兄弟領導的反叛。1772 泰國人焚金邊。1778 泰國入侵柬埔寨。1779-96 安英 1779 泰國把他們的保護人,七歲柬埔寨王子安英扶上他們保護國的王位。1790 安英被帶至曼穀施加冠禮,1794 回柬埔寨。
第五節 馬來半島和群島
一 馬六甲
1 1402-1511 馬六甲蘇丹國
1400-14 拜裏米蘇拉(伊斯幹達沙)(1344-1414)三佛齊王室。1402 在馬六甲建大貿易港和蘇丹國。七年後他娶一穆斯林公主。拜裏米蘇拉曾隨明使入朝。皈依伊斯蘭,為馬來伊斯蘭化先聲。1414-24 母幹撒-伊斯幹達沙 與明保持良好關係。1424-44 莫哈末沙 (斯裏馬哈拉惹)。1444-46 阿布沙希德沙 在位17個月宮廷政變被殺。1446-59 慕紮法沙 平息馬來派係和泰米爾派係鬥爭。確立伊斯蘭為國教,稱蘇丹。1446 暹羅海軍進攻馬六甲,被擊退。1456暹羅人又來,又被擊退。這樣促使馬六甲與中國發展更緊密關係。1459-77 滿速沙 對外擴張,婚姻結盟。1477-88 阿拉烏丁-利亞沙 死於宮廷陰謀。1488-1511 馬末沙 1509 葡萄牙貿易者至馬六甲,起先受歡迎,蘇丹後來受印度穆斯林顧問鼓動攻擊葡萄牙船,抓19人。馬六甲商人的競爭聯合,對葡萄牙人不同立場,一組,包括華人,一些泰米爾人,和一些爪哇人傾向接受他們。而另一組,古吉拉特人為首和被當地精英支持,視他們為競爭者和威脅。1511 葡萄牙人在阿布奎基率領下奪取馬六甲,香料貿易中心。 這時國王對香料貿易比建帝國更有興趣。葡萄牙人然後派人打開貿易關係和建要塞保護貿易。葡萄牙人征服後,蘇丹和宮廷逃亡,在半島建兩新蘇丹國:霹靂在北,柔佛在南。
2 特爾納特蘇丹國
1500年代 伊斯蘭引進己超過一個世紀,但信從者隻是一些蘇丹和親近的定居者。1550年代 特爾納特,蒂多雷在北馬六甲成最重要的兩個中心,因對丁香的需求迅速擴張。1535-70 特爾納特蘇丹海倫 地區統治者們更認同歐洲觀念,蘇丹呈歐洲統治者的形象,葡萄牙人把他作為馬六甲世界的領袖對待他,這加強了這王國在東印度尼西亞的霸權。1570 海倫被葡萄牙人殺死,子巴布拉繼為蘇丹。1570-83 蘇丹巴布拉動員足夠力量把葡萄牙人驅逐出特爾納特,他的征討使特爾納特成馬六甲單一中心。他降服巴占和蒂多雷,然後派艦隊至邦耳,東文,布頓,沙澇越。至1600年代 穆斯林己從統治者逐漸擴展至其餘人口。穆斯林貿易者也來這裏,伊斯蘭傳播也帶給蘇丹重要的經濟利益。
二 1511-1722 柔佛蘇丹國(馬來)
1 1561-1699 馬六甲王朝
1511-28 馬末沙 從馬六甲逃至柔佛,六次複國軍事行動圍攻葡屬馬六甲失敗。在甘巴去世。三子阿拉烏丁繼位,1530 返回柔佛。1528-64 阿拉烏丁二世 1564亞齊人攻擊柔佛,洗刧。阿拉烏丁被擄,在亞齊被殺。1564-70 慕紮法沙二世(生1546) 1565 為防亞齊人入侵遷都。1570 遭毒殺。1570-71 阿都-查理沙一世(生1562)慕紮法沙二世甥。遭毒殺。1571-97 阿裏-加拉-阿都-查理沙二世 賈利勒一世父。在位時首都柔佛拉馬重建,成馬來半島主要貿易中心。1576和1578,葡萄牙人試圖奪取但兩次都被馬來人打退。1597-1615 阿拉烏丁-利亞沙三世。1606與荷蘭結盟試圖把葡萄牙人趕出馬六甲。1609葡萄牙人封鎖柔佛河。1610與葡萄牙人簽和平協議。1613亞齊攻擊時逃亡至林加,1615在那去世。1615-23 阿都-馬雅沙 阿拉烏丁異母弟。1613 被亞齊俘,娶伊斯坎大-穆大姐/妹,返柔佛為蘇丹。1618 移至林加,獲羅越人和荷蘭人支持發起對亞齊戰爭。1623 在淡美蘭群島去世。彭亨與柔佛統一。1623-77 阿都-查理沙三世 利亞特沙子,馬雅特沙甥。1629 馬六甲的葡萄牙人和柔佛蘇丹國聯合抵抗蘇門答臘亞齊蘇丹Iskandar Muda 的海軍,他這時己征服吉打。1641 圍困幾個月後,荷蘭人在柔佛蘇丹幫助下,取得馬六甲,結束三角戰爭。1673 占碑戰爭 查理沙三世逃亡彭亨,在那去世。1677-85 依布拉欣沙 查理沙三世侄。被掌權的武吉人毒殺。1685-99 馬末沙二世(生1675)依布拉欣沙幼子。在宰相保護下逃往哥打丁宜。殘暴。24歲時被剌殺。馬六甲王朝絕嗣。
2 盤陀訶羅(宰相)王朝
1709 盤陀訶羅統治者遷都廖內應付暹羅入侵,四分之一人口不認同宰相王朝支持暹羅人。1718 拉惹-基西爾 Raja Kecil稱自己為馬末沙二世遺腹子獲馬來和羅越人支持。1722 蘇萊曼沙 獲武吉士人(沙澇越西南的武士和漁人)幫助。武吉士人卷入權力爭奪。拉惹-基西爾有一些忠於他的羅越族群 從柔佛排擠出後建一新的錫亞王國。
三 吉打 
7,8世紀時吉打受三佛齊鬆散控製。11世紀時朱羅入侵三佛齊時占領吉打。1136-79 慕查法一世。是最後印度教君主,後皈依伊斯蘭改稱蘇丹。吉打是一穆斯林國家,政治和文化基於馬六甲帝國模式。不同於其他馬來國家,吉打維持內部獨立。1713,1722和1770內戰;武吉士為各派的雇傭軍。1741-78 莫哈末吉瓦沙 貿易和稻穀穩定增長。
四 亞齊
1514-30 阿裏-穆哈亞-斯雅 亞齊第一任蘇丹;征服達亞1520, 皮迪埃1521, 八賽1524。據葡萄牙航海家若昂-德-巴羅斯記載,阿裏-穆哈亞-斯雅是被妻西特-胡爾,達亞統治者的一個姐妹毒死,為報達亞被滅之仇。西特-胡爾1554去世。1520年代 蘇丹聯合北蘇門答臘沿岸成反葡萄牙王國 類似地西爪哇萬丹出現一穆斯林王國與印教巽他-格拉巴港口競爭,由葡萄牙的同盟者統治。1530-37 薩拉胡丁 母指定一阿迦為攝政,稱拉惹-文蘇。1537 亞齊艦隊約3000千人登陸馬六甲,但未能奪取要塞,遭嚴重損失兩天後撒回。1537被弟取代,1548去世。1537-71 阿拉烏丁 薩拉胡丁弟。原為蘇門答臘總督。1537 從蘇門答臘八昔回亞齊,殺攝政,囚兄和母。1547 襲擊馬六甲,亞齊艦隊在玻璃市河戰敗。1560年代奧斯曼和亞齊建立直接商業和外交關係。1560-80年代 伊斯蘭在東南亞軍事成功高點和地區穆斯林-基督徒兩極化。1564 進攻柔佛,俘柔佛蘇丹。1571-79 阿裏-裏亞亞特-賽亞一世 1575打敗霹靂,被殺蘇丹阿馬德的遺孀和子女被帶至亞齊,一被俘王子曼蘇爾娶亞齊前蘇丹遺孀或家人。1579-85 阿拉烏丁-曼蘇爾沙 1582派艦隊去柔佛。1585 被謀殺。1585-89 阿裏-裏亞亞特-賽亞二世。1589-1605 阿拉烏丁-裏亞亞特-賽亞-賽義德-阿爾-穆克馬爾 殺前任後統治期間,荷蘭,英國,法國勢力來馬六甲海峽。
1605-07 阿裏-裏亞亞特-賽亞三世。1607-27 伊斯坎達-穆達(1583-1636)
五 馬來西亞 
馬六甲的蘇丹國是馬來世界的典範但不是源頭。更早期的扶南,占婆,和三佛齊己創造以貿易而不是農業為基礎的類似的經濟結構。
1511 葡萄牙人由阿布奎基率領占領馬六甲,香科貿易中心。與當地各邦建立貿易關係和建要塞保護貿易。1515 葡萄牙總督下令地籍調查,顯示蘇丹的經濟信賴是海而不是土地。1560年代 蘇丹慕紮法建第一座馬來清真寺。1580年代 荷蘭人開始在蘇門答臘占碑壟斷胡椒生產。1594 裏斯本香料市場對荷蘭和英國貿易者關閉,這樣刺激了與遠東直接貿易。英國和荷蘭東印度公司未幾摧毀葡萄牙在馬來西亞的要塞。1596 荷蘭的蘇門答臘巨港建一工廠。1602 英國人在爪哇西北萬丹立足。1605 荷蘭人奪取安波那,然後在西帝汶定居。1615 英國人和荷蘭人獲準在蘇門答臘占碑胡椒貿易。競爭者包括中國人,馬來人,望加錫人,和爪哇人,和三個歐洲貿易壟斷者。1619 巴塔維亞成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總部。1620至1650年代 由於歐洲貿易者稱霸不再有東南亞胡椒和香料沿老穆斯林路線運至紅海。1650年代荷蘭封鎖來自亞齊的古吉拉特船一些年。這導至亞齊的直接船運至1690年代崩潰。1623 安波都英國人遭荷蘭人屠殺。英國人取消暹羅,日本,和東印度的貿易。1639 葡萄牙人從日本排擠出。 1641荷蘭人奪取馬六甲,主導東印度。
1666 荷蘭人從葡萄牙人手裏奪取西裏伯斯。1670年代 在蘇門答臘的國際競爭尤其控製貿易占碑占上風。1685 英國人在蘇門答臘明古魯建一工廠。18世紀荷蘭繼續占上風。為控製貿易,公司在北爪哇擴大控製。1769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北婆羅洲開貿易站,但居住點巴拉巴岡1773在當地人的壓力下1775放棄。1781 英國人征服蘇門答臘西海岸所有荷蘭人居民點。1783 巴黎條約,英國歸還荷蘭殖民地但仍持有貿易權利。1786 英國東印度公司從吉打蘇丹國獲出讓檳城,1790吉打蘇丹試圖從英國人手中要回檳城,失敗。被迫把島以每年6000西班牙元割讓給東印度公司。這島為第四個印度人居民點,因自由貿易這島經濟繁榮。
文化
《馬來紀年》作者有爭議,成於16或17世紀,內容是馬六甲蘇丹國的族譜和世係傳說。1600年代早期 伊斯蘭法用於亞齊,卡迪(伊斯蘭法官)引進。17世紀許多伊斯蘭領袖集中在在亞齊,用阿拉伯語和馬來語寫宗教題材文章。1650年代 一穆斯林學者團體把伊斯蘭概念譯為地方話。爪哇語的伊斯蘭著作也在同時期。蘇門答臘的哈姆紮-潘蘇尼(?-1590),蘇非派神秘主義萬有在神論作家,曾在亞齊宮廷工作。巴賽的沙姆蘇丁,曾在亞齊的宮廷工作。拉尼裏的努爾丁(?-1658)1637-44在亞齊蘇丹宮廷工作,最著名著作《君王之花園》七卷,涵蓋了從創世到伊斯蘭教先知以及中東和馬來地區的穆斯林國王的世界歷史上,以及一些科學。辛吉的阿卜杜勒-勞夫(1615-93)在中東學習後返回亞齊為蘇丹秘書,法律和宗教方麵著述廣泛,以宗教改革者著名。
第六節 中國 明嘉靖至清乾隆
一 明朝後期
1522-67 嘉靖世宗 明朝早先規劃的政治形式完成。明朝後期,文化發展和人口增長。世宗(生1507)嘉靖期間明朝軍隊對鄂爾多斯王子俺答,和對“日本海盜”作戰,其中許多不是來自日本,但當時來源這樣說。 1567-72 隆慶穆宗。1572-1620 萬曆 神宗(生1563)的統治以文化成就和腐敗,內鬥,和宦官勢力聞名。1592,1597-98 日本入侵朝鮮,豐臣秀吉(1536-98)派出,中國軍事援助,最終擊退。1620 泰昌光宗。1620-27 天啟熹宗。1627-1644 崇禎思宗。1645-1661 南明 1645 弘光福王。1645-46 隆武唐王。1646 紹武唐王。 1647-61 永曆桂王。在政府,明朝繼續宋朝開始元朝加劇的中央集權的趨勢。太祖取消宰相職位(1380),消除完成專製的最後障礙;他還開始實施在朝廷鞭打大臣。一個新的管理機構,錦衣衛,在15世紀早期興起。傳統的監察衘史依然活躍;最有名的是海瑞。明軍事按元駐軍和自己軍事係統建立。地方政府,明製訂裏甲製收稅和監控。明建立有效的省一級政府。中國人口約15世紀早期恢複至1億,一個世紀後2億。中國宋元主要城市不繼續增長,但是巿鎮在農村萌芽。在首輔張居正(1525-82)時,理順“一條鞭”法,簡化全國範圍稅收。唯一國家壟斷的是鹽,晚明時政府授權一些鹽商分擔責任;他們後來都成巨富。美洲新穀物經菲律賓引進中國,使農業可支撐更多人口。
明文化
教育上太祖命建全國範圍製度,各縣州都設學校。他恢複省和國家科舉(1370-71)。私塾繁榮,尤其在16世紀,明末,舉子遠多於職位,是社會混亂的一個原因。俸薪低。印刷的持續傳播中國文化傳統滲透當地社會。明知識生活起初由新儒學的程朱理學跟隨者主導,如薛瑄(1392-1464)。正統程朱外另樹別幟的是南方教書先生陳白沙(1428-1500),以自然為宗,主靜坐。王陽明(王守仁1472-1529)是他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也是傑出官員。雖然感知上攻擊程朱理學,他把自己看成是新儒學一種風格上的發展。他斷言擴展個人“直觀知識”的重要性。由佛教實踐影響,他強調沉思為培養實踐致良知,“知行合一”和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然而王的弟子各走自己的路。其中李贄(1527-1602)為不敬的偶像破壞付出生命代價。王的學說在東亞其他地方,尤其在日本也流行。佛教道教不如以前活躍。一些思想家如林兆恩(1517-98)想“三教(儒佛道)合一”。學術上有趨勢編大型百科全書和類書。一個這樣的工程由北京翰林院主持:《永樂大典》,轉錄全部著作,12000卷,1407完成。中國士人(和晚明宮廷)跟耶穌會士的接觸產生一短時但值得注意的紐帶。利瑪竇(1552-1610)為耶穌會贏得中國人容納;他住在北京服務宮廷,除做各種事,還準備一幅世界地圖。湯若望(1591-1666)去北京(1662),那裏他承擔曆法改革(1630);他以西方最新技術鑄天文儀器,這些儀器被明宮廷讚賞。除了宗教內容著作,耶穌會士還出版數學和其他科學著作,為西方知識滲透中國提供重要渠道。第一部中國曆史的西方主要著作是奧斯汀會教士胡安-岡薩雷斯-德-門多薩寫的《大中華帝國史》(1585)。明被認為是白話小說文學的頂點。如長篇小說,常是畢生事業,包括《水滸傳》,施耐庵(1296-1372)著;《三國演義》,羅貫中(1330?-1400?)著;《西遊記》,吳氶恩(1506?-82?)著;和《金瓶梅》,一部16世紀小說,作者不知。南戲是中國最早成熟的戲劇,誕生於南宋時的溫州,主要作品是在元明之際,有《荊釵記》,《劉知遠白兔記》,《拜月亭》,《殺狗記》,這三部作品都作者存疑,和高明(1305?-80?)的《琵琶記》,之後發展為明清傳奇。明期間,傳奇即白話戲劇持續流行。主要有李開先(1502-1568)《寶劍記》,梁辰魚(1521?-94?)《浣紗記》。湯顯祖(1550-1616)《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高濂(1573-1620))《玉簪記》。藝術上明繪畫風格總的沿襲宋元。宣宗(朱瞻基,生1399,統治1425-35)是南宋畫派傑出畫家。著名畫家還有姚綬(1422-?),沈周(1427-1509),唐寅(1470-1524),文征明(1470-1559),仇英(1494-1552);董其昌(1555-1639)是晚明大書法家和畫家;還是藝術批評家;瓷器在明早期因“三彩”釉的應用取得大膽的效果。景德鎮官窯因這樣的產品獲名聲。至1593算盤的現代形式使用。
明末爆發農民起義和民族戰爭,窮困無力的中央政府不再能應對這些挑戰。一支起義軍在首領李自成(1605?-1645)率領下最終攻占北京,明最後皇帝自殺。這之前幾十年,在東滿洲裏,努爾哈赤(1559-1626,太祖)己組織通古斯部落的八旗軍隊。後來東北的蒙古人和漢人以各自八旗組織並入。1616 努爾哈赤,己跟明接觸,取後金皇帝稱號,跟隨12和13世紀先祖女真的金,和取姓愛新覺羅。隻是後來(1634)他的人民采用滿洲名(可能出自文殊Manjusri菩薩)。1618他的軍隊打敗明奪取遼東部分地區,那裏在當地漢人協助開始成立政府。在他去世前一年(1625),努爾哈赤移都沈陽(滿洲名奉天)以中國模式設立民政。那裏1636滿洲,努爾哈赤子皇太極(1592-1643)稱清,己弭平東北和幾次攻入長城以南。當李自成1644攻占北京,明將吳三桂(1612-78),寧可與滿洲攝政親王多爾袞(1612-50)合作,允許滿洲人不受阻礙過山海關進入中國,而不投降義軍。
二 清朝前期
自滿洲軍隊進入北京開始,進攻李自成的起義軍和打敗他們。早先的征服者岐視中國民眾,滿洲人建立跟他們統治的中國人好的關係。清大部分沿襲明政府結構。六部滿漢均勢。地方半自治接管明的裏甲製控製稅收。人口至1750有3億多,至1850高達4億;人口較少的地區如雲南和貴州開始接收大量漢人。官員聘任——科舉沿襲明。18世紀人口快速增長,許多秀才舉子不能得聘,成為學者和塾師。軍事上八旗駐軍分布在戰略省城,清朝開始順治統治期間在南和東南派有四個漢人總督。農業上快速成熟的稻,30天生長周期在清時達到,使同樣多土地可支持更多人口。1644-61 順治世祖 (生1638) 滿洲人和漢人軍隊一起鞏固清的統治,打敗各江湖上明王室假冒者和1659打敗仍忠於明的幫夥。征服伴隨強製男子按滿俗剃發留辮,禁女子緾足(1638,1645,1662),最終隻許漢女子緾足(1668)。1645-83 以台灣為基地的海盜幫夥,稱繼續忠於明,從鄭芝龍(1604-61,在北京處決)開始,由子鄭成功(1624-62)繼承,即西方人知的“國姓爺”。他們襲擊東南沿海,占據廈門(1653)和崇明島(1656),進攻遠至南京(1657),經長時戰鬥(1661-62),把荷蘭人趕出台灣。1663-64 巴爾塔薩-博爾特以一支荷蘭艦隊幫助清軍隊把國姓爺子鄭經(1642-81)從福建沿海趕回台灣。最終鄭克奭(1670-1707),鄭經子,向清投降。1661-1722 康熙聖祖(生1654,統治1667,實際1669)開始文化成就非常時期,他有許多漢士人習慣和能力。容納耶穌會士和對他們從西方引進的技術有興趣,但後來他們對教義的爭吵使他厭煩。資助藝術學問和教育。6次外巡觀察當地實情。1670 葡萄牙獲對澳門狀態的肯定,以後沒有進展。1673-81 三藩反叛 吳三桂和另兩個把滿洲統治引入中國的合作者,他們己任命為南方省的總督為回報,發起反清叛亂。經8年戰鬥平息。1675 察哈爾一次叛亂迅速平息。1688 噶爾丹(1632?-97)準噶爾厄魯特(西蒙古)首領自中亞進攻蒙古。康熙親領中蒙古喀爾喀國家抵禦(1690)。幾次突襲噶爾丹軍隊最後在Urga被打敗(1696),第二年噶爾丹服毒死。這地區清軍事殖民。1689 與俄國的尼布楚條約是中國與歐洲國家的第一個條約。起先,俄國波亞爾霍夫開發阿穆爾河(黑龍江)地區(1643-46),哈巴羅夫建雅克薩要塞。清軍隊攻擊雅克薩(1685-86),認為是滿洲領土。條約約定俄國放棄雅克薩和軍事壓力換取商業接觸和和平。L.V.伊茲麥洛夫,北京建貿易代理和俄國東正教堂(1720-21)。
1717 厄魯特在噶爾丹侄策妄阿拉布坦(1697-1727)謀劃下奪取拉薩。北京獲知太晚。準備充分的軍隊從甘肅四川把蒙古人趕出西藏(1720),封達頼喇嘛,設駐軍。1721 台灣朱一貴起事,平息。1722-35 雍正世宗期間,國內和平,盡管有跟蒙古和西麵部落戰鬥繼續。1727 恰克圖條約 劃定與俄國的邊界。1729 平定準噶爾大規模行動中設軍機處。1735清控製土耳其斯坦東部。1736-96 乾隆高宗 文化學術發展。人口的大量增長,對外關係活躍,市場和城市生活方式發展。新財源使乾隆能把勢力擴張至中亞。他統治最後20年高官(和珅,1750-99,為首)的貪腐引發反叛。1751 清軍隊征服西藏。此後滿洲控製達頼喇嘛的繼承。1755 阿睦爾撒納,策妄阿拉布坦孫,被清封為準噶爾親王,但準噶爾叛,平叛接著天花疫情,伊黎人口減少,留存的準噶爾人後來被驅散。蒙古勢力在這地區被清除,土耳其斯坦被清控製(1759)。1757-1842 對外海上貿易,盡管英國人幾次努力:弗林特在天津(1759),斯科特在廣州(1761),馬戛爾尼在熱河和北京(1793);仍維持僅限於廣州。1765-69 入侵緬甸沒有抵達都城阿瓦,但獲承認宗主權,後來入侵越南(1788)也同樣。1784 美國進入廣州貿易。1786-87 台灣天地會林爽文等起事,平息。1792 清軍隊由西藏入侵尼泊爾,是由對紮什林布寺,班禪喇嘛所在地的攻擊惹起。結果廓爾喀戰敗,承認清宗主權。1795-97 湖南和貴州苗族起事,平息。1796 乾隆退位,但繼續視事至3年後去世。
第七節 朝鮮 1392-1910 朝鮮王朝 (李朝)
1392-98 李成桂 太祖(1335-1408) 他結合軍事能力和學者階層建王朝。李成桂與中國明王朝保持和平,使臣定期派往北京。“日本海盜”持續從對馬島劫掠朝鮮沿海。世襲學者官吏階級稱兩班,因成員結合國家管理的民事和軍事。李朝時期,兩班的比高麗王朝的貴族多。在首都首爾有太學,考試每三年舉行,也可能不定期。15世紀後期新儒學學者開始在中央政府引起注意。傳位於子。1398-40 定宗(1357-1419)。傳位於同母弟。1400-18 太宗(1367-1422)取消所有私人軍隊。1418-50 世宗 (生1398)1450-52 文宗 (生1414)1452-55 端宗(1441-57),1455被廢,兩年後被殺。1455-68 世祖 (生1417)端宗叔,迫瑞宗讓位。1457 軍事結構完全重組。1468-69 睿宗(生1450)。1469-94 成宗 (生1457)睿宗侄,新儒學學者開始升至中央,而不隻是影響地方,他們主要是受朱熹影響。1471 一部國家法律頒布,標準化新兩班政府結構。1494-1506 燕山君(生1476)1498 戊午士禍 ,勳舊派把士林派全逐出政府,並殺三十多人。
1504 甲子士禍,燕山君報母仇和對文士的大規模肅清。1506被廢,兩個月後病死。1506-44 中宗 (生1488)燕山君異母弟,1506 中宗反正,勳舊派發功政變廢黜燕山君立中宗,回到較穩定時期,他偏好士林派,大臣趙光祖(1482-1519)發行儒學讀本建立鄉約。1519 己卯士禍,趙光祖被勳舊派賜死。1544-45 仁宗 (生1515)。1545-67 明宗(生1534)仁宗異母弟,1545 乙巳士禍 士林派大臣尹任等賜死。1567-1608 宣祖(生1552) 士林派掌權 。1592 壬辰倭亂 日本第一次入侵,豐臣秀吉發起,國王和大臣逃至首爾。李舜臣(1545-98)建朝鮮海軍,創龜艦,他的勝利切斷補給線,使日軍戰敗。1597-98 日本第二次入侵 朝鮮有準備,並獲中國支援。1597 李舜臣水軍在鳴梁海戰大勝。1598 李舜臣與明將鄧子龍露梁海戰戰敗倭寇,但兩人也陣亡。豐臣秀吉病逝,日本軍隊撤回。1606 日本新形成的德川幕府,開始與朝鮮友好。
1608-23 光海君(1571-1641)恢複半島內外和平。1610 許浚編撰的《東醫寶鑒》完成。1623-49 仁祖 (生1595)光海君侄 1623 仁祖反正,廢光海君。 親明反滿洲政策 1627 丁卯胡亂 滿洲入侵朝鮮。 1636 丙子胡亂 清太宗要求朝鮮歸附滿洲,仁祖拒絕,滿洲再次入侵,朝鮮成滿洲附庸。 1647-59 孝宗(生1619)。1659-74 顯宗(生1641)。1674-1720 肅宗 (生1661)1708 地租法一致。農業技術改革使農民雙倍收成。這使有些人富裕。有些人能獲土地租給窮的農民。這樣形成一新的非兩班地主階層。
1720-24 景宗(生1688)。1724-76 英祖(1694)。1776-1800 正祖(生1752) 1785 有關天主教禮儀之爭,如在中國和越南。正祖禁止這宗教,視為異端。
文化
1442 朝鮮發明一種降雨計量方法約兩個世紀前類似發明在西方出現。1446 國王命一群學者擬創朝鮮語字母諺文。這諺文許多兩班不樂於接受。因它易學,使其他階層人打破他們對學問的控製。1451 國家組織編篡的《高麗史》完成。1495 《東國通鑑》發行,第一部朝鮮通史,從檀君到高麗王朝末。新儒學和兩班興起,佛教衰落。李滉(1501-70)儒學思想家,創退溪學派,在日本稱東方朱子。李珥(1536-84)朱子學新學派“主氣論”代表人物,西人黨首領。金堉(1570-1658)實學哲學家。樸趾源(1737-1805)文學家,曾出遊中國,著《熱河日記》26卷,歎息與中國相比朝鮮是多麽窮。朝鮮繪畫如中國,被兩班視為副業。薑希顏 (1417-64)傑出學者和畫家。鄭敾(1676-1759)真景出水畫畫家。金弘道(1745-1806)號檀園,申潤福(1758-?)號蕙園,與19世紀的張承業,號吾園,並稱三園。
第八節 日本 1600-1867 德川幕府(或江戶時期)
這時期第107至122位天皇:1586-1611 107 後陽成。1611-29 108 後水尾。1629-43 109 明正。1643-54 110 後光明。1655-63 111後西。1663-87 112 靈元天皇。1687-1709 113 東山。1709-35 114 中禦門。1735-47 115 櫻町。1747-62 116 桃園。1762-71 117後櫻町。1771-79 118 後桃園。 1780-1817 119 光格 。1817-46 120仁孝。1846-67 121 孝明。1867-1912 122 明治。
德川家康在江戶建軍事首都,成為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消滅織田和豐臣家族建德川家族永久統治。大名分為三組:親藩,譜代,和外樣。親藩大名是與德川有親密或同盟關係的,譜代大名是從屬的或關原之戰前的同盟和現占著中央省份的,外樣大名是關原之戰後歸順和位於偏遠地區,通常排除在中央政府之外的。所有大名每年都必須在江戶住半年以上德川幕府早期的和平和繁榮帶來生活標準的上升和人口和國家財富增長。隨工業和商業增長,一個有勢力的商業階層在大城市形成,從稻米經濟向貨帀經濟的轉變開始。
1603-05 家康 (1543-1616)1602 西班牙貿易者到達日木東部。雖然1610與西班牙菲律賓總督談判成一正式條約,很少貿易者實際到來。1605-23 秀忠 (1579-1632) 江戶政府形成時期 一國一城令 1607 林羅山(1583-1657)禪宗法師,成為儒學家,1623建江戶孔廟,其弟子在整個江戶時期繼續講朱熹學說。中江藤樹(1608-48),熊沢蕃山(1619-91)陽明學派。伊藤仁斎(1627-75),荻生徂徠(1666-1728)宋前儒學學者。1609 荷蘭在日本西部平戶建一商館,因1605德川家康邀請,獲邀請者是威廉-亞當斯(三浦按針,1564-1620),一荷蘭船的英國領港員,1600漂流至日本,被迫留在日本為德川家康顧問。1612 對基督教的迫害 德川家康1606開始發布反基督教的布告,他擔心基督教的政治威脅,逐漸改變對傳教士的友好態度。1613 伊達正宗(1565-1636),日本北部一傑出大名,出使西班牙和教皇。1614-15 大阪之戰 豐臣秀賴(1593-1615),豐臣秀吉子,和秀賴母澱殿(1567-1615)關原之戰後仍在大阪,由方廣寺鍾銘事件,城被攻破後自殺。1615 《武家諸法度》為統製武家而定立的法令,頒布。1617 德川秀忠被各歐洲國家和日本宗教組織責備加重迫害基督教徒(估計30萬),1597以來第一次有歐洲傳教士被處死。耶穌會士,方濟各會士,和當地信奉者在以後一些年被處死的增加。天主教傳教士繼續到達,但最終全被殺或被迫棄教。1623-51 家光(生1604) 德川統治鞏固時期 對基督教的壓迫成功結束,采用閉關自守政策。1623英國人離開平戶,他們與日本的貿易沒有獲益。 1624 西班牙人被趕出,與菲律賓的交往停止。1636 日本人禁止出國,出國者通常不允許回來。兩年後,大船建造也排斥。1637-38 島原之亂 九州長崎附近島原和天草農民,幾十年信基督教普遍的地區,起義擺脫經濟和宗教壓迫。三萬七千人據守島原破舊原城近三個月。1638 葡萄牙貿易者被排斥,因疑與島原叛亂者共謀。當他們1640遣使重開貿易幾乎被處死。隻剩荷蘭人在平戶,中國貿易者在長崎為日本與外部世界的僅有接觸。1641 荷蘭貿易者從平戶移至長崎港出島,他們負責定期向當局報告歐洲發生的事件。1651-80 家綱(生1641)1651-52 江戶相繼兩次暴亂未遂事件.是德川幕府至19世紀的最後叛亂。1657 明曆大火,大火焚江戶和江戶城。1680-1709 綱吉(生1646)家綱弟。酒井忠清(1600-82),家綱去世時大老,家綱無嗣,建議皇族親王為將軍。堀田正俊(1634-84)堅持家綱弟綱吉繼為將軍。不久,堀由正俊代替酒井忠清為大老。1684 堀由正俊被剌殺,綱吉疏遠老中,受佛教影響1687頒生類憐憫令,禁止殺犬和殺生。
1703 赤穂(又稱四十七浪人)事件 1701赤穂藩主淺野長矩因殺傷吉良義央被責令切腹自殺,赤穂47家臣認為主人之死是吉良義央的錯,1703夜襲吉良義央宅邸並斬殺他,雖然違法,但他們稱隻是為主報仇,他們最終被令切腹自殺。1703 江戶地震和大火,之後五年又有數次自然災害,包括1707富士山噴發。 1709-13 家宣(生1662)綱吉侄。輔臣儒家學者新井白石(1657-1725)等, 執行一係列經濟改革。1713-16 家繼(生1709)繼將軍位與過世時都年幼。1716-45 吉宗(1684-51)紀伊藩主。因秀忠一脈絕嗣,將軍從德川禦三家選出。吉宗可能是家康後最有能力和機智的將軍。儒學學者室鳩巢(1658-1734)執政,施行享保改革。他還奉命譯《六論衍義》。盡管領導有力,但吉宗時期經濟和社會弊病尖銳。農民失去自己的土地,農村人口因饑餓和流向城鎮下降。武士欠債商人。這些經濟情況導至階層的混淆,開始漠視舊的嚴格界線。1732-33日本西部大饑荒。1742 國家刑法《公事方禦定書》製定,便於法官和政府執法。1745 吉宗辭將軍職,讓位於子家重,1751因腦疾去世。1745-60 家重 (1712-61)。1760-86 家治(生1737)田沼意次(1919-88)為老中,試圖改革但不成功。1783 火山淺間山噴發和北部饑荒。
德川幕府時期文化
1657 德川光圀(1628-1700)水戶藩藩主,以中國史書模式編《大日本史》眾多協助者中有明思想家史家朱舜水(1600-82)。《大日本史》原隻至1720,後續編至1906。1688-1704 元祿時期 鬆尾芭蕉(1644-94)把俳句形式推向頂峰,稱“俳聖”。井原西鶴(1642-93)創浮世草子,促使町人文學誕生,著小說《好色一代男》等。杉森信盛(近鬆門左衛門,1653-1725)劇作家。菱川師宣(1618-94)浮世繪畫家。政治保守和隔離使德川幕府時期對外關係停滯,但是一個知識發展時期。佛教表麵上衰落,基督教被撲滅,武士道,新儒學,神道作為國家哲學和大眾宗教發展。文學藝術這時期相對少受中國影響。一種新的詩歌形式俳句形成,17音節組成,相比較經典短歌是31個音節組成。歌舞伎和文樂(人形劇)都由背誦長詩淨瑠璃發展。繪畫上最有興趣的發展是浮世繪。1720 吉宗解除禁止學西方事物和歐洲書籍的進入,宗教方麵的除外。解除禁止才使很少但有活力的荷蘭語學生和“蘭學”的形成成為可能。西方科學,尤其醫學進入。1744 杉田玄白(1733-1817)譯解剖學《解體新書》。1745 荷蘭語日語辭典產生。西方科學方法早期開始在製圖和軍事科學產生結果,後來證明有大價值。木居宣長(1730-1801)日本國學學者,著有《古事記傳》,《源氏物語小櫛》等多著作。
第九節 越南 
一 南北朝
1527-92 莫朝 1527 莫登庸篡奪後黎朝建莫朝,其他有勢力家族去中國投訴,中國建議分治,莫朝統治北部,黎朝統治南部。莫朝首都昇龍(河內)。
1533-1789 後黎朝 首都清化,1592遷昇龍。 
阮氏在南方建成穩固基地,居順化。鄭氏在北擴張勢力居首都昇龍。這期間昇龍人口超過10萬。阮鄭都以輔黎為名,尋機摧毀莫。都以儒學加強國家控製,都尋求控製整個越南。1592莫被鄭主滅。遷都昇龍。黎也成鄭的傀儡。
1627-72 阮鄭戰爭爆發,持續約70年。鄭軍隊大的征戰是1648,1661,1672。1672達成和平,阮氏繼續統治湄公河三角洲地區。國內麻煩因17世紀相當數量歐洲貿易船到達變複雜,首先是從葡萄牙來,不久是從荷蘭。與西方關係起初問題比東亞其他地方少。17世紀早期,雖然中國貿易者比其他外國貿易者多;許多中國家庭世代居留形成這地區貿易網。英國和法國船世紀中到達。最初鄭主給荷蘭人優恵而阮主給葡萄牙人優恵,但這隨時間改變,到世紀末,法國在越南最活躍。天主教多明我會傳教士在16世紀中己到達越南。耶穌會隨後在17世紀早期。阮主和鄭主都試圖利用天主教教士,尤其耶穌會,獲得西方科學信息。
二 1771-1802 西山朝 
歸仁西山邑阮氏兄弟起義,很快獲廣泛支持,1778先推翻南方阮主,然後移向北方鄭主,起初試圖支撐黎朝,但1787最終放棄。中國軍隊1788入侵想為鄭主奪取河內,但被叛軍將領阮嶽(1752-92)打敗,他自己稱王。1778-93 阮嶽 泰德帝;1788-92 阮恵 光中帝 以土地改革恢複經濟。重與中國朝貢關係。科舉加強;1792-1802 阮光纘 景盛帝。
文化
阮秉謙(1491-1585)莫朝狀元,哲學家,詩人,後世高台教聖人。後黎朝武方堤著筆記小說《公餘捷記》。阮嶼著《傳奇漫錄》。還有曆史小說《皇越春秋》作者不知。越式旗袍是在南方阮主時期產生。1624 亞曆山德羅(1591-1660)和其他一些耶穌會士到達,天主教傳教真實開始,雖然天主教16世紀就己在越南存在。1627 亞曆山德羅派去北方鄭主領土,至1630己有近7千越南人信教,十年後據說在阮主領地有39000天主教徒,在鄭主領地有82000。亞曆山德羅在越南居住多年,善學語言,編出拉丁語-越南語-葡萄牙語辭典,被認為是越南語羅馬化的先鋒。這使傳教加速,至1700己有45個越南天主教牧師。 阮攸(1765-1820)文學家,最著名作品是《金雲翹傳》,喃字寫成的長敘事詩。胡春香(1772-1822)詩人,擅寫喃字詩,存詩五十首。
第十節 太平洋地區 
一 歐洲人到達前的太平洋島嶼
通常分為美拉尼西亞 :所羅門群島,瓦努阿圖,新喀裏多尼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済一部分;密克羅尼西亞:赤道北部小島嶼;玻裏尼西亞: 從夏威夷通過新西蘭向東島延伸的三角區的許多島嶼。
最初移民什麽時候和怎樣的路線學者間曾許多爭論。最近考古學,語言學,和植物學的研究解決了紛爭。現在接受太平洋島嶼人的祖先是東南亞人,約二百萬年前,少量分幾波,然後澳大利亞大陸和巴比亞和新幾內亞約35000年至40000年前。4000年前從新幾內亞大陸到美拉尼西亞。新喀裏多尼亞和新赫布裏底群島(萬那杜)。3500年前,斐濟。500年後湯加和薩摩亞。從薩摩亞,之後2000年似沒有遷移,玻裏尼西亞文化形成。馬克薩斯群島公元300有居民,夏威夷和塔希提公元600,新西蘭公元750。
二  1513-1800 歐洲人的探險
1513 瓦斯科-努湼斯-德-巴爾沃亞(1475-1519)第一個在巴拿馬地峽看到太平洋的歐洲人,他稱為大南海。1520 費南多-麥哲倫(1480-1521) 98天裏進入太平洋和到達菲律賓群島。路上沒有重要發現,他在宿務被殺。1564-65 西班牙在菲律賓第一個殖民地 發現從菲律賓到墨西哥的好航線。1567 阿爾瓦羅-德-門達尼亞(1542-95)從秘魯卡亞俄航行看到圖瓦盧群島和翁通爪哇, 到達所羅門群島。1595 第二次航行從卡亞俄去菲律賓群島殖民,發現馬克薩斯群島,他在聖克魯茲去世。1577-80 弗朗西斯-德雷克(1540-96)越太平洋到東印度,為第一個英國環球航行者。
1605-06 佩德羅-費爾南德斯-德-基羅斯(1570-1615)門達尼亞的一個船長,從卡亞俄出發尋找未知的南方大陸(澳大利亞),他在新赫布裏底看到澳大利亞聖靈島。1642-44 阿貝爾-塔斯曼(1603-59)荷蘭探險家,發現塔斯馬尼亞,他命名為安東尼-範-迪門(荷蘭東印度總督名)。他還發現新西蘭,和湯加,斐濟,新愛爾蘭,新不列顛。他證明澳大利亞不是南極大阹的一部分。
1722 雅可布-羅赫芬(1659-1729)荷蘭探險家,發現複活節島和薩摩亞。1766-67 薩謬爾-瓦利斯(1728-75),菲利普-卡特萊特(1733-96)英國船長,進入太平洋尋找南方大陸,分別發現塔希提和皮特凱恩群島。1768 路易-安托萬-德-布幹維爾(1729-1811)法國海軍上將,探險家,進入太平洋訪問塔希提;之後去薩摩亞,聖靈島。1768-71 詹姆斯-庫克(1728-79)第一次航行去塔希提觀察金星淩日;然後環繞新西蘭的北和南群島和沿澳大利亞東海岸。1772-74 第二次航行尋找南方大陸,他的航行證實不存在。1776-79 第三次航行尋找從哈德遜灣至太平洋的通道。他在凱阿拉凱誇灣(夏威夷)被殺。其餘人經東印度和好望角返回英國。1785-88 讓-弗朗索瓦-德-拉彼魯茲(1741-88)與兩艘船星盤和布索萊, 探險薩摩亞,在萬尼科羅(所羅門群島)失蹤。1788 第一艘英國流放船到澳大利亞植物學灣,建悉尼(傑克遜港)。英國宣稱東徑135度以東澳大利亞。1789 威廉-布萊(1754-1817)反叛的船員定居皮特凱恩島,這島1838被英國呑並。1791-93 喬治-溫哥華(1757-98)船長發現查塔姆群島和航行到夏威夷,那裏他卷入內部政治事務。1792-93 布魯湼-當特爾卡斯托(1737-93)搜尋拉彼魯茲訪問許多太平洋島嶼和就近考察新喀裏多尼亞。
三 菲律賓 
1400後穆斯林國家建立, 1565-1898 西班牙殖民地,1898-1935 美國統治
南印度帕拉瓦和北印度笈多時期印度文化傳入,印度化王國建立。11世紀中國紀錄菲律賓種族多樣和社會分散。1400年代穆斯林貿易國家在南菲律賓和部分呂宋建立。戰略位置和海軍與商業一起蘇祿蘇丹國成為重要的經濟和政治勢力。其他主要伊斯蘭王國有棉蘭老的巴彥和馬京達瑙。
1521 費爾南多-麥哲倫是第一個到達菲律賓的歐洲人。他在與拉普拉普領導的當地人的衝突中被殺。1543 魯伊-德-維拉多沃斯,由西班牙查理一世派出,被當地抵抗者趕走。名菲律賓初時是指萊特島,後來指整個群島。1565 米格爾-德-萊加斯皮在群島建西班牙人永久居民點。1571 馬尼拉成西班牙勢力中心,至1576現菲律賓許多地區被西班牙名義上控製,棉蘭老和蘇祿仍完全獨立。西班牙殖民地是原住民和西班牙人,少量中國人,麥士蒂索人(歐洲人與原住民的混血兒)的混合。
1635 西班牙在棉蘭老三寶顏建要塞提供在南菲律賓擴張的基地。之後馬京達瑙和蘇祿與西班牙發生一些戰爭,以和平條約和貿易協定結束。1663 三寶顏要塞被放棄。這期間穆斯林國家鞏固內部勢力和與荷蘭貿易。
1717 總督費爾南多-馬紐爾-德-巴斯塔門改革政府財政。1718 西班牙重建三寶顏要塞,又與穆斯林敵對。1719 牧師反對巴斯塔門的改革導至他被修士謀殺。1744 爆發達戈伊叛亂,政治和宗教上不滿的結果,叛亂持續幾十年。南菲律賓政治競爭繼續,哥打巴托的蘇丹國稱霸棉蘭老。1751 西班牙與蘇祿間戰爭爆發。蘇祿軍隊掠奪米沙鄢和呂宋,造成西班牙人嚴重問題,他們的財政資源因不停戰爭枯竭。 國王允許各省總督貿易給他們商業壟斷。1755 非基督教中國人被排擠出菲律賓,為西班牙政府控製船運貿易稅收政策的一部分;中國麥士蒂索人(中國人與原住民的混血兒)成為在他們地方有分量的經濟勢力。1762 馬尼拉被英國占領,七年戰爭的一個結果。群島一係列叛亂,最嚴重的是伊羅戈-迭戈-西朗D。1764 英國把菲律賓的控製還給西班牙,歸還的殖民地政府麵臨嚴重的經濟問題,與西班牙帝國總的衰退而聯係。1765 為應對財政問題,總督弗朗西斯科-萊安德羅-德維亞納軍事和財政改革,同時場長貿易,擴大種植園,和從西班牙移民。1768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蘇祿建貿易站和駐軍,最初一個時期這地區商業和政治由蘇祿主導至19世紀中。海盜和奴隸貿易對蘇祿權力的至關重要。18世紀後半期,穆斯林卻掠騷擾菲律賓的西班牙地區,使這些地區人口減少。1774 政府任命原住民和麥士蒂索人為牧師,削弱修士勢力。1775 英國軍事力量從蘇祿排除。1776 西班牙停止以原住民和麥士蒂索人牧師代替西班牙神父。1781 何塞-巴斯高-伊-瓦爾加斯(1733-1805)成立一煙草公司為西班牙增加稅收但剝削生產者,引發反叛。1785 皇家菲律賓公司成立。
 
 
 
 
 
 
 
 
 
世界史綱 第四編 第三章 現代早期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第一節 印度莫臥兒,邁索爾,馬拉塔;錫蘭 
一 1526-1857 莫臥兒帝國 首都阿格拉
1526-30 巴卑兒 (生1483)帖木兒第五代後裔,1504奪取喀布爾,1524奪取拉合爾,失去費爾幹納和撒馬爾罕的補償。1526 帕尼帕特對洛迪王朝易卜拉欣決定性的勝利使他獲得德裏和阿格拉。1527 坎奴戰役抵抗吉多爾的拉那-桑加拉傑普特聯盟。1529 加格拉河入恒河處的勝利完成征服德裏蘇丹國至孟加拉邊界。巴卑爾的事跡記載在突厥語《巴卑爾回憶錄》。
1530-56 胡馬雍(生1508)1535驅逐古吉拉特的巴哈杜爾-沙,奪取曼都和尚帕尼爾。但無作為都失與納亞卡。同樣錯誤和兄弟們的背叛帝國也失於納亞卡。1530年代-1730年代 納亞卡在馬杜賴建立統治,最長時的納亞卡“小王國”,另兩個納亞卡國家中心在坦賈武爾,至1630年代這領土先失於比賈布爾,然後至莫臥兒。這些領土因引進新穀物市場經濟改變,製造生產範圍擴大,重要市場中心產生。國家對農業和貿易的稅收使他們可以建城鎮和大神廟,和發展新的消費風氣,改變哲學和意識,尤其在國王和國家的關係方麵。1535 葡萄牙以巴塞因條約獲準建第烏要塞,那裏他們打敗奧斯曼艦隊和古吉拉特的軍隊。1539-55 阿富汗蘇爾王朝 1535-45 舎爾-沙 鞏固在比哈爾的勢力,把胡馬雍趕到波斯避難,當他1555借助兵力從那返回德裏和阿格拉,在北印度舎爾-沙的管理經驗成以後莫臥兒政府製度的基礎。1546 清除葡萄牙人的努力失敗。
1556-1605 阿克巴(生1542,親政1562)全部北印度恢複和鞏固。 1556-60 白拉姆-汗攝政,他在第二次帕尼帕特戰役打敗阿富汗人。他往麥加朝聖途經古吉拉特邦時被剌。1559 葡萄牙布拉幹薩的君士坦丁奪取達曼。1561 征服摩臘婆受後宮影響(1560-62)。1562 阿克巴娶拉傑普特琥珀(齋浦爾)的公主(賈漢吉爾母)和取消對非穆斯林的吉茲亞稅(1564)標誌對所有人公正和懷柔新的政策,通過資助各種文化活動加強與民眾聯結。1565 邁索爾王國從毗奢耶那伽羅王朝下獨立,首教遷至邁索爾。1565 艾哈邁德納格爾,比賈布爾,比爾德,和戈爾孔達聯軍在塔立科塔打敗毗奢耶那伽羅。1574 艾哈邁德納格爾呑並貝拉爾,貝拉爾曾阻撓聯軍出征。1568吉多爾被阿克巴奪取,3萬拉傑普特人被殺。1571一新的都城在法泰赫普爾-西克裏,近阿格拉,建造,工程浩大,但隨阿克巴去世中止。1572-73 征服古吉拉特,獲取出海口,他與3000騎兵在11天行450哩。政府重組開始。軍階製度實行。1576 從阿富汗人手中奪得孟加拉。1577 坎德什被勸服從,為征服德幹的第一歩,實際至奧朗則布時才完成征服。1578 莫臥兒宮廷辯論宗教問題,阿克巴出席,1575隻穆斯林為合法,現開放給印度教徒,奢那教徒,瑣羅亞斯德教徒,賽伯伊人,和基督教徒。阿克巴表示對動物生命的尊重,對太陽的虔誠,並邀請葡萄牙耶穌會士安東尼奧-蒙舍拉特和羅道夫-阿卡維瓦從果阿來宮廷。1582 盡管稱穆斯林法不謬後有反叛,皇帝宣布新的神聖信仰,這信仰更多受蘇非派影響。他隻獲有限支持,去世後失敗。1589-91賈馬爾-汗,艾哈邁德訥格爾的大臣,馬赫迪派信奉者,迫害遜尼派和什葉派。1601-04 王子塞利姆,後來的賈漢吉爾,反叛,但又恢複地位。1603 約翰-彌爾頓霍爾,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到阿格拉,但至1608才獲特許。
1605-27 賈漢吉爾(生1569)北印度維持他父親的帝國,但把許多政治權力給予妻努爾-賈漢。他的個人興趣在繪畫,然而擴大莫臥兒文化資助,成持續政治正統的重要方麵。1609-11 威廉-霍金斯,1615-19 托馬斯-羅易 沒有為詹姆斯一世談定條約,但英國1612打敗葡萄牙艦隊後在蘇拉特獲貿易權利。1616 腺鼠疫第一次識別,成流行病。
1628-57 沙賈漢(1592-1666)熱衷資助藝術。但摧毀艾哈邁德訥格爾,打敗戈爾孔達和比賈布爾。1632-53 為妻慕塔芝-瑪哈在阿格拉建泰姬陵。1639 摩德羅讓與一英國人。1647 奧朗則布征巴達克山和巴爾赫,沒有成功。1649-53 奧朗則布沒能從波斯人手裏奪取坎大哈。1653-57 奧朗則布又在德幹任總督,平定比賈布爾,但沒有能阻止馬拉塔人入侵者希瓦吉。1658 荷蘭東印度公司把葡萄牙人排擠出錫蘭。1658 奧朗則布叛,沙賈漢病,四子爭繼位。
1658-1707 奧朗則布(生1618)囚禁沙賈漢後奧朗則布成為皇帝,繼續擴張疆域。重新強調伊斯蘭,使莫臥兒文化倒退,政治不穩。 1659-80 希瓦吉攻陷比賈布爾,掠蘇拉特;英國工廠避害。1667 他從奧朗則布獲大君封號,開始在莫臥兒領土征稅;他成功組織印度教馬拉塔政府,1674成獨立統治者。1666 吉大港被孟加拉總督呑並至帝國。1669 奧朗則布為安撫在他軍隊和政府服務的伊斯蘭世界移民精英,采取的政策導至禁止印度教,印度教寺廟的摧毀,印度藝術大損失,和恢複對非穆斯林征吉茲亞稅(1679)。這表示取消了莫臥兒統治與本地精英為一體的文化製度。這時期賈特人叛亂,印度教起事,與阿富汗部落和錫克人產生麻煩。1679 馬爾瓦在對拉傑普特人的戰爭中被呑並;繼續敵對30年。1681 阿克巴王子反叛失敗,在流亡中去世。1681-1707 奧朗則布在德幹指揮,征服比賈布爾和戈爾孔達,但沒有打敗馬拉塔人。1685-88 奧朗則布奪取蘇拉特,打算趕走英國人,英國人試圖奪取吉大港但失去在孟加拉所有。他們的海軍控製莫臥兒的貿易,鼓勵貿易者重回孟加拉。1690 加爾各答形成。葡萄牙人在印度勢力衰褪,英國人勢力在獲孟買(1661)後增長,荷蘭人在香料島的野心消除,法國東印度公司在政府控製下成立(1664),接著許多定居者(本地治理市,1674)。英法競爭開始。1689 希瓦吉的繼承人薩巴吉被俘,和處死,但沒能打敗馬拉塔,戰爭持續至1707。
文化
阿克巴時文化資助,包括對印度教史詩的翻譯和繪挿圖,形成獨特印度-波斯文化發展。 莫臥兒統治者求知好學和追求奢華,培育出輝煌的文化成果。主要文學貢獻有主要是波斯語的曆史,編年史,傳記,賈漢吉爾支持的一部字典,和杜羅悉陀(1532-1623)的詩《羅摩功行錄》等。對波斯畫無獨創的模仿由印度甚至歐洲影響修正;沙賈漢時獲敏銳觀察和優雅表現。那時印度-波斯風格的宮殿,陵墓,清真寺建築極雅致。
1707,3-6月 阿紮姆-沙(生1653)。1707-12 巴哈杜爾-沙一世(生1643,阿紮姆兄)1707奧朗則布去世後帝國迅速解體,各省總督實際獨立。這些地區統治者為競爭控製領土尋求與歐洲人聯盟獲軍事勢力。政治控製向地方宮廷發展,城市裏商人的自衛社區代替莫臥兒國家管治。1708 錫克教徒在上師戈文德-辛格(1666-1708)時成為一軍事化的教團,在德幹威脅莫臥兒的權力,但是被巴哈杜爾-沙一世打破。1712-13 賈汗達爾-沙(生1661)。1713-19 法魯克錫亞(生1685)賈汗達爾侄 1717 英國東印度公司通過禮物和醫學服務從莫臥兒皇帝獲免除關稅和其他讓歩。1719 2-6月 拉菲-烏德-達拉加特(生1699)賈汗達爾侄。1719 6-9月 沙賈汗二世(生1696)拉菲兄。1719-48 穆罕默德-沙(生1702)賈汗達爾侄 馬拉塔政府重組,成印度傑出政府,在全德幹抽稅,隻海得拉巴除外,在總督尼撒姆-莫克時獨立於德裏。阿瓦德和孟加拉總督也獨立,但維持對莫臥兒皇帝的虛構效忠。1739 納迪爾-沙率領的波斯人的入侵阻止馬拉塔向北擴張,打敗帝國軍隊後撤回,保留阿富汗和德裏的財富。1746-48歐洲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法國在約瑟夫-杜布雷指導下參與印度密謀,占領馬德拉斯,打敗卡納提克的納瓦布(土邦世襲統治者);1748愛克斯-拉夏貝爾條約(亞琛條約)馬德拉斯恢複給英國。1748-54 艾哈邁德-沙-巴哈杜爾(1725-55)英法競爭繼續,各支持德幹的尼撒姆(王公,總督)和卡納提克的納瓦布。法國勢力1751達高峰,比西實際統治德幹,杜布雷統治卡納提克;英國羅伯特-克萊芙男爵(1727-74)奪取阿爾喬特,杜布雷招回使英國勢力穩固。
文化
1700早期 特別的繪畫和建築風格出現,尤其在德幹,孟加拉,在拉傑普特王公和阿瓦德地區。商人和朝臣也資助各種表演,從街頭戲劇到遊行儀仗,包括舞蹈,詩歌,和音樂。政治競爭常通過藝術競爭表達。
1754-59 阿拉姆吉爾二世(生1699)賈汗達爾子 1756 孟加拉地區的納瓦布西拉傑-馬德-達烏拉占領加爾各答,把未逃跑的居民囚禁在要塞倉庫,後來稱黑洞,一百多人因窒息,受傷,發熱喪命。1757 英國華生和克萊芙率軍重奪加爾各答,又與法軍戰爭,奪取金德訥格爾。克萊芙與印度銀行家和納瓦布米爾-賈法爾形成密議,讓他的軍隊進軍至帕拉西。米爾-賈法爾處死了西拉傑-馬德-達烏達,成英國在孟加拉的攝政。1758-60 作為總的擴張的一部分,馬拉塔文化資助遠至北印度。都市中心,如朝聖城市巴納拉,幾乎完全由馬拉塔資助重建。還資助大量乞丐,知識分子,和寡婦。馬拉塔占領旁遮普和恢複在北方活動激起羅希拉阿富汗聯合反對。艾哈邁德-沙-阿布達裏(杜蘭尼)在1748-59期間幾乎每年入侵旁遮普。1759-1806 沙-阿拉姆二世(生1728)1761 帕尼帕特戰役 馬拉塔被阿富汗聯軍打敗,隨後的叛亂使艾哈邁德-沙撤回。1759英國打敗荷蘭後確定在印度外國勢力的優勢。以1763巴黎條約從法國獲本地治裏。1769法國東印度公司解散。1764 因在巴克薩爾對孟加拉納瓦布阿瓦德納瓦布軍隊的勝利,有名無實的莫臥兒皇帝以讓渡收稅權的形式使英國人對孟加拉和比哈爾無爭議的控製,克萊夫為公司(1725-74)管理孟加拉,比哈爾,和部分奧裏薩收稅事務。麵對饑荒不負責任的管理和職員填滿自己腰包使公司收入減少。莫臥兒的黷武和馬拉塔的掠奪政策導至強調戰爭成名望和財富資源,國家對工業,教育,和文化進步的責任逐漸發展。這樣的活動在地方地區層麵發生,如德裏穆斯林改革者沙阿-瓦利-烏拉(1703-62)和孟加拉詩人巴拉昌德拉(1712-60)。馬拉塔聯盟紛爭期間,海德兒-阿裏(1721-82)篡得邁索爾權力,稱有德幹地區主權,這些以前是其他穆斯林統治者所有。1767 第一次英國-邁索爾戰爭。1769他迫馬德拉的英國人服從。1769-70 孟加拉的饑荒橫掃約三分之一人口。1772-85 沃倫黑斯廷斯(1732-1818)為孟加拉總督,開始改革,簡化稅收製度和改進帀製,鹽和鴉片生產政府控製,減少匪盜,穆斯林和印度教法研究(加爾各馬達拉薩1781)按規則法案他還監管另兩個東印度公司駐地孟買和馬達拉薩。 1773 規管法案 以此議會還為公司領土內的英國事務設立最高法庭,限製公司董事的權力,禁止官員私人貿易和接受禮物。威廉堡省總督職位設立,1833後為印度總督。首任總督為沃倫-黑斯廷斯 任職期1774-85(1732-1818)。1775-82  第一次英國-馬拉塔戰爭 孟買政府與馬拉塔佩什瓦(宰相,掌實權)拉戈巴聯盟。黑斯廷斯派軍從加爾各答越半島遠征至蘇拉特,1778出發,1779到達。破馬拉塔,海德爾-阿裏,和尼撒姆聯盟。1782 撤爾拜Salbai條約為孟買獲20年與馬拉塔的和平和割讓撒爾塞特島和象島。1778 法國英國又發生戰爭,黑斯廷斯奪取本地治裏和馬埃。1780-84 第二次英國-邁索爾戰爭 海德爾-阿裏惱怒,在法國人幫助下進攻卡納提克的英國人,1781在波多-諾伏戰敗,他1782去世;戰爭由其子蒂普-蘇丹繼續,法國援助撤出戰爭結束。1784 皮特印度法案 為監管領土擴張,禁止東印度公司介入國家事務或宣戰,除非發生侵略。和使公司董事對董事會負責。1786-93 康沃利斯勳爵 為總督,作行政改革:官員給適當固定薪酬,他們的私人貿易被限製,管理和商業服務分開。1790-92 蒂普進攻特拉凡哥爾開始第三次英國-邁索爾戰爭。康沃利斯與佩沙瓦和尼撒姆結盟,蒂普戰敗被迫割讓一半領土和付大筆賠款。1793 康沃利斯法 改革收稅和紮明達爾(王公貴族)製度,司法製度以英國模式形成,但法庭少 。印度人排除出所有高級職位。紮明達爾隻保留收稅職權,其餘轉移給歐洲地方法官和印度警察。同時,馬拉塔主要首領馬哈達吉-辛迪亞(卒1794)自認為皇帝保護者,占有德裏,向北印度擴張權力。1793-98 約翰-索爾爵士為總督。
文化
1791 梵文學院在瓦拉納西建立,建立者孟買總督喬那森-鄧坎。
錫蘭 1656 荷蘭攻克科倫坡。1796 被英國從荷蘭人手裏征服,由東印度公司管理至1802 。
第二節 緬甸 
1519 15世紀一些歐洲旅行者到達。葡萄牙人在八都馬以條約獲貿易優恵。1527阿瓦淪於撣族控製,殺緬甸國王,撣族王子繼王位。緬族人逃亡南麵東籲。1531-1753 東籲王朝 1530-50 德彬瑞梯(明史料莽瑞體) 在東籲建緬族新王朝。他的目標是在伊洛瓦底盆地建中央集權國家。1530年代他進攻孟族首都勃固,1539占領勃固。1542 德彬瑞梯為下緬甸國王。1546 他勢力向北擴展為全緬甸國王。1540年代後期進攻八都馬。1551-81 勃印曩(明史料莽應龍)號白象王,模範佛教國王,建和修塔,寺,散發佛經三藏。帶孟族公主入宮廷,視孟族首領為兄弟,尋求解決長期緬孟敵對。他與中國,孟加拉,斯裏蘭卡,和葡萄牙果阿互派使節。他自己登船商業旅行。派官員管理商業航行,標準化度量,收集和整理法律和判例。至1550年代後期勃印曩的君主地位為多數撣邦接受。1555 奪取阿瓦。1558 打敗北暹邏清邁的泰王國,11年前曾抵抗過阿瑜陀耶(大城)的軍隊。1569 阿瑜陀耶落入勃印曩。1574 永珍(萬象),瀾滄(老撾)兩中心之一落入勃印曩手中。勃印曩的統治之後緬族勢力瓦解,因為國家不能維持從首都勃固的大規模的軍事征伐。地區城鎮獨立。勃印曩建立起的種族關係在他去世後瓦解。1581-99 南達勃因(明史料莽應裏)為維持大帝國,勃固和孟加拉灣港口財富消耗於征戰。勃固的孟族,和爪哇北沿海的爪哇人,己成為這地區海上商業最活躍的。1593 緬族對阿瑜陀耶戰敗,標誌阿瑜陀耶擺脫控製。1594 孟族與阿渝陀耶聯盟打退勃固的軍隊,納黎萱(1555-1605),阿渝陀耶國王,奪取東南沿海,甚至威脅勃固。1599勃固最終陷落 在東籲和若開聯合前 兩支軍隊取餘下的人口和沿海財富回家。
至1600緬甸又一次分裂為一些小國,如在16世紀早期。1619 荷蘭和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工廠。沒有發展,後來在這世紀關閉。1599與1635間,一個小些的帝國恢複,首都從沿海遷到阿瓦,一個離外貿中心相對遙遠的中心,400哩伊洛瓦底江。1600持續至1830 第二次戲劇性的農業擴展在上緬甸發生,在下緬甸農業也擴大。新作物,包括茶,棉,和長成熟稻。更好的灌溉和排澇係統引進。 1660-1715間,至少11次企圖篡奪阿瓦的王位。1727 清邁反叛阿瓦的控製。1739 景棟的撣邦也反叛。1727和1743間,八都馬,土瓦,西裏阿姆, 東籲,卑謬的總督被當地反叛者或殺或趕出。1740勃固首領叛,宣布獨立。1752  阿瓦被幾個部族,撣邦王子為首領的南方軍隊圍困兩個月後陷落。國王逃亡,東籲王朝結束。
1753-1886 貢榜王朝 從東印度公司獲英國幫助重新統一緬甸。他的第二個繼承者毀阿渝陀耶(1767),臣服暹羅一段時間,恢複德林達依海岸為緬甸所有。
第三節 暹羅 
1448-88 戴萊洛迦納(白象王),管理中央化。暹羅人信奉印度教和上座部佛教。1534-46 膠發 1538 僱120個葡萄牙人指導暹羅土兵使用歩搶。1550 新防衛技術引進暹羅首都,大量購買國外大炮。因此到納黎萱時,暹羅皇家軍隊裝備和訓練使用火器。1569-90 摩訶-曇摩羅闍  1569 阿瑜陀耶第一次陷於緬甸入侵軍隊。至1579 中國在同文館設暹羅語部,可能因暹羅在貿易上的重要。1590-1605 納黎萱大帝 重獲獨立,並用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把分裂的王國整合成相對集中的國家。葡萄牙人貿易站在16世紀設立,17世紀初大量日本人在暹羅從事戰爭和貿易。1602 一個荷蘭貿易站在北大年府設立,英國人跟從,直至1623從暹羅撤出。1656-88 那萊 熱心鼓勵與外國人貿易。他對波斯和法國文化好奇,他的宮廷以開放聞名。1664 荷蘭以一商務條約壟斷暹羅外貿,法國使節,和軍事遠征相繼失敗,沒有能使暹羅接受基督教和法國影響。 1688 普遍反叛開始發展成內戰。部分是對那萊開放的反應,成為反歐洲人,歐洲貿易凋零,但中國和穆斯林的貿易繼續在高水平。1690年代可看到穆斯林和歐洲人的貿易戲劇性衰退,中國貿易填補空隙。1767 緬甸人入侵摧毀阿瑜陀耶和強迫接受緬甸人統治,直至1782拉瑪一世在曼穀建一新王朝。
第四節 柬埔寨 
1560-90 柬埔寨軍隊乘泰國衰落入侵泰國領土。1594 柬埔寨洛韋被阿瑜陀耶打敗。1620年代 越南阮的領土擴張切斷柬埔寨出海通向外部世界的通路,使越南控製的柬埔寨人超過柬埔寨控製的。1750年代和1760年代早期 來自暹羅和越南的入侵相對平息,但一係列政變和王室內爭鬥使內部混亂。1767 阿瑜陀耶陷落於緬甸軍隊時一泰國王子和支持者逃亡柬埔寨。1768 鄭昭(拉瑪一世),暹羅新統治者,入侵柬埔寨打敗泰國試圖建一對立王朝的競爭者。1770年代 泰國對柬埔寨壓力持續,而越南勢力被內部威脅分散,阮應對西山兄弟領導的反叛。1772 泰國人焚金邊。1778 泰國入侵柬埔寨。1779-96 安英 1779 泰國把他們的保護人,七歲柬埔寨王子安英扶上他們保護國的王位。1790 安英被帶至曼穀施加冠禮,1794 回柬埔寨。
第五節 馬來半島和群島
一 馬六甲
1 1402-1511 馬六甲蘇丹國
1400-14 拜裏米蘇拉(伊斯幹達沙)(1344-1414)三佛齊王室。1402 在馬六甲建大貿易港和蘇丹國。七年後他娶一穆斯林公主。拜裏米蘇拉曾隨明使入朝。皈依伊斯蘭,為馬來伊斯蘭化先聲。1414-24 母幹撒-伊斯幹達沙 與明保持良好關係。1424-44 莫哈末沙 (斯裏馬哈拉惹)。1444-46 阿布沙希德沙 在位17個月宮廷政變被殺。1446-59 慕紮法沙 平息馬來派係和泰米爾派係鬥爭。確立伊斯蘭為國教,稱蘇丹。1446 暹羅海軍進攻馬六甲,被擊退。1456暹羅人又來,又被擊退。這樣促使馬六甲與中國發展更緊密關係。1459-77 滿速沙 對外擴張,婚姻結盟。1477-88 阿拉烏丁-利亞沙 死於宮廷陰謀。1488-1511 馬末沙 1509 葡萄牙貿易者至馬六甲,起先受歡迎,蘇丹後來受印度穆斯林顧問鼓動攻擊葡萄牙船,抓19人。馬六甲商人的競爭聯合,對葡萄牙人不同立場,一組,包括華人,一些泰米爾人,和一些爪哇人傾向接受他們。而另一組,古吉拉特人為首和被當地精英支持,視他們為競爭者和威脅。1511 葡萄牙人在阿布奎基率領下奪取馬六甲,香料貿易中心。 這時國王對香料貿易比建帝國更有興趣。葡萄牙人然後派人打開貿易關係和建要塞保護貿易。葡萄牙人征服後,蘇丹和宮廷逃亡,在半島建兩新蘇丹國:霹靂在北,柔佛在南。
2 特爾納特蘇丹國
1500年代 伊斯蘭引進己超過一個世紀,但信從者隻是一些蘇丹和親近的定居者。1550年代 特爾納特,蒂多雷在北馬六甲成最重要的兩個中心,因對丁香的需求迅速擴張。1535-70 特爾納特蘇丹海倫 地區統治者們更認同歐洲觀念,蘇丹呈歐洲統治者的形象,葡萄牙人把他作為馬六甲世界的領袖對待他,這加強了這王國在東印度尼西亞的霸權。1570 海倫被葡萄牙人殺死,子巴布拉繼為蘇丹。1570-83 蘇丹巴布拉動員足夠力量把葡萄牙人驅逐出特爾納特,他的征討使特爾納特成馬六甲單一中心。他降服巴占和蒂多雷,然後派艦隊至邦耳,東文,布頓,沙澇越。至1600年代 穆斯林己從統治者逐漸擴展至其餘人口。穆斯林貿易者也來這裏,伊斯蘭傳播也帶給蘇丹重要的經濟利益。
二 1511-1722 柔佛蘇丹國(馬來)
1 1561-1699 馬六甲王朝
1511-28 馬末沙 從馬六甲逃至柔佛,六次複國軍事行動圍攻葡屬馬六甲失敗。在甘巴去世。三子阿拉烏丁繼位,1530 返回柔佛。1528-64 阿拉烏丁二世 1564亞齊人攻擊柔佛,洗刧。阿拉烏丁被擄,在亞齊被殺。1564-70 慕紮法沙二世(生1546) 1565 為防亞齊人入侵遷都。1570 遭毒殺。1570-71 阿都-查理沙一世(生1562)慕紮法沙二世甥。遭毒殺。1571-97 阿裏-加拉-阿都-查理沙二世 賈利勒一世父。在位時首都柔佛拉馬重建,成馬來半島主要貿易中心。1576和1578,葡萄牙人試圖奪取但兩次都被馬來人打退。1597-1615 阿拉烏丁-利亞沙三世。1606與荷蘭結盟試圖把葡萄牙人趕出馬六甲。1609葡萄牙人封鎖柔佛河。1610與葡萄牙人簽和平協議。1613亞齊攻擊時逃亡至林加,1615在那去世。1615-23 阿都-馬雅沙 阿拉烏丁異母弟。1613 被亞齊俘,娶伊斯坎大-穆大姐/妹,返柔佛為蘇丹。1618 移至林加,獲羅越人和荷蘭人支持發起對亞齊戰爭。1623 在淡美蘭群島去世。彭亨與柔佛統一。1623-77 阿都-查理沙三世 利亞特沙子,馬雅特沙甥。1629 馬六甲的葡萄牙人和柔佛蘇丹國聯合抵抗蘇門答臘亞齊蘇丹Iskandar Muda 的海軍,他這時己征服吉打。1641 圍困幾個月後,荷蘭人在柔佛蘇丹幫助下,取得馬六甲,結束三角戰爭。1673 占碑戰爭 查理沙三世逃亡彭亨,在那去世。1677-85 依布拉欣沙 查理沙三世侄。被掌權的武吉人毒殺。1685-99 馬末沙二世(生1675)依布拉欣沙幼子。在宰相保護下逃往哥打丁宜。殘暴。24歲時被剌殺。馬六甲王朝絕嗣。
2 盤陀訶羅(宰相)王朝
1709 盤陀訶羅統治者遷都廖內應付暹羅入侵,四分之一人口不認同宰相王朝支持暹羅人。1718 拉惹-基西爾 Raja Kecil稱自己為馬末沙二世遺腹子獲馬來和羅越人支持。1722 蘇萊曼沙 獲武吉士人(沙澇越西南的武士和漁人)幫助。武吉士人卷入權力爭奪。拉惹-基西爾有一些忠於他的羅越族群 從柔佛排擠出後建一新的錫亞王國。
三 吉打 
7,8世紀時吉打受三佛齊鬆散控製。11世紀時朱羅入侵三佛齊時占領吉打。1136-79 慕查法一世。是最後印度教君主,後皈依伊斯蘭改稱蘇丹。吉打是一穆斯林國家,政治和文化基於馬六甲帝國模式。不同於其他馬來國家,吉打維持內部獨立。1713,1722和1770內戰;武吉士為各派的雇傭軍。1741-78 莫哈末吉瓦沙 貿易和稻穀穩定增長。
四 亞齊
1514-30 阿裏-穆哈亞-斯雅 亞齊第一任蘇丹;征服達亞1520, 皮迪埃1521, 八賽1524。據葡萄牙航海家若昂-德-巴羅斯記載,阿裏-穆哈亞-斯雅是被妻西特-胡爾,達亞統治者的一個姐妹毒死,為報達亞被滅之仇。西特-胡爾1554去世。1520年代 蘇丹聯合北蘇門答臘沿岸成反葡萄牙王國 類似地西爪哇萬丹出現一穆斯林王國與印教巽他-格拉巴港口競爭,由葡萄牙的同盟者統治。1530-37 薩拉胡丁 母指定一阿迦為攝政,稱拉惹-文蘇。1537 亞齊艦隊約3000千人登陸馬六甲,但未能奪取要塞,遭嚴重損失兩天後撒回。1537被弟取代,1548去世。1537-71 阿拉烏丁 薩拉胡丁弟。原為蘇門答臘總督。1537 從蘇門答臘八昔回亞齊,殺攝政,囚兄和母。1547 襲擊馬六甲,亞齊艦隊在玻璃市河戰敗。1560年代奧斯曼和亞齊建立直接商業和外交關係。1560-80年代 伊斯蘭在東南亞軍事成功高點和地區穆斯林-基督徒兩極化。1564 進攻柔佛,俘柔佛蘇丹。1571-79 阿裏-裏亞亞特-賽亞一世 1575打敗霹靂,被殺蘇丹阿馬德的遺孀和子女被帶至亞齊,一被俘王子曼蘇爾娶亞齊前蘇丹遺孀或家人。1579-85 阿拉烏丁-曼蘇爾沙 1582派艦隊去柔佛。1585 被謀殺。1585-89 阿裏-裏亞亞特-賽亞二世。1589-1605 阿拉烏丁-裏亞亞特-賽亞-賽義德-阿爾-穆克馬爾 殺前任後統治期間,荷蘭,英國,法國勢力來馬六甲海峽。
1605-07 阿裏-裏亞亞特-賽亞三世。1607-27 伊斯坎達-穆達(1583-1636)
五 馬來西亞 
馬六甲的蘇丹國是馬來世界的典範但不是源頭。更早期的扶南,占婆,和三佛齊己創造以貿易而不是農業為基礎的類似的經濟結構。
1511 葡萄牙人由阿布奎基率領占領馬六甲,香科貿易中心。與當地各邦建立貿易關係和建要塞保護貿易。1515 葡萄牙總督下令地籍調查,顯示蘇丹的經濟信賴是海而不是土地。1560年代 蘇丹慕紮法建第一座馬來清真寺。1580年代 荷蘭人開始在蘇門答臘占碑壟斷胡椒生產。1594 裏斯本香料市場對荷蘭和英國貿易者關閉,這樣刺激了與遠東直接貿易。英國和荷蘭東印度公司未幾摧毀葡萄牙在馬來西亞的要塞。1596 荷蘭的蘇門答臘巨港建一工廠。1602 英國人在爪哇西北萬丹立足。1605 荷蘭人奪取安波那,然後在西帝汶定居。1615 英國人和荷蘭人獲準在蘇門答臘占碑胡椒貿易。競爭者包括中國人,馬來人,望加錫人,和爪哇人,和三個歐洲貿易壟斷者。1619 巴塔維亞成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總部。1620至1650年代 由於歐洲貿易者稱霸不再有東南亞胡椒和香料沿老穆斯林路線運至紅海。1650年代荷蘭封鎖來自亞齊的古吉拉特船一些年。這導至亞齊的直接船運至1690年代崩潰。1623 安波都英國人遭荷蘭人屠殺。英國人取消暹羅,日本,和東印度的貿易。1639 葡萄牙人從日本排擠出。 1641荷蘭人奪取馬六甲,主導東印度。
1666 荷蘭人從葡萄牙人手裏奪取西裏伯斯。1670年代 在蘇門答臘的國際競爭尤其控製貿易占碑占上風。1685 英國人在蘇門答臘明古魯建一工廠。18世紀荷蘭繼續占上風。為控製貿易,公司在北爪哇擴大控製。1769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北婆羅洲開貿易站,但居住點巴拉巴岡1773在當地人的壓力下1775放棄。1781 英國人征服蘇門答臘西海岸所有荷蘭人居民點。1783 巴黎條約,英國歸還荷蘭殖民地但仍持有貿易權利。1786 英國東印度公司從吉打蘇丹國獲出讓檳城,1790吉打蘇丹試圖從英國人手中要回檳城,失敗。被迫把島以每年6000西班牙元割讓給東印度公司。這島為第四個印度人居民點,因自由貿易這島經濟繁榮。
文化
《馬來紀年》作者有爭議,成於16或17世紀,內容是馬六甲蘇丹國的族譜和世係傳說。1600年代早期 伊斯蘭法用於亞齊,卡迪(伊斯蘭法官)引進。17世紀許多伊斯蘭領袖集中在在亞齊,用阿拉伯語和馬來語寫宗教題材文章。1650年代 一穆斯林學者團體把伊斯蘭概念譯為地方話。爪哇語的伊斯蘭著作也在同時期。蘇門答臘的哈姆紮-潘蘇尼(?-1590),蘇非派神秘主義萬有在神論作家,曾在亞齊宮廷工作。巴賽的沙姆蘇丁,曾在亞齊的宮廷工作。拉尼裏的努爾丁(?-1658)1637-44在亞齊蘇丹宮廷工作,最著名著作《君王之花園》七卷,涵蓋了從創世到伊斯蘭教先知以及中東和馬來地區的穆斯林國王的世界歷史上,以及一些科學。辛吉的阿卜杜勒-勞夫(1615-93)在中東學習後返回亞齊為蘇丹秘書,法律和宗教方麵著述廣泛,以宗教改革者著名。
第六節 中國 明嘉靖至清乾隆
一 明朝後期
1522-67 嘉靖世宗 明朝早先規劃的政治形式完成。明朝後期,文化發展和人口增長。世宗(生1507)嘉靖期間明朝軍隊對鄂爾多斯王子俺答,和對“日本海盜”作戰,其中許多不是來自日本,但當時來源這樣說。 1567-72 隆慶穆宗。1572-1620 萬曆 神宗(生1563)的統治以文化成就和腐敗,內鬥,和宦官勢力聞名。1592,1597-98 日本入侵朝鮮,豐臣秀吉(1536-98)派出,中國軍事援助,最終擊退。1620 泰昌光宗。1620-27 天啟熹宗。1627-1644 崇禎思宗。1645-1661 南明 1645 弘光福王。1645-46 隆武唐王。1646 紹武唐王。 1647-61 永曆桂王。在政府,明朝繼續宋朝開始元朝加劇的中央集權的趨勢。太祖取消宰相職位(1380),消除完成專製的最後障礙;他還開始實施在朝廷鞭打大臣。一個新的管理機構,錦衣衛,在15世紀早期興起。傳統的監察衘史依然活躍;最有名的是海瑞。明軍事按元駐軍和自己軍事係統建立。地方政府,明製訂裏甲製收稅和監控。明建立有效的省一級政府。中國人口約15世紀早期恢複至1億,一個世紀後2億。中國宋元主要城市不繼續增長,但是巿鎮在農村萌芽。在首輔張居正(1525-82)時,理順“一條鞭”法,簡化全國範圍稅收。唯一國家壟斷的是鹽,晚明時政府授權一些鹽商分擔責任;他們後來都成巨富。美洲新穀物經菲律賓引進中國,使農業可支撐更多人口。
明文化
教育上太祖命建全國範圍製度,各縣州都設學校。他恢複省和國家科舉(1370-71)。私塾繁榮,尤其在16世紀,明末,舉子遠多於職位,是社會混亂的一個原因。俸薪低。印刷的持續傳播中國文化傳統滲透當地社會。明知識生活起初由新儒學的程朱理學跟隨者主導,如薛瑄(1392-1464)。正統程朱外另樹別幟的是南方教書先生陳白沙(1428-1500),以自然為宗,主靜坐。王陽明(王守仁1472-1529)是他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也是傑出官員。雖然感知上攻擊程朱理學,他把自己看成是新儒學一種風格上的發展。他斷言擴展個人“直觀知識”的重要性。由佛教實踐影響,他強調沉思為培養實踐致良知,“知行合一”和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然而王的弟子各走自己的路。其中李贄(1527-1602)為不敬的偶像破壞付出生命代價。王的學說在東亞其他地方,尤其在日本也流行。佛教道教不如以前活躍。一些思想家如林兆恩(1517-98)想“三教(儒佛道)合一”。學術上有趨勢編大型百科全書和類書。一個這樣的工程由北京翰林院主持:《永樂大典》,轉錄全部著作,12000卷,1407完成。中國士人(和晚明宮廷)跟耶穌會士的接觸產生一短時但值得注意的紐帶。利瑪竇(1552-1610)為耶穌會贏得中國人容納;他住在北京服務宮廷,除做各種事,還準備一幅世界地圖。湯若望(1591-1666)去北京(1662),那裏他承擔曆法改革(1630);他以西方最新技術鑄天文儀器,這些儀器被明宮廷讚賞。除了宗教內容著作,耶穌會士還出版數學和其他科學著作,為西方知識滲透中國提供重要渠道。第一部中國曆史的西方主要著作是奧斯汀會教士胡安-岡薩雷斯-德-門多薩寫的《大中華帝國史》(1585)。明被認為是白話小說文學的頂點。如長篇小說,常是畢生事業,包括《水滸傳》,施耐庵(1296-1372)著;《三國演義》,羅貫中(1330?-1400?)著;《西遊記》,吳氶恩(1506?-82?)著;和《金瓶梅》,一部16世紀小說,作者不知。南戲是中國最早成熟的戲劇,誕生於南宋時的溫州,主要作品是在元明之際,有《荊釵記》,《劉知遠白兔記》,《拜月亭》,《殺狗記》,這三部作品都作者存疑,和高明(1305?-80?)的《琵琶記》,之後發展為明清傳奇。明期間,傳奇即白話戲劇持續流行。主要有李開先(1502-1568)《寶劍記》,梁辰魚(1521?-94?)《浣紗記》。湯顯祖(1550-1616)《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高濂(1573-1620))《玉簪記》。藝術上明繪畫風格總的沿襲宋元。宣宗(朱瞻基,生1399,統治1425-35)是南宋畫派傑出畫家。著名畫家還有姚綬(1422-?),沈周(1427-1509),唐寅(1470-1524),文征明(1470-1559),仇英(1494-1552);董其昌(1555-1639)是晚明大書法家和畫家;還是藝術批評家;瓷器在明早期因“三彩”釉的應用取得大膽的效果。景德鎮官窯因這樣的產品獲名聲。至1593算盤的現代形式使用。
明末爆發農民起義和民族戰爭,窮困無力的中央政府不再能應對這些挑戰。一支起義軍在首領李自成(1605?-1645)率領下最終攻占北京,明最後皇帝自殺。這之前幾十年,在東滿洲裏,努爾哈赤(1559-1626,太祖)己組織通古斯部落的八旗軍隊。後來東北的蒙古人和漢人以各自八旗組織並入。1616 努爾哈赤,己跟明接觸,取後金皇帝稱號,跟隨12和13世紀先祖女真的金,和取姓愛新覺羅。隻是後來(1634)他的人民采用滿洲名(可能出自文殊Manjusri菩薩)。1618他的軍隊打敗明奪取遼東部分地區,那裏在當地漢人協助開始成立政府。在他去世前一年(1625),努爾哈赤移都沈陽(滿洲名奉天)以中國模式設立民政。那裏1636滿洲,努爾哈赤子皇太極(1592-1643)稱清,己弭平東北和幾次攻入長城以南。當李自成1644攻占北京,明將吳三桂(1612-78),寧可與滿洲攝政親王多爾袞(1612-50)合作,允許滿洲人不受阻礙過山海關進入中國,而不投降義軍。
二 清朝前期
自滿洲軍隊進入北京開始,進攻李自成的起義軍和打敗他們。早先的征服者岐視中國民眾,滿洲人建立跟他們統治的中國人好的關係。清大部分沿襲明政府結構。六部滿漢均勢。地方半自治接管明的裏甲製控製稅收。人口至1750有3億多,至1850高達4億;人口較少的地區如雲南和貴州開始接收大量漢人。官員聘任——科舉沿襲明。18世紀人口快速增長,許多秀才舉子不能得聘,成為學者和塾師。軍事上八旗駐軍分布在戰略省城,清朝開始順治統治期間在南和東南派有四個漢人總督。農業上快速成熟的稻,30天生長周期在清時達到,使同樣多土地可支持更多人口。1644-61 順治世祖 (生1638) 滿洲人和漢人軍隊一起鞏固清的統治,打敗各江湖上明王室假冒者和1659打敗仍忠於明的幫夥。征服伴隨強製男子按滿俗剃發留辮,禁女子緾足(1638,1645,1662),最終隻許漢女子緾足(1668)。1645-83 以台灣為基地的海盜幫夥,稱繼續忠於明,從鄭芝龍(1604-61,在北京處決)開始,由子鄭成功(1624-62)繼承,即西方人知的“國姓爺”。他們襲擊東南沿海,占據廈門(1653)和崇明島(1656),進攻遠至南京(1657),經長時戰鬥(1661-62),把荷蘭人趕出台灣。1663-64 巴爾塔薩-博爾特以一支荷蘭艦隊幫助清軍隊把國姓爺子鄭經(1642-81)從福建沿海趕回台灣。最終鄭克奭(1670-1707),鄭經子,向清投降。1661-1722 康熙聖祖(生1654,統治1667,實際1669)開始文化成就非常時期,他有許多漢士人習慣和能力。容納耶穌會士和對他們從西方引進的技術有興趣,但後來他們對教義的爭吵使他厭煩。資助藝術學問和教育。6次外巡觀察當地實情。1670 葡萄牙獲對澳門狀態的肯定,以後沒有進展。1673-81 三藩反叛 吳三桂和另兩個把滿洲統治引入中國的合作者,他們己任命為南方省的總督為回報,發起反清叛亂。經8年戰鬥平息。1675 察哈爾一次叛亂迅速平息。1688 噶爾丹(1632?-97)準噶爾厄魯特(西蒙古)首領自中亞進攻蒙古。康熙親領中蒙古喀爾喀國家抵禦(1690)。幾次突襲噶爾丹軍隊最後在Urga被打敗(1696),第二年噶爾丹服毒死。這地區清軍事殖民。1689 與俄國的尼布楚條約是中國與歐洲國家的第一個條約。起先,俄國波亞爾霍夫開發阿穆爾河(黑龍江)地區(1643-46),哈巴羅夫建雅克薩要塞。清軍隊攻擊雅克薩(1685-86),認為是滿洲領土。條約約定俄國放棄雅克薩和軍事壓力換取商業接觸和和平。L.V.伊茲麥洛夫,北京建貿易代理和俄國東正教堂(1720-21)。
1717 厄魯特在噶爾丹侄策妄阿拉布坦(1697-1727)謀劃下奪取拉薩。北京獲知太晚。準備充分的軍隊從甘肅四川把蒙古人趕出西藏(1720),封達頼喇嘛,設駐軍。1721 台灣朱一貴起事,平息。1722-35 雍正世宗期間,國內和平,盡管有跟蒙古和西麵部落戰鬥繼續。1727 恰克圖條約 劃定與俄國的邊界。1729 平定準噶爾大規模行動中設軍機處。1735清控製土耳其斯坦東部。1736-96 乾隆高宗 文化學術發展。人口的大量增長,對外關係活躍,市場和城市生活方式發展。新財源使乾隆能把勢力擴張至中亞。他統治最後20年高官(和珅,1750-99,為首)的貪腐引發反叛。1751 清軍隊征服西藏。此後滿洲控製達頼喇嘛的繼承。1755 阿睦爾撒納,策妄阿拉布坦孫,被清封為準噶爾親王,但準噶爾叛,平叛接著天花疫情,伊黎人口減少,留存的準噶爾人後來被驅散。蒙古勢力在這地區被清除,土耳其斯坦被清控製(1759)。1757-1842 對外海上貿易,盡管英國人幾次努力:弗林特在天津(1759),斯科特在廣州(1761),馬戛爾尼在熱河和北京(1793);仍維持僅限於廣州。1765-69 入侵緬甸沒有抵達都城阿瓦,但獲承認宗主權,後來入侵越南(1788)也同樣。1784 美國進入廣州貿易。1786-87 台灣天地會林爽文等起事,平息。1792 清軍隊由西藏入侵尼泊爾,是由對紮什林布寺,班禪喇嘛所在地的攻擊惹起。結果廓爾喀戰敗,承認清宗主權。1795-97 湖南和貴州苗族起事,平息。1796 乾隆退位,但繼續視事至3年後去世。
第七節 朝鮮 1392-1910 朝鮮王朝 (李朝)
1392-98 李成桂 太祖(1335-1408) 他結合軍事能力和學者階層建王朝。李成桂與中國明王朝保持和平,使臣定期派往北京。“日本海盜”持續從對馬島劫掠朝鮮沿海。世襲學者官吏階級稱兩班,因成員結合國家管理的民事和軍事。李朝時期,兩班的比高麗王朝的貴族多。在首都首爾有太學,考試每三年舉行,也可能不定期。15世紀後期新儒學學者開始在中央政府引起注意。傳位於子。1398-40 定宗(1357-1419)。傳位於同母弟。1400-18 太宗(1367-1422)取消所有私人軍隊。1418-50 世宗 (生1398)1450-52 文宗 (生1414)1452-55 端宗(1441-57),1455被廢,兩年後被殺。1455-68 世祖 (生1417)端宗叔,迫瑞宗讓位。1457 軍事結構完全重組。1468-69 睿宗(生1450)。1469-94 成宗 (生1457)睿宗侄,新儒學學者開始升至中央,而不隻是影響地方,他們主要是受朱熹影響。1471 一部國家法律頒布,標準化新兩班政府結構。1494-1506 燕山君(生1476)1498 戊午士禍 ,勳舊派把士林派全逐出政府,並殺三十多人。
1504 甲子士禍,燕山君報母仇和對文士的大規模肅清。1506被廢,兩個月後病死。1506-44 中宗 (生1488)燕山君異母弟,1506 中宗反正,勳舊派發功政變廢黜燕山君立中宗,回到較穩定時期,他偏好士林派,大臣趙光祖(1482-1519)發行儒學讀本建立鄉約。1519 己卯士禍,趙光祖被勳舊派賜死。1544-45 仁宗 (生1515)。1545-67 明宗(生1534)仁宗異母弟,1545 乙巳士禍 士林派大臣尹任等賜死。1567-1608 宣祖(生1552) 士林派掌權 。1592 壬辰倭亂 日本第一次入侵,豐臣秀吉發起,國王和大臣逃至首爾。李舜臣(1545-98)建朝鮮海軍,創龜艦,他的勝利切斷補給線,使日軍戰敗。1597-98 日本第二次入侵 朝鮮有準備,並獲中國支援。1597 李舜臣水軍在鳴梁海戰大勝。1598 李舜臣與明將鄧子龍露梁海戰戰敗倭寇,但兩人也陣亡。豐臣秀吉病逝,日本軍隊撤回。1606 日本新形成的德川幕府,開始與朝鮮友好。
1608-23 光海君(1571-1641)恢複半島內外和平。1610 許浚編撰的《東醫寶鑒》完成。1623-49 仁祖 (生1595)光海君侄 1623 仁祖反正,廢光海君。 親明反滿洲政策 1627 丁卯胡亂 滿洲入侵朝鮮。 1636 丙子胡亂 清太宗要求朝鮮歸附滿洲,仁祖拒絕,滿洲再次入侵,朝鮮成滿洲附庸。 1647-59 孝宗(生1619)。1659-74 顯宗(生1641)。1674-1720 肅宗 (生1661)1708 地租法一致。農業技術改革使農民雙倍收成。這使有些人富裕。有些人能獲土地租給窮的農民。這樣形成一新的非兩班地主階層。
1720-24 景宗(生1688)。1724-76 英祖(1694)。1776-1800 正祖(生1752) 1785 有關天主教禮儀之爭,如在中國和越南。正祖禁止這宗教,視為異端。
文化
1442 朝鮮發明一種降雨計量方法約兩個世紀前類似發明在西方出現。1446 國王命一群學者擬創朝鮮語字母諺文。這諺文許多兩班不樂於接受。因它易學,使其他階層人打破他們對學問的控製。1451 國家組織編篡的《高麗史》完成。1495 《東國通鑑》發行,第一部朝鮮通史,從檀君到高麗王朝末。新儒學和兩班興起,佛教衰落。李滉(1501-70)儒學思想家,創退溪學派,在日本稱東方朱子。李珥(1536-84)朱子學新學派“主氣論”代表人物,西人黨首領。金堉(1570-1658)實學哲學家。樸趾源(1737-1805)文學家,曾出遊中國,著《熱河日記》26卷,歎息與中國相比朝鮮是多麽窮。朝鮮繪畫如中國,被兩班視為副業。薑希顏 (1417-64)傑出學者和畫家。鄭敾(1676-1759)真景出水畫畫家。金弘道(1745-1806)號檀園,申潤福(1758-?)號蕙園,與19世紀的張承業,號吾園,並稱三園。
第八節 日本 1600-1867 德川幕府(或江戶時期)
這時期第107至122位天皇:1586-1611 107 後陽成。1611-29 108 後水尾。1629-43 109 明正。1643-54 110 後光明。1655-63 111後西。1663-87 112 靈元天皇。1687-1709 113 東山。1709-35 114 中禦門。1735-47 115 櫻町。1747-62 116 桃園。1762-71 117後櫻町。1771-79 118 後桃園。 1780-1817 119 光格 。1817-46 120仁孝。1846-67 121 孝明。1867-1912 122 明治。
德川家康在江戶建軍事首都,成為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消滅織田和豐臣家族建德川家族永久統治。大名分為三組:親藩,譜代,和外樣。親藩大名是與德川有親密或同盟關係的,譜代大名是從屬的或關原之戰前的同盟和現占著中央省份的,外樣大名是關原之戰後歸順和位於偏遠地區,通常排除在中央政府之外的。所有大名每年都必須在江戶住半年以上德川幕府早期的和平和繁榮帶來生活標準的上升和人口和國家財富增長。隨工業和商業增長,一個有勢力的商業階層在大城市形成,從稻米經濟向貨帀經濟的轉變開始。
1603-05 家康 (1543-1616)1602 西班牙貿易者到達日木東部。雖然1610與西班牙菲律賓總督談判成一正式條約,很少貿易者實際到來。1605-23 秀忠 (1579-1632) 江戶政府形成時期 一國一城令 1607 林羅山(1583-1657)禪宗法師,成為儒學家,1623建江戶孔廟,其弟子在整個江戶時期繼續講朱熹學說。中江藤樹(1608-48),熊沢蕃山(1619-91)陽明學派。伊藤仁斎(1627-75),荻生徂徠(1666-1728)宋前儒學學者。1609 荷蘭在日本西部平戶建一商館,因1605德川家康邀請,獲邀請者是威廉-亞當斯(三浦按針,1564-1620),一荷蘭船的英國領港員,1600漂流至日本,被迫留在日本為德川家康顧問。1612 對基督教的迫害 德川家康1606開始發布反基督教的布告,他擔心基督教的政治威脅,逐漸改變對傳教士的友好態度。1613 伊達正宗(1565-1636),日本北部一傑出大名,出使西班牙和教皇。1614-15 大阪之戰 豐臣秀賴(1593-1615),豐臣秀吉子,和秀賴母澱殿(1567-1615)關原之戰後仍在大阪,由方廣寺鍾銘事件,城被攻破後自殺。1615 《武家諸法度》為統製武家而定立的法令,頒布。1617 德川秀忠被各歐洲國家和日本宗教組織責備加重迫害基督教徒(估計30萬),1597以來第一次有歐洲傳教士被處死。耶穌會士,方濟各會士,和當地信奉者在以後一些年被處死的增加。天主教傳教士繼續到達,但最終全被殺或被迫棄教。1623-51 家光(生1604) 德川統治鞏固時期 對基督教的壓迫成功結束,采用閉關自守政策。1623英國人離開平戶,他們與日本的貿易沒有獲益。 1624 西班牙人被趕出,與菲律賓的交往停止。1636 日本人禁止出國,出國者通常不允許回來。兩年後,大船建造也排斥。1637-38 島原之亂 九州長崎附近島原和天草農民,幾十年信基督教普遍的地區,起義擺脫經濟和宗教壓迫。三萬七千人據守島原破舊原城近三個月。1638 葡萄牙貿易者被排斥,因疑與島原叛亂者共謀。當他們1640遣使重開貿易幾乎被處死。隻剩荷蘭人在平戶,中國貿易者在長崎為日本與外部世界的僅有接觸。1641 荷蘭貿易者從平戶移至長崎港出島,他們負責定期向當局報告歐洲發生的事件。1651-80 家綱(生1641)1651-52 江戶相繼兩次暴亂未遂事件.是德川幕府至19世紀的最後叛亂。1657 明曆大火,大火焚江戶和江戶城。1680-1709 綱吉(生1646)家綱弟。酒井忠清(1600-82),家綱去世時大老,家綱無嗣,建議皇族親王為將軍。堀田正俊(1634-84)堅持家綱弟綱吉繼為將軍。不久,堀由正俊代替酒井忠清為大老。1684 堀由正俊被剌殺,綱吉疏遠老中,受佛教影響1687頒生類憐憫令,禁止殺犬和殺生。
1703 赤穂(又稱四十七浪人)事件 1701赤穂藩主淺野長矩因殺傷吉良義央被責令切腹自殺,赤穂47家臣認為主人之死是吉良義央的錯,1703夜襲吉良義央宅邸並斬殺他,雖然違法,但他們稱隻是為主報仇,他們最終被令切腹自殺。1703 江戶地震和大火,之後五年又有數次自然災害,包括1707富士山噴發。 1709-13 家宣(生1662)綱吉侄。輔臣儒家學者新井白石(1657-1725)等, 執行一係列經濟改革。1713-16 家繼(生1709)繼將軍位與過世時都年幼。1716-45 吉宗(1684-51)紀伊藩主。因秀忠一脈絕嗣,將軍從德川禦三家選出。吉宗可能是家康後最有能力和機智的將軍。儒學學者室鳩巢(1658-1734)執政,施行享保改革。他還奉命譯《六論衍義》。盡管領導有力,但吉宗時期經濟和社會弊病尖銳。農民失去自己的土地,農村人口因饑餓和流向城鎮下降。武士欠債商人。這些經濟情況導至階層的混淆,開始漠視舊的嚴格界線。1732-33日本西部大饑荒。1742 國家刑法《公事方禦定書》製定,便於法官和政府執法。1745 吉宗辭將軍職,讓位於子家重,1751因腦疾去世。1745-60 家重 (1712-61)。1760-86 家治(生1737)田沼意次(1919-88)為老中,試圖改革但不成功。1783 火山淺間山噴發和北部饑荒。
德川幕府時期文化
1657 德川光圀(1628-1700)水戶藩藩主,以中國史書模式編《大日本史》眾多協助者中有明思想家史家朱舜水(1600-82)。《大日本史》原隻至1720,後續編至1906。1688-1704 元祿時期 鬆尾芭蕉(1644-94)把俳句形式推向頂峰,稱“俳聖”。井原西鶴(1642-93)創浮世草子,促使町人文學誕生,著小說《好色一代男》等。杉森信盛(近鬆門左衛門,1653-1725)劇作家。菱川師宣(1618-94)浮世繪畫家。政治保守和隔離使德川幕府時期對外關係停滯,但是一個知識發展時期。佛教表麵上衰落,基督教被撲滅,武士道,新儒學,神道作為國家哲學和大眾宗教發展。文學藝術這時期相對少受中國影響。一種新的詩歌形式俳句形成,17音節組成,相比較經典短歌是31個音節組成。歌舞伎和文樂(人形劇)都由背誦長詩淨瑠璃發展。繪畫上最有興趣的發展是浮世繪。1720 吉宗解除禁止學西方事物和歐洲書籍的進入,宗教方麵的除外。解除禁止才使很少但有活力的荷蘭語學生和“蘭學”的形成成為可能。西方科學,尤其醫學進入。1744 杉田玄白(1733-1817)譯解剖學《解體新書》。1745 荷蘭語日語辭典產生。西方科學方法早期開始在製圖和軍事科學產生結果,後來證明有大價值。木居宣長(1730-1801)日本國學學者,著有《古事記傳》,《源氏物語小櫛》等多著作。
第九節 越南 
一 南北朝
1527-92 莫朝 1527 莫登庸篡奪後黎朝建莫朝,其他有勢力家族去中國投訴,中國建議分治,莫朝統治北部,黎朝統治南部。莫朝首都昇龍(河內)。
1533-1789 後黎朝 首都清化,1592遷昇龍。 
阮氏在南方建成穩固基地,居順化。鄭氏在北擴張勢力居首都昇龍。這期間昇龍人口超過10萬。阮鄭都以輔黎為名,尋機摧毀莫。都以儒學加強國家控製,都尋求控製整個越南。1592莫被鄭主滅。遷都昇龍。黎也成鄭的傀儡。
1627-72 阮鄭戰爭爆發,持續約70年。鄭軍隊大的征戰是1648,1661,1672。1672達成和平,阮氏繼續統治湄公河三角洲地區。國內麻煩因17世紀相當數量歐洲貿易船到達變複雜,首先是從葡萄牙來,不久是從荷蘭。與西方關係起初問題比東亞其他地方少。17世紀早期,雖然中國貿易者比其他外國貿易者多;許多中國家庭世代居留形成這地區貿易網。英國和法國船世紀中到達。最初鄭主給荷蘭人優恵而阮主給葡萄牙人優恵,但這隨時間改變,到世紀末,法國在越南最活躍。天主教多明我會傳教士在16世紀中己到達越南。耶穌會隨後在17世紀早期。阮主和鄭主都試圖利用天主教教士,尤其耶穌會,獲得西方科學信息。
二 1771-1802 西山朝 
歸仁西山邑阮氏兄弟起義,很快獲廣泛支持,1778先推翻南方阮主,然後移向北方鄭主,起初試圖支撐黎朝,但1787最終放棄。中國軍隊1788入侵想為鄭主奪取河內,但被叛軍將領阮嶽(1752-92)打敗,他自己稱王。1778-93 阮嶽 泰德帝;1788-92 阮恵 光中帝 以土地改革恢複經濟。重與中國朝貢關係。科舉加強;1792-1802 阮光纘 景盛帝。
文化
阮秉謙(1491-1585)莫朝狀元,哲學家,詩人,後世高台教聖人。後黎朝武方堤著筆記小說《公餘捷記》。阮嶼著《傳奇漫錄》。還有曆史小說《皇越春秋》作者不知。越式旗袍是在南方阮主時期產生。1624 亞曆山德羅(1591-1660)和其他一些耶穌會士到達,天主教傳教真實開始,雖然天主教16世紀就己在越南存在。1627 亞曆山德羅派去北方鄭主領土,至1630己有近7千越南人信教,十年後據說在阮主領地有39000天主教徒,在鄭主領地有82000。亞曆山德羅在越南居住多年,善學語言,編出拉丁語-越南語-葡萄牙語辭典,被認為是越南語羅馬化的先鋒。這使傳教加速,至1700己有45個越南天主教牧師。 阮攸(1765-1820)文學家,最著名作品是《金雲翹傳》,喃字寫成的長敘事詩。胡春香(1772-1822)詩人,擅寫喃字詩,存詩五十首。
第十節 太平洋地區 
一 歐洲人到達前的太平洋島嶼
通常分為美拉尼西亞 :所羅門群島,瓦努阿圖,新喀裏多尼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済一部分;密克羅尼西亞:赤道北部小島嶼;玻裏尼西亞: 從夏威夷通過新西蘭向東島延伸的三角區的許多島嶼。
最初移民什麽時候和怎樣的路線學者間曾許多爭論。最近考古學,語言學,和植物學的研究解決了紛爭。現在接受太平洋島嶼人的祖先是東南亞人,約二百萬年前,少量分幾波,然後澳大利亞大陸和巴比亞和新幾內亞約35000年至40000年前。4000年前從新幾內亞大陸到美拉尼西亞。新喀裏多尼亞和新赫布裏底群島(萬那杜)。3500年前,斐濟。500年後湯加和薩摩亞。從薩摩亞,之後2000年似沒有遷移,玻裏尼西亞文化形成。馬克薩斯群島公元300有居民,夏威夷和塔希提公元600,新西蘭公元750。
二  1513-1800 歐洲人的探險
1513 瓦斯科-努湼斯-德-巴爾沃亞(1475-1519)第一個在巴拿馬地峽看到太平洋的歐洲人,他稱為大南海。1520 費南多-麥哲倫(1480-1521) 98天裏進入太平洋和到達菲律賓群島。路上沒有重要發現,他在宿務被殺。1564-65 西班牙在菲律賓第一個殖民地 發現從菲律賓到墨西哥的好航線。1567 阿爾瓦羅-德-門達尼亞(1542-95)從秘魯卡亞俄航行看到圖瓦盧群島和翁通爪哇, 到達所羅門群島。1595 第二次航行從卡亞俄去菲律賓群島殖民,發現馬克薩斯群島,他在聖克魯茲去世。1577-80 弗朗西斯-德雷克(1540-96)越太平洋到東印度,為第一個英國環球航行者。
1605-06 佩德羅-費爾南德斯-德-基羅斯(1570-1615)門達尼亞的一個船長,從卡亞俄出發尋找未知的南方大陸(澳大利亞),他在新赫布裏底看到澳大利亞聖靈島。1642-44 阿貝爾-塔斯曼(1603-59)荷蘭探險家,發現塔斯馬尼亞,他命名為安東尼-範-迪門(荷蘭東印度總督名)。他還發現新西蘭,和湯加,斐濟,新愛爾蘭,新不列顛。他證明澳大利亞不是南極大阹的一部分。
1722 雅可布-羅赫芬(1659-1729)荷蘭探險家,發現複活節島和薩摩亞。1766-67 薩謬爾-瓦利斯(1728-75),菲利普-卡特萊特(1733-96)英國船長,進入太平洋尋找南方大陸,分別發現塔希提和皮特凱恩群島。1768 路易-安托萬-德-布幹維爾(1729-1811)法國海軍上將,探險家,進入太平洋訪問塔希提;之後去薩摩亞,聖靈島。1768-71 詹姆斯-庫克(1728-79)第一次航行去塔希提觀察金星淩日;然後環繞新西蘭的北和南群島和沿澳大利亞東海岸。1772-74 第二次航行尋找南方大陸,他的航行證實不存在。1776-79 第三次航行尋找從哈德遜灣至太平洋的通道。他在凱阿拉凱誇灣(夏威夷)被殺。其餘人經東印度和好望角返回英國。1785-88 讓-弗朗索瓦-德-拉彼魯茲(1741-88)與兩艘船星盤和布索萊, 探險薩摩亞,在萬尼科羅(所羅門群島)失蹤。1788 第一艘英國流放船到澳大利亞植物學灣,建悉尼(傑克遜港)。英國宣稱東徑135度以東澳大利亞。1789 威廉-布萊(1754-1817)反叛的船員定居皮特凱恩島,這島1838被英國呑並。1791-93 喬治-溫哥華(1757-98)船長發現查塔姆群島和航行到夏威夷,那裏他卷入內部政治事務。1792-93 布魯湼-當特爾卡斯托(1737-93)搜尋拉彼魯茲訪問許多太平洋島嶼和就近考察新喀裏多尼亞。
三 菲律賓 
1400後穆斯林國家建立, 1565-1898 西班牙殖民地,1898-1935 美國統治
南印度帕拉瓦和北印度笈多時期印度文化傳入,印度化王國建立。11世紀中國紀錄菲律賓種族多樣和社會分散。1400年代穆斯林貿易國家在南菲律賓和部分呂宋建立。戰略位置和海軍與商業一起蘇祿蘇丹國成為重要的經濟和政治勢力。其他主要伊斯蘭王國有棉蘭老的巴彥和馬京達瑙。
1521 費爾南多-麥哲倫是第一個到達菲律賓的歐洲人。他在與拉普拉普領導的當地人的衝突中被殺。1543 魯伊-德-維拉多沃斯,由西班牙查理一世派出,被當地抵抗者趕走。名菲律賓初時是指萊特島,後來指整個群島。1565 米格爾-德-萊加斯皮在群島建西班牙人永久居民點。1571 馬尼拉成西班牙勢力中心,至1576現菲律賓許多地區被西班牙名義上控製,棉蘭老和蘇祿仍完全獨立。西班牙殖民地是原住民和西班牙人,少量中國人,麥士蒂索人(歐洲人與原住民的混血兒)的混合。
1635 西班牙在棉蘭老三寶顏建要塞提供在南菲律賓擴張的基地。之後馬京達瑙和蘇祿與西班牙發生一些戰爭,以和平條約和貿易協定結束。1663 三寶顏要塞被放棄。這期間穆斯林國家鞏固內部勢力和與荷蘭貿易。
1717 總督費爾南多-馬紐爾-德-巴斯塔門改革政府財政。1718 西班牙重建三寶顏要塞,又與穆斯林敵對。1719 牧師反對巴斯塔門的改革導至他被修士謀殺。1744 爆發達戈伊叛亂,政治和宗教上不滿的結果,叛亂持續幾十年。南菲律賓政治競爭繼續,哥打巴托的蘇丹國稱霸棉蘭老。1751 西班牙與蘇祿間戰爭爆發。蘇祿軍隊掠奪米沙鄢和呂宋,造成西班牙人嚴重問題,他們的財政資源因不停戰爭枯竭。 國王允許各省總督貿易給他們商業壟斷。1755 非基督教中國人被排擠出菲律賓,為西班牙政府控製船運貿易稅收政策的一部分;中國麥士蒂索人(中國人與原住民的混血兒)成為在他們地方有分量的經濟勢力。1762 馬尼拉被英國占領,七年戰爭的一個結果。群島一係列叛亂,最嚴重的是伊羅戈-迭戈-西朗D。1764 英國把菲律賓的控製還給西班牙,歸還的殖民地政府麵臨嚴重的經濟問題,與西班牙帝國總的衰退而聯係。1765 為應對財政問題,總督弗朗西斯科-萊安德羅-德維亞納軍事和財政改革,同時場長貿易,擴大種植園,和從西班牙移民。1768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蘇祿建貿易站和駐軍,最初一個時期這地區商業和政治由蘇祿主導至19世紀中。海盜和奴隸貿易對蘇祿權力的至關重要。18世紀後半期,穆斯林卻掠騷擾菲律賓的西班牙地區,使這些地區人口減少。1774 政府任命原住民和麥士蒂索人為牧師,削弱修士勢力。1775 英國軍事力量從蘇祿排除。1776 西班牙停止以原住民和麥士蒂索人牧師代替西班牙神父。1781 何塞-巴斯高-伊-瓦爾加斯(1733-1805)成立一煙草公司為西班牙增加稅收但剝削生產者,引發反叛。1785 皇家菲律賓公司成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