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聞銘

開這個博客,有感而發,聊中國美國的事,講現代文明的故事。
正文

美國社會的第四權

(2024-03-18 15:15:42) 下一個

美國社會的第四權

蔣聞銘

現在的資本主義,是金融資本主義。現代社會,個人擁有的資本,即使是頂級富豪,也有限,錢都在銀行裏。銀行是門生意。一個個掙錢養家的,有了餘錢,銀行說,你錢放在家裏不安全,招賊,放到我這兒,我幫你存著給你利息,你要花隨時來拿。對你這當然是好事,所以錢就都到了銀行裏,積小成大,富豪的錢,跟銀行比,就都不算什麽了。

你的錢到了銀行,他們根本沒幫你存著。他們把這錢,拿去買股票,買國債,借給熊彼特 (Joseph Schumpeter)的創業者。跟銀行借錢要付利息,借錢的人付給銀行的利息,比銀行給儲戶的利息高。銀行這門生意,賺的是利息的差價。你可能會問,那我到銀行取錢,他們拿什麽給我?答案是給你的錢,是別人剛存給他們的。大家都來取錢,叫擠兌,做銀行這門生意,最怕儲戶擠兌,儲戶一擠兌,銀行就破產。1928年開始的十年經濟大蕭條,就是從擠兌造成的金融危機開始的。

銀行的資本,是金融資本。金融資本是經濟發展的推手。創業者和金融資本,誰也離不開誰,合作分利。全世界哪裏有發展潛力,金融資本就往哪裏去。金融資本到了哪裏,先進的生產技術就去哪裏,哪裏的經濟就發達起飛。亞洲四小龍,四小虎的經濟騰飛,中國大陸前三十年的飛速發展,國際金融資本是推手。掌握著金融資本的銀行家們,整天琢磨的,是哪兒有發展潛力,哪兒能賺錢。 

銀行的生意,是錢的生意。人一碰到錢,本能地就坑蒙拐騙一起上。所以銀行的生意,要有嚴格的監管。誰來監管?當然是聯邦政府。美國政府監管銀行的機構,是美聯儲 (Federal Reserve),聯邦儲備委員會。做銀行這門生意,規矩多了去了,一本一本寫著,目的不是防銀行被騙,而是防止銀行坑蒙拐騙。

一共有多少美元在流通,是一筆糊塗賬,  M0, M1, M2, M3, 算法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現在大家用 M2 比較多。美元2008年的M2,不到八萬億,2022年是二十二萬億。一看這兩個數,就知道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美聯儲的錯。互聯網經濟從九十年代興起,社會財富急劇增加,美聯儲往經濟體係裏放錢的速度太慢,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什麽次貸危機,金融海嘯,都是表象。危機是怎麽解除的呢?先借錢給商業銀行,再量化寬鬆,一句話,使勁放水,就是使勁往經濟體係裏扔錢。放了十四年,從八萬億放到二十二萬億,好不容易,有了些通貨膨脹的苗頭。

美聯儲是美國的中央銀行,有十二個分行。聯邦儲備委員會,有七個委員,每一位都是總統提名,參議院批準,任期是十四年。美聯儲的責任,是通過調控美元的總體量,維護美國金融係統的穩定,保障美國經濟體係的健康運行。美聯儲名義上是聯邦政府的一部分,但實際上是獨立於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權。委員們的任期很長,製定貨幣政策,不需要總統國會批準,和最高法院相似,超然於黨爭和現實政治之上。美國總體的經濟情況不好,美聯儲就往經濟體係中放錢,錢放多了,通貨膨脹,美聯儲就把錢往外拿。放不放,拿不拿,總統國會說不上話。美聯儲開會,七名委員和十二名分行行長都參加,都有發言權;但是隻有七個委員和五個分行行長有投票權。這五個分行,紐約分行算一個,其它四個輪值每年換。

美聯儲調節貨幣總量,用的辦法,是買賣美國國債。美國政府花錢,每年要做預算,國會批準了,聯邦政府才有錢花,最後通過的預算,是總統和國會談判妥協的結果。聯邦政府的收入,靠聯邦稅。每年的預算,花的比收的多,這就有了個窟窿。政府要填這個窟窿,就發國債。國債是政府打的欠條,有利息,是銀行主要的投資渠道,沒有之一,也是最保守的投資。銀行給儲戶的利息,永遠低於國債的利息。美國國債,回報不高,但是是全世界最保險的投資。

美聯儲要放錢,就到債券市場去買美國國債,買國債的錢,是無中生有來的,寫個數,印都省了。國債不是錢,是欠條,銀行用手上的欠條,到美聯儲換現金,經濟體係裏,流通的錢就多了。美聯儲放水,放多少,沒有定數,按銀行之間互相借貸的隔夜短期利息為準。什麽意思呢?流通的錢多了,錢就好借,利息就往下走,所以每一次決定放錢,不定數,以利息降多少為準。比方說,美聯儲決定將利息下調0.25個百分點,意思就是他買美國國債,買到體係內的現金流,讓銀行之間互相借貸的隔夜利息降0.25個百分點為止。中央銀行,通過市場買賣的機製。調節美元的總體量。這樣操作的好處,是不一刀切,錢往哪裏放,哪個銀行需要多少,他們自己知道自己定。

經濟過熱,通貨膨脹,美聯儲要減少流通的美鈔的總量,就賣美國國債,銀行民間,把手裏的現鈔,拿去買了國債,流通的錢少了,借錢的利息就往上升。美聯儲賣國債收錢,也沒有定數,以利息上升到一個數,比方說0.25 個百分點為準。美聯儲不管誰借給誰錢,隻是用買賣國債的手段,通過市場運作,將利息弄到它想要到的數。

政府影響經濟,有兩條途徑,一條是貨幣政策,權在美聯儲手上,美聯儲開會做決定,做完就執行,與總統國會沒關係。一條是財政政策,加稅降稅,財政預算,是總統和國會的事。美國經濟好壞,不能說和總統沒關係,但是關係遠沒有與美聯儲那麽直接。過去一百年裏美國經濟三次大的危機,1928年的大蕭條,1970年年代的高通脹,2008年的次貸危機,都與美聯儲錯誤的貨幣政策密切相關。 美國的老百姓,也不是不明白,但是手裏的選票,管不到美聯儲,隻能管到總統。所以經濟情況好,大家對總統的滿意度就高,反之,總統就挨罵。

老布什這個總統,做得真實不錯。蘇聯是在他的任期內崩潰的,第一次海灣戰爭,收發自如,全麵勝利。民眾的滿意度,一度達到了百分之七十多。但是蘇聯崩潰後,美國經濟和全球戰略,都必須做大的調整,一時間經濟情況,看起來就不好。這是勝利中的問題,與老布什的政策,沒有一毛錢關係。但是經濟一不好,民眾對他的滿意度就斷崖式下跌。他競選連任失敗,自然是政治經濟,各種因素加在一起,但是經濟下行,是主因。

現代文明和近代中國 (全書目錄鏈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just_soso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BW' 的評論 : 頂!
經濟權力 (金融權力+實業), 政治權力(傳統的狹義三權之和),和意識形態權力(學術和新聞)可以看作更廣義的“三權”,其中意識形態比頂級兩權(經濟和政治)稍弱。當然,無論廣義和狹義的三權,都有交織之處;比如說,聯邦儲備委員會,有七個委員,每一位都是總統提名,參議院批準。
美國“把權力裝進籠子裏”,是以一係列的安排來限製傳統的狹義三權。
蔣聞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BW' 的評論 : 把美聯儲說成是和其他三權加在一起的頂級權力,是對美國的社會製度十分深刻的觀察,但是有標新立異之嫌。您看我下麵的這一段,是不是更符合實際一些:

現代社會,將負責社會生產的經濟體係和負責維護市場社會秩序的政治體係,做了明確的切割分離。經濟體係中,自由市場錢做主;政治體係中,分權製衡直接選舉,選票做主。政治體係和經濟體係,平行獨立,用人字型的架構,相互支撐。
HBW 回複 悄悄話 美國的金融權力應該定義為與政治權力平齊的頂級兩權分立。美國的三權分立也隻是在政治權力的範圍之內。全世界僅此一家,別無分號。其他國家的金融權力都是在政治權力之下的。
ahhhh 回複 悄悄話 美聯儲是私人銀行,不是政府的一部分。隻有主席是總統任命的。其實就是花姐的白手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