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音古詩隱藏的秘密:破譯古日語中的禪機。
日語古典詩《いろは歌》(即《以呂波歌》,由50個音一次性不重複排列而成,天衣無縫。)是對五十音的“充滿詩意”的教學,但恐怕沒有多少人領會到它的內容富有禪機、哲理:
いろはにほへど ちりぬるを
わかよたれそ つねならむ
うゐのおくやま けふこえて
あさきゆめみし ゑひもせす
大意翻譯為:
色彩雖豔麗終將凋謝,
誰又能長久不變?
超越人生迷途的深山,
不再貪夢浮華,沉醉虛幻。
這首詩默默寄托了“諸行無常”的佛教哲理,表現了日本文字與哲學思維之間的密切關係。
《いろは歌》原是日本平安時代的一首假名回文詩,每個假名隻用一次,而一氣嗬成,廣泛用於日本小孩的啟蒙識字教學,同時讓他們從小就領會到佛陀“諸行無常”的思想。
為貼近原詩意境與佛教哲理,並保留文言美感,以下直譯成古漢語:
色華雖豔,終歸凋落;
我生何者,得保常恒?
生死幽關,今朝已越;
淺夢不留,迷醉不染。
いろはにほへど(色華雖豔):色彩芳香,雖極盛亦終將凋謝。
ちりぬるを(終歸凋落):散盡歸空,花落本然。
わかよたれそ(我生何者):我與世人,誰能不老?
つねならむ(得保常恒):世無常住,豈可久恒?
うゐのおくやま(生死幽關):“有為”之奧山,指煩惱輪回之路。
けふこえて(今朝已越):今日已度彼岸,超出塵境。
あさきゆめみし(淺夢不留):浮生若夢,不複貪戀。
ゑひもせす(迷醉不染):不複迷醉,無有沉溺。
全詩以佛教“無常”“空”“解脫”為中心思想,用委婉的詩意描繪世事如夢幻泡影,應超越生死、覺悟本性,走向涅槃彼岸。
如果我們將《いろは歌》翻譯為更優美、更具古風的魏晉文體與楚辭體兩種版本:
色豔雖鮮,終歸塵土;芳華易逝,若夢如浮。
吾生孰常?時運多舛;百年迅忽,轉眼皆空。
有為深穀,生死高關,今朝已越,超然寂然。
不戀淺夢,不沉醇酒;心無所係,神朗誌玄。
風格特點:雙句對仗、意境清峻,仿佛南朝誌士談佛論道,隱含“空”、“常”、“苦”、“樂”諸義。
色華其豔兮,忽而零落;
盛年難久兮,命亦若薄。
誰人能久兮,天道常易;
吾心所悟兮,不複追昔。
越彼幽嶺兮,生死之門;
今日而度兮,息我煩根。
淺夢不羈兮,醇酒不沉;
清心寡欲兮,道契真真。
風格特點:運用重章、疊詞,辭意簡練,適合吟誦,意境寧靜高遠。
其實,古日語的《いろは歌》原是用漢字寫的,禪義更明。
一、《いろは歌》原文如果以「萬葉假名」的方式,還原最古的形式,《いろは歌》的標題也可能寫作:
《以呂波歌》:(參照日本在《平安時代》以前的作品《萬葉集》)
《五十音歌》漢字版(古日語中的漢字可借意或兼借音)
色は匂へど 散りぬるを
我が世誰ぞ 常ならむ
有為の奧山 今日越えて
淺き夢見じ 酔ひもせず
二、解釋與對照:
日語假名 |
中文 |
意義解說 |
---|---|---|
色は匂へど |
色雖芳香 |
表示人生如花,雖美終凋零 |
散りぬるを |
終將凋謝 |
花開終謝,人生無常 |
我が世誰ぞ |
吾生誰人 |
人間世事,皆非恒久 |
常ならむ |
可長久者乎 |
世間無常,佛教無常觀 |
有為の奧山 |
有為深山 |
“有為”對“無為”,代指紅塵、煩惱 |
今日越えて |
今已越之 |
超越煩惱障,出離之意 |
淺き夢見じ |
不再作淺夢 |
表示悟道者不再沉迷幻象 |
酔ひもせず |
不再沉醉 |
不再沉迷世間欲望或煩惱 |
三、全文擬寫總結(古日文風漢字直譯):
色雖芳香,終歸凋謝;
吾之浮生,誰能常久?
越此有為深山,今已悟道;
不再作淺夢,亦不沉醉。
這就是將《いろは歌》以古代日本的漢字表達方式,重構出的“原意兼音義”之文本。
下麵,我們用佛教用語再解析一遍(如色即是空、無常、有為法等),每句配上禪宗公案或佛教典故:解讀其中蘊含的哲理與修行意境:
一、全詩原文漢字與假名對照)
假名句子 |
借音漢字寫法 |
漢語釋義(佛教義理) |
---|---|---|
いろはにほへど |
色は匂へど |
色相雖美麗芬芳, |
ちりぬるを |
散りぬるを |
終將凋謝散盡。 |
わかよたれそ |
我が世誰ぞ |
吾世中又有誰人, |
つねならむ |
常ならむ |
能常住不變? |
うゐのおくやま |
有為の奧山 |
別再困在種種有為法之深山, |
けふこえて |
今日越えて |
今日要超越得渡。 |
あさきゆめみし |
淺き夢見じ |
不再作膚淺的夢 |
ゑひもせす |
酔ひもせず |
不要再沉醉於斯! |
“匂”(におい,讀作 nioi 或 niou) :是古日語中表達色香美感的一個詞,其意義不限於“氣味”,也指代一切感官之美——視覺上的豔麗,嗅覺上的香氣,色香味觸法“五蘊”,甚至情感上的溫暖。但禪意深長,它明示五蘊的美是短暫的、無常的。
二、佛教義理總結:
這首歌是典型的空性思想詩歌,被稱為“佛教音韻詩”,它將五十音(除ん以外)包裹在八句中,形成一首回文、無重複音節的五十音全涵詩。但更深的意義是:
無常觀:色即是空,芳香終散;無一法常住。
我執破除:自我(我、我所)皆屬虛妄。
超越有為:從煩惱、輪回的深山脫出,步入清淨之道。
不住夢幻:不作淺夢,不醉五欲;乃“無住生心”之體現。
三、禪宗公案對照:
以呂波歌詞 |
禪宗意境或公案 |
---|---|
色は匂へど 散りぬるを |
“春花秋月何時了?”“春有百花秋有月,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人生如花,色,轉眼開謝成空。 |
我が世誰ぞ 常ならむ |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悟無常之理,即修行起點。 |
有為の奧山 今日越えて |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萬萬千,如墜深山,今日得出。 |
淺き夢見じ 酔ひもせず |
如臨濟義玄所言:“無事是貴人。”不夢、不醉,即為大徹大悟者。 |
最後,請玩味本詩的白話文版:
色香味雖美,終歸凋零落;
誰於浮生中,能得常住我?
有為如深山,今朝我越過;
不虛逐淺夢,亦不醉寥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