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影《Sight》中的文革場景

(2024-06-03 06:55:26) 下一個

最近看到幾篇帖子評論電影《Sight》,特別是裏麵的文革場景。有的認為是美化了文革,有的認為,文革就是那個樣子。

我沒有看那部電影,隻是通過這些帖子了解了一點電影的內容。下麵是我在一篇博文下的評論:

文革是中國的一個符號。是每個中國人心底的痛。

王醫生這部電影,是在美國拍攝的,是拍給美國人看的,為什麽一定要提文革呢?難道會讓自己感到更光榮嗎?為什麽要給中國人留下文革的烙印呢?

打個比方,在華爾街的一個辦公室離,有兩個高級白領,有相同的高工資和職位,彼此友好,但也彼此競爭。C來自貧困家庭,國家不好,父母對他也不好。雖然飽受磨難,但他極其努力,才做到現在的位置。另一個A來自富裕家庭,從小父母給了他巨大的愛,也同他父母一樣是虔誠的某某徒,但是他仍然十分努力,處處都表現得十分優秀。那麽C和A,誰在職場上更有競爭力呢?況且C還逢人便說他的痛苦經曆,就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見人就說:“當初我那阿毛啊,,,我不知道春天裏還有狼”。。。。

我們生存的世界,是一個非常勢利的世界。曾經有一篇博文,題目好像是:我奮鬥了多少多少年,才能同你一起喝星巴克咖啡。也是將的一個來自貧困農村的人的奮鬥故事。

但是,人們會因此看得起他嗎?他說那些,隻會讓人更看不起他。

聰明一點的人,會編造一些自己光鮮亮麗的故事,將自己的成功,說成是運氣好。

既然已經跳出火坑,就不要對火坑念念不忘,否則,一輩子都生活在火坑的陰影裏麵,多麽成功,也是枉然。

而且,要多為在美國土生土長的下一代想想。他們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為什麽卻是黃皮膚?而他們的上一代,卻對中國的落後津津樂道,好像自己不是中國人一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野彪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oer' 的評論 :
尊重曆史當然是對的。但王醫生那段文革經曆,恰恰不是他的真實經曆,是他編出來的。
在那個年代,是性禁錮的年代。何況是一個14歲的孩子,根本不會痛女孩到公園談戀愛。83年嚴打的時候,沾屄即死,強奸是死刑。這也導致了那個年代過來的人,後來發達後性方麵的需求變得無法控製。
王醫生寫文革這段曆史,與劉慈欣寫科幻也要寫文革一樣,是為了附和反共的市場,為了得到更多正直而有良知的人的支持。就像文學城大多數正直而有良知的網友,如果不提文革、不將中華民族說成是人類最劣等的民族,他們就會非常不滿一樣。對於這些網友而言,隻有痛罵中國,否定中國的曆史文化,才能顯示出他們的正直和良知。
野彪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hhhh' 的評論 :
南京大屠殺同文革不是一回事。
南京大屠殺是國恨家仇,是中國人,就不能忘,這同是否反共、是否五毛,沒有關係。台灣人、香港人,也一樣不會忘記南京大屠殺。
北京_01link 回複 悄悄話 難道隻有出生高貴才能成為人生的典範?艱苦奮鬥成才不值得稱讚?現代文明社會稱讚的就是那些曆盡艱辛萬苦,奮鬥成才的人生,那才是真正的英雄。炫耀家庭背景和特權,那是典型的封建思想,陳腐的等級觀念,與現代社會和文明格格不入。
扭曲時代 回複 悄悄話 邏輯思維混亂
blueflame 回複 悄悄話 樓主思路奇怪
boer 回複 悄悄話 尊重曆史有什麽不對呢?這段曆史對他的人生影響太大了,不寫都不行。
竹風_如火 回複 悄悄話 某種程度上很對,人沒有必要死死抱著過去,不放,你的苦,你的不易,沒人能夠感同身受!如果,你有幸從苦難中掙脫,有幸成為成功人事,就好好的享受所有努力之後帶來的快樂,不要為任何過去而絆蹶。
不過,那隻是一部電影而已。正如,猶太人,德國人願意如否,都有“辛德勒的名單”等電影。
ahhhh 回複 悄悄話 想到日本人常說:為啥中國人老要提什麽南京大屠殺呢?
Firefox01 回複 悄悄話 電影屬於文學作品,既已發行,好壞自由觀眾評說。既改不了電影,也改不了曆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