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往事歲月

華人在美留學及職場的往事
正文

從華大求職經曆到貝*實驗室及我華大的導師

(2023-04-14 11:03:36) 下一個

       記得是1986夏天,主校園去醫學院C分校園的校車開的挺快(中間沒站), 一路上無暇欣賞路邊森林公園的美景,腦子裏還在思索著係裏剛發給每個博研生的信件。(根據過去10年的數據,係裏博士研究生平均學業是6.8年,係裏希望大家能夠抓緊一點 ……。)雖然我的論文題目早已決定,而且進度問題不大,可是隻有找到雇主才能畢業! 82年元月算起到年底已是5年整,也是時候按著老大的腳印轉型了。之前已經發出N封求職信,上個月隻有貝*實驗室的F先生詢問過,一幕幕浮現在腦海裏,思緒萬千

      電話突然響起,我興奮地抓起,當電話裏麵傳來個別的中文詞匯時,我已猜想到他應該也是華人。他說我是貝*實驗室的F,在JF實驗室裏做事,你最近寫給他的求職信,他讓我了解你一些情況。F問了一些我博士論文的大方向,進展如何,等等。細節記不清了,隻是記得他問到我的數據采樣過程是不是在“A-to-D之後。因我當時的原始采樣是從數字文件開始,並沒有動手做過A-to-D全部錄音過程,所以我的回答有點模糊。工作幾年之後才搞清A-to-D裏麵的細節。F電話裏沒有給我明確的答複,但幾天後我突然接到當時在B*工作的Dr.S電話。我當時並不認識他,更不熟悉他的背景。隻知道一點點B*貝*實驗室的曆史關係。Dr.S說你給貝*實驗室的求職信轉到我這裏。我也熟悉你論文導師M,可是人事部P被看為H*組織的一部分,B*不允許接受來自那邊來的的外國留學生。不過不用擔心,已經將你的材料轉到N公司的貝*實驗室,他們沒有那個限製,會直接和你聯係。

      我的博士論文委員會有2位並列主席,一位是C, 另一位就是M。多年之後我才知道華爾街日報在1957年曾經報道過M實驗成果,他應該是美國第一個證實大猩猩具有語音天賦,特別是元音識別腦細胞的科學家。他1958年到聖市的CID之後,這個領域開始成為他的研究專題。當時的CID裏隻有一位懂計算機科學並且是剛從MIT來的博士C。幾年後C華大工學院創建計算機係並一直擔任係主任。我可能是他近10帶的第一個從中國來的讀博學生。CID時是華大醫學院的科研掛鉤單位,當然也是因為M具有的聯邦多年撥款資助項目。當時在幾個月前偶然看到的MPI寫的研究項目申請報告上,我居然還被列為首席計算機科學家。多年後當媒體抱怨聯邦醫學研究撥款開支太高,我想自己當年的博士論文研究經費可都是來自那裏。聖路易斯的CID20世初由當時來自奧地利著名的耳鼻喉醫生Goldstein創建的,30年代時期在哈佛大學來的D帶領下,CID研究所成為世界在聽聾領域的科研先鋒。畢業前讀過D發表的CID70周誕生日命題文章,才知道兩位導師當年都在他手下共過事。D是我在華大讀博期間唯一榮幸見過的美國科學院院士。

     M指控的A*官司在聯邦法庭上打了近30年,最後贏了。聯邦法庭長達上千頁的判決書上除了眾所周知Divesture,也就是從8411日開始,A*擁有的當地電話業務分出7個獨立的上市通訊公司。當時這7個公司被媒體同稱為貝*係統。除此之外A*須將自己的貝*實驗室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歸自己。另一部分成為B*,被新成立的7個通訊公司共同擁有7年。在19841月前,A*實驗室具有近5000個博士學曆的研究員,這還不算碩士及本科學曆的工作人員。後來才知Dr.S這樣背景下從貝*實驗室轉到B*。新成立的B*就在附近,而且可以像貝*實驗室一樣,在這7年中保持相對的獨立,可以獲取聯邦讚助。但是他們也不允許接受對聯邦有敵意的機構,例如2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H*條約組織。在這個條款之下還有小字部分,其中將ZG為H*條約國之類。後來知道B*人事部見到我的履曆表就是為了這些小字部分緣故而轉給新成立的N*公司的研究室。

        當天像往常一樣,下了校車之後,我向西走到分校園的頂頭,進了CID研究所大樓,南窗下麵就是通往市區的高速公路(I-64)。從83年暑期開始,我在這裏已經跟M幹了近3年。在收到Dr.S電話後幾天,N*公司的實驗室的一位經理打電話讓我去那裏麵試。當後來拿到就職聘請信之後,也沒有任何猶豫,這樣在貝*係統一幹就20年。十多年後我所在的S公司又收購了當年的母公司,改名稱為新A*,我向實驗室的副總講起這段曆史,他也倍加感慨。在貝*係統鼎盛時期,7個S*實驗室加起幾乎有120個研究員,到最後隻留下我所在的S公司一家S*研究室,很幸運我是剩下5人之中一員。

     在N*公司工作期間,經常接觸Dr.S,因為他所在的B*公司有7個老板。7年之後,7貝*係統的公司必須按聯邦法庭當年的判決書將B*公司賣了。後來才知道Dr.S也是華大畢業博士,在M手下的C*實驗室做過博士後。Dr.S貝*實驗室後來在B*公司期間,因他發明的DS技術在語音界赫赫有名。他不僅是位出色的科學家,也酷愛音樂。有一年夏天他當時參加的一個近30人的業餘管炫樂隊去歐洲慈善性的巡回表演。回來之後他講起此事,我從來沒見過他那麽喜悅。如果我當年發給JF的求職信不是被他受理,並在他的努力下跳過H*條約組織的小障礙,又轉給他在貝*實驗室過去的同事,我也不可能去N*公司新成立的實驗室。如果當時華大工學院沒有計算機係主任發的那份博研生督促信,我的華大學生時代可能延續到兩年以後,也就趕不上那個第一班車,可能職場生涯就是另一條路。

        華大讀博初期,學過一門基礎課,用的2本教課書之一就是JF寫的。對一個初學者而且是外國窮留學生,領導貝*實驗室的JF是當時通訊界公認的權威,高不可攀的人物。沒想到3年之後竟然跟著我工作的N*公司貝*實驗室的幾個老板去參觀他的航母。JF對我們非常熱情,可能也是因我當時的老板曾經在他手下做過博士後。在貝*係統前後幹了20年,JF是我見過的最平易近人的高管權威之一。現在都很難相信像我這一個無名之輩居然給他寄求職信。現在回想起來,隻有站在華大這樣巨人的肩膀上,我可能才會敢寫那封求職信。如果重新洗牌一次,我還是會選擇華大的。

       離開華大十幾年後,在Dotcom時代,C和他係裏兩名年輕教授創辦了一個小公司,專門研發超高速集成電路設計。幾年後被當時全國最大的網絡公司收購,價格4億美元,成為華大工學院中教授創業史的最高記錄。幾年後我在公司宣布的最新技術購買清單上看到這個產品的名字。後來C創業道路上做了很多年,一直到今年初我在工學院的季刊上看到院長寫的紀念C文章。C的座右銘正如他車的牌照上寫的: 盡力工作, 誠心善良。 沒有華大這塊敲門磚,也沒有我的今天。如果我把華大比喻為一塊敲門金磚,那可以說C給了我一把金鑰匙,M教我如何開鎖,S幫我找到門在哪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HarryZ1108 回複 悄悄話 謝謝閱讀,可能是用了太多字母,有點繞。華沙條約國曆史老掉牙了,這個詞的曆史知道的人不多了!很好的建議,以後寫這段曆史應該去掉隱語。
dakinglaile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就是關係有點繞, 可能是裏麵用了太多字母代替全稱吧。
貝爾實驗室拆分,南方貝爾這些沒經過的美國企業變動,華沙條約(?)這種曆史大背景如果寫全了應該會幫助更多人能馬上理解這段曆史吧,不是特別明白為什麽現在還需要用隱語來代替。
HarryZ1108 回複 悄悄話 當年要不是NIH的grants,可能會少許多博研生。
ying312 回複 悄悄話 信息密集,內容豐富。同為WashU校友和了解點NN研究的IT讀者,覺得很親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