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左海右的博客

找尋一百年前早期留美學生的身影和求學經曆
正文

早期巴伯學者:一百年前的中國女留學生

(2023-04-07 15:04:02) 下一個

在早期中國留美學生中,有一個特殊的女性留學生群體,她們是美國密西根大學所授予的“巴伯東方女子獎學金”獲得者,也被稱為“巴伯學者”。由於她們在女留學生中具有代表性,對這個群體的研究成為中國留學史、尤其是女性留學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民國初期,北京政府對教育的重視引發了又一波興辦學校及出國留學的熱潮。與此同時,密西根大學的聲譽在中國迅速提升,成為中國學生赴美留學的五大首選學校之一,與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康奈爾大學齊名。此外,密西根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一道,成為中國女留學生最多的兩所大學之一。1917年,密西根大學正式設立了由校友列維·巴伯捐資、麵向東方婦女的巴伯獎學金,為亞洲女性提供了難得的在美國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該獎學金很快就吸引了大量的中國女留學生,成為她們獲得留學經費的重要渠道。在這批女留學生先驅中,出過吳貽芳、王世靜這樣世界著名的女子大學校長,丁懋英這樣獻身中國醫療事業的傑出人物,以及劉叔庭、顧靜徽等多位在數學物理領域中有所建樹的女博士。

圖1 密西根大學巴伯獎學金獲得者合影(1921-1922年)

上世紀20到40年代,“巴伯氏東方婦女獎學金”在中國有很高的知名度。在該獎學金1917年到1950年之間的260多位得主中,中國女性獲獎者就有120餘人,約占總數的近一半。筆者認識一位朋友,她的母親和姨婆分別是上世紀40年代和20年代的巴伯學者。然而,自1950年後,密西根大學與中國大陸的這一教育交流渠道逐漸中斷,直到70年代末才開始恢複,一位中科院研究生院78級的女研究生獲得了巴伯獎學金,成為三十年來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巴伯學者。

近年來,巴伯東方女子獎學金及早期的巴伯學者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曆史學家陳雁[1]從留學史研究的角度考察了巴伯獎學金製度及其對近代中國女性留美的重要影響;尹曉冬和李睿[2]研究了巴伯獎學金與中國近代八位女物理博士;範明的係列文章[3]則用優美的文字和細致的描寫,講述了巴伯獎學金及其得主的故事,並從1928-1930年的巴伯學者合影照片中辨識出大部分中國留學生,對她們一一做了介紹。

不同時期的巴伯學者們有著不同的特點。為了全麵了解這個中國女留學生群體,並為研究中國近代教育史和留學史提供一些原始資料,本文介紹了1917-1922年中全部15位來自中國的早期巴伯東方女子獎學金獲得者,通過在網絡中挖掘到的曆史碎片信息,拚接出了她們百年前不平凡的求學經曆和大致的人生軌跡。

這些女性絕大多數都畢業於教會女子學校,是中國女性中最早接觸到西方文明和現代科學的一批人,有兩位還是在中國本土最早取得學士學位的女大學畢業生。她們挑戰了中國封建社會對於女性教育的禁錮和歧視,追求與男子相同的求學機會,在留學期間多數人都取得了碩士或博士學位。畢業後,她們將所學到的知識帶回中國,與其他歸國留學生一起,成為中國現代化的推動者。這些女性主要從事醫療衛生或教育工作,大部分人當過大學教授或中學校長。她們中有一批傑出的社會活動家和婦女運動領袖,為中國婦女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的轉變做出過重要貢獻,其中三位還獲得了美國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另外,除少數幾位獻身事業而終身未婚者外,這些女留學生自主選擇的另一半幾乎都是“海歸”留美學生,而且大多數是在密西根大學留學時的同學。有幾對戀人在學成畢業後先在美國結婚,然後一起回國,體現了她們挑戰傳統的勇氣。

一百年過去了,這些早期巴伯學者中許多人早已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自上世紀40年代以來,有關多數人的資料已經遺失,使我們難以深入了解她們的完整人生和社會貢獻。因此,筆者希望能夠得到這些傑出女性的後人或研究者們提供的修正和補充,以更好地了解她們的經曆。在網絡上,幾位最出色的巴伯學者的簡曆相對容易找到,出於完整性的考慮,在此也一並列出。

1.陳慈愛(Gladys Flora Ding,Cu Ai Ding,Chen Ai Ding 1895 - ?),1917-1918年密西根大學巴伯學者。

圖2 陳慈愛(1918年)圖源:美國國家檔案局

福州人,家庭是美以美教會在當地最早的成員之一。陳慈愛畢業於華南女子大學(又名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的前身華英女中。1915年7月赴美留學,入美國堪薩斯州溫菲爾德市的西南大學學習,1917年取得學士學位。同年被密西根大學研究生院錄取,並獲得該校當年新設立的巴伯東方女子獎學金,成為獲得該獎學金的第一人。她在密大修過細菌學、水分析、溫度計量、植物病理學、微生物學和社會學等課程。她的一位教授說,陳慈愛是在為從事涉及普通科學和醫學的公共衛生事業做準備[4]。她於1918年取得密西根大學植物學科學碩士學位。歸國後回華南女子大學任教,是當時該校唯一具有碩士學位的華人教師。1926年,陳慈愛放棄了代表中國和華南女大去歐洲參加基督教女青年會世界會議的機會,申請到美國俄勒岡州立農業大學的國際友誼獎學金,去該校研究生院進修了一年家政學。學成後在華南女子大學開辦並主持了家政係,任家政兼生理學教授。不久她將家政係讓與其他教授主持,第三次赴美留學,於1927-1930年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學位。在這個時期,華南女子大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1927年中國各地收回教育主權的呼聲中,華南的外國校長和教務長相繼辭職,王世靜被校董會選為首任華人校長,她在1928-29年去密西根大學再次深造後,於1930年1月正式就職。遺憾的是,陳慈愛這次沒有學完就回國了,而且沒有再回到華南女子大學,原因不詳。在1932年密西根大學介紹巴伯東方女子獎學金的手冊中,她的通訊地址已經是在上海市了。

2. 薑愛蘭(Ai-lan Giang,1896-1938),1918-1923年密西根大學巴伯學者。

圖3 薑愛蘭(1923年在密西根大學)

南京人,出生在山東青島,中學時就讀於南京美以美教會女子中學,1917年畢業於以“中國第一所教會女子大學”著稱的華北協和女子大學。同年7月赴美留學,入堪薩斯州的沃什本學院,1918年獲巴伯獎學金,去密西根大學學醫,1923年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在校期間曾是中國學生會幹事。畢業之後的兩年在底特律市的兩家醫院做實習醫生,1925年回國後在天津北洋女醫院擔任醫師,主管外科、產科和婦科。當時的女醫院院長是在密西根大學取得醫學博士,比她早幾年畢業的清華特別官費留學生丁懋英。薑愛蘭1928年開設了自己的私人診所,在天津頗有名氣。她同時每天服務於教會的伊莎貝拉費舍爾醫院(天津婦嬰醫院),在自己健康狀況嚴重惡化的情況下,還堅持每周去西沽從事其他的社會服務。根據密西根大學的校友記錄,她在1935年已經患病並做了手術,1938年3月在青島病逝,終年42歲。

3. 蔡靈納(Lina Tsai,1896-1918),1918年密西根大學巴伯學者。

圖4 蔡靈納(1918年在密西根大學)

江西九江人,父親是衛理公會教徒、中國最早的一批傳教士,曾在美國學習。對她影響最大的是她的姨姨,1896年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取得醫學博士後回國行醫傳教,以高超的醫術醫德享譽江西的康愛德(Ida Kahn)。蔡靈納1915年從著名的九江教會學校儒勵女中畢業,之後在康愛德那裏做了六個月的助手。1916年9月到美國中部衛斯理安學院學習,1918年獲得巴伯獎學金,轉到密西根大學讀醫學預科,是繼康愛德、石美玉、鄒邦元之後,第四個到美國密西根大學學醫或讀醫學預科的九江儒勵女中畢業生,她的前途一片光明。然而,蔡靈納不幸在1918年12月感染了當時在世界大流行的西班牙流感,在安娜堡密西根大學醫院病亡,年僅22歲,令全校震驚和惋惜。

4. 唐美貞(Me-tsung Dong, 1887 - ?),1919-1923年密西根大學巴伯學者。

圖5 唐美貞(1923年在密西根大學)

江蘇上海人,1908年畢業於上海中西女中琴科並留校任教。1919年8月赴美留學時是浙江湖州女中教師。她先進入密西根大學音樂學院學習鋼琴與聲樂,並獲巴伯獎學金。1923年畢業,取得學士學位,其後又獲得清華學校津貼,在俄亥俄州歐柏林學院學習音樂一年。回國後從事過教育工作,曾任上海中西女中音樂教師、南開大學英文教師。唐美貞的丈夫是她在密西根大學時的同學、留美歸國工程師馬開衍(Ma Kai Yen),1932年任西北實業公司技術主任。全家居住太原,抗戰時期又去了長沙、香港。

5. 劉劍秋(Gien-tsiu Liu, 1897-1977年),1919-1924年密西根大學巴伯學者。

6 劉劍秋(1924年在密西根大學)

江蘇邳州人,父親劉吉庵是清文庠生、基督教長老。劉劍秋於1914年從南京匯文女中畢業,留校助教一年。1915年考取金陵女子大學,1919年畢業,為該校首屆5名畢業生之一也是在中國本土最早取得學士學位的女大學畢業生。同年8月赴美留學,1919-1924年在美國密西根大學文理學院和醫學院學習並獲巴伯獎學金,1924年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在校期間曾任密西根大學中國學生會副主席。1925年回國,在上海瑪格麗特教會醫院(西門婦孺醫院)擔任醫師。1927年回金陵大學擔任大學醫師和暑期學校總經理,並參與了金陵大學管理委員會[5]。1928年在浙江定海醫院擔任醫生。1929年在杭州教會醫院擔任醫生。1940年代,她是上海人和婦女醫院的醫務主任,此後又自設診所行醫數年。1956年任上海市盧灣區產院醫生。在1957年的反右運動中被劃為“右派”。1977年3月,劉劍秋病逝於上海,終身未婚。

6. 曹淑貞(Zok-tsung Tsao,1896 - ?),1919-1923年密西根大學巴伯學者。

圖7 曹淑貞(1923年在密西根大學)

圖8 宋美齡與8位密西根大學女畢業生合影(1938年),圖源:陳雁

出生於北京,1918年畢業於上海中西女中琴科,在畢業時與另一女生夏路得共同舉辦過高水平的鋼琴演奏會。同年12月赴美留學,先入馬薩諸塞州的達娜豪爾女子學校,後被密西根大學錄取並獲得巴伯獎學金。1923年,她取得社會學文科學士學位,與青梅竹馬、留美學生張信孚(Chang Sing Fu,1923年美國春田學院畢業,歸國後任南京東南大學體育教授、國立中央大學體育係主任)在馬薩諸塞州春田市結婚。回國後先後在漢口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國立中央大學任教。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宋美齡於1938年5月邀請婦女界領袖及各界知名女性代表50餘人在廬山舉行談話會,共商動員全國婦女參與救亡工作大計,會議決定以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婦女指導委員會為推動一切工作的總機構,這是中國近代婦女運動中的一次重要事件。在52名參加廬山談話會的各界知名女性代表的名單中,有包括曹淑貞在內的8位前美國密西根大學巴伯學者,其他人中有吳貽芳、王世靜、張藹真、張維楨、高君珊、黃翠鳳,可見這些人在婦女界的影響之大。曹淑貞當時是南京新運促進會婦女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

7. 黃倩英(Helen Lee Wong,1899-1972),1919-1923年密西根大學巴伯學者。

圖5 黃倩英(1923年在密西根大學)

江蘇人,出生在上海的一個基督教家庭,祖父黃光彩是中華聖公會第一任華人牧師。父親黃佐廷1896年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曾任上海基督教青年會會長,1911年起長期擔任駐美國華盛頓的中國留美學生監督,1919年死在任上。黃倩英中學時就讀於著名的教會學校上海中西女中。1915年5月,她作為清華特別官費生赴美留學,入華盛頓特區附近的的瑪黛拉女子中學、漢娜莫爾學院(大學預科學校)。1919年獲得密西根大學巴伯獎學金,入該校讀醫學預科,後轉讀教育學,1923年獲得文科學士學位。在校期間曾任密西根大學中國學生會主席、中國留美學生月報副主編、北美華人基督教學生會幹事。回國後與在密西根大學時的同學、留學歸國的鐵路工程師林鳳岐(Ling Feng Chi)結婚,並隨其到山東青島。1930年後投身教育事業,曾出任青島教會學校私立聖功女中的首任校長,1936年受聘國立山東大學教授英文。1946年,黃倩英在四十七歲時完成自己多年心願,取得醫學博士學位,1948年在上海通過醫生考試後正式從醫,在昆明軍區醫院當醫生。1953年隨夫到四川成都,在鐵路醫院工作。1962年與丈夫一起退休,1972年10月因病逝世[6]。黃倩英的母親薛葩是一個挑戰世俗、開明能幹的傳奇人物,她繼承丈夫的遺誌,致力於中國的教育事業。黃倩英的兩個妹妹黃倩儀是清華1921年專科女士,黃倩鴻是清華特別生,她們學成回國後都曾在母親創辦的學校任教。

8. 韓恂華(Julia Han,Julia H. H. Han, 1899 - 1966),1921-1923年密西根大學巴伯學者。

圖10 韓恂華(1923年在密西根大學)

天津人,天津富商韓渤鵬的六女兒,中學時代就讀於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前身為北洋女師範學堂),與鄧穎超、劉清揚等人是同學,曾是五四學潮中的風雲人物。1920 年 9 月,鄧穎超、韓恂華等四人,代表到教育部請願的津京500多名女校學生,遞交了改革女子中學的請願書。1920年,北京大學招收了9名女生為旁聽生,成為北大第一批女大學生,其中就有在哲學係聽課的韓恂華。她在1921年9月到美國留學,入美國密西根大學教育學院並獲得巴伯獎學金,1923年取得學士學位。其後又獲得清華學校津貼,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進修教育學、藝術、家政管理,1924年取得文科碩士學位後回國。她的名字還出現在1926-27年協和醫學院研究生的名錄中,主修營養學。韓恂華的丈夫鄺壽堃(Kwang Show Kun)是1919年清華學校庚款留學生,1923年畢業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采礦係,1925年學成歸國,是中國著名的采礦專家和礦業教育家。韓恂華於1966年去世。

9. 梁就明 (Tsau-Ming Margaret Liang,1901-?), 1921-1922年密西根大學巴伯學者。

圖11 梁就明(1922年在密西根大學)

廣東番禺人,1921年6月畢業於廣州嶺南大學,取得學士學位,是該校第一位女大學畢業生。同年8月赴美留學,到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生院教育係學習並獲得巴伯獎學金。1922年,她取得教育學碩士學位,與在嶺南大學和美國密西根大學時的同學黃兆鴻(Wong Shiu Hung,歸國後任教複旦大學,曾任國立音樂專科學校董事長)在密西根州底特律市結婚。回國之後投身教育事業,曾任複旦大學教授、國立勞動大學教育學教授、國立音樂專科學校講師、上海女學校長。她在1928年著《教育學ABC》一書,成為教育學的啟蒙經典。書中講述了教育學的定義,教育的意義、目的、職能及製度,各國教育行政製度,最近歐美教育思潮,中國今日的教育及其需要。

10. 陶善敏 (Shan-Ming Tao, 1896 - ?),1921-1924年密西根大學巴伯學者。

圖12 陶善敏(1924年在密西根大學),圖源:密大賓利圖書館

浙江嘉興人,畢業於金陵女子大學(1922屆)並取得學士學位。1921年8月到美國密西根大學文理學院、醫學院學習並獲得巴伯獎學金。1924年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衛生學院學習並獲得洛克菲勒獎學金,1926年獲研究獎學金,1927年取得該校衛生科學博士學位,成為中國在這個領域的第一位女博士。畢業後,她在密西根州衛生部擔任高級細菌學家。陶善敏在1928年回國,1929-1931年任中央防疫處細菌學專家,1931-1933年任上海女子醫學院細菌學與寄生蟲學教授兼上海西門婦孺醫院臨床實驗室主任,1933年後任中央防疫處疫苗股負責人[7]。抗日戰爭期間,她在昆明與“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等人一起從事疫苗研發工作。1945年之後,她在北京大學醫學院擔任免疫學科教授,之後長期從事細菌學與免疫學的研究與教育工作,在1956年被評為一級教授。陶善敏的丈夫林宗揚是中國醫學教育一代宗師、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學專家。

11. 王世靜 (Lucy Wang,Lucy Ceng Wang,1898-1983 [8]),1921-1923年密西根大學巴伯獎學金(Babour Scholarships)獲得者,1928-1929年密西根大學巴伯研究金(Barbour Fellowships)獲得者。

圖13 王世靜(1929年在密西根大學),圖源:密大賓利圖書館

福州人,祖父王仁堪是光緒三年的狀元。她於1913年進入福州華英女中學習,並在畢業後入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本科學習兩年。1919年,她前往美國晨邊大學繼續學習,於1921年獲得學士學位。隨後,她獲得巴伯獎學金,進入密西根大學研究生院學習,並於1923年取得化學碩士學位。她在美國的學習期間,還獲得過清華給予自費學生的津貼。王世靜1923年回國後受聘於廈門大學,1924年回到母校華南女子文理學院任化學係係主任。在1927年中國各地收回教育主權的呼聲中,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的外國校長和教務長相繼辭職。1928年,校董事會任命王世靜擔任校長。為了更好地了解教育和行政問題,她獲得巴伯研究金,再次前往密西根大學進行深入研究。1930年初,王世靜成為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第一任華人校長,從此開始了長達22年的治校生涯,成為民國教會教育和女性教育的傑出人物。在抗日戰爭時期,她帶領華南師生積極參加了抗日救亡工作,她也是1938年廬山談話會的參加者之一。1947年,王世靜榮獲美國波士頓大學人文科學榮譽博士學位。在1950年代初,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幾經院係調整,與其他學校合並為福州大學,進而又合並為福建師範學院。王世靜被閑置起來,而疾病和接二連三的政治運動更是讓她逐漸退出公眾視線,退休回家養病。她於1983年去世,終身未婚[9]。

12. 張藹真 (E-Tsung Vera Chang,1900-1974),1922-1926年密西根大學巴伯學者。

圖14 張藹真(1925年在密西根大學),圖源:密大賓利圖書館

圖15 1938年戰時兒童保育會負責人合影(中排左一張藹真,右一吳貽芳)

上海人,出生於基督教家庭,是宋美齡的世交好友。她於1920年畢業於上海中西女中琴科並留校任教。1922年1月到美國留學,同年獲得巴伯獎學金,進入密西根大學文理學院學習,在校期間還獲得清華學校津貼。1925年取得社會學文科學士學位,1926年取得教育行政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她與在密西根大學時的同學、清華學校1921年庚款留美學生王世圻(Wang Shih Chi,歸國後曾擔任福建省建設廳技術主任、西南運管局長、台船公司董事長)在洛杉磯結婚。張藹真在回國後投身教育事業和社會活動,成為1930-40年代中國著名的基督教社會活動家和婦女運動領袖。她曾任福建省立實驗小學校長、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教授、上海清心女中代校長、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常務董事。在抗日戰爭時期,她擔任新運婦指會(全稱“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婦女指導委員會”,是推動全國婦女參與抗日救亡工作的總機構,宋美齡和吳貽芳分別任指導長、副指導長)的總幹事、婦女慰勞總會常務委員兼保管委員、戰時兒童保育會常務理事(宋美齡、李德全分別任正、副理事長,常務理事還包括鄧穎超、孟慶樹、史良等13人)、南京新運促進會婦女工作委員會委員、南京國際婦女會副會長等職[10]。她也是1938年廬山談話會的參加者之一。1946年11月,她當選為製憲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任監察院監察委員。1974年3月,張藹真病逝於台北,終年74歲。

13. 薑愛梅 (Ai-Mei Giang, 1903-1988),1922-1925年密西根大學巴伯學者。

圖16 薑愛梅(1925年在密西根大學),圖源:密大賓利圖書館

南京人,中學就讀南京美以美教會女中,1921年畢業於華北協和醫學院。同年8月赴美留學,入密西根大學研究生院和醫學院進修,1922年獲得巴伯獎學金。她於1925年回國後,長期在上海仁濟醫院 (Lester Chinese Hospital) 擔任醫師,直至1940年代。薑愛梅的丈夫是她在美國密西根大學時的同學、1918年河南官費留學生王承黻(Wang Cheng Fu),中國著名的航空專家,抗戰時期飛駝峰航線的中國航空公司總經理。1948年全家到美國定居。薑愛梅於1988年在美國德州去世,終年85歲。

14. 黃玉貞 (Yuk-Ching Jade Wong, 1902 - ?),1922-1923年密西根大學巴伯學者。

圖17 黃玉貞(1922年在密西根大學)

廣州人,畢業於白鶴洞真光中學。1919年9月到美國留學,先入西部女校米爾斯學院,1922年畢業並取得學士學位。同年獲得巴伯獎學金,去密西根大學教育學院研究生院學習,1923年取得教育學文科碩士學位。1920–40年代,黃玉貞在廣州致力於教育事業和社會活動,是廣州基督教會婦女運動領袖。她曾擔任過廣州真光女子中學教師和代理校長、真光女中董事會主席、廣州基督教女青年會會長、明心學校校董、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執委會執委等職。在抗日戰爭期間,她積極領導了當地基督教女青年會的抗戰救亡活動。為表彰黃玉貞對中國社會的傑出貢獻,她的母校美國米爾斯學院在1942年授予她榮譽博士學位。黃玉貞的丈夫胡繼雄(Wu Kai Hung)是她在密西根大學時的同學,在廣州金融界、商界、教育界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廣州基督教的領導人物,基督教青年會職業學校校長。

15. 吳貽芳(Yi-Fang Wu, 1893-1985),1922-1928年密西根大學巴伯學者。

圖18 吳貽芳(1924年在密西根大學),圖源:密大賓利圖書館

浙江杭州人,生於湖北武昌。她早年經受過喪失家人的痛苦和纏足的折磨,長大後意識到不能用小腳來追求她成為一個現代女性的夢想,於是毅然決定解放雙腳。她先後就讀於杭州、上海、蘇州等地的女子學校。1916年插班進入金陵女子大學,是1919年該校首批5名畢業生之一,也是在中國本土最早取得學士學位的女大學畢業生。畢業後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任英文教員。1922年8月,她到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生院生物係學習,獲巴伯獎學金和清華學校津貼。1928年取得生物學哲學博士(Ph.D.)學位,成為密西根大學中國留學生中第一位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的巴伯學者。她在畢業後應聘回國任金陵女子大學校長直至1951年。吳貽芳是中國出色的教育家和婦女運動領袖。在抗戰時期,她團結各方麵力量為支援抗日戰爭做了大量工作,曾擔任過新運婦指會的副指導長、中國婦女慰勞抗戰將士總會常務委員、第一至四屆國民參政會參議員,也是1938年廬山談話會的參加者。1945年3月,作為中國代表出席聯合國製憲大會。在美期間榮獲米爾斯學院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1949年後曆任金陵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副省長、全國婦聯副主席等多種行政職務。她在1979年被母校美國密西根大學授予“智慧女神獎”。吳貽芳於1985年逝世,終身未婚。

參考資料:

[1] 陳雁:巴伯獎學金與近代中國女性留美_途徑、專業與意義,婦女研究論叢,2007.9.

[2] 尹曉冬和李睿:巴伯獎學金與近代八位女物理博士,中國科技史雜誌,2016.3. 

[3] 範明:她們從安娜堡走來:巴伯獎學金和中國女留學生先驅,知識分子公眾號,2020.

[4] Gladys Ding的照片及部分資料為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NARA)所收藏,引自Adrienne Ann Winans:《Race, Space, and Gender: Re-mapping Chinese America from the Margins, 1875-1943》,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2015.

[5] “The View from Ginling” (https://mct.barnard.edu/home/overview).

[6] 羅雲旭:《東成西就——七個華人基督教家族與中西交流百年》.

[7] 中國名人錄 Who’s who in China, 1936.

[8] 文學城博主@元亨利 在“美國入境檔案--王世靜”中對王世靜出生年月的考證.

[9] 潘麗珍:《伊人宛在 守護精神 Dr. Lucy C. Wang》.

[10] 宋青紅:留美女基督徒婦運領袖與戰時中國婦女工作.

[11] 本文參考了文學城博主@春後雨前SE :她們從安娜堡走來:九十年前的巴伯學者群芳譜;一百年前她們穿上了博士服;誰是中國第一位數學女博士. 博主@元亨利 和@西北東南 有關早期留學生入境資料的研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山左海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梁陳方案' 的評論 : 謝謝閱讀和留言!
梁陳方案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
橫河橋 回複 悄悄話 珍貴的歷史!感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