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蘭閣

認知無限,永無止境
正文

中國A股還會有牛市嗎?

(2023-08-06 06:12:12) 下一個

改革開放之初,剛決定開設股市的時候,老鄧曾說,好就留著用,不好就關了麽,這話的內涵可大,掰扯分析一下,時代性,見識,局限性,鮮明個性特征,都囊括其中,畢竟留過洋,開過眼,在文革後的中國,在意識前瞻性上,老鄧是中國的造福之人,開創性給滿分,沒得說。不過實施起來,對資本市場各種認識上的擰巴就來了,如今已到中年的中國股市,孱弱不堪,股市開了就關不了,除非你要終結一個世代,畢竟,上海證券交易所在清末就有了,民國時期也曾繁榮過一陣的,真關了,那個時代也就歿了。

資本市場是資本主義的集大成者,最能體現資本的意誌,有極高的獨立性,和政體,財政調控與管理,實體產業運營以及國際地緣政治之間,形成獨特的互動,反饋與製衡關係,可是說是人類文明在高度複雜的社會合作與發展架構上,搭建的最精妙的一個造物,在前瞻性和助力創新方麵,是個獨特的力量,功能上沒有任何可替代的東西,前無古人,也肯定後無來者。

不可完全操控同時又與自己形成了製衡角力的關係,這是現代文明塔尖上的東西,這是資本市場之所以偉大的核心,任何削弱其核心特征和功能的做法,最終都會被反噬的。

中國的資本市場,同樣要被冠於中國特色,要被置於誰誰的領導之下,要服務國企,融資是最重要的功能,其它的就兩說了。中國一貫的自我特色,在使用資本市場這件事上,屬於最知識匱乏,最擰巴,最大材小用的一個例子,一個積極健康的資本市場,對於國家的經濟,創新,金融,都有無比巨大的意義,金融地位也大不同,所以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都是一流的頂尖人才在運作,資本市場的優質與否,在產業發展上是通過持提升社會生產效率來表現的,在社會大眾之中則是通過長期穩定的財富效應來體現的,兩者之間互為因果,雖然波動與下跌避免不了,但中長期,不論對企業,對產業,對國家和投資人,正向的財富效應非常突出。

隻是即便發展到今天,很多人仍然以為資本市場,股市,就是錢生錢,炒來炒去,不產生任何實際價值的東西,這實在是一個太過於落後的認知,而且遺憾的是,中國A股的表現,表明管理層,製度設計者也差不多就這個水平。

許多具體的分析中國A股的角度,我就不重複了,例如無度的融資,無度的減持,基本沒什麽太多的資產並購,沒有明確可執行的淘汰機製等等,我隻想說一點,那就是長期逆資本意誌而行,一定會失去財富效應,投資群體沒有長期穩定的收益,社會生產效率的提升沒有通過資本市場來推進,這個市場終究是走不下去的,而這種情況,現在正在發生之中。

過去的20年,世界經濟總體上都取得巨大的進步, 中國是增速最快的一個,但是資本市場卻基本原地踏步,漲市值,漲數量,不漲指數,財富效應甚至不如銀行存定期,這不是日本經濟調整的20年,也不是希臘發生經濟危機後一點點騰挪爬起來的20年,是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真有那麽點勢頭在GDP上要超越美國的20年,結果竟然把資本市場弄成了一個毫無生機的所在,沒錯,房地產是漲破全球,要衝出宇宙的樣子,不過任何有質量的經濟體,都非常小心房地產市場的控製,抑製它的財富效應,因為這個東西,對提升生產社會效率的作用是零,甚至是負相關的。

當下中國經濟陷入困境,可同時居民儲蓄有133萬億之多,並且還在增加,急死了當政的一票人,希望這錢走出來,投資起來,股市漲起來,有虛擬的財富感,繼而消費起來,買買買!但是,毫無起色。

放在過去,中國政府要是號召資本市場動起來,那個激動,火爆,乃至瘋狂,可以說是立竿見影,現在這個不靈了,最近兩周如此大的政策力推,上證指數也就那麽腰來腿不來的躥噠幾下,漲是漲的,隻是人氣與真牛市時相比,差的很遠。

是好經濟促生了牛市,而不是造個牛市來提升經濟,這可不能反過來,不然結果一定是一地雞毛,中國這個大政府實力,真要造一個牛市也行,可後果怕是難以承擔,虛高的股價,一旦崩起來,大資金是完全束手無策的,所以如果無力保持經濟長期繁榮,靠股市脈衝式的火一把,最後的結果是雪上加霜,這可是要想清楚,不能亂來的事。

資本市場是市場經濟發展孕育出來的與之配套的體係,理論上計劃經濟是不需要資本市場的,如果你的特色是隻取其融資功能,那麽最終,它不僅幫不了你,還會成為拖你下水的累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悠步天 回複 悄悄話 說得不錯,讚一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