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蘭閣

認知無限,永無止境
正文

二元化的中國經濟走不下去了

(2023-06-10 20:27:57) 下一個

從現在起可以做一個明確的判斷,中國經濟在未來數年將一路南下,直到引發社會矛盾激化,然後會怎樣?不可測,不可知。

近二百年的中國的現代化之路,跌跌撞撞,時好時壞,這幾年有個時髦的詞叫國運,其實哪裏有什麽國運,全是認知問題,認知在線就好,文明之光的火炬別人點燃了舉起來,認得就跟著走,好運自然來,不認或者擰巴那就沒辦法,好牌也打爛,談不上什麽國運,後三十年的所謂好運是前三十年如此擺爛的結果,這叫選擇性失憶。

而現在,走著走著又往獨裁路上奔了,這東西最可怕,民不民主的真的不是最重要,不管你什麽政體,權力一定要有約束,那麽正常的腦力活動和財商情商就有發揮的空間,君主製被約束了皇權之後能運轉上千年,至今仍然能發揮積極作用,一點兒也不耽誤走進現代化,甚至引領和創造了現代化。

獨裁就不行,任何形式的政體,隻要出現這個影子,一定會有大麻煩,百分之百,因為獨裁本身就是一種病,政治和經濟體量越大,問題就會越大。中國經濟,目前就是這樣的一個背景,說中國人不聰明,這世界第二也不是白給的,可說他聰明,他就能容忍這樣開倒車,而且是在全民已經接觸和享用了現代物質文明之後,不知道這樣的財富隻是手中的沙嗎?這不是一個人的問題,不要隻罵一個人,這是民族文化傳統等一係列問題的綜合折射。

在這個大前提下談中國經濟,主基調肯定是看衰的,首先是內外環境都在大變,外部要減少對這種經濟體的依賴,中國製造確有優勢,但是它巨大的不安全性,也是極明顯的,不僅是台海因素,地緣政治,政體穩定性,價值觀等等,對於供應鏈來說,價美物廉速度快是好,但是安全穩定還是第一位的。

其次內部也在大變,當經濟體量達到這個級別,複雜性和多元化相互纏繞,已經成長為一個自適應體係的時候,出現了決策上的獨裁體製,破壞性將是巨大的,所謂自適應體係,就是完全市場化的,需要在市場經濟的空間裏自行呼吸,調配,調整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建立了市場經濟,但也一直沒放棄計劃經濟,甚至是並駕齊驅,走到今天,代表市場經濟的民營企業發展空間堪憂,而代表計劃經濟的國營企業,以及靠計劃體係發展的那些行業,早已過度透支了未來。

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外貿,投資和內需,外貿基本是市場經濟,也相對最健康,加上大部分的民生產業,主體是中小民營企業;投資更多是計劃經濟,基建,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至於內需,中國改革開放至今,一直都沒有真正成為拉動經濟的主力,未來肯定也不會了!

中國經濟為什麽一度跑得這麽快,這麽有特色,就是這個市場-計劃二元結構,它肯定是不科學的,甚至就是隱含危機的,但在一定的特殊時期,它發揮了效率,結果驚人。

但錯的就是錯的,人類已經用了近百年和幾乎一半以上的人口和地區試錯了計劃經濟,答案已經很明確了,認知沒跟上甚至把階段性的有效看作是中國長期的優勢會釀大錯的,直到徹底翻盤。

沒有市場經濟的建立就沒有民生,沒有就業,沒有國際貿易,也就沒有豐沛的稅收,沒有厚底子的外匯存儲,沒錢就搞不了基建,房地產,基礎設施和國際大撒幣;當中國改弦易轍使得自己的國際環境變好,後發優勢、廉價勞動力、低人權、資源集中,強勢大政府等因素齊發力,建立了一個全產業鏈的,與全球經濟體共呼吸的市場經濟體係,同時,逐漸變得有錢的政府,在基建,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方麵不斷出手,使得經商環境,供應鏈體係越來越好,從無到有,到彼此適配,相互促進,這種共振一度使得中國的投入產出效率達到舉世無兩的狀態,但凡事有度,這個結果是有極強的時效性的,效率來自完全無需付出試錯成本,別人成功的經驗可以照搬,所以抄作業達到一定規模,不能適可而止的話,就要出問題了。

計劃經濟的致命之處一是沒有經濟性考量的成本製約,二是無法形成反饋機製,或者說反饋會被體製中各類維護小群體利益的人攔截,無法傳導和培育正確的認知,蘇聯曾一度領先半導體產業,但是在電子管和晶體管發展的產業大方向上就著了計劃經濟致命的道,最後的結果天壤之別。

讓中國無比自豪與自信的是集中精力辦大事的體製優勢,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這對中國確實是優勢無疑,可以迅速趕超先進,但是抄作業永遠不會真正超過自己寫作業的,從0到1的難度是極其巨大的,從1到百到千到萬都不可與之相比,而且兩種體係培養的整個社會相關的體係都大不同,是完全無法替代的,也就是所,抄作業抄成一個強勢力量,仍永遠無法替代寫作業的,這對世界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體育是所謂中國優勢的最佳範例,舉國體製培養了金牌大國,卻培養不了體育產業,更沒有一個奧運項目來自中國創造,動用如此之大的財力物力,一個金牌的成本比對手高的無法計數,把這種情況反射到產業運作中,是沒有那個實體可以承受這樣的投入產出的。

舉國體製本質上就是一個巨大的抄作業工程,長期看是一貼毒藥,以為短頻快,彎道超車是可行的,這是一個巨大的認知誤區。

中國保留並發達了的計劃體製,這三十多年下來培育了兩個信仰,一個是房地產信仰,一個是政府能力信仰,很可惜這兩種塑造都是可怕的吸毒模式,就是極度依賴,大而不能倒,或者拿走就要死掉,因此房地產,基建就會走過了頭,再到完全過頭,直至透支,再透支。

最近十年出國的人常會嘲笑美歐像個大農村,基建,公共設施,政府辦事機構相對國內顯得陳舊,甚至破舊,誰不知道新的好的東西高大上?但是市場經濟體製有成本製約,有多種牽製,公用設施物盡其用是基本原則,  倫敦和紐約的地鐵百多年了,確實陳舊不堪,但是功能依舊。

中國自從發現了基建,公共設施,房地產對拉動GDP的效用,就完全無法收手,沒了約束,直到現在全部進入了過度透支模式,累積的債務積重難返,舊的還未請,新的複又來。

當下,因外部環境生變外貿疲軟,累加民營企業的受排擠,賺錢的能力,外匯儲備的下降,就業的壓力,在持續釋放中。

投資方麵,已進入到過度透支之後巨大的債務壓力之中,城投債,地方債,各種債,債中債。

房產持續三十多年的上漲,讓社會貧富差距不斷加大,財富一方麵向少數人過度集中,同時又把多數人壓在房貸大山之下,消費力越來越萎縮,使得央行放水降息都無法達成刺激消費的目的。

至此,三駕馬車全部跑不起來了,再疊加一個人口老齡化,出生人口持續下降。。。。。。

曾有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說過,中國經濟最大的危險就是它發展起來之後沒有經曆過一次像樣的衰退,這是非常冷靜睿智的觀察點,其實,很多道理哈耶克早在近百年前就在他的大作《通往奴役之路》中有詳細的解釋,有很多錯誤並不能被簡單識別,上百年,幾代人,前赴後繼,轟轟烈烈,最後的落筆,也就是一個錯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ali88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ali88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ali88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曉悟之 回複 悄悄話 老共對經濟掌控有一個最大的前提就是政權的穩定,他們清楚知道市場經濟能調動人的積極性,計劃經濟最終會導致停滯。
木子力_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老沉' 的評論 : 本質就是計劃經濟回潮,打退市場經濟,最後完蛋!
老沉 回複 悄悄話 同意作者分析,補充一點,中國經濟中長期問題的關鍵是國進民退。
6ba6 回複 悄悄話 "..曾有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說過,中國經濟最大的危險就是它發展起來之後沒有經曆過一次像樣的衰退,這是非常冷靜睿智的觀察點..."

的確,以為自己成了長勝將軍,但30年都沒事,也算運氣很好
ahniu 回複 悄悄話 農民文化根深蒂固。
3百年是有道理的。
Firefox01 回複 悄悄話 各種陷阱太多了,黑天鵝不時出現,總想短平快,彎道超車。不可持續發展,也是全球問題之一。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整個全球化就是二元經濟。資本全球化,勞保環保規則並沒有全球化。去全球化就是在糾正或者適應這種,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不匹配帶來的各種問題。
東方明月-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人不聰明,這世界第二也不是白給的,可說他聰明,他就能容忍這樣開倒車,
-----------
中國人聰明,但缺乏道德勇氣。像當年司馬遷為真實曆史的獻身的民族脊梁已經被鎮壓,剩下的就是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三十六計聰明。中華文明的精華已經消費殆盡,許多國人到了國外還是喜歡陰謀論,喜歡偉大領袖,希望美國出偉大領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