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夜話

當遇到困惑時,上帝離我們太遠 , 而近在咫尺的同類又在認知上眾說紛紜。請允許我借此寶地,排遣、自說自話。
個人資料
正文

走近荷蘭

(2023-05-08 16:00:06) 下一個

        荷蘭,猶如一幅蒙塵已久的畫卷,當你走近她時如緩緩展開這一聚光燈久違的橫幅畫軸。 仰觀,她像布魯斯宮廷畫中展現的恢宏史詩;俯視,她像倫勃朗《夜巡》中升騰的市井煙火;左瞧,她像哈爾斯酒徒》裏洋溢出的淋漓暢快;右看, 她像維米爾擠奶女工》中彌漫出的恬靜美漫;眯眼一看,她像一幅十八世紀西歐低地國家田園風景畫;定睛一瞧,她又像梵高向日葵》中掩飾不住的心靈火焰。

 

      三天的阿姆斯特丹行程,如饑漢食快餐。但假如踩點得當,仍能品嚐出其中的無窮美味,而且受益匪淺: 你也許會修正原來腦海裏已存的鬱金香、風車、木鞋、奶酪、白藍彩釉瓷器和紅燈區 – 這些吸引關注的表象。 你或許會發現,原來荷蘭過去的輝煌對當代世界的貢獻,其品味奢華則是他們創新和勤奮的動因,以及其盛行的現代做派或許是對未來世界的引領 – 那些常被人們忽略的深層。

 

        當你走進阿姆斯特丹郊外讚斯(Zaanse) 展區小木屋 ,映入眼簾的則是一台台十六、七世紀織布機。不難想像鼎盛時期的讚斯地區,上千家木屋織布機為磨坊風帆和航海船帆日夜織梭,保障著“海上馬車夫”的荷蘭阿姆斯特丹— 世界貿易中心的輝煌,是一個怎樣的熱火朝天。

       貿易立國為位於低地的荷蘭帶來繁榮—博采集世界各國之美物,豐富自己國民百姓之民生。

 

        讚斯工業區展區的數十家的件件實物,也許更能向人們述說當時荷蘭食品加工、木材、造船、工業原料的製作的宏大規模和引領著當時的世界經濟發展走向的史實。

 

         當你來到倫勃朗故居博物館時,你會近距離一窺當時市民如何的生活品質。從倫氏廚房擺設和布局到客廳油畫展現的商賈服飾,市民生活無不流露著豐衣足食,居世界之顛的生活品質的奢華。荷蘭人在新教的洗禮下,人們謙卑有加,飽暖之後的商賈對藝術品低調奢華的追求,更使得以倫勃朗為代表的荷蘭畫派得以大行其道,至今仍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趣向。

 

       當你在 荷蘭皇宮逗留觀詳時,躍然眼前的這個曾經的市政廳,裏麵財政、審計、稅收、保險、破產辦公室和法庭,應有盡有。這些無疑不是在為繁榮當時商業資本活動保駕護航,從而對現代商業資本製度和法規的來龍去脈有一個感官認識。那裏展現的市政議會、孤兒院等慈善機構和市民的參與和法製的完善,為社會穩定功不可沒。你或許從中不難領略荷蘭人血液裏的自主、自治和自由的曆史,源遠流長。

 

        當你觀賞鬱金香時,也許會無意中介入該行業發展曆史。其中荷蘭人炒作花苞的狂熱,讓你多少了解現代商業資本製度和法規的來龍去脈和股票期貨市場源自荷蘭的雛型,見證荷蘭人在孕育資本市場和完善它時撒下的瀝瀝血本。

 

          1801年彼得大帝微服化妝木匠,偷師阿姆斯特丹的造船技術,以卑謙身段學習荷蘭技術文化的佚事,更是佐證了當時荷蘭商業的發達,執技術經濟之牛耳,引領世界潮流的輝煌。

 

          如今,也許在常人眼中,荷蘭鉛華洗盡,淡出世界聚光燈下。篤悠悠、慢悠悠是荷蘭人的生活常態:人們騎著自行車在街道上穿梭往來,大街上空氣彌漫著大麻的氣味,紅燈區裏早已失去青春活力的紅衣女郎沒精打采地招攬生意,同性戀在那裏更是如魚得水…

  

         荷蘭人頹廢了嗎?荷蘭夕陽西下了嗎?

 

        事實上,荷蘭是今天的農產品出口大國,航天技術的大拿和晶片光刻機的大牛,西歐邊陲異常低調的經濟強國。

 

         當你乘坐運河船駛經王子運河,國王運河和紳士運河,兩岸矗立的風情萬種的聯排十七和十八世紀荷式精巧別致的住房別墅時,你仍然會感受到三、四百年前荷蘭商業資本主義的昔日輝煌和低調的奢華。

 

         當你在風車大磨坊觀看著風力驅動的石滾碾壓麥子的展示時,無不感到這個在蒸汽動力之前,主導大規模生產的磅礴氣勢。

         當你在鬱金香展廳裏得知早在三百年前,幾個鬱金香花球苞就曾被炒到相當於現在的三十萬美元天價時,無不覺得早期期貨股票市場的瘋狂近在眼前,同時對催生出股票市場的法規製度,敢為人先、大智大勇的荷蘭人,刮目相看。

         當你在其一舊時工業區參觀著一座座食品加工、木材、造船、工業原料加工的實物、音頻和油畫時,對為現代人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先驅,從心底佩服。

 

         了解備受新興資本家們親睞的倫勃朗一代“黃金時代”畫家生平,你會看到了資本繁榮的軌跡。遊曾經的阿姆斯特丹市政廳,你會了解到了那時的財務、稅收、保險、審計以及破產、法庭一係列現代資本主義經濟保障的源頭所在。 

 

 

        隨著參觀的深入,你越發感覺,三四百年來,在那片土地生活的是一群怎麽舒服怎麽來的人。他們行使著自由、自主和自治且行為低調,享受著前輩的殖民或奮鬥成果和沉浸在自己的生活節奏之中。

  

         你會看到荷蘭人低調奢華、 居功不傲、謙卑態度和曾引領人類進步的豁然。  

 

       短暫的觀光,卻留下深刻印象:荷蘭,是一個寬容、開放、自由和多元化的社會標杆,是一個生來熱愛自由的人們心向往之的地方,更是一幅掛在這個地球展廳裏難以複製的優美風景畫!


 

(圖片源自gettyimage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白貓媽媽 回複 悄悄話 我剛從荷蘭回來,喜歡得很,鬱金香,風車和木鞋。 我們去了阿姆斯特丹得梵高博物館,Rijksmuseum 以及其中的維米爾特展。 去了羊角村Giethoorn, 去了海牙,Delft,在Keukenhof 看鬱金香。在鹿特丹的Kinderdijk 看風車。我們還順便去了比利時(Antwerp - Bruges - Ghent-布魯塞爾),又開車去了法國諾曼底。兩個星期。收獲滿滿。
ahniu 回複 悄悄話 可惜照片不是自己的。
thx for sharing.
cowwoman 回複 悄悄話 尼德蘭三十年戰爭對英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影響深遠。荷蘭輸在低地和人口稀少上了。英國贏在人口結構複雜,多元,隔海是天然屏障,得以後來壯大。地理位置對文明的壯大非常重要??
荷蘭沒有天然屏障,反革命的先驅很容易被羅馬勢力壓製收伏。荷蘭人在紐約也打不過人多勢大的英國。
荷蘭人的開創地位有目共睹,連今天滿天飛的飛機鼻祖也是荷蘭人後裔。

荷蘭人在東亞和東南亞殖民也沒太成氣候。而英國遍世界開花,人多還是力量大。
董蘭丫 回複 悄悄話 不知道你是否還在荷蘭,如果在的話可以去看看海牙的Maurits 博物館,阿姆斯特丹還有梵高博物館,航海博物館,Delft有世界著名的瓷器博物館和加工廠, Gouda盛產奶酪,水城Giethoorn羊角村,還有Den Bosch的Jeroen Bosch博物館等等都非常值得一看。
祝你旅途愉快!
wxc8585 回複 悄悄話 大讚!您寫個旅遊攻略會更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