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夜話

當遇到困惑時,上帝離我們太遠 , 而近在咫尺的同類又在認知上眾說紛紜。請允許我借此寶地,排遣、自說自話。
個人資料
正文

經濟學家的尷尬

(2023-03-11 22:30:37) 下一個

        隨著美聯儲八次加息,美國通貨膨脹居高不下。以消費型為特色的美國經濟主體對勞動力的需求仍表現強勁勢頭,盡管高科技行業不斷裁員,但有些雇主抱怨在就業市場招不到合適的勞動力的大有人在。加息非但沒有有效地抑製通脹,反而使某些金融機構壓力巨大,引爆銀行關門,昨天矽穀銀行的暴雷便是一個不祥之兆。

       於是美國經濟學家和華爾街金融分析師們紛紛反思以過去對付通脹手段和貨幣收緊政策是否能渡過即將到來的經濟”颶風“。

       實際上,錯誤地把脈經濟走向,祭出不恰當的措施在現代經濟社會來說已是司空見慣事情。經濟預測的問題一直以來困擾著各國經濟學家:預測準確則一炮走紅,反之聲名狼藉。

        記得四十四年前,初次接觸當時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的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感到自己找到了經世濟民的寶藏,書中道理易懂且引人入勝。但碰到當時震耳欲聾的《資本論》時,自己卻感覺完全找不到北並且倍感沮喪。

        以後囫圇吞棗地學習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以及涉及到的凱恩斯、哈耶克、弗裏德曼等經濟學派理論,不知不覺地在一門叫做經濟學的學問上磨蹭了七年之久。 

 

       現在想來,年輕時除了幾年插隊的皮肉之苦外,就是那幾年在經濟學上倍受的折磨和困頓,真是不堪回首。

 

       1987年作為計劃經濟大本營的Economist 在世界銀行中國處工作見習時,漸漸感到所學的經濟學的理論對現實世界各國的經濟活動指導作用,不盡人意。

 

      值得慶幸的是,後來與經濟學絕緣,陰差陽錯地避免了身為經濟學者的尷尬。

 

     那麽,經濟學家到底是在做什麽呢?

 

    他們試圖解釋人類的經濟活動,規範人們的行為,預測經濟發展的未來和引領人類經濟發展的方向。

     因此,在天朝上國,經濟學升為當今顯學,經濟學家自然就成為權貴們的新寵了。

 

     大國特色經濟學難以自洽,我們姑且不論。即使邯鄲學步西方,其微觀經濟學中的供與求市場均衡理論是建立在人們信息的獲得完全對稱、市場完全競爭的基礎上的。這在網絡通暢的今天也做不到商業經濟信息對稱,即便在自由程度極高的發達國家也找不到完全競爭的市場。加上一些稅收,福利,環保等法律法規因素,以及事實上存在的各種形式的壟斷,使得價格扭曲。

         宏觀經濟學中的經濟增長、商業周期、就業、通脹以及貨幣和財政政策等理論,更是無不帶著實驗室裏假設條件的痕跡。
 

       經濟學家們不論是在輕車熟路的計劃經濟,還是在報守教科書上的西方理論方麵,那些基於某些假設條件,恰恰這些條件往往是不切實際,難以達到的或極為簡單、有局限性的。更重要的是忽略了人性的貪婪。因而他們做出的預測、給出的方案,往往是錯誤的,與真實的經濟運行,南轅北轍。

 

      我覺得,預測對了是你的運氣,預測錯了才應是常態。灰頭土臉才是東西方經濟學家們的本來麵孔。
 

         縱觀曆史,人類的經濟活動不是始於經濟學或經濟學家的誕生,也不會止於經濟學或經濟學家的消亡。經濟學或經濟學家的出現無疑為解釋這個世界多出了不同的視角,至於所提出的方案是否切實可行,那隻能讓實踐驗證了。

         今天科技創新和網絡人工智能的發展-- ChatGPT-4勢不可擋,必定會催生許多全新的行業,從而改寫了傳統意義的生產、流通和消費領域,使得這些領域在形式和概念上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活動中所依賴的生產要素也在內涵和外延上也在更新。經濟學不應報殘守缺,而是要回答新形勢下的疑惑,引領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    

        經濟學家們若能銘記凱恩斯的遺訓:“經濟危機何時發生不可預測”,也許會釋懷良多。畢竟,諾貝爾經濟學獎還是要有人去領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楊和柳 回複 悄悄話 想看這樣的文章,但是不能隻做文獻綜述。哪怕預測錯了,在預測過程中對各種因素的分析,也能對人啟迪。強過為了不出錯而喏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