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夜話

當遇到困惑時,上帝離我們太遠 , 而近在咫尺的同類又在認知上眾說紛紜。請允許我借此寶地,排遣、自說自話。
個人資料
正文

希臘聖托裏尼島隨想

(2023-03-09 15:03:34) 下一個

       佇立在甲板上,凝望著漸漸離去的希臘聖托裏尼島。眼前,一片潔白的方狀房屋,高低不等錯落有致,簇擁著炫藍色的圓屋頂,陽光照耀下顯得格外的旎麗迷人。

        遊輪緩緩地行駛在一汪碧藍的海麵上,遊人們盡情地欣賞著由火山噴發的岩漿形成的獨特的地中海經典美景。

        沒有什麽人在意深水下麵曾是巨大的火山口,然而此時自己心中卻莫名地飄過一絲憂傷: 

        公元前1600年前,就在這裏,火山噴發,摧毀了亞特蘭蒂斯城,將其深深地埋葬在了海底;火山爆發引起的海嘯,吞沒了周邊的克裏特城,西方文明搖籃的搖籃就這樣,毀於一旦… 

         無可否認,盡管消費了西方文明大半生,自己對西方文明了解尚停留在皮毛。出於好奇,這次從文化沙漠出發,逆尋到文藝複興發源地佛羅倫薩,趟詳於古羅馬共和國和帝國中心--羅馬城遺址,最後追溯到古希臘雅典城邦的衛城,隻想感受一下西方文明發展的源跡,彌補蓄積已久的遺憾。

         一路走來,心潮澎湃。人類文明如此脆弱:

自然災難摧毀了愛琴海的克裏特文明;蠻族入侵斬斷了邁錫尼文明發展的脈絡;斯巴達人、馬其頓人、羅馬人及土耳其人肆無忌憚地入侵摧殘古希臘文明。古希臘城邦早已覆滅,然而隨著亞曆山大的征討擴張,出現了希臘化時期,羅馬帝國的興起和文藝複興,卻使得古希臘文明香火延至整個西方世界。

         今天我們所接受的教育,所享有的現代文明文化藝術科技等,無不歸功於古希臘的先哲們:泰勒斯、畢達哥拉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希波克拉底等一大批古希臘人。是他們奠定了哲學、數學、醫學、文學和藝術等領域的基礎。

         所以說,“我們都是希臘人”,這一英國詩人雪萊的名句,不僅界定了當時西方人的文化屬性,而且也適用於當今世界的大多數人的文化屬性。 

        人類文明發展至今,“我們都是希臘人”已不可逆轉了,但它並非盡人所意,中華文明的優質元素參入不足。做為生物屬性的中國人的自己,理應在文化屬性上成為“中華希臘人”。

         檢視自己,廝混於西方多年,自己骨子裏仍鮮有民主精髓之流淌,行動上的科學方法更乏善可陳。雖生於中國,但缺乏中華文明文化底蘊。因而自己現在既不是“希臘人”,也算不上是合格的“中華人”。

         何時能成為“中華希臘人”呢?要想成為,還是很難。但願,不要在下一次文明毀滅前,自己還裏外不是個“人”… 

 

 

 

(注:此文成稿於2016.9.5, 圖片源於gettyimage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