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夜話

當遇到困惑時,上帝離我們太遠 , 而近在咫尺的同類又在認知上眾說紛紜。請允許我借此寶地,排遣、自說自話。
個人資料
正文

讀三朝國師自序有感

(2023-03-08 18:12:05) 下一個

      吾旦國師王學兄《美國反對美國》大作問世卅年有餘,今方目睹。

      遺憾的是愚即無政治學素養也缺美國研究造化,生怕誤讀曲解旦友王兄的思想精華,特觀其序 — 其本人對自己整本書的高度概括之序。 

       序言開宗明義,用“曆史-社會-文化”模式解構美國,也就是成書《美國反對美國》。 

      然而,當旦友王兄言及相比“具有兩千多年悠久曆史的文明古老大國”,”為什麽隻有兩百年短暫曆史的民族,成為當今世界首屈 一指的發達國家?” 時,使人難以相信他是以“曆史-社會-文化”模式敘事,分明沒有意識到美國這種“發達”其深厚的思想史(包括社會和文化)源自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思想家,並溯源到古希臘。旦友王兄如此的誘導,隻能使國人讀後加強原有腦海裏的“隻有兩百年”印記。 

       旦友王兄在美國轉悠半年,最驚人的發現莫過於這個悖論:美國反對美國了。正如他感慨的那樣:“把美國僅僅看成是“剝削剩餘價值”,“資產階級專政”、看得一無是處,那麽現實的 美國便會反對這祥的“美國”、僵化觀念中的美國。如今又出現了另一種極端,有的人把美國想象成富麗天堂,十全十美,那麽現實的美國同樣反對這樣的“美國”、理想化的美國。” 

       此時,愚完全理解旦友王兄發現新大陸的興奮。遺憾的是,這位旦友王兄不去反思是誰造成國人對美國認知的僵化思維,反而知道真相後轉身便去騙另一波眼瞎耳聾(不明真相)的人。為此,自己有這個旦友學兄而感到無地自容。 

       其實,但凡到美國後曾留意的人都不會忘記,時常在不同場合裏會聽到的諸如“美國即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的說法。然而,旦友王兄如獲至寶,甘願就所謂“悖論”產生洋洋灑灑的文字,不得不使人佩服,同時也為旦友王兄的“批判精神”點讚。 

       愚聞,近兩百年前,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在美國轉悠一兩年後,拿出驚世之作《美國的民主》,與當年托克維爾踐行、觀察、獨立思考不同的是,我們的旦友王兄則有備而來,引經據典手到擒來,馬克思、列寧及美國研究泰鬥名家H·S·康?傑、亨廷頓,魚貫而出。大段轉述別人論點,而非獨創。機巧運用辯證法(事情的兩麵性,有好就有壞。其實用辯證法的另一種譯法詭辯術較為貼切),顯露出其工廠批次產品的印痕。 

        通篇讀來,旦友王兄的序,壓根不見人是主體之體現,不得不使人質疑這位專攻西方政治製度和思想史的旦友王兄是否領悟到了西方文明之精髓。於是,對於兩眼隻盯著物質指標的旦友王兄而言,在他的書的結尾得出下述結論也就不足為怪的了:

      “美國的體製,總體來說建築在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和民主主義的基礎上,但它正明顯地輸給一個集 體主義、忘我主義和權威主義的體製。” 

      正是旦友王兄這一觀點的堅持,驅駛著他為其恩主保駕護航,沿著不歸的路道高歌猛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