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手尖,頂筆上天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詞賦動江關
個人資料
正文

冷知識:美國是個貧瘠的國家。zt

(2025-09-16 14:31:36) 下一個

中國農業人均GDP為什麽超越美國?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貓哥的視界”

咱們都知道,隨著中美博弈的不斷升級,美國將越來越多的中國商品,都視為“國家安全”的威脅,予以禁止。

比如,前有華為手機,後有中國汽車,現在又有大疆無人機。

但是打死中國人也想不到,中國大蒜,竟然也成了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了?

12月11號,美國國會眾議院以281票對140票通過了國會年度國防法案。

在這個法案裏,美國禁止使用中國製造或采用中國開發的操作係統的激光雷達技術、禁止同中國在線輔導公司以及為華為提供半導體產品和服務的實體簽訂合同。

這其實都不算啥,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法案中還明確,禁止銷售中國的新鮮或冷藏大蒜!

大蒜怎麽就威脅國防安全了?

美國人的理由是,中國大蒜充斥美國市場,對美國蒜農、他國農業產業和美國消費者造成重大打擊。

但在中國人看來,這完全是扯淡好麽?

2023年中國大蒜產量達到2234.1萬噸,出口量才多少?才223萬噸!也就10%的量。

美國人就受不了了?如果把出口量提高到50%結果會如何?

很多人奇怪,在大家的印象中,美國地廣人稀,耕地都是大麵積農場,適合機械化作業。

所以美國糧食生產極為發達,還有很多農產品出口。

看起來,無論是農業生產規模還是生產效率,都高於中國。

但是呢?

事實上,美國農業水平是低於中國的。

我們看一組數字。

2021年,美國人均農業GDP是674美元。

中國呢?是914美元!是美國的1.36倍!

那麽問題來了,中國是如何在人均農業資源偏少的情況下,創造出比美國人均更高的農業GDP呢?

1 虛假的“天選之國”

先說個冷知識,美國是個貧瘠的國家。

很多人估計都驚了,不對吧?

美國平原麵積遠遠多於中國。

中學地理課本裏麵就有什麽玉米帶小麥帶的,都是大規模機械化生產。

農民開著飛機噴農藥,幾個人就能種幾百畝地,是個妥妥的農業大國,怎麽可能是個貧瘠的國家呢?

其實吧,地理書上沒錯,美國確實平原多,但平原多,並不代表不貧瘠。

先看看地理環境。

美國平原雖然叫平原,但其實海拔是很高的。

平均海拔480-1100米,本質上是一個巨大的緩坡高原,和中國那種幾十米海拔的平原不是一個東西。

中國的這種低海拔平原,大都是河流衝積形成的。

這裏的土地沉積了大量的優質土壤和植物所需的礦質離子等,非常肥沃。

美國那種高海拔平原呢?

其實是冰河時期侵蝕型地貌。

表層土壤還算可以,但因為不是沉積型土壤,土層薄,易破壞,表層土壤一流失,就完蛋了。

1934年,過度開墾的美國大平原卷起了人類史上最大黑風暴。

自西向東席卷美國三分之二領土,破壞掉50萬平方公裏土地,3億噸土壤被卷入大西洋。

如果我們觀察一下美國中南部的土地,就會發現顏色和中國的紅壤很像,這就是表層沉積土層被風吹走後的結果。

500

再看看氣候。

我們翻翻地理書就會發現,中國大部分土地氣候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美國呢?是亞熱帶氣候。

看到沒?沒有季風倆字。

不要小看這倆字,這倆字帶來的是土地耕作條件的本質區別。

中國,不管哪種季風氣候,都有個共同點:雨熱同期!

也就是說,氣溫高的月份,同時也是全年降雨比較多和集中的月份!

氣溫高有利於植物生長,需要大量水分,而剛好這個時候季風帶來降雨,莊稼長得就好。

美國呢?不是,雨熱不同期!

要水的時候,沒水。不要水了,水來了,造成洪澇災害。

更關鍵的是,這種平原地形,導致美國國土上無遮無擋,很容易出現極端氣候。

我們看看中國,橫向山脈很多,這就可以有效攔阻各種氣流。

比如秦嶺,就完美擋住了來自北方的寒流,造就了天府之國。

美國呢?中間是平原,東西兩頭分別是阿巴拉契亞山脈與洛基山脈,山脈都是南北走向。?

不僅北方一直到加拿大都沒有像樣的東西向山脈阻擋北極的冷氣流,南方直到中美洲也沒有東西向山脈阻擋大西洋濕潤空氣。

簡單的說,北美地形就是一個南北都漏著缺口的穿堂風戶型。

冬天,來自北部的寒潮可以一口氣抵達南部,哪怕德州這麽靠南的地方,也會爆發寒潮。

夏天呢?來自墨西哥灣的颶風動不動就要襲擊美國。

比如2005年的“卡特裏娜”颶風,一次就造成千人喪生,經濟損失高達兩千億美元。

這種“穿堂風”式的氣候下,怎麽可能種好莊稼?

現在知道為啥奧巴馬為啥這麽喜歡《三體》了吧?

因為北美就像個地球版三體,先是文明誕生,但沒過多久,就遇到寒潮,文明衰亡。

寒潮過去,文明再次抬頭,結果又來了颶風,文明又衰亡了。

印第安人就在這一次次毀滅中煎熬,根本沒法從原始社會進化到農業社會。

說了一堆地理知識,我們其實思考一個事就明白了:

為啥西班牙人先發現美洲大陸,但在100多年的時間裏,對北美不聞不問,反而死磕南美和中美?

原因就在於,北美這地方,不是人待的啊!

咱們都知道五月花號送北美移民的故事,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五月花號的航行過程中,隻死了5個人。

但到美國後的第一個寒冬,讓船員和乘客各有一半人死亡,包括僅有的二十二個成年女性中的十八個!

要不是印第安人好心幫忙,恐怕現在都沒有美國了。

後來隨著移民越來越多,這些英國人才站穩腳跟。

但他們也隻敢長期躲在阿巴拉契亞山脈東側的十三塊殖民地上,對翻過山去,開拓寒風特別強烈的大平原,很長時間都沒興趣。

因為氣候實在太極端了,活不下去。

直到十九世紀,因為工業化的不斷進步,棉布衣服的大量普及,還有鐵路建設以及取暖設備的發明,美國才開始真正開發西部。

再加上化肥農藥產業和打井技術的進步,美國現代農業才真正發展起來。

但哪怕如此,美國的農業水平,也不如中國。

比如小麥,中國小麥畝產常年穩定在750-800 斤的範圍內。

美國從2001-2021 年,小麥平均單產最高紀錄為 2016 年的 456 斤,中國小麥的平均畝產是美國的 1.7 倍左右。

為啥?

就是因為美國的土地太貧瘠了,哪怕用上化肥,也比不上中國。

所以,美國壓根不是什麽“天選之國”。

所謂對美國農業條件好的傳言,都是早年英國人鼓勵移民的謊言,最後流傳下來了而已。

真要是“天選之國”,西班牙人早占了,還能輪得上英國人?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