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囈語

旅美三十五年,如今閑雲野鶴安度晚年,偶得文思泉源,盼借此博客平台抒發,自娛自樂,也求高手斧正。
正文

故鄉軼事(一)木匠和他的家人

(2023-07-26 01:44:17) 下一個

故鄉軼事
(—)木匠和他的家人

去年秋天的一個淩晨,電話突然響了,我驀然驚醒,抓過手機一看,喔!不是美國本土的區號,886 是哪兒的?疑惑間接通了電話,耳機中傳來陌生的男子聲音:“喂,這是蘭姐的家嗎?我是阿敏呀!,我從台灣打過來!” 半睡半醒間,頭腦中像是過電影般的在搜索:誰是阿敏?他直呼蘭姐,看來曾經和我很熟悉?我該怎麽回應?直接說想不起來你是誰,會不會怠慢或傷害了他?正不知如何應答,話筒裏傳來的聲音更淸晰了:“阿容姐昨天給了我你的電話號碼,我也算不準美國時差,就打電話過來了,你和於哥都好嗎?“ 哇!電光火石般的,激活了我記憶的腦回!他一定是容兒的弟弟阿敏,那個有卷毛頭發的英俊少年!我馬上笑著問道:“阿敏你怎麽去了台灣,多少年了,你一家都好嗎?”於是我們在電話裏一來二去地聊了許久,我還打開了免提功能,先生也聽得津津有味。電話中阿敏說了二回:“蘭姐,你煮的點心真好吃,肉絲花蛤麵條,我記得清淸楚楚,幾十年了我還記得那鮮味,是我所有的東家中煮得最好吃的,我經常想起……” 哈哈,我記起來了,幾年前在老家遇上他姐,容兒也提到這點心的典故。

放下電話 ,我和先生馬上互相補充情節,完整回憶起與阿敏的交往。那是在八十年代初期,經過戀愛長跑的我們準備結婚了,開始籌劃著做一套家具,但那時候似乎沒有現成家具可買,或者是太貴,大家都是自己找木匠來做,有些手巧的還自己做,認識的一個上海戲劇學院的助教就是親手給自己打了套非常漂亮的結婚家具,招來大家圍觀驚歎仿效。咱的準新郎設法買了杉木運到我老家裏,我媽又找人批了些硬木,找工人鋸片風幹幾個月後,準新郎先生也參考國內外時興的家具圖片,畫好了設計圖,準備工作就緒,隻差請個木匠來做了。我媽托人問了幾個老木匠,都說手頭忙,而且新式家具也做不來。但我們定了當年十月份旅行結婚,時間有點緊,怎麽辦?媽媽突然想起一個鄰居的兒子學木工,就去問了,成了,答應過兩天就開工。

說是鄰居,卻不是緊挨著住那種隻一牆之隔的鄰居,我們是獨門獨院在一條叫“桃園裏”的小巷盡頭,往右拐有兩座大院落,往前走三十米就到了西大街,這鄰居家就在街角轉彎處的一個大雜院,裏麵住著不少人家,確切地說是大家都是街坊,其中有個王家阿婆,子女眾多,還有孫子外孫輩的一大家子人。原先來往並不多,但我媽媽當時是市醫院內科主任,前幾年被派去山區衛生院幾個月,負責培訓醫務人員加巡回醫療,這街坊的大女兒王阿姨是那兒的護士,帶著一兒一女,辛苦工作養家糊口。這下我媽和王阿姨的關係變得很親近的了,由點頭交鄰居變成師生加同事。我那時正在文革失學期,也去玩住過一陣,宿舍與王阿姨家緊挨著,成真正鄰居了。她家的兒女小我幾歲,姐姐容兒比弟弟阿敏大二歲,都在十歲左右。我們卻不怎麽玩在一起,我那時整天抱著大部頭中外小說看,反正三歺吃食堂沒啥事做。容兒整天管著弟弟還要煮三歺做家務,王阿姨管她很嚴,小小年紀就洗衣做飯很是能幹,那時候不知有家暴之說,父母管教兒女是“不打不成材”,社會上對此也習以為常。經常會聽到容兒姐弟犯啥錯被母親教訓打罵的哭聲。我們常常詫異,王阿姨工作那麽認真努力,見人笑咪咪好和氣,怎麽對兒女那麽苛求?後來聽說她是苦命人,從小家庭貧困,幸而考上衛校當了護士,丈夫是江浙富家子弟地主成份,大學畢業後原先在本市工作,一家四口和和美美的。但反右運動中丈夫被劃為右派,又被送去大西北勞動改造。王阿姨忠於愛情沒有與他離婚,卻從此變成單身母親,用微薄的工資養育兒女,還要時不時擠點出來接濟丈夫。生活的艱辛和被歧視,心中淒苦使得王阿姨雙重人格,在外工作勤懇與人為善,在家對兒女嚴加管教,脾氣暴躁。有回容兒去河邊洗衣服,被水衝走半塊肥皂和一條褲子,王阿姨追著她打罵。也難怪,當年發肥皂票,每月一家隻有二塊肥皂,發布票一年隻夠添一身衣服,這個損失有點大。我媽常感歎王阿姨的不易,又疼惜容兒的乖巧懂事,就出麵製止了王阿姨,把容兒拉到家裏好生撫慰,又送了一塊肥皂和幾尺布票讓容兒帶回家,後來不知王阿姨收下沒有。但從此以後,很少見到容兒再挨揍了。每逢姐姐挨打,阿敏都睜大驚恐的眼睛躲在屋角,其實他自己也沒少被教訓體罰,不久以後就把他送回外婆家。

歲月如梭世事變遷,不久之後,上山下鄉的浪潮把我卷到閩北山區,以後上學、工作在省城,與故鄉漸行漸遠。知青下鄉空出學校了,容兒姐弟則回城裏繼續上學,從小學二三年級直接升上中學,念完初高中四年,同樣麵臨上山下鄉。王阿姨未雨綢繆,說是孩子有一門手藝,將來好謀生。於是容兒拜師學裁縫,阿敏當木匠徒弟。容兒心靈手巧聰明過人,很快滿師,在外婆家的小院子裏像模像樣的做起了小裁縫。有次我回家探親,因家裏有台沒人會用的蝴蝶牌縫紉機,王阿姨還讓容兒來家教我如何踏縫紉機,如何穿針引線,如何軋出直線,如何縫合布片……那天我學會了軋布邊很開心。後來還有一次教我如何量體裁衣,如何計算畫線裁衣片,這就有點難,沒學到手,記得後來買了上海紙樣,照葫蘆畫瓢,還真做過幾件連衣裙。那個年代,大家動手能力很強,當然因為要省錢,而且除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也是買不到成衣的。後來恢複高考,容兒關了裁縫鋪子,考上師範學院,當了一輩子數學老師,業餘愛好還是做衣服。而阿敏學木工也很快上手,他跟母親說不愛念書,就此開始了走街串戶打家具的生涯。他們的父親平反後恢複原職,母親也調到市裏醫院,一家人終於團聚了!

在那幾天後阿敏奉母命,來到我家開始打家具,我也調休回家幫忙。十幾年不見,當年又黑又瘦的小阿敏長得高大英俊,近一米八的大個子,卷曲的黑發,一雙大眼閃閃發光,高鼻子,像個東亞帥哥,陽光又自信。他喊我蘭姐,叫準新郎於哥。這於哥當年剛從藝術院校畢業,做家具也要藝術範兒,他參考了不少國外家具圖譜,不但外形設計奇巧,還加上不少藝術拚花。想起來對阿敏有點勉為其難,小城裏剛出師的小木匠,師傅隻教了木工基本功和簡單的家具做法,還在實踐摸索階段。好在阿敏年輕好學,心靈手巧,又加上和我小時候便認識,就真心實意地要為我們打造一套超前漂亮的家具。小城有約定俗成的規矩,除了工錢,每天要供來家打家具的師傅一頓點心,為了表示對阿敏的感激,每天這頓點心我是下了功夫的。當時家裏沒冰箱,每早上自由巿場去買新鮮肉菜貝殼類,中午煮一大碗麵條或米粉,加上青菜、肉絲、花蛤、蟶子、紫菜和雞蛋等,以我當時能買到的食材,真心實意煮的,實在談不上廚藝。沒想到阿敏每次吃了都大加讚美,吃得幹幹淨淨,不斷地說這點心是他吃過的所有人家煮得最美味最有營養的。當然在那年代,一來食材難買,二來很多人家收入低,自己都是粗茶淡飯的,給木匠吃的更是敷衍了事,實際上我自己也沒吃上這麽豐盛的點心呢!沒想到幾十年後,阿敏還念念不忘呢!當年就聽阿敏講在辦出國手續,要投奔在澳門的舅父,怎麽就去了台灣呢?

和先生念念叨叨地說看往事, 兩人想起那套家具過個把月按圖紙做好了,果然很時髦又實用,還有拚花貼麵,油漆也是阿敏上的新工藝“臘克漆”。在新房裏一擺,哇,好氣派,來了不少朋友參觀,大家讚不絕口,好幾人要阿敏也為他們打一套類似的。後來我們結婚後,先生單位給了個老樓裏的教室當宿舍,這套家具用了整整八年,直到我們赴美,可惜不久後單位要求我們搬家,隻好把家具分散送給幾位親友。隻有一張精致的床頭櫃,女兒小時候特別喜歡,十幾歲時回國跟親戚提起,他們特意送回放在我們買的房子裏,成了這套家具裏僅存的曆史文物。
?
時間不緊不慢地過著,轉眼又一年多了,其間每逢節假日,和阿敏都在微信上互動。也漸漸了解到他更多的生活狀況。原來他在八十年代初就去澳門了,做了幾年木匠,聽說台灣生活水平高,更能賺到錢,於是又蒙親友提攜去台灣謀生,還是用木匠手藝安身立命,娶妻生子,活得雖然辛苦但也紅紅火火的,他心靈手巧,又善於學習新工藝,他的手藝在台灣也有口皆碑,有自己的工場,作品還參加島內外展覽,他給我們郵來產品照片,的確是家具裏的精品,今非昔比,阿敏的木匠技藝精湛高超,爐火純青了,替他高興!今年過年前他在微信拜年中提起,已經退休了,還跟旅遊團去美國歐洲玩了一圈,準備五一節回老家,特意問了我們的行程,希望能在家鄉見麵。

今年四月底我們終於還算順利地回到家鄉,與親友歡聚後我在朋友圈發了圖文。沒過多久,阿敏的電話來了:“蘭姐,我看到朋友圈了,我昨天也回來了,晚上請你們吃飯!” “啊, 我們晚上有飯局,明天上午就回省城了,對了你和太太,姐姐姐夫 明早一起來旅館吃個自助餐吧!” 阿敏很幹脆地答應了。第二天一早,我們準時到歺廳門口,卻隻見到阿敏一個人,原來姐夫昨晚上發高燒確診為新冠,姐姐和太太都是密接不見客。“那你呢?” 我們急切地問,:“我沒事,在台灣得過了,有免疫力!我真的很想念你們就來了!” 啊,這份情真意切!我們生平第一次握手問好,又回憶起當年做家具時的相處,他和於哥在討論圖紙切磋工藝中也交了朋友……但是 ,阿敏指著滿桌的食物:“什麽都比不上蘭姐的點心好吃!” 我明白,記憶中的點心和假廚師都被他拔高了!我一邊吃飯,一邊端詳著阿敏,四十年的時光徹底改變了他的容貌和顏值,他的發際線後移,依然卷曲的頭發稀疏,形容憔悴,生活的重負明明白白地呈現出來。看到他,心裏不禁浮出魯迅再見閏土時的描述和感歎。可是彼此彼此,阿敏見了我們,一定也會感歎歲月無情,蘭姐和於哥也不複美女帥哥啦!歲月是把殺豬刀,刀刀見血殺得青春片瓦不全,殺不掉的是鄰居故人間的美好時光和真誠感情,多麽純撲念舊的阿敏,多少深厚的鄰居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huiling-LA美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蟲媽株株' 的評論 : 感謝讚許
蟲媽株株 回複 悄悄話 深情的歲月記錄!
huiling-LA美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ongchuanli' 的評論 : 人類除了男女戀人夫婦之間的愛情,還有手足朋友同學鄰裏之間的真誠友誼和互相關愛,隻要彼此真心誠意地相處過,這份感情就永存心間。謝謝大家的關注和共嗚
huiling-LA美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ongchuanli' 的評論 : 衷心感謝您一路的支持和幫助。故鄉之旅勾起太多的回憶和感慨,準備慢慢理清思路,用拙筆寫下來,為了忘卻的紀念,
huiling-LA美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少壯軍人' 的評論 : 感謝讚揚,網友的關注和肯定是我寫作的動力
少壯軍人 回複 悄悄話 文字細膩感人,在你的筆下阿敏為人寫活了。
huiling-LA美國 回複 悄悄話 感謝李先生的美言與好評,還有閱讀本文後的共嗚!是的,四十年彈指一揮間,“恍如隔世”是對中國巨變的最好描述。這次回故國三月來,與鄉親同學朋友重新聯係上,塵封的往事逐漸浮現,感觸良多,打算與年前寫的“美國眾生相”相呼應,寫“故土眾生相”,抒發思鄉之情以慰自己的鄉戀鄉思。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什麽都可以忘記,唯有情感難以忘懷。
tongchuanli 回複 悄悄話 很美的故鄉往事!塵封的記憶和深情躍然紙上,讀後不禁使我聯想到那淒美的歲月與滿目蒼夷的故土。
行雲流水的敘述中,讓我們再次回想起兒時的見聞:請木匠製作家具、煮點心招待客人、縫紉全家大小的新衣裳、布票糧票肥皂票-票票精打細算......四十年的光陰飛逝,今夕是何年?遙想昔日的故國景象而今真覺恍如隔世。鬥轉星移,真情依舊。“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huiling-LA美國 回複 悄悄話 翻出塵封的往事,描述小人物有淚有笑有情感的生活,請網友關注評論指正!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