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陳君石: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全世界最嚴格

(2023-12-30 14:24:38)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E9nsLEcHo1if2Emgx5x26A

說出“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全世界最嚴格”的陳君石,到底冤不冤枉?

 Alex19870000 兔子懂馬 2023-10-11 02:49 

今天有一條新聞在網上刷屏,說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表示“我國是全球食品安全監管最嚴格的國家”。

在當下這個敏感時刻,說實話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小編我都驚了,隨後我百度了一下這句話的出處,發現這並不是陳院士近期的發言,而是他在2012年在第四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會議上的發言。

時隔十多年,現在把這句話翻舊賬拿出來說事倒確實有些冤枉他了。

但是我更好奇地順手百度了一下陳院士,發現倒還有其他一些值得說道說道的事情。

陳院士生於1935年,今年應該已經89歲了,他是北京醫學院公共衛生學係畢業,1980-1981年在美國奧爾巴尼醫學院毒理學係和康奈爾大學營養科學係作為訪問學者進修。

2005年,陳君石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7年出任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CCFA)主席,2010年擔任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副主任兼技術總師,隨後又擔任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那麽,長期在食品安全領域擔任權威專家的陳院士除了“我國是全球食品安全監管最嚴格的國家!”又發表過哪些高論呢?我翻了一下百度,發現還真不少!

Image

陳君石

2009年8月,陳院士在接受采訪時說,食品添加劑是食品生產企業的靈魂。假如沒有甜味劑、膨鬆劑、防腐劑等等,我們在市場上就買不到那麽豐富多彩、好吃、便宜的食品了。

陳老,那您能不能解釋一下供社會精英人士的特供食品是什麽情況,有沒有甜味劑、膨鬆劑、防腐劑?

他還說:食品的“零風險”在當今人類社會中是不現實和不可能的。我們所接觸和攝入的任何物質和食物都不是完全無毒無害的,水喝多了同樣可致病,鹽吃多了更容易損害健康,這些都是常識。

問題在於,世界這麽大,有誰是喝水喝死的,吃鹽吃死的,喝水吃鹽跟吃三聚氰胺,蘇丹紅、地溝油能是一個概念?

說起地溝油,2011年8月份,陳院士倒確實寫過一篇關於地溝油的論文,經過反複推理和論證,其結論是:中國絕對不可能有地溝油!

僅僅一個月後,公安部統一指揮浙江、山東、河南等地公安機關首次全環節破獲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溝油製售食用油的係列案件,摧毀了涉及14個省的“地溝油”犯罪網絡,搗毀生產銷售“黑工廠”“黑窩點”6個,抓獲3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

堪稱啪啪打臉。

Image

觸目驚心

更有意思的是,當年和陳君石一起宣稱地溝油是“以訛傳訛”,堅決否認地溝油存在的另一位食品安全界大佬,正是如今為預製菜搖旗呐喊,不遺餘力地推廣的工程院院士孫寶國。

2015年8月26日,關於轉基因強製標識問題,陳君石發表意見說:“我個人認為定性標識不是很科學的做法。比如轉基因大豆所生產的油理論上不含轉進來的基因。”

2023年,陳君石又公開宣稱“基因就是蛋白質,所以轉基因食品與非轉基因食品的消化吸收是一樣的,多吃無害。”

但基因和人體所需的、能夠消化的蛋白質是一回事嗎?小編我不是專業人士,可對於這個結論還是想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就像網上還有一些人評價得更不客氣,說陳院士這是“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更有人指“他的知識結構可能有缺陷”。

從2007年以來,陳君石在食品安全領域作為權威專家,在國家食品安全管控政策製定、實行方麵擁有極大的發言權,那麽這十幾年來,中國的食品安全管理做得怎麽樣呢?

Image

大談“食品安全及社會責任”

2008年,以三鹿奶粉為源頭,爆發轟動全國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除三鹿奶粉以外的諸多奶粉大廠產品中均被檢出含有三聚氰胺,流毒深遠,受害者數以萬計。

2011年3月,河南多家屠宰場向某肉製品大廠出售含有“瘦肉精”的豬肉被曝光,醫生表示:食用含瘦肉精肉類可能導致惡心、頭暈、四肢無力、雙手顫抖等中毒的症狀。

2011年5月,國內發生“塑化劑風波”,大量食品添加劑被發現含有鄰苯二甲酸酯,其毒性遠高於三聚氰胺,長期在體內積累會導致激素失調、免疫力下降,更影響男性生殖能力,次年酒鬼酒中塑化劑含量超標一事再遭曝光。

2013年年底,2014年年初,發生“三全食品細菌門事件”,除三全食品以外大批生產速凍食品的公司產品均被檢測出含有可導致食物中毒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2015年中,發生“僵屍肉”事件,大批來源於國外的過期冷凍肉被不法廠商非法進口到國內,除了現場查獲的42萬噸“僵屍肉”以外,還有一部分已經流入市場,被送上餐桌。

2017年,連續發生“天津假冒偽劣調料案”,多家國內知名調料品牌均遭仿冒無一幸免;全國多地陸續發現“腳臭鹽”事件;江西鎘超標“毒大米”事件……

Image

你根本分不清端到麵前的是不是“僵屍肉”

2018年以來,又發生“過期料理包做外賣事件”、“虹鱒魚仿冒三文魚事件”、“大品牌薯片致癌物超標事件”,還有著名的2022年“土坑酸菜”事件……

每一年的新聞裏,隻要檢索“食品安全”,就能立馬彈出一大堆的負麵新聞,其性質惡劣、影響深遠,委實令人發指。

身為當時國家食品安全領域的幾位頂尖專家之一,陳院士自認為對這些問題應該負有什麽責任?

說句實在話,這幾年國家在食品安全法治建設上麵投入的資源和精力確實已經不少了,特別是2015年被稱為“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完全具備了把那些製假、售價、昧著良心坑害國人的王八蛋企業罰到傾家蕩產的可能。

然而,近幾年我們卻看到社會上曝光的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多,出的事情也越來越離譜,這裏的剛剛罰完,那裏的黑心商家又像雨後蘑菇一樣冒出來一大堆。

究其原因,一方麵是製假售假的收益太高,而被查處的風險相對較低,萬一能夠成功上岸就是財富自由從此吃喝不愁。

另一方麵,則不能不想到,諸如陳君石院士這樣的高級專家學者,以及各類體製內人士、企業老板們等吃特供食品,喝特供酒水已經習以為常,以至於產生了“中國的食品安全管控全球最佳”這樣的幻覺。

Image

如圖

否則就無法理解,像這樣受過體係化的高等教育,視野和思界遠超普通人的社會精英人士,為什麽會說出這樣反智的言論。

舍此,則恐有我等尋常百姓所不能言、不敢言、不忍言之事,然而老百姓不能言、不敢言、不忍言,難道就意味著問題真的就不存在嗎?

不求專家教授們為普通人說話,但是像普通人一樣說話,說邏輯正常的話有那麽難嗎?

100多年前,章太炎寫對聯罵康有為: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

2000多年前,孔子在評論魯國國內局勢時這樣告誡弟子們: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