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寧犯天條,不觸眾怒”這台詞沒耀邦挺,就會...

(2023-11-09 19:13:59)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7QwfQyrUUxT33x5kiZmv8w

楊在葆與電影《代理市長》

好好學習 秋和隨筆 2021-03-23 02:29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李穀一 - 難忘今宵

Image

今年2月,得知著名演員楊在葆不幸去世,我一直想寫點東西紀念他,因為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是一位優秀的電影表演藝術家。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以後,我多次采訪過他。記得1984年第一次見到他,是他拍攝《代理市長》的時候,我記得他說過一句特別給力的話:“我們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年代,應該認真做點事,我楊在葆就喜歡拍反映改革開放的電影,若幹年後人們如果問我,改革開放的年代你拍了什麽電影?我就會自豪地告訴他拍了改革開放的電影!電影工作者不拍反映時代變革的電影就是失職!”我把他的這些話都寫進了報道中。

Image

上圖為楊在葆與劉曉慶和記者於大衛、王秋和、江庭梅等在首屆中國十大影視明星頒獎會期間合影,攝於1988年。

我後來又多次采訪楊在葆。1988年在廣東佛山舉辦全國十大影視明星評選頒獎會期間,我和作為我們中國影視記者協會會長的於大衛參與了這次評選活動的全過程。我們和楊在葆等眾多演員在廣州珠島賓館住了一個星期,大家在一起吃飯,彩排、開會、散步,天天見麵,到宿舍聊天,相談甚歡。楊在葆待人隨和,沒有架子,無論誰要與他合影拍照,他都積極配合,從不推三阻四。我從他的身上感受到了一位電影藝術家的善解人意與坦誠和善,以及一顆拳拳報國之心。後來我把這些日子的聊天記錄整理後,專門寫過一篇一萬多字的報告文學《夜訪楊在葆》,並趁他再到北京時,專門將稿子拿給他過目,他認真看了後,隻改動了一處日期,謙虛地說:“其實我希望多宣傳我們的電影,不願意讓人家過多的寫我個人,但你寫這麽長一定費了不少勁,我覺得又不能不尊重你的辛勤勞動成果,哈哈哈……”他說完,爽朗地大笑起來,這笑聲至今猶在耳邊。

Image

楊在葆身材高大,麵龐黝黑,有著一頭微曲瀟灑的卷發。無論是那張棱角分明的臉龐,還是那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都透露出一股鐵骨錚錚的硬漢才有的豪爽氣息。他是《年輕的一代》中的肖繼業,是《紅日》裏麵的連長石東根,是《從奴隸到將軍》中的羅霄,是《血,總是熱的》中的廠長羅心剛,是《代理市長》中的肖子雲,是《原野》中的仇虎……這些銀幕形象都透著一種不屈不撓、意誌頑強、敢說敢做的英雄氣概。數十年來,楊在葆在銀幕和舞台上上塑造了一係列令人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藝術形象。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他塑造的藝術形象大多以硬漢著稱,因此被人們尊稱他為“銀幕第一硬漢”。甚至還有人稱他是“中國銀幕上的高倉健”。楊在葆對我說,我很佩服高倉健,但我就是我……2019年,他獲得了“終身成就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

Image

1984年夏天,楊在葆正在廣州拍攝電影《代理市長》,他既擔任導演又兼主演,每天忙得很。這部電影源自一步反映廣東改革開放的話劇《南方的風》,該話劇是根據某製藥廠靠三口大鍋起家、運用市場經濟規律、大膽起用人才、發展成現代化大企業的真實故事。廣州話劇團把《南方的風》搬上舞台後,受到熱烈歡迎。1984年國慶期間,劇組應邀到北京演出,產生轟動效應。劇中主人公大膽改革的形象,引起觀眾強烈共鳴。劇中主人公的許多經典台詞,鏗鏘有力,不時被台下熱烈的掌聲所打斷。

Image

後來劇作者根據專家和觀眾提出的意見,將話劇劇本加以擴展,故事的背景也從一個企業上升到一個大城市,擴充後的劇本就是《代理市長》,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著名導演陳懷皚執導。楊在葆當時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他之前在電影《血,總是熱的》中,成功塑造了一位激情洋溢的當代改革者形象,並與1984年榮獲中國電影第四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同時獲第七屆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他希望繼續用電影藝術形式為改革開放呐喊,因此一聽說《代理市長》的故事,便馬上主動請纓主演。當時電影製片廠之間借演員是很平常的事。後來陳懷皚因病退出攝製組,楊在葆又臨危受命,擔任該片導演。為了不斷充實劇本,寫的更好、更貼近現實,楊在葆還主動聯係當時的廣州市長及一些企業家等進行深入采訪,使劇本更加充實豐富,情節更加生動真實。

Image

改編後的電影劇本《代理市長》描述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初,歸僑工程師蕭子雲出任瀛洲市代理市長。他懷著強烈的使命感,一上任就當眾宣布要為全市人民做十件好事。為了緩解交通緊張局麵,他號召農民集資建橋,並得到一批先富裕起來的農民積極回應。蕭子雲還支持白雲製藥廠廠長劉力勳,大膽起用和鼓勵尚未平反的技術人員李華心積極研製新藥。李華心的女兒、技術員李玉芳考試成績優異,但有關部門因為李華心的家庭曆史“問題”不批準李玉芳出國進修。蕭子雲知道此事後,建議由白雲製藥廠出資送李玉芳出國留學。

Image

蕭子雲代理了三個月市長,做了五件好事,雖然受到群眾的擁護,卻也遭到了一些因循守舊者的責難。開始一直支持蕭子雲的市委書記羅挺,也有點認為蕭子雲的一些做法欠妥。蕭的妻子薇紅、女兒肖肖為此感到不平。蕭子雲對繼續改革堅定不移,堅信“萬事利於國,萬事利於民”就是和中央保持一致。他向羅挺認真闡述自己的改革主張,還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寧犯天條,不觸眾怒。”為了實現上任時所許下的“做十件好事”的諾言,蕭子雲要求再代理三個月市長的職務。

Image

楊在葆將片子拍攝完,北京電影製片廠審完後認為很好,想送到即將召開的全國電影工作會議上放映。當時文化部負責人周巍峙看了《代理市長》覺得很好,說:“楊在葆是個好演員,還導了部好電影。”《代理市長》很快獲文化部電影局批準公映,專門拿到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放映,來自全國各地的宣傳部長們看完電影後全體起立熱烈鼓掌。但在別的場合,也有個別人批評這部電影有問題,尤其認為其中“寧犯天條,不觸眾怒”這樣的台詞過於敏感,必須要改。

Image

北影廠負責人找到楊在葆,傳達了有些人提出的對這部電影進行修改的意見。楊在葆聽了修改意見很生氣,直接找當時的電影局主管領導問:“你不是說這部電影很好,你看了很感動嗎?怎麽還要修改呢?”領導有些為難地說:“我是說過這部片很好……但你是藝術家,改不改在你。”

Image

楊在葆認為,如果修改了這些似乎帶有點刺的話,就降低了為改革開放呐喊的聲音,因此堅決不肯改。可是影片不修改就很難公映,該片編劇和製片人馬林很支持楊在葆的想法,他向楊在葆大膽地提出了一個建議,寫封信給時任黨的總書記的胡耀邦同誌。敢想敢做的楊在葆馬上找來一張大紙,抬頭豎寫“耀邦同誌”,然後寫道:“我拍成電影《代理市長》之後,有的領導同誌對此有意見。我不懂人情世故,給您們寫信,請抽空幫助指導……”

Image

楊在葆寫完信後,謝絕了托熟人轉信的提議,借了一輛自行車直奔中南海。在《代理市長》中飾演李玉芳的女演員陳麗明陪著楊在葆一道去送信。他們先到了中南海北門,經門口衛兵指點又轉到中南海西門。陳麗明當時還是軍人,不方便與衛兵打交道,楊在葆遂獨自走向中南海西門。

Image

楊在葆還未開口,站崗的衛兵已經認出他就是電影演員楊在葆,臉上浮出微笑。楊在葆便笑著對衛兵說:“我有封信,想請你交給胡耀邦同誌。”衛兵請楊在葆到傳達室聯係,但傳達室的值班人員卻客氣地說按規定不能直接收個人送的信,要楊在葆到西門對麵不遠的郵局寄掛號信。楊在葆正試圖說服值班人員收下信,忽然聽到背後有人說:“讓他把信留下吧。”楊在葆連忙轉身問說話的人:“同誌,您貴姓?”那人回答說:“姓張。”原來他就是胡耀邦同誌的秘書張耀光,當時恰好經過西門。楊在葆告訴張,寫信是為了一部電影。張耀光說胡耀邦同誌正在北戴河開會,信先留下,一定轉到。

Image

過了五六天,楊在葆剛回到上海,就接到北京電影製片廠廠長胡其明的電話,說胡耀邦已經在楊在葆的信上作了批示,將信轉給負責宣傳工作的部門領導。批示中稱:“我看過這部電影,我覺得不錯,比那些跟四化(指四個現代化)不沾邊的好得多,不知好多少倍。有點兒刺,有什麽不可以?”

Image

總書記的批示一經傳達,《代理市長》的上映一路綠燈。電影先在北京放映,受到高度評價。中央黨校、人民日報等先後邀請楊在葆等劇組演職人員座談。然後,楊在葆率劇組從廣州開始,經武漢、鄭州等地,將電影帶到東北,一路掀起“《代理市長》熱”。往往電影才放到一半,觀眾就熱烈鼓掌,為劇中人物的言行叫好。當時全國發行量最大的《大眾電影》雜誌還專門辟出專欄,刊登了《代理市長》的精彩台詞。

Image

這部影片反映的改革膽略與觀念,對剛開始的經濟體製改革產生強烈的衝擊,廣受好評。這部電影沒有離奇的故事,沒有大美女小鮮肉,沒有纏綿的愛情,但是很好看,看了之後很受鼓舞和振奮。楊在葆曾經有些遺憾地對我說過:“這部電影本來可以拍的更好,但當時時間緊,沒有來得及精雕細琢,藝術上有些地方也顯得粗糙了一點兒。但當時我們創作人員有一種使命感,覺得需要振奮人心的大聲呐喊,需要把人們迫切想改革的聲音喊出來。”正是這種促進改革的強烈呼號,在上至黨的總書記、下至各界群眾等不同階層引發了共鳴。楊在葆憑借《代理市長》中的精彩演出,榮獲第九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