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新加坡被英國殖民,李光耀還心存感激?

(2023-07-30 15:55:22)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AJHx0yhl5vKkOHM6meMq8Q

趙氏原野 鷹眼觀大地 2023-07-27 17:00 Posted on 山東

來自文藝青年。

關注鷹眼觀新,看文革故事。

防失聯,加微信yygtian。

李光耀曾與西德總理施密特進行長達3天的交談。當他們談到了李光耀一生最引以為傲的雙語政策時,李光耀坦言:新加坡的殖民者是英國,這對新加坡來說挺幸運的。

這無疑是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其隱含的意思耐人尋味。
不隻是這一次,李光耀在其著作《李光耀觀天下》中討論歐洲的章節裏,也表示了對英國的感謝。
對於英國的製度和其有風度的離開,讓李光耀心懷感激。
他說相比被比利時人殖民的剛果,和被法國人殖民的幾內亞,被英國殖民的新加坡和它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剛果長期以來都被比利時人當做原材料的生產國來使用。比利時人離開後留下的是一片狼藉,任由剛果在內部戰爭中掙紮。
幾內亞的領袖惹惱了戴高樂,愚弄了法國,戴高樂便下令在撤出幾內亞時將那裏的電線全部剪斷,什麽都沒有給他們留下。
李光耀說,相比這兩個國家,英國人在離開時是頗有紳士風度的。他們的總督彬彬有禮地將辦公大樓完好無損地交給他,拉著他的手向他介紹了大樓裏的每位管家。
李光耀寫道:如果,英國人當初留給我的是剛果或者幾內亞那樣的狀況,我不能確定自己有無能力將國家變成如今的麵貌。
 
Image
 
當然,李光耀要感謝英國的並不隻是他們的紳士風度和他們留下的英語,李光耀更看重英國人的製度。
在他看來,英國人留下的製度本是成熟的,行之有效的,他們不需要去將其顛覆。那樣是愚蠢的,他們隻需要去填補和強化一些東西。
比利時和法國,與英國之間,代表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殖民模式:前者代表傳統,後者代表現代;前者以武力征服為手段,後者以市場和貿易為主;前者不過是皇室和貴族的遊戲,因此日趨固化和封閉;後者則代表了一種開放的體係和可擴展的秩序。
同樣是殖民,卻分別是野蠻與文明的代名詞。
二戰後,掀起民族國家獨立浪潮,大英帝國解體,世界霸主地位被美國取代。然而,今天依然有很多人說 “我們至今還生活在由英國主導的世界裏”。
這讓人感到奇怪,大英帝國明明已經瓦解了,甚至有人說,它已經是個二流國家了,為何影響力還這麽大?
通常來講,一個國家影響世界至少可以憑借兩種力量:一種是強大的經濟、科技、軍事等“硬實力”;另一種則是文化、製度、意識形態等“軟實力”。
相較而言,“軟實力”的影響力、吸引力更重要,也更久遠。據《2018年全球軟實力研究報告》顯示,英國的軟實力位居世界第一,遠高於美國!
新加坡的成功,是經濟的成功,更是製度的成功。它讓人們看到,後發國家要跳出曆史循環的怪圈,走出“後發劣勢”,必須要告別法國、俄國式的野蠻模式,回到主要由英國開啟的現代文明模式。
 
Image
 
在英國殖民新加坡之前,新加坡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不毛之地,地處偏遠,社會還處於相對落後原始的狀態。

英國殖民者占領新加坡之後,英國作為率先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工業技術在當時領先全球,於是將英國先進的製度技術帶到新加坡,從而在客觀上推動了新加坡的發展。

英國人還給新加坡人留下高素質的教育體係,為新加坡人在立足於世界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英國殖民新加坡時相對溫和,新加坡當地的居民相對較少受到來自殖民者的壓迫與掠奪,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新加坡人對於英國殖民者還是有不少認同感和歸屬的。

文明與野蠻的衝突,實際上是兩種經濟體係的衝突,這種衝突並沒有隨殖民時代的終結而終結,反而愈演愈烈。
麵對魚龍混雜的世界,一個國家或地區究竟作何選擇,關係著未來的命運。因此,從經濟思想底層弄清現代文明何以發端,又如何維係,顯得尤為重要和急迫。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究竟取決於什麽?如何通過製度讓國家成為經濟增長的關鍵,而非人為經濟衰退的根源?如何跳出一個國家固有文化思想對經濟與製度土壤的影響與限製?這些都值得人們深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