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不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而是知禮節才倉廩實!!!

(2023-05-17 17:44:11)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RNe8rKsUdZ7mzLyBYwg5VQ

 
 changleweiyang 奧地利的光芒 2022-08-06 04:20 Posted on 黑龍江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是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的著名觀點。雖然是古文,但是通俗易懂,無須解釋。這個觀點膾炙人口,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然而在筆者看來,卻經不起嚴格論證。

 

     一、禮節產生和傳播真的是以倉廩實為前提嗎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管仲的禮節指的是什麽?在筆者看來,管仲筆下的禮節主要是指人們在交往過程中遵從的各種規範和一些通過外在形式表現出來的各種禮儀。

 

    按照管仲的觀點,這些規範形成的基礎源於倉廩充實。在筆者看來,這種觀點貌似合理,實則大謬。

 

    在人類早期,隻有大自然的饋贈,因而生活資料極其匱乏。絕大多數人與人之間並沒有形成任何禮節,其表現形式就像霍布斯筆下的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這似乎說明管仲結論是正確的。

 

    然而不能忽略的是,基於血緣關係等自然形成的家庭、部落成員之間,盡管成員很少,但卻形成一些共同遵守的規範。如果沒有這些最初的規範,基於繁衍形成的家庭關係可能極不穩定且存續期間很短,而部落也不會形成,更遑論社會了。人就和其他動物一樣,也有交配繁衍,也會有一些集體合作的獵殺行為,但始終不會發展出真正的社會關係來。

 

    此時的人們,幾乎人人身長無物,也就是人們的倉廩並不充實。按照管仲的結論,不可能產生禮節並讓大家知曉。但是這些最初的規範確實產生了,至少被少部分人知曉了。管仲的結論和現實明顯互相矛盾。難道家庭、部落成員之間的規範是渾然天成般的存在嗎?回答是否定的。

 

    在筆者看來,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是人具備理性。理性使得人類具備認識目的和手段之間關係的能力,盡管有時候人的一些認識是錯誤的。也就是人是基於理性,而不是基於物質豐瘠才發展出禮節來。

 

Image
?

                  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大師們

 

    人們或出於家庭、部落的延續;或出於抵禦野獸的侵擾;或出於抱團壯膽等目的,某個人或某幾個人---感謝這些偉大的祖先,如果不是他們借助理性產生好的觀念,就不會有今天的我們---認識到僅憑個人之力是不夠的,需要更多的人形成一個團體,哪怕是很小的團體。這種觀念影響了其他人,得到更多人認可。而為了保持小團體成員間關係的穩定,一定的規範是不可或缺的。正因為如此,一些簡單的規範才得以形成。也就是基於目的,人選擇規範作為一種手段,來實現自己的目的。這才是規範形成的根本原因

 

    盡管物質條件對人類發展出更複雜的禮節有可能製約,但是物質條件多寡---排除大自然的饋贈----對於禮節形成既不是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

 

    二、為什麽知禮節才倉廩實,而不是倒過來

 

    盡管早期人類在家庭、部落成員之間形成了一些共同遵守的規範,但是就與家庭或部落成員外的關係而言,屠殺相食仍是常態;定居的人類關係更多地表現為互相掠奪,盡管為了屠殺或掠奪可能存在一些巫術般的禮儀。但這種敵對的社會關係和巫術般的禮儀顯然不是管仲所稱的禮節。長此以往,人類依然會不斷凋零,甚至會滅絕。於是,在人類繁衍過程中,理性又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或者某個部落中都出現了一個或數個絕頂聰明的人---這些人同樣偉大---他或他們認識到互相屠殺、互相劫掠的後果,同時也認識到把家庭間、部落間的規範推廣出去,人與人之間的戰爭才可能停下來,才能避免惡果。他或他們的觀念影響了周圍的人,甚至傳播到其他部落;或者不同部落間都產生了相同的觀念,盡管未必同時出現,於是部落間找到了知音。正是觀念的改變和傳播影響了更多的人才使得互相屠殺、劫掠停下來,大家彼此相安無事。這個過程可能非常漫長、複雜,就留待曆史學家去考證吧。

 

    正是人們遵守這些規範---也就是禮節---相安無事,才使得倉廩充實成為可能。因為如果大家仍以相互劫掠為生,人們就不會把自己的倉廩充實等待他人來搶。人們認識到隻有承認並尊重彼此對財產及財產收益的所有,才能確保自己能夠占有自己的財產並享用收益,他才肯充實自己的倉廩,於是財產權的觀念產生了;人們認識到互相交易,可以更好地滿足自己的欲望,於是交易發生了;人們認識到分工合作能夠使產出更大,於是社會關係擴大了。正是基於這些認識並付諸行動,一些更複雜的禮節才得以發展出來並傳播出去。

 

 

Image
?

    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大師、自發秩序的闡述者哈耶克

 

    也許人類早期的這些認識未必如斯密的絕對優勢和李嘉圖的比較優勢---即奧地利學派所稱的分工合作原理---經過嚴格論證出的,更多地源於經驗感知。但是如果沒有理性對經驗感知、加工,這些經驗也無法形成並固化在人們的頭腦中進而傳承下去。

 

    基於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如果不是人類的理性認識到目的和手段之間的關係,這些最初的規範---禮節---既不會產生,也不會有人遵守,更不會有倉廩充實的結果。正是這些最初規範使得人類得以擺脫依賴大自然饋贈---即倉廩不實---的命運,從而使得倉廩逐漸充實,進而發展出更複雜的社會關係,而更複雜的禮節使得倉廩更加充實,才使得人類告別野蠻時代發展出文明,並不斷發展、壯大。

 

    三、倉廩實而知禮節的反例

 

    有無數反例可以推翻倉廩實而知禮節的結論。最典型的就是戰爭---這同樣不是管仲筆下的禮節。理論和經驗都告訴我們,如果人人都消除了好戰的觀念,戰爭就不會發生;而沒有充足的物資,發動戰爭無異於自殺。基於錯誤的觀念,不僅沒有使人們知禮節,反而使很多好戰分子成為人屠,破壞使倉廩得以充實的禮節,以戰爭替代分工合作。充實的倉廩不僅沒有使人知禮節,反而增加了對禮節的破壞力。

 

    同時經驗告訴我們,每一個主動挑起戰爭的好戰分子都不是宣稱以屠殺他人為目的的,而是或出於確保國家安全、或出於確保民族的生存空間、或其他冠冕堂皇的理由,在他們看來戰爭是實現這些目的的有效手段。然而經濟學家已經明確論證出了這些手段不僅不是實現目的的有效手段,甚至不是手段這也說明了理性並不是全知全能的。如果理性對錯誤理論不能識破而摒棄,進而產生錯誤的觀念和錯誤的行動,不僅不能實現自己目的的,反而會帶來相反的結果。這也是學習正確理論的重大意義所在。隻有在正確理論的指導下,人們才能少犯錯誤。本文所指的正確理論既包括自然科學進步的成果,更包括社會科學的先驗法則。而後者的意義更重要。

 

 

Image
?

         古代哲學的終結者、近代哲學的奠基人康德

 

    四、管仲錯誤結論的原因

 

    盡管管仲的觀點貌似有理,但是作為其推理的前提假設倉廩實並不是不證自明的。他應該嚴格論證出除了大自然的饋贈,倉廩實的結果是怎麽來的。不僅僅是管仲,很多人在推理的過程中預設的前提都沒有經過嚴格論證,是不可靠的,甚至是完全錯誤的。在錯誤的前提假設下,其結論的正確性是無法保證的。由於缺乏強大的邏輯,管仲犯了因果倒置的錯誤。

 

    也許有人反駁:為什麽經濟下行期,一些暴力犯罪行為會增加?窮山惡水出刁民的古訓意味著什麽?筆者也想反問一句:難道經濟下行期那些經濟狀況惡化的人都去暴力犯罪了嗎?難道身窮山惡水環境中人人都是刁民?也許有人認為筆者是抬杠。但是筆者想指出的是,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人如何行動,依然取決於每個人的觀念。一個人的何種觀念指導行動,他人無法知道,隻能通過表現出來的外在行動進行理解。而且多人容易犯把相關性,甚至毫不相幹的因素誤認為因果性的錯誤。這依然是因為缺乏邏輯。

 

    如果您讚同上麵的論述,那就讓更多的人知道。請點在看,轉發文章,傳播正確的觀念。歡迎關注公眾號,感謝支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