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小雲:為什麽扶貧幾十年,窮人反倒“越來越多”?

(2023-02-15 21:58:06)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RiKNgnpmkE0DgA14TEKwIw

 

李小雲:為什麽扶貧幾十年,窮人反倒“越來越多”?

李小雲 南都觀察家 2020-03-02 04:00
 
李小雲,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小雲助貧中心發起人,南都觀察特約顧問
全文3000餘字,讀完約需6分鍾

編者按:受新冠疫情影響,不少學校開通了網絡課程。這本是為方便學生“正常”學習的舉措,而對一些貧困地區的學生而言,網絡課程卻成為他們的困難。有學生攀山越嶺,在雪山上才尋得網絡觀看課程;也有學生缺少手機等基礎設備,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
 
近年來,多個地區接連宣布脫下貧困的“帽子”,貧困仿佛正在離我們越來越遠,但一些因為貧困而起的悲劇卻不時發生。這樣的對比無不催使著我們反思:扶貧幾十年,為什麽感覺貧困人口越來越多?正的原因究竟是什麽?

 

自實施“精準扶貧”戰略以來,扶貧成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很多人問我,為什麽扶貧這麽多年,窮人的數量還那麽多?這個問題既好回答也不好回答。有人可能會假想扶貧的錢沒有真正用在扶貧上,也有人認為富人越來越富,掠奪了窮人的財富。對於貧困和扶貧,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很難回答為什麽窮人反倒越來越多這個問題。

 

而且,扶貧這麽多年,窮人真的是反倒越來越多嗎?

 

 

數字的迷思和窮人的命運

 

實際上,貧困既是一個客觀的現實,也是一個政治、經濟社會的再生產品。改革開放之前,從物質角度看,社會存在普遍的貧困。80年代中期,政府開始實施扶貧戰略,但因窮人太多,沒有財力照顧到這麽大的群體,隻能選擇其中最貧困的群體。如何知道哪些是最貧困人口?為此,中央政府製定了一個貧困線,也就是說,收入低於這個線的人就算是窮人。

 

1978年的貧困線為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低於100元人民幣。過來的人都知道,當時每個月10元錢可以維持基本生活。按照每人每年100元的純收入,1978年,中國的貧困人口數為2.5億。1985年,貧困人口減至1.25億,到1990年,貧困人口減到了8500萬。所以,在大家的印象中,90年代的貧困人口就已經降到一億以下了。

 

1993年,國家實施“八七”扶貧攻堅,目標是到2000年解決8000萬貧困人的溫飽。“八七”扶貧攻堅結束後,國家宣布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這就給公眾留給了我們沒有貧困人口了的印象。這一印象也有其客觀性,改革之前的普遍貧困現象的確有了很大的緩解。但是,認為貧困問題基本解決的印象,則是“數字變化”的結果。

 

雖然90年代貧困線不斷調整,2000年的貧困線已達到了625元人民幣,但這更多地是因為物價上漲的調整。實際的標準並未提高很多,也就是說,我們一直是按照極端低的貧困標準來估算有多少窮人的。標準低,窮人數量就少,自然窮人數量的減少就會相對容易。

 

例如,1993年的貧困人口是8000萬,這是按照低貧困線統計的數據。2000年,按照這個數據,政府宣布貧困人口的溫飽基本解決。但是,如果按照現在2300元的購買力平價標準計算,就會有超過5億多貧困人口,按照這個人數,到2000年,政府無法宣布貧困問題得到了基本解決。同時,貧困線的高低,一方麵有著客觀的需要,例如究竟多少錢才能維持生活,但同時,政府也要考慮財政的能力、業績是否可以達到等等不同因素。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數字有專業的機構和專家進行研究,難懂的數據收集和各種數學公式的計算將一般公眾擋在在知情的大牆之外,“貧困人口有多少”這個問題,也借助專業知識,從一個客觀的現實逐漸演化成了複雜的政治經濟社會再生產的產物。公眾迷失於不同的數據,農村的人口則隻能被動地在政府劃定的收入範圍內尋找自己的位置。

 

長期維持低貧困線造成了公眾實際認同和國家官方宣傳之間的斷層。由於采用低的貧困線,造成很多人口雖然生活在貧困線之上,但仍處於非常貧困的狀態。2008年,政府基於多方麵的考慮,將貧困線調整為1196元,這樣貧困人口增至4000萬。

 

▲ 不同年份貧困標準線及貧困人口數統計。

 

2012年以來,新一屆政府秉持“到2020年全麵建設成小康社會”的理念,開始全麵關注貧困問題,實施“精準扶貧”戰略。

 

如果按照原有的貧困線,就隻有4000多萬貧困人口。但同時,在媒體的報道中,很多農村依然非常貧困。這是因為低的貧困線,給出了窮人少的印象,而實際很多在貧困線之上的人口也很貧困。所以如果不調整貧困線,一方麵將影響政府的信用,另一方麵,到2020年宣布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之時,如果依然還有龐大的貧困群體存在,也會帶來更大的信用問題。

 

因此,貧困線被大幅提高,按照2011年的購買力,升至2300元。這次調整比較符合中國貧困的客觀實際。

 

 

由於貧困線大幅提高,貧困人口數量猛增到1.24億。這就是大家為什麽會疑惑上個世紀貧困沒了,如今又出來了1.24億貧困人口的原因。
 
可見,公眾的不解來源於不同時間貧困數字的變動,而非貧困人口實際增減的真實情況。窮人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如何製定這個數據政治經濟考慮的影響。如果你是處在貧困線以下的群體,就有可能得到支持,而處於線上的群體可能就被排除。
 
那麽有誰能認為人均年收入低於2300元以下的是窮人,而低於2800元的就不是呢?或者說,如果沒有嚴格的記賬統計、專業的調查,在農村如何知道誰家的收入究竟是多少呢?數據的遊戲不僅產生了某種排斥,同時也產生圍繞著誰是窮人的社會博弈。
 
 
中國的貧困人口到底減少了多少?
 
這裏講的“數字變化”並非要否定我們的減貧成就。
 
按照世界銀行(以下簡稱“世行”)估算的國際最新貧困線標準(一人一天1.99美元)計算,中國1981年的貧困發生率是88.3%,而按照2011年我國2300元貧困線標準計算,1981年的貧困發生率則為90%,兩者相差不大。
 
到2010年,按照1.99美元計算,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1.2%,而按照中國新的2300元貧困線則下降到17.2%。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按照全球的比較標準和中國新的貧困線估算,中國的貧困人口基本上從80%-90%都是貧困的狀態,減少到現在隻有11-17%的人口屬於貧困人口的狀態。這個成績是很高的。
 
對於全球來說,中國減貧的貢獻也是很大的。按照此前國際貧困線一人一天1.25美元估計,1981年到2005年,全球共實現減貧5.19億人口,也就是說在這25年中,全世界共有5.19億人口的收入提高到一天1.25美元之上。但是如果把中國的減貧數據減去,全球的貧困人口反而會淨增加1.09億。國際社會一直都把全球減貧的成績歸咎於他們的努力,但是很多人都用這個數據來質疑這個結論。總的來說,中國減貧成果是中國人自己的成績,國際社會的貢獻很少,國際社會的援助對於減貧的貢獻幾乎沒有。當然這也是數據的遊戲。
 
那麽,中國的貧困人口到底減少了多少?
 
這個數據相信很多學者也無法估算。單就收入衡量的數據看,結合世行的國際貧困線和我們最新的貧困線估算,從1978年到現在的30多年中,按照國際貧困線1.25-1.99美元計算,我們大概減少了將近6-7億貧困人口,估計存在5000萬到1億的貧困人口。
 
這隻是按照收入計算的估計。貧困不僅僅是個收入的問題。即使有人每年純收入高於2300元,但是由於醫療、教育和其他的開支造成了欠賬,也會再次陷入貧困。但是這樣的情況並不在我們估算貧困人口數據的範圍之內。所以說,如果按照多維度,如資產,教育,衛生和其他方麵來衡量,中國的減貧人口的數量不會像現在估算的這麽多。
 
 
貧困人口會消失嗎?
 
國家提出“到2020年實現按現在扶貧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很多人問,到時候就沒有貧困人口了吧?我說,這要看如何界定貧困了。
 
如果目標是,到2020年年收入低於2300元的貧困人口的收入都超過這個標準,我估計沒有窮人了。但是,貧困是個相對的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處於底層的群體,不管他們收入有多高,依然屬於這個社會的貧困群體。
 
而且對於中國這樣的轉型國家而言,階層也在變化。有的今年處於貧困,過幾年脫貧了;還有的現在富裕,過幾年又貧困了。所以說,貧困是相對的,不會消失。衡量貧困的指標也會不斷變化,過去吃不飽算貧困,現在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算貧困。
 
隻要人類社會的的分化不消失,貧困就不會消失,因為社會分化和分層很難消失,所以貧困也就很難消失。有多少貧困人口數量和什麽狀態算是貧困並不必然取決於客觀上有多少真正的貧困人口,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家和社會在其政治經濟的博弈中願意承擔多少道義的責任。
 
一般來說,一屆政府在結束其任期時,可能會根據現實考慮而宣布消除了貧困,新一屆政府也可以把消除貧困作為其業績的內容,再次宣布貧困問題依然嚴重。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貧困可以消除,可以減少,也可以增加。貧困人口的數字不必然反映真正有多少窮人,窮人是不是窮人也不必然由窮人自己說了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