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塵封家事(二):科舉槍手/逃荒女

(2024-05-21 06:09:12) 下一個

【1】

吳家老宅所在街區:書院門,指的是從碑林到關中書院門口的一條步行街,位於南門內東側。書院門的街名源於它裏麵的關中書院。這個書院是明清兩代陝西的最高學府,也是全國四大著名書院(其他三個是湖南的嶽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河南的睢陽書院)之一。光緒年間,改建成師範大學堂;民國時改為省立師範學校;現為西安師範學校。外婆家的四合院:和樂巷4號,與此一牆之隔。趴在後牆上就能看到那邊牌坊、校舍等保存完好的古建築。

當年這裏的住戶有不少是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民國元老於佑任的故居是32號院。街西口聳立著唐寶慶寺華塔,街東端不遠處是碑林博物館。1991年修整街榮,保留明清風格,建為文化旅遊街。

這一帶的房子按現在人的觀點,顯然是自住及投資都適宜的學區房。當年吳家人的眼光確實很獨到,除了鹹豐年間首購的書院門正街上的院子外,民國年間添置的另外幾處房產也都在書院門兩側的巷子裏,比如:大吉廠巷25號、和樂巷4號及5號院等。

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此好的讀書環境,卻由於“劊子手家人不得入仕”這條清政府的陳規陋習,致使住在這裏的吳家後人通過科舉考試當官晉爵的階梯徹底阻斷。這對他們顯然很殘酷,其中影響最大的要算是外婆的父親(太姥爺)。

太姥爺名叫吳添淵,他飽讀詩書、學富五車,在書院門一帶很有名氣。但由於他自己無法報名參加科舉考試,於是好多人慕名而來,請他充當科舉槍手,替人代考。明清的科舉考試分四個等級: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前兩級考試在地方進行,中第的考生分別稱‘秀才’和‘舉人’。鴉片戰爭之後,清王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想必是那個時期地方考試監考鬆懈、行賄受賄之風猖獗,太姥爺經常出入考場(關中書院),為不少人掙得了秀才或舉人的功名。

【2】

太姥爺雖然職業生涯乏善可陳,留給家人記憶裏的,也就是做過護國軍李漢臣部隊的軍需官,但他在繪畫書法方麵很有造詣(下圖是他留下的一幅畫),特別是書法。

書院門這裏的人們對書法有特別的興趣,原因應該歸結於受西安碑林的影響。位於書院門東端的西安碑林,始建於宋元祐二年(1087年),經金、元、明、清、民國曆代的維修及增建,規模不斷擴大,藏石日益增多,現收藏自漢代之後的碑石和墓誌4000餘件,數量為全國之最,藏品時代係列完整,時間跨度達2000多年。此處可稱得上書法愛好者的神聖之地。

近水樓台,太姥爺自幼酷愛書法,當年與書法大家於佑任交往甚密。街坊的對聯、鋪麵的條幅、紅白事的請柬都由他執筆。

太姥爺練字到了癡迷的程度。地上別人扔掉的煙盒、破字片,他都會一一撿起、展平,用來寫字。家中雞下的蛋,他會工工整整地標上數碼;給孫輩做的小木凳,也會認真地寫上各自的名字。他還嚴格督促晚輩們認真練字,每天必須完成布置的作業,否則解尺伺候。

在他的教育和影響下,晚輩中有很多人在書法方麵展示了不凡的才華。當年母親的字就寫得非常好。我上中學時,母親常替我完成老師交給的差事:抄寫英語單詞數學公式等在大張白紙上(貼到教室後牆,便於日常學習)。父親在一旁看著母親一絲不苟地用毛筆寫字,嘴裏不時調侃:如果你一直堅持下來,應該沒有你表弟什麽事了。當然這隻是玩笑話,真正繼承太姥爺衣缽的,當屬他的孫子,母親的表弟吳三大(吳培基)。曾任陝西省書法協會副主席的他,引領陝西書法屆近半個世紀。西安火車站、西安鹹陽國際機場等西安許多地標上的字,以及“人生” 、“紅高粱” 、“滿城盡戴黃金甲”等電影的片頭,均出自他手。

【3】

太姥爺一生娶過四房太太。第一房夫人姓彭,漢陰人(彭氏是那兒有名的家族),生了外婆的哥哥。彭氏夫人去世後,太姥爺娶了第二房劉氏夫人,她是長安縣郭杜小居安人,第二房夫人也是一個很好的人,可是嫁過來幾年後就過世了。於是他接著了第三房,第三房夫人就是外婆的母親(太婆)。第二房夫人姓劉,外婆的母親也姓劉,是個孤兒,於是過門後,她就把第二房夫人的劉家認作了自己的續腳娘家,逢年過節都會提上禮物探望。外婆70年代初去世,墓地因此選在了小居安村。

太婆家原籍在湖北樊城襄陽一帶,由於躲瘟疫,舉家遷到了湖北房縣花鳳山。在那兒出生的太婆,因此取名:劉花鳳。在房縣好景不長,整個大家庭幾乎全部卒於疾病的魔爪,隻有太婆和她大哥幸免。兄妹倆一路流浪,經商洛,輾轉來到了陝西省戶縣。大哥很能幹,在戶縣很快立足,並娶妻生子,後闖蕩到了西安。然而厄運再次降臨太婆一家:流行病奪走了大哥和小侄子的性命。

家中隻剩姑嫂相依為命,她的嫂子(母親她們稱南關姨婆)比太婆還小一歲,後來她們倆姐妹相稱。手跨籃子、身揣針線,在西安城裏沿街半是乞討、半是攬活。上門給人家縫補衣褲、拆洗被褥。倆人就住在東火巷旁邊仁通院的一破草房裏。當時恰逢太姥爺剛剛喪偶,仁通院另有一陳姓家庭,也是湖北逃荒來的,家中有兒尚未婚娶,於是好心的街坊們作主,讓他們二人迎娶了這一對、看上去既可憐又能幹的姐妹。太姨婆嫁過去後,給陳家生了兩兒三女。後來家裏同太姨婆家一直以親人相待,走動頻繁。

【4】

太婆嫁過來後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與前房繼子大舅爺的相處。大舅爺很瞧不起太婆,稱她是:逃荒的、要飯的。頓頓飯讓他先吃、吃好的,但他仍然對繼母不尊重,橫挑鼻子豎挑眼。太姥爺看到情形不對,讓已經結了婚的大舅爺分開單過了。

太婆嫁過來時隻有十八九歲,她聰明能幹勤勞,很快就成為理家好手。她秉承了湖北人善烹飪的傳統,熏臘肉、醃雞蛋、灌香腸等,樣樣在行。地窯裏擺放的食品,滿滿當當,一年四季不斷。隨著她的骨肉:外婆和二舅爺的降生,太婆更是把整個身心交給了這個家庭。太姥爺自然非常喜歡他的這個年輕的妻子。

太婆雖然沒有什麽文化,但對新生事物接受很快,非常喜歡聽外婆她們同學間的談話,常常刨根問底。外婆在女師讀書期間,她的那些同學喜歡到家裏聚會,主要原因自然是由於太婆的廚藝。她們談論的話題大多是當時熱議的社會問題。口頭禪中常帶有:總而言之,婦女要解放、婦女要自由、婦女要平等。太婆把‘總而言之’老是聽成‘粽園子’,於是她對外婆說:那咱們也修建個粽子的園子,婦女不就解放平等自由了嗎?

外婆的成長,特別是後來的結婚生子,太婆都給予了極大的幫助。1932年底,太婆又張羅著給二舅爺娶媳婦。家庭的重擔使她過於勞累;33年初,由於喉嚨氣堵,一口氣沒上來,就撒手人鬟了,病逝時年僅48歲。太婆的故去對整個家庭,特別是對太姥爺和外婆打擊很大。

【5】

太姥爺不久又娶了第四房太太。這個女人的表現與太婆相比,簡直是天上地下:她不但好吃懶做,還染上了抽大煙的惡習,最後二舅爺夫婦也都跟著她學壞了。太姥爺很不喜歡她,索性給她起了個名字:不愛。母親她們姐妹小的時候都叫她:不愛婆。她也確實不愛孩子們,愛答不理的。外婆後來說:‘不愛’多難聽,就改叫‘博愛’吧。

她(他)們起初抽大煙,後來又換成了白麵,太姥爺對此很生氣,但也很無奈。有一次,仨人又在床上吞雲吐霧,氣憤至極的太姥爺,將一桶涼水澆了上去。一場衝突在所難免,外婆聞訊,趕了過去......。

仨人最後居然都戒煙成功,那是政府所為。“亂世用重典”,1944年,時任國民黨陝西省政府主席的祝紹周,在所轄區內推行嚴苛的戒煙令:第一次由政府出資給煙民戒煙,完事後身上被紋上印記;如果發現有印記的人複吸,第二次抓到後直接槍斃。玉祥門外是執行槍決的地方,當時西安居民常看到哭爹喊娘的犯人從西大街走過,好多是煙民。那一時期被槍斃的煙民真不少。身上都有戒煙標記的仨人,懾於酷政,最終懸崖勒馬。

太姥爺原本有才能幹、勤勞節儉,自從娶進了這個女人,家道中落。為償還毒債,不斷地押地契、賣房子;押地契、賣房子......。

撐起吳家門麵的擔子落在了外婆肩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6)
評論
楓雪故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心雨煙塵' 的評論 : 心雨喜歡俺的文章,真高興啊!有了繼續寫下去的動力。
不過千萬別稱呼詩人作家,真是折煞我也。
心雨煙塵 回複 悄悄話 向楓雪問好!
從詩人到作家,詩賦文字靈感滿滿,原來優秀的基因源於骨子裏。

楓雪的家史就是老一輩的縮寫,讀得讓人愛不釋手。
楓雪故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評論 : 謝謝蘑菇美言!
長輩們確實有才,不過沒我啥事,哈哈!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複 悄悄話 楓雪的太姥爺和太婆都好厲害,就是太婆太可惜了,48歲就過世了。從太姥爺太婆傳到外婆和母親,再到楓雪,怪不得楓雪這麽有才呢。
楓雪故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謝謝鹿蔥美言鼓勵!
隻是代為行刑,為啥不得入仕,對此我也不解。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讚瘋丫頭大家族!“劊子手家人不得入仕”,專製殺人還虛偽啊!劊子手充其量代理人啊
楓雪故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黑貝王妃' 的評論 : 多謝王妃蒞臨指導!
我也是近來對祖上的事略知一二,細究起來還蠻有意思的。
楓雪故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多謝水星兄美言鼓勵!
槍斃煙民?咱加拿大做不到,不獎勵煙民就燒高香了,哈!
黑貝王妃 回複 悄悄話 故都對家譜如數家珍,太難得了,我真希望自己對爺爺一輩人了解多一些。吳家能文能武好傳承!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太姥爺能文能武,這畫畫得太好了!楓雪母親也這麽棒,家裏有傳承。”+1 ! 太姥爺這幅畫簡直是專業級別的,好氣派!讀楓雪兄的家譜猶如讀專業古籍,有條有理,絲絲入扣,非常有嚼頭。第一次抽大煙被抓住了,第二次就被槍斃,祝紹周做得好,現在咱們加拿大是否該學一下?
楓雪故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傅江歌' 的評論 : 多謝江歌師妹的美言鼓勵!
我們這個大家庭的親屬關係確實有些複雜,有時給女兒和太太講起,也需要費些口舌。
那時的醫療水平是差,設想一下,如果當年要是傅阿敏在,那些都不算事,哈哈!
楓雪故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暖冬cool夏' 的評論 : 多謝暖師姐的美言鼓勵!
師姐說得對:太婆的早早離世,逼使外婆不得不擔起了家庭的重擔。
我母親的字寫得好,我卻一點沒得到真傳,慚愧慚愧,哈哈!
楓雪故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我愛丁二酸鈉' 的評論 : “過去的17年玩了多一半區縣”,太厲害了!
我作為土生土長的陝西人,多一半區縣沒去過,慚愧!
傅江歌 回複 悄悄話 楓雪兄外婆家族家大業大,親屬關係有點複雜。你太婆是位非常善良能幹的女性,不僅為吳家生兒育女,還是烹飪高手,對新生事物也有好奇心,難能可貴。她為吳家的興旺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可惜48歲就撒手人寰,那個年代醫療水平太差了,小病就能要命。喜歡拜讀楓雪兄的吳氏家譜,大家族的曆史折射了時代的變遷。謝謝楓雪兄分享家族史。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楓兄寫得好,引人入勝,讀得我唏噓不已,為太姥爺,尤其是太婆年僅48歲去世惋惜。不過,或許因此才給了外婆施展才能,獨當一麵的機會和格局吧。同意燕兒這裏說的,太姥爺應該休了第四房太太。
去西安,印象最深的是在碑林看到的各種字體的字,從楓兄文中知道了曆史和源淵。你母親字好,你一定差不了,基因在呢!
我愛丁二酸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楓雪故都' 的評論 : 哈哈,我在國內是一個縣一個區都要玩的,隻要是有景致、有典故。過去的17年才玩了多一半區縣。
西安、鹹陽、渭南一帶周圍還需要再玩10天才能玩完。
繼續聽您的家族故事!
楓雪故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我愛丁二酸鈉' 的評論 : 謝謝博友來訪留言!
家裏人講的是李漢臣不是李虎臣,前者可能名氣不大,百度上沒查到。
二虎守長安,在西安人中流傳甚廣,李虎臣名氣很大。
朋友對西安曆史人物門清,佩服!
於右任、楊虎城、胡景翼與祖上都有交集,下文會有介紹。
我愛丁二酸鈉 回複 悄悄話 護國軍李漢臣?
應該是靖國軍李虎臣吧?
“二虎守長安”中的李虎臣是我一個哥兒們的先祖。
上個月我剛剛去過三原李靖故居(楊虎城花園。裏麵有靖國軍、於右任、楊虎城、李虎臣、胡景翼等的介紹。
楓雪故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燕麥禾兒' 的評論 : 多謝禾兒美言鼓勵!
那時候在城市休妻並不容易。外婆的弟弟後來離婚,拿出了房產做為賠償。
槍斃煙民, 我也是第一次聽說。
燕麥禾兒 回複 悄悄話 四房不僅自己走邪道,還帶壞了你太姥爺和你外婆的兒子,你太姥爺太厚道,為什麽不休了四房呢?好女人旺三代,你太婆、你外婆都是女人中的極品。寫得非常好看,等續篇。(另,笑暈了,戒煙後,如果再犯,就槍斃啊,這我還不知道。)
楓雪故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感謝菲兒美言鼓勵!
“名門”實不敢當,我隻是想平鋪直敘地講講大家庭的故事。
楓雪故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燕麥禾兒' 的評論 : 好的。
燕麥禾兒 回複 悄悄話 楓雪,請查悄悄話。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大讚!

太姥爺能文能武,這畫畫得太好了!楓雪母親也這麽棒,家裏有傳承。

翔實,真實的家族介紹,老一代的經曆真是讓人感慨。楓雪出生名門,但低調謙遜,值得稱讚。:)
楓雪故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給菲兒敬茶!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沙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