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平

研討世界曆法改革方案以及漢字輸入方案
正文

24 節氣與世界曆法

(2022-12-13 16:33:35) 下一個

24節氣

        24節氣是中國人創造的,所以中國人幾乎沒有不知道24節氣的。上自文人雅士,高官貴族,下至商販走卒,鄉野農夫。人人皆知24節氣。但是究竟什麽是24節氣,能真正明白,能正確理解24節氣的真正科學意義的人,卻是不多的。

        原因在於中國的傳統曆法是夏曆。夏曆是一個表麵上以陰曆為主的曆法,但實質上是受控於陽曆的陰陽合曆。所謂受控於陰曆,實際是受控於陽曆的24節氣。要說明這個道理,我們從普通人從哪裏知道24節氣說起。

        幾千年來,一直到清朝末年,中國一直使用的是夏曆,夏曆表麵上是陰曆,就是用月亮的月相來計數日子的曆法。夏曆的月有大小兩種。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隻有355天或354天。每年比太陽年少約十天。所以十幾年後,就要在夏季過夏曆年了。為了避免這個結果,就要在經過兩年或三年後,給夏曆增加一個月。這樣就不會讓夏曆年跑到夏天去了。這樣的辦法就是增添“閏月”。閏月增添在哪裏呢?這就要用到24節氣了。

         24節氣是中國的陽曆。但是多數人並不知道中國的陽曆。因為中國曆史上從來沒有公開實行過陽曆。家家戶戶在過大年前都要買一本老黃曆。這一年的日子就按這老黃曆過了。24節氣就從這本老黃曆上查找。這些24節氣中有兩個節氣,人人都知道,那就是冬至和夏至。冬至日是中午時分自己的影子最長的一天。或者比較準確的說法:一根定長的木杆垂直立在地上,影子最長的一天,這天叫冬至。影長最短的一天就叫夏至。從冬至再到冬至,是回歸年的一種定義方法。回歸年是通常所說的陽曆年。現代精確測定的回歸年長度是365.2422日。 這些科學知識,明白的人很少。一般人隻錯誤地認為冬至是冬天來了。而把立冬是冬天的開始忘記了。

         一年有24節氣,如果按回歸年時間長度作24等分,那麽365.2422日/24=15.218425日=15日18872秒=15日5時14分32秒,這就是平均節氣的長度。如果從一年的冬至那一天0時開始計算每次加上15日5時14分32秒,並將小數夠一日的就進位到日,餘小數保留。就依次得到雨水、小寒 、大寒、立春、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這24個節氣的平節氣交節日和時刻。如果隻取這24個平節氣交節時刻的月日數字,就是平節氣日的日期。清朝以前的夏曆都是按平節氣的算法定夏曆曆法的。用並不太準確的說法,24平節氣是按一個回歸年的時間的24等分來定義的。

        24節氣的取名,春夏秋冬四季,每季有兩個節氣與該季名稱有關。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四季的起點。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四季的中點。四季的氣溫狀況就南北兩半球是絕然不同的,或者說是相反的。 由於地球上的文明開始出現在北半球。所以北半球四季的氣溫狀況,就被流傳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溫度概念上。一說到冬季就聯想到天氣冷,一說到夏季,就聯想到天氣熱。其實,就全地球來說,這種思維的聯係是一種錯誤偏向。應該糾正。春夏秋冬本不應該與氣溫相聯係。而應當與四季所處的太陽在天空的位置相聯係。

        看一看太陽在天空的視運動軌跡,即黃道,就可以看出在黃道上的不同位置。太陽的赤緯度對應的是太陽直射地球的地理緯度。所以夏季所包括的黃經範圍黃經45度~125度,正好是赤緯最北的範圍。冬季所包括的黃經範圍225度~315度,正好是赤緯最低的範圍。所以夏季是太陽光灑向北半球最多的季節,冬季是太陽光灑向南半球最多的季節,這才是正確的四季概念。而不是夏季是北半球最熱的季節,冬季是北半球最冷的季節。要正確糾正關於冬夏兩季的氣溫的錯誤概念。樹立冬夏兩季太陽光強度偏向南北半球的概念。

         妨礙樹立以陽光照射強弱來區分冬夏兩季概念的另外一個因素是24節氣中其它16個節氣的命名。這16個節氣是:

雨水、驚蟄、清明、穀雨、小滿、芒種、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這16個節氣名稱是針對我國黃河下遊的地理環境來命名的。它們描繪了氣溫寒暑,雨雪霜露,生態狀況。這些狀況基本是由氣溫所決定的現象。都是北半球的地域性的特征,而不是天文特征。因此,這些名稱完全掩蓋了24節氣的天文意義。而中國人正是通過這些名稱來認識24節氣的。而且中國人都是通過夏曆曆書來掌握節氣進程的。所以人們誤以為24節氣是夏曆的東西,即是陰曆的東西。根本不知道24節氣與太陽回歸年的關係,不知道節氣是回歸年的24分割。

         說到這裏應該把24節氣的真正科學定義告訴大家了。原來24節氣點是地球繞太陽軌道的一周360度的24等角分割。實際也是太陽在天空的視運動軌跡黃道的按角度的24等分割。由於地球繞太陽的軌道是個橢圓,太陽在一個焦點上。所以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有遠有近。最近的稱近日點,最遠稱遠日點。地球的運行速度與日地遠近有關。近日點附近快,遠日點附近慢。所以按等角度15度劃分的24節氣在時間上就不相等了。這樣將按等角度劃分的節氣換算為時間,就成了不等時間的節氣時間段。就叫定節氣。把24個定節氣的“日、時、分、秒”都測算出來,這是定節氣點。定節氣點的所在日期,稱定節氣日。

        歸納以上所說,您至少應當明白:

        24節氣是陽曆的東西,不是陰曆的東西。

       節氣有平節氣和定節氣之分。

       按日期說的節氣日也有平節氣日和定節氣日之分。

       節氣不應按氣溫或雨雪或生態作特征來認識,隻能按太陽的天空位置來認識。

       定節氣的時間間距是不等的,而且是不透明的(就是沒有規律的就稱之不透明)。隻有天文台能測算出定節氣比較精確的時間。

        既然定節氣是不透明的,一般人怎樣去掌握它們呢?有沒有必要在生活上精確的知道定節氣的精確時刻呢?回答說,沒有必要。生活上隻需要利用節氣大致上了解四季的進程。因此曆法上有可能和必要將定節氣的月日日期規律化,確定化。這樣確定化了的定節氣,就叫“規範節氣”。新華字典後麵有一個24節氣的近似日期的附錄,可惜它沒有做到將近似日期唯一確定,而是給出2~3天的範圍。如果能再改進為唯一確定的日期,就可以稱為規範節氣了。

       人們在創製新曆法方案時,應該同時選定一個規範節氣的方案,以便於用該曆法方案的人使用,用來掌握四季的進程。

          寫到這裏,可以把話題轉到製定新曆法的問題了。

          為什麽要製定新曆法,那當然是因為當前的世界通用曆法格裏曆不令人滿意。有什麽不滿意處。我認為,一個理想的世界曆法,應當滿足三個基本原則:

          第一原則:曆法的四曆季應與自然四季相對應。簡稱合天原則。

          第二原則:曆法的框架層次應滿足:大單位包含整數倍的小單位原則,即量尺原則

          第三原則:曆法的時間單位應當相等,符合公平原則。

      以上三原則應是理想曆法的必要原則。

      以此標準來衡量當前的世界通用曆格裏曆,易見它連一個原則都不相符。

首先四曆季的起始日:1月1日、4月1日、7月1 日、10月1日與自然四季毫無關係。

第二,格裏曆的月不包含整數星期。因此不符合量尺原則。

第三,月是格裏曆的主要時間段,它不相等,不符合公平原則。

三個原則無一附合,因此是非常不理想的曆法。必需盡快以新理想曆法代替。

筆者研製的自然世界曆是一個完全符合以上理想曆法三原則的新曆法方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