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天地

在有生之年看世界,寫遊記。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多瑙河遊之一:橋

(2023-10-06 19:18:49) 下一個

六月,去乘多瑙河遊輪。從雷根斯堡(Regensburg)上船向東,停靠四國五城:德國的帕紹拉(Passau),奧地利的梅爾克(Melk),維也納 (Vienna),斯拉伐克的布拉迪斯拉瓦(Bratislava),匈牙利的布達佩斯(Pudapase)。

 

相比海上遊輪,河遊的妙處在於,站在甲板上,可仰天俯水,可縱覽兩岸,還可迎觀橋景,由遠及近,由小及大,撲麵而來…。多瑙河上多姿多彩的橋和它們的故事,是這次河遊的第一景觀。

雷根斯堡石橋 (Steinerne Brücke)

這次河遊從中世紀古城雷根斯堡開始。這座石橋,是本次旅程所見第一橋,據說是德國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石拱橋,當地的一張名片。雖然一半正在維修,仍不失優雅,很難相信它是千年古橋。

此石橋建於1135年至1146年間,此後的800多年間,它曾是中歐多瑙河上的唯一橋梁。 據說,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率領的第三次十字軍,從此橋過多瑙河,踏上東征的征程。

老石橋一端是座赭紅色的塔樓,最早建於十三世紀。從老城區,沿著鵝石路走來,這中世紀塔樓是道不會錯過的風景,吸引你穿過拱門,來到老石橋。塔樓右側黃色建築,是過去儲存鹽的倉庫,現在是世界文化遺產信息中心。

雷根斯堡的導遊,是個善講故事的年輕人(中間拿教幹那位,猜想是大學生或研究生兼職),他關於石橋的傳說蠻有趣:大教堂的建築師與石橋建築師比賽誰先完工。石橋建築明顯落後,建築師為了加快建橋進度,與魔鬼合作,承諾魔鬼若能助一臂之力,能得到最初三個過橋的靈魂。石橋的工程進度果然突飛猛進,最終先教堂完工。魔鬼來向建築師索要許諾,建築師在石橋落成後,讓一隻狗攆著一隻雞和一隻鴨過橋。魔鬼怒,攻擊石橋,故石橋一直得維修…。(嗬嗬,最後是我瞎編)當然,事實上,教堂的建築開始於1273年,此時石橋早已完工100多年了。此故事流傳至今,想是人們樂見衝破束縛,有勇有謀。

我們家鄉江南古鎮的石橋頭, 常常會有一家什麽老店鋪。這座古石橋側,也有家著名的香腸老店(The Historic Sausage Kitchen )據說有八、九百年曆史。當初是修建老石橋的工匠們的廚房,一不小心,他們的"手指香腸加酸菜"火爆雷根斯堡,成了當地不可錯過的美食。原來,熱狗的老祖宗是在這裏。

廚房很小,設備很簡單,不比紐約的熱狗車攤大多少。

坐在這裏來一份香腸加酸菜,也許會品出中世紀味,嗬嗬。

雷根斯堡的多瑙河麵,不怎麽壯闊,綠水忖紅房,幽靜而深邃,很有韻味。趕快都來張到此一遊照。

薩爾茨堡的馬克橋(Makartsteg)

船靠帕紹,離莫紮特的出生地薩爾茨堡,就兩個多小時車程,那怎能錯過?故有緣見到這座多瑙河支流薩爾察赫河 (Salzach)上的橋。它沒有可炫耀的曆史,也不怎麽特別,然而遊人如織。就如我們老話說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人們慕莫紮特之名而來。橋上,是觀賞音樂才子故鄉河的兩岸,遠眺薩爾茨堡大教堂、城堡山的好位置。

這座橋也叫"愛情橋",橋身兩側的欄杆上掛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鎖。有情人們把鎖掛在橋邊,把鑰匙扔進河裏,作為永結同心的誓言。最早見這樣景象,是在巴黎的藝術橋。前幾年回國,去爬華山,也見山崖的鐵鏈上無數平安鎖,愛情鎖…。遊人們的美好願望,浪漫把戲,順便為旅遊景點增添了色彩。固然,世事無常,神馬也鎖不住。

登上薩爾茨堡城堡山上的要塞,極目遠眺,但見幾座橋連接著新老城區,蜿蜒在薩爾察赫河兩岸。

布拉迪斯拉瓦新橋(Nový)

遊船來到布拉迪斯拉瓦,斯洛伐克共和國的首都,正好停泊在橫跨多瑙河的Nový大橋下。

橋的左側有一座飛碟型的高塔,為此橋平添不少地標性建築魅力。頂端有餐廳及觀景台,是眺望布拉迪斯拉瓦市區的最佳位置。

化7.5$乘電梯來到觀景台。於是有了這張視野超級棒照片:半邊河,半條橋,半座城,一幅東歐老城圖!

布達佩斯的塞切尼公爵鏈子橋( Chain Bridge )、伊麗莎白橋 ......

遊船接近匈牙利首都,有"東歐巴黎"和"多瑙河玫瑰"之稱的布達佩斯,橋景的精彩篇章才開始。

 

與其說,多瑙河流將這座城市一分為二,不如說,多瑙河和它的橋把兩個城市,西岸的布達(BUDA),東岸的佩斯(PEST),合並成為一個城市:布達佩斯(Budapest)。布達佩斯的多瑙河上有九座大橋,其中,鏈子橋,伊莉莎白橋,自由橋,瑪爾吉特橋最為人津津樂道。

遊船穿過塞切尼鏈子橋,這是連接布達和佩斯的第一座橋,建於1839年-1849年。

 

這是一座父子親情遺憾催生的橋。據說,匈牙利貴族、年輕的輕騎兵軍官塞切尼·伊斯特萬伯爵忽然得到父親在維也納病危的消息,心急如焚,想立即出發去看望父親,無奈多瑙河上的浮冰阻斷了浮橋。無論他怎麽歸心似箭,也無法過去。等到浮冰融化,浮橋可以使用,伯爵終於渡過多瑙河趕赴維也納的時候,父親已經去世了,他最終未能見上父親最後一麵。於是,悲傷的伯爵決心要在多瑙河上修建一座永久性的橋梁。在他的奔走發起下,最終,由英國工程師威廉•泰納尼•克拉克設計了這座懸索式吊橋,由蘇格蘭工程師亞當•克拉克,監督建造。為了紀念塞切尼伯爵的貢獻,大橋被命名為"塞切尼鏈子橋"。

城堡山下通向大橋的隧道,由造橋的同一工程師建造。到底是配套工程,此隧道居然與鏈橋一樣長。匈牙利人開玩笑說,"這可不是巧合:下雨時可以把橋推到隧道裏"。

隧道出口與大橋連接。

大橋越來越近。可惜我們後來也沒有時間上橋走一走,遺憾。不過,也許這是下次再來的動力。

鏈子橋不愧是多瑙河上最璀璨耀眼的"項鏈"。橋頭堡是兩座石砌的凱旋門,雄偉壯觀,古典精美;巨大的鋼索從橋頭堡引出,懸拉起橋麵,遒勁舒展,剛中帶柔;兩岸的橋頭兩邊各踞一座巨大的石獅,翹首遠望,氣宇軒昂,象是大橋的守護者,也象征著匈牙利人民不屈的曆史精神。整座橋,就像是一件藝術品。

晚上,從遊船遠眺鏈子橋連接布達皇宮一側,燈光雲影,綽約多姿。

當遊船穿過了鏈子橋,迎麵就見伊麗莎白橋。此橋以希茜公主的名字命名,腦子裏浮現電影希茜公主的倩影,這座白色的懸索吊橋,頓時娉婷婀娜起來。

 

直到1926年,伊麗莎白橋一直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懸索吊橋。

遊輪停靠在伊麗莎白橋下, 佩斯一側。

伊麗莎白橋的布達一側夜景。

伊麗莎白橋下,從遊船船頭,可見布達皇宮和鏈子橋。

白天,遊覽車在伊麗莎白橋上,從佩斯開往布達。

布達這一端連接聖蓋勒特山。山坡上的聖蓋勒特雕像象要迎麵撞來。聖蓋雷特是中世紀時期的基督教主教。

這次是在伊麗莎白橋上,從布達向佩斯開。

遊船尾可見自由橋,原名弗蘭茨·約瑟夫橋,它和伊麗莎白橋合稱為"夫妻橋",二戰後改名為自由橋。

白天從旅遊車上拍到的自由橋,綠色的橋身,也很漂亮。

漁人堡(Halászbástya)位於布達佩斯布達一側多瑙河河畔的城堡山,是俯瞰這個城市的極佳位置。向右,可遠看鏈子橋,伊麗莎白橋和自由橋。

從漁人堡向左看,是瑪爾吉特橋。

橋串起城市兩岸的經濟文化,串起多瑙河沿岸的一路風景故事。在遊客眼裏,它們像是河的"項鏈",留下第一印象。

 

文章寫於2017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