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天地

在有生之年看世界,寫遊記。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英倫散漫遊(四)暴走泰晤士河岸,遍看倫敦橋

(2023-04-21 10:52:58) 下一個

倫敦,絕對是值得細看的城市。上次去,打卡了英國議會大廈、白金漢宮、蠟像館和海德公園等。這次,除了西敏寺是訂好票的,其餘的,就走起來看,跟著感覺走,跟著一時的念頭走。就如英國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說的:“倫敦的街道有它們的地圖,而我們的興致是不確定的。誰知道拐個彎,會遇到什麽?”

在倫敦的第二天,天氣不錯。我們從西敏寺出來,已是晌午,信步走到西敏寺橋邊,遠遠看見倫敦眼,就沿著河岸走,隔岸欣賞。

有摩天輪的城市很多。但泰晤士河邊的倫敦眼,既是遊樂場,也是一河景。

想到滑鐵盧橋就在前麵,何不去看看那部經典電影《魂斷藍橋》的淒美場景地?電影的英文片名就是《Waterloo Bridge》。這橋既是男女主角初次邂逅之地,也是女主角最終魂斷之處。這是費·雯麗繼《飄》以後的又一佳作,吸粉無數,也使這座橋聞名遐邇。

 

於是沿河繼續朝前走。不期遇見這斜拉橋,新而時尚,像巨大的豎琴。不由自主上橋,向南岸走去,一邊看橋和河景。

 

這才知道,它是倫敦的新地標,叫金禧年橋(Golden Jubilee Bridge),建於2002,是亨格福德橋(Hungerford Bridge)兩側與之平行的兩條人行橋。亨格福德橋是一座建於1864年的鐵路橋。真是古色古香與現代時尚組合的典型。

 

 

金禧年橋位於滑鐵盧橋和威斯敏斯特橋之間。下圖是從步行橋上看到的滑鐵盧橋。

 

 

 

到了南岸,沿河岸走,終於踏上滑鐵盧橋。不過,站在橋上,隻用眼睛是感受不到與電影任何關連的。此橋已非彼橋。

 

 

滑鐵盧橋始建於1817年,是一座九孔大型石磚橋,曾被意大利著名雕塑家Antonio Canova稱為“世界上最氣質高貴的橋梁”;說,隻為看它,值得去英國;莫奈和康斯特布爾等畫家都喜歡它。我們在電影裏看到的,應該是它。可惜它隻存在約100年。

 

眼前的橋,是上世紀40年代重建的。新橋全部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原來九孔也變成了五孔。有趣的是,它被稱為“女士橋”,因為建橋時,正值二戰,男人上前線打戰,許多造橋工作由女性完成。它是泰晤士河上的一座公路和人行兩用橋,交通很繁忙。

 

電影常常讓某地與或浪漫或悲壯的故事相連,撩人情懷,令人心生向往。文學藝術就是這樣,為旅遊推波助瀾。

 

 

不過,現在的滑鐵盧橋,也不會讓遊客太失望。它恰好建在泰晤士河轉彎處,成了欣賞泰晤士河兩岸風光的佳地,尤其在黃昏日落時。上世紀六十年代,英國搖滾樂隊The Kinks(奇想樂隊)的歌曲《滑鐵盧日落》也為此橋增添了文化魅力。難怪,橋上成了求婚的熱門地點。

 

從橋上看金禧年橋北端橋頭和查令十字火車站(Charing Cross railway station)

 

 

橋上拍的Shell Mex House。此樓上的鍾與“大本鍾”有一拚。

 

 

連走兩部橋,都很喜歡,索性決定繼續沿河岸走,一直到倫敦塔橋(Tower Bridge)。從滑鐵盧橋向前,就是黑衣修士橋(Blackfriars Bridge),不過,人家明明是紅白相間的。它也是一座車輛和步行交通橋。

 

 

與之並肩的,是黑衣修士鐵路。

 

 

這是黑衣修士橋的南端。

 

 

上圖是從黑衣修士橋上拍的黑衣修士塔樓,突兀聳立,形狀古怪。

 

 

走得累了餓了,想在這河邊餐桌坐下,吃點東西。無奈座無虛席,不想等,就又走。

 

 

從橋洞穿行、看景。

 

 

在黑衣修士鐵路橋下,意外看見這幅泰晤士兩岸的天際線壁畫,很精彩!現在才知道,這是國際街頭藝術家Jimmy C 的作品。

 

 

 

看到有家星巴克,人不多,就走了進去。以為像美國的星巴克一樣,會將你要的三明治烘熱,再給你。出乎意料,人家已入鄉隨俗,從冷藏櫃裏取出就給你。不過三明治倒還新鮮可口,且比美國的大,配杯熱咖啡也不錯。

 

座位的窗口,正對著遠處半邊黑衣修士塔樓。這樣看,覺得這大樓還蠻現代大氣。

 

 

午餐休息後,朝下一座橋 — 千禧橋(Millennium Bridge)走去。

 

 

這是一座行人懸索橋。南端上橋處設計成兩層緩坡,美觀而方便。設計者還巧妙地利用視覺效果,讓聖保羅大教堂成了北端的“橋頭堡”。這也是倫敦的較新地標。

 

 

 

再往前走,是藍綠色的南華克橋(Southwark Bridge)。

 

 

與它緊挨著的,是坎農街鐵路橋(Cannon Street Railway Bridge),軍綠色的。

 

 

 

南華克橋和坎農街鐵路橋的南端橋腳下很有老城的味道,讓我想起上海以前的十六鋪碼頭,及相連的南市區。決定離河岸到南華克的街道走走。這一決定,讓我們撞上數枚彩蛋。

 

 

不知怎麽走到克林克街(Clink Street),看地圖,它與泰晤士河平行,正好沿著它,向下一座橋走。

街道是石磚的,兩邊是紅磚房,狹窄、比較暗。

 

 

走不多時,就遇見這克林克監獄博物館(Clink Prison Museum)。原來,英格蘭最古老、最惡名昭彰的監獄之一的克林克監獄,就在這裏。它在1780年的騷亂中被燒毀。

 

上圖,這小型博物館占據了該遺址的一部分。看看門口,就令人毛骨悚然,趕緊走。

 

 

沒想到這狹窄的克林克街上還保留著12世紀的古跡:溫徹斯特宮(Winchester Palace )。據介紹,這是溫徹斯特主教的倫敦別墅。它是中世紀倫敦最大和最重要的建築之一。遺跡是當時大會堂的一部分。

 

 

這是一家緊靠遺跡的餐廳,是不是在蹭遺跡的磨滅之美?“磨滅之美”這個詞,還是剛從旅遊沙龍群裏發的一個視頻聽來的。輝煌的遺跡確實會讓人感受到那種時間流逝造就的藝術,那種“衰哀之美”。

 

 

正好與兩個在街上巡邏的帥哥警察擦肩而過,隨口問,能不能拍他們,他們很友好地擺好pose,一副對自己形象很自信的樣子。

 

 

更沒想到的是,在這裏看到英國曆史上著名的金鹿號(Golden Hind)。這是大名鼎鼎的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Sir Francis Drake)在1577年至1580年間環遊世界時,擔任船長的帆船。

 

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是一位英國探險家。私掠船長出身,一生充滿傳奇。在英國,他是名留青史的英雄;而在西班牙,卻是惡名昭彰的海盜。1937年-1970年,英國錢幣半便士上的圖案,曾是德雷克的金鹿號。南美洲智利合恩角與南極洲南設得蘭群島之間的海峽,以德雷克的名字命名。

 

看到一本關於他的新書《 In Search of a Kingdom: Francis Drake, Elizabeth I, and the Perilous Birth of the British Empire》,2021年出版的。作者Laurence Bergreen,也是暢銷書《在世界邊緣:麥哲倫驚心動魄的環球航行》(Over the Edge of the World: Magellan's Terrifying Circumnavigation of the Globe )的作者。

 

 

我們無意中撞到的,正是倫敦一景。它包括在倫敦pass範圍之內。

 

 

看到這家餐館門上,有倫敦橋恐怖體驗(London Bridge Experience )的廣告,知道我們已走到倫敦橋。

 

最早知道倫敦橋,是從那首英語童謠《London Bridge is Faling Down》,歌詞唱道 :“倫敦橋正在倒塌,倒塌,倒塌,倫敦橋正在倒塌,我美麗的女士.....”。一直不解,這麽幸災樂禍的童謠,卻這麽好聽上口,還流傳至今。

 

倫敦橋恐怖體驗,也是倫敦的旅遊項目之一。它通過角色互動,讓遊客親身體驗倫敦橋的黑暗曆史。

 

 

 

倫敦橋腳下看到的地標建築“碎片”大廈(the Shard)。

 

 

這是倫敦橋邊的Hay's 街廊(Hay's Galleria)。這裏曾經是一個船塢和航運倉庫,被稱“倫敦的櫥櫃”(London’s Larder),從中國、印度等各國來的商船就在這裏卸貨。今天是酒吧、咖啡館、餐館和精品店的集聚地,備受倫敦遊客的喜歡。

 

 

倫敦出生的藝術家David Kemp的動態雕塑,The NAVIGATORS。

 

 

我們沒進Hay's 街廊。感覺今天跟倫敦的橋扛上了,下一目標是倫敦塔橋。於是回到河岸。

 

 

對岸正是曆史悠久的倫敦金融區芬丘奇街。最高最新的大樓即是有名的20 Fenchurch Street,正麵看,像個最老式的手機。

 

 

後來從塔橋上拍的20 Fenchurch Street側麵,像極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海先富起來的人手裏常拿的“大哥大”。

 

 

再朝前走,對岸便是最著名的倫敦城堡(Tower of London),倫敦和英國的標誌性象征。

 

 

倫敦塔橋到了,走橋的興致也像到了頂點。

 

 

 

天氣難得地好,又值長期疫情之後,河岸上,塔橋邊,戶外活動的人很多。

 

倫敦塔橋是從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橋,故有倫敦之門的美稱。這是一座上開懸索橋,橋身分為上下兩層,下麵的橋可以打開,方便水運。

 

記得上次也到過倫敦塔橋,但那天風太大,冷得吃不消,走幾步就回去了。這次要好好看看這座極富魅力的巴洛克建築。

 

 

走到第一個橋塔前,見可以上塔樓參觀,走玻璃棧橋,就買了門票上去。

 

 

塔樓中層,我們觀看了建橋曆史的展覽和視頻。

 

 

爬上塔樓上層,可以極目遠眺,瀏覽泰晤士河的風光。可惜還不是傍晚,太陽太高,照片難有佳作。

 

 

 

 

玻璃棧橋上看橋麵。

 

 

做出不害怕的樣子。

 

 

 

塔樓參觀的門票,還包括到塔樓下層看吊橋打開的機械設備。

 

 

從塔橋下來,盡興而歸,朝回走。經過倫敦城堡,在外麵照幾張相。

 

 

 

 

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這種“玻璃罩餐廳”,安全舒適,隻是一不小心,成人家的觀光的對象。

 

 

從北岸看倫敦橋和碎片大廈。

 

 

隨手街拍。

 

 

 

 

路過著名的聖保羅大教堂。

 

 

 

保羅大教堂東麵,是聖奧古斯丁教堂。

 

 

天色已晚,人也累了。決定找條最近的路,回旅館。並在路上,找家飯店好好吃一頓晚飯。不料,那天是周五,家家餐廳門口聚集著手端酒杯,身穿職裝的中青年人,男性居多,大多站著,喝酒聊天。感覺不會有人搭理我們這種隻想吃飯的人。最後,看到一家Babushka Burger, 門口倒是冷清,隻是看不大上漢堡,無奈饑腸轆轆,就它吧。沒想到,在這裏吃到比McDonald's好吃得多的漢堡。心滿意足,回旅館倒頭就睡。

 

那天,暴走三萬八千,看遍倫敦橋,有點瘋狂,但偶爾為之,十分好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一方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評論 : 你說得對,我沒看遍倫敦橋。我是想說,“遍看倫敦橋”,像標題中寫的。結尾處寫倒了,發現時,已改不了了。謝謝你的閱讀和評論。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照片的角度挺好的,一樣的地標,不一樣的畫麵。這要是一天的活動,可是夠厲害的,馬不停蹄啊。就是20歲的時候,我也不敢這麽走,腳都得打炮了。讚一個!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複 悄悄話 很棒,照片也很美,不過你還不能說看(走)遍了倫敦橋。我一朋友為慈善機構募捐,帶著孩子暴走幾十公裏,走遍了倫敦泰晤士河上的橋:共35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