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天地

在有生之年看世界,寫遊記。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南意大利行(十三)西西裏之埃特納活火山(Mount Etna)

(2023-02-07 07:55:28) 下一個

離開錫拉庫薩,我們繼續北上,目標埃特納活火山(Mount Etna)。

 

這次旅遊之前,隻知道意大利的維蘇威火山,它的噴發曾活埋龐培古城。現在才知道,西西裏東海岸的埃特納活火山,比維蘇威更大更活躍,是歐洲最高、大的活火山。鑒於其頻繁的大規模噴發曆史,及靠近人口稠密地區的地理位置,它被國際地心火山學和化學協會(IAVCEI)確定為全球16座“十年火山”(Decade Volcanoes)之一。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遺名錄。

 

據資料介紹,埃特納火山的形成,始於大約10萬年前。噴發中心越來越向西移動。從2017年開始,艾特納火山處於時不時地噴發的狀態。最近一次的噴發,是在2022年2月中旬,導致離其不遠的卡塔尼亞機場不得不關閉。

 

盡管埃特納噴發頻繁,卻是西西裏島的旅遊勝地,歐洲人徒步的熱門路線。有些人甚至不搭接駁巴士,直接徒步上山。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探險,測試一下,自己能夠與大自然走多近?

 

 

自駕車隻能開到火山俱樂部(Rifugio Sapienza),聽說那裏停車場位子很緊俏,我們一早就出發。路上山洞一個接一個。約1小時40分鍾,到火山腳下的小鎮Masculucia。還好,在停車場兜了兩圈,就找到了位置。

 

從這裏,我們乘纜車往2500米高處去。埃特納屬於層狀火山。目前,埃特納高約3,357米(2021年的高度)。從纜車站看,山體線條平斜流暢,巨長的斜坡,使火山顯得沒那麽高。

 

 

 

從纜車上,看到地麵徒步的人向同方向跋涉。他們得征服10公裏的山路,大部分覆蓋著熔岩,全程無遮陽。真是一條勇敢者的道路。

 

 

從纜車下來的,我們乘接駁巴士(纜車和巴士聯票每人68歐元)到達火山錐體腳下,約2900米的高度。如天氣足夠好,可以欣賞山下遠處的景色。但這天是一片雲海。

 

 

人在雲之上。

 

 

 

 

一位女士,坐在火山石上,麵對雲海寫生。殊不知,自己已是美圖的一部分。

 

 

 

 

從這個高度的斜坡上看,埃特納主峰是一個中間開裂的圓錐體。

 

 

 

攀登主火山口,我倆就不想了。量力而行,是旅遊的原則。但不想放過2500米處的次火山口。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礫山,黑乎乎,光禿禿,洪荒獨特,不好看,但有吸引力。(下圖)

 

 

 

 

走在這火山礫斜坡上,很費勁,加上高原反應,走了沒多遠,我就覺得頭暈,決定放棄,讓Nancy獨自上去。但在原地休息了一會,看看四周景色,竟然覺得好多了。於是繼續向上,慢慢攀登,每走十來米,停下息一會。居然到達錐體山頂,隻見腳下是一個巨大的坑。哈哈,用盡洪荒之力,隻為一個坑!

 

 

 

 

第一次看到火山爆發口,一興奮忘記了累,移步下到坑底。腳下的地麵,有黑色的,灰色或紅色的。很多地方冒著煙霧,疑似登上了月球。

 

 

 

在大自然中,人就像小人國裏的臣民。

 

 

在大坑另一邊,與Nancy匯合。從次火山口邊看到的埃特納主峰,像一隻巨大的錐形香爐,白煙嫋嫋。

 

Etna 埃特納 這個名字,詞源上有兩種說法,一說來自希臘語,意思“我燃燒”;另一說,來自腓尼基語,意思是“煙囪”。看來,後者比前者更形象。在希臘神話中,關於火山的故事也很形象:無法無天、肩有百個蛇頭的可怕怪物Typhon,被天空之神、雷神和眾神之王宙斯困在這座山下,不服,怒而噴發大火,吼出巨聲。顯然,那應該是正在噴發時的火山形象。不見也罷。

 

 

公路像一條灰白色的飄帶,在“香爐”腳下繚繞。

 

 

 

如此近距離接觸這座歐洲最高最美的活火山,對於不年輕的人來說,就像是一次與大自然的散步,感覺山闊天空,不知老之將至,還有點莫名自豪。

 

 

離開埃特納火山時,在它東南麵的Valle del Bove火山口停留。在網上看到過這個火山噴發口的照片,色彩很美。但我們到那時,突然起霧刮風了,天昏地暗,能見度很差。不然照片會更漂亮。

 

 

下山的路一度彎彎曲曲,還大霧彌漫。坐車的人,像是在仙境悠哉遊蕩;對開車的人來說,則是一次車技考驗。

 

 

Nancy穩穩地開出霧區,找了個地方停車,我們俯瞰山下的城鎮。美!像一首朦朧詩。

 

 

下山後,我們的目標是陶爾米納。到那兒時,已是下午兩點多了。那裏陽光明媚。欲知陶爾米納的美妙,且聽下篇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