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先

《中華民族的命運抉擇》、《紫薇箴言》歡迎您!
正文

紫薇箴言:(四)人道篇

(2022-11-12 23:28:41) 下一個

人頭頂是天,腳下是地,人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與天地並立的存在。相對於萬物,人有著更多的靈性,更多的生命樂趣,也有著更大的使命,更大的生命空間。生而為人,是一件非常值得慶幸的事情。

2、一個人之所以能區別於其他動物,根本原因在於其生而為人(傳承了人的基因)和成長於人類社會(享受了人類社會的作為引導)。主觀意識並不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根本特征,事實上科學已經證明動物、甚至是一些植物都有主觀意識。

3、人和萬物一樣,其真相都不是一個存在的實物,而是一個個十分複雜的動態係統。人的一切生命活動(想法、作為),都是對這個係統的或多或少的改變。

4、人的生命活動,其實是一個拆東牆補西牆的過程,東牆起則西牆毀,一緣建立則它緣化去;人的生命活動,也像是水流,長時間的持續,就會把平地衝刷成河道,從而使水流得更集中、更確定、更穩固,但河道之外卻更缺水。

5、人的現在,是過去生命活動積累沉澱的結果,這個生命活動的積累沉澱,不僅僅包括自己的,也包括自己的父母、祖輩的。人作為一個十分複雜的動態係統,時刻與外部世界發生著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其中的主力是遠超人們想象的,人感知之外的,來自微觀尺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因此,人的現在,也是人及自己的父輩、祖輩,與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積累沉澱的結果,換句話講就是大自然演化的結果。

6、對人而言,承襲過往,往往比重新建構要容易得多,也比反複拆建自我毀滅要明智得多,事實上,人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承襲過往。“孝”就是承襲,就是生命沿著一個方向的持續建構,它不僅僅是孝敬父母那麽簡單,行業專注,作為的前後一致,家業家風傳承等等都是其重要方麵,甚至還包括對賴以生存的外部世界的善意、維護。所以,孝,天經地義,德之本也。

7、人覺悟的對象是變化,變化的前提是不同;人不能對兩種及以上的變化同時覺悟,覺悟也就體現為一種變化的過程。所以人的認知必然開始以分辨不同,進行以一種變化的過程。

8、人的本性是體會、關注那些變化著的、運動著的不善不美事物,且常常忽略已經進入常態的、平衡的、和諧的事物,這是認知的局限之一

9、對事物的分辨作為人意識的覺醒乃至人產生的根源,在人類很多古文化中都有體現。事實上,人的一切覺悟、認知、作為都建立在對事物的分辨的基礎上。人隻能在以分辨事物的差別的方式,來認知事物。

10、在人的認知和生命裏,對事物間的差別、對立的觀念根深蒂固,而那些美好的、圓滿的事物,因為模糊了差別,所以很容易就退出了人的感知、認知乃至於人的生命,這是認知的局限之二

11、人在世界上的每一個作為(包括想事情、做事情),都會引起與這一作為相關聯的係統的要素的或多或少的改變。這種改變隨著時間的積累會使人的思想、行為甚至是人的生命結構的,一些方麵得到加強,而另一些方麵得到減弱甚至是消除。積累程度高的存在,獲得資源、通道的門坎就越低,被係統調用也就越容易,當其達到一定程度,它們就會與正常的感知、行為活動起連鎖反應,隻要人有作為,它就會自動蹦出來。比如:條件反射。

12、主觀意識是人過往作為積累的結果,由於其被高度積累,所以總會出現在人的感知中,它與人的即時感知相互作用,就產生了覺悟。覺悟本身就是過去與現實的和合,具有虛幻性,很容易使人陷入虛妄,這是認知的局限之三

13、人的主觀意識根本不是一個真實的存在,而是自然演化的一個結果。事實上,萬物都是人和萬物相互作用、相互業力緣起,共同創造的結果,都是自然演化的結果。

14人的認知作為限定了人的世界裏的客觀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者說人的世界裏的客觀事物的存在方式,是自然基於人的生存方式的顯現。

15、人的產生與存在,本於大自然演化德需要,這需要轉化為萬物的物質架構,物質架構產生了萬物的自性,萬物依據自性而作為,滿足自然萬物的需要,就是履行自己的天命。

16、人一切的思想、作為都根源於人的自性,都受到自性走向圓滿的需要的驅動。正因為人的思想、作為的直接驅動力是人自身的需要,因此人性和人的認知裏就有了自私性。自私性是人性的局限,也是認知的局限之四。

17、在人的世界裏,自私、固執、貪婪、痛苦、罪惡,總是顯著的,而互愛、寬容、平和、快樂、善美總是易逝的,它根源於人性和認知的局限,也是人的原罪所在

18、人性是善是惡?人性無所謂善惡,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私,最好的特征是“直”。“直”就是直麵、不迂回、不逃避,事情該怎麽樣就怎麽樣。任何的迂回、逃避、偽善、投機取巧,都是對自身生命架構的拆除、抵觸,不僅不能解決實質的問題,還會使情況越來越糟。所謂的彎道超車,隻是人的妄想。

19、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反天道、反科學、反人性的思想體係,所到之處皆是罪惡,應當在全世界範圍內予以禁止。

20愛,是萬物間相互的生命架構的補充、需求的滿足,萬物間實現圓滿的橋梁。愛,是對人的原罪的救贖。

21正常的社會,可以用社會規則來限製人性自私的膨脹,可以用和諧共處、互通有無的正道,來化害為利。正常的人,也應該時時內省,克己修身,以限製自私的膨脹。

2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與萬物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有遠近強弱、直接間接、短暫長久的區別,所以,人的作為,也要有遠近親疏、輕重緩急之別。

23、社會分工的發展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前提條件。現代社會是一個社會分工高度發展的社會,無論一個人處於什麽樣的行業、位置,“道”都無處不在,卻也略有差別。每個人都依賴於自己的分內貢獻而活,依賴用自己的多餘的勞動成果而換來的別人的勞動成果而活,人與其他的社會成員本質上是一個共生的關係。

24、“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隻是大自然中微不足道的部分,大自然並不會給予人特殊的眷顧。所以,人要想獲得幸福、變得壯大、活得長久,就必須突破人性和認知的局限,用更多的貢獻來換取更多的德性。這條道路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25、“格物”的要點是尊重科學,采用科學的方法獲得認知;“致知”的要點是以“格物”的結果為指導,掌控自身的想法、作為;“誠意”的要點是承襲孝道,朝著一個方向建構自己的生命架構;“正心”的要點是秉持正道,讓前三項的成果變的自然而然;“修身”的要點是內省缺憾,朝著善美的方向改造自己;“齊家”的要點是團結同道,致力於美好目標的實現;“治國”的要點是遵從天道,讓事物運行在正道之上;“平天下”的要點是無懼無畏,清除一切自我膨脹的毒瘤。

26、人類社會中,思想專製、經濟壟斷、政治軍事獨裁,一切領域的一家獨大,都是毒瘤。大自然中,一切危害他人它物,並且影響整個生態係統平衡的存在,都是毒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