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昨夜風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
正文

老爸新作連載: 還鄉 序

(2022-11-25 23:22:14) 下一個

用這個個人博客空間,連載老爸的新作,與網友共賞析,也替老爸希冀,遇到出版界的慧眼。

老爸生於40年代,老三屆的頭一屆。經曆坎坷自不必提,觀念也帶著那個時代深刻的烙印。人都是環境的產物嘛,倒也不奇怪。老爸一生別無他好,唯愛舞文弄墨,出版過幾部小說。退休後依然筆耕不輟,最近又喜成新作,發來與我分享。我告訴他現在已經進入文學的卡拉OK時代,寫作隻是自娛自樂,求個自我陶醉,此話老爸雖不反駁,內心大不以為然。

希望網友讀後不必拘束,褒貶毀譽,盡管直言,我會將部分評論整理後發給老爸,讓他體會一把網絡時代的文學情懷。留言若超過3條,我將繼續更新,以饗讀者。

 

                                           還鄉——一位科學家的還鄉之路        

本書獻給:  

當年十七次搭乘美國“威爾遜總統號”郵輪回國的所有科學家、醫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先生們!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舟搖搖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

覺今是而昨非,實迷途其未晚。……

——陶潛

                                                       前言

 

《還鄉》,用簡約的文字白描的手法敘寫了一個長長的起伏跌宕的愛情故事。

 

新中國成立前夕,滯留在美國的青年科學家杜達和他的夥伴們滿懷“青春湧動,結伴還鄉。”的執著信念搭乘威爾遜總統號郵輪回國了!追隨其後一船又一船,連續十七船炎黃子孫就是為了這片黃土地……

傳說宇宙間沉睡了一萬八千年的巨人盤古,忽然夢醒過來,揮動板斧劈開混沌世界,澄清玉宇,開辟天地,使日出東方的古老華夏有了一片神奇的黃土地。

這片黃土地,充滿高山峻嶺,江河縱橫,麵積廣大。黃土地上的曆史延續了萬千世紀。浩浩蕩蕩的長江,咆哮奔騰的黃河滋潤了廣袤的華夏,繁衍了一代又一代黃皮膚的先人。刀耕火種、漁獵為生,亦步亦趨走向文明。延續著夏商周,春秋戰國,秦兩漢魏蜀吳三國,東西兩晉南北朝,隨唐宋元明清曆代王朝,延續著華夏有文字記載的五千年的進步文明曆史。

黃土地上飄蕩著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飄蕩著嫦娥奔月的美妙神話;飄蕩著七仙女下凡的自由企盼;飄蕩著白蛇青蛇的悲情故事;飄蕩著哪吒鬧海劈山救母的精神靈魂;飄蕩著梁山伯與祝英台生死不渝的精美愛情;孔雀東南飛的抗爭……

遠古時代的後羿射日;大禹治水,武王伐紂;七國爭雄合縱連橫,秦始皇滅六掉國,車同軌、字同文、錢同模,統一度量衡,統一華夏成為強大的秦帝國。曆史不斷更換朝代,戰爭催生文明;和平創造文化……

孔子、孟子、曾子、孫子;書經、禮經、易經、詩經;創造出光照日月的文明禮儀和無比輝煌燦爛的文化藝術。使華夏的這片黃土地更具文明,更具博大精深……

為了這片黃土地,列國紛爭,楚國大夫屈原義憤填膺殉國沅水;楚漢相爭,西楚霸王兵敗烏江;抗金禦侮,嶽飛屈死風波亭;

為了這片黃土地,伏爾加河畔的土爾扈特部落懷念故國,毅然衝破異國強敵層層封鎖決然東歸華夏!

為了這片黃土地,鄭成功鼓帆渡海跨海一戰,擊敗荷蘭入侵者,收複台灣;

為了這片黃土地,戚繼光率領戚家軍修築長城,加固海防抗擊日本倭寇;

為了這片黃土地,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領導太平天國起義。

為了這片黃土地,1900年的義和團抗擊美英法俄德意日奧八國聯軍的血腥槍殺,不惜陳屍荒野血染大地。

為了這片黃土地,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梁光弟等;改良主義的戊戌六君子倡導變法試圖強國,譚嗣同英勇就義。用一腔鮮血喚醒民眾。

為了這片黃土地,孫中山、黃興領導的同盟會發動了辛亥革命,振臂一呼: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幾百名烈士犧牲在黃花崗;

為了這片黃土地,李大釗,瞿秋白、劉誌丹、林祥謙,楊尚誌、趙一曼……千百萬有血性的中華兒女英勇就義在敵人的刑場之上,屠刀之下。

為了這片黃土地,毛澤東朱德率領中國工農紅軍舉行二萬五千裏長征。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日戰爭,最終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

為了這片黃土地,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摧枯拉朽,勢如破竹,橫掃千軍如卷席一舉打敗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起一個嶄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流散海外立誌報國的飽學之士,學者專家們終於看到和平的曙光,看到了報國希望。不覺青春湧動,結伴還鄉。跨越太平洋,紛紛踏上回國之路……東歸,西歸,南歸,北歸,總歸於一國之門。回到了久久企盼的國家之門……

 

          二零二二年二月二十二日。作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滿城風絮 回複 悄悄話 這部小說,是基於山東老家一個秦姓科學家的真實經曆加工而成。如果大家讀過巫寧坤的自傳《一滴淚》(穀歌可以搜到電子版本),就會知道,這本書描寫的是同一時代同一曆史背景下的另一位科學家的遭遇。不同在於視角,一個是自傳,一個是他傳,大家如果對比來看,會覺得更有意思。
百度百科對這段曆史的記述:
據中國科學院建院初期的粗略統計,新中國成立時,僑居國外的科學家人數大約有5000餘人,到1956年底,已經有近2000名科學家回到了祖國大陸,其中有錢學森、鄧稼先、華羅庚、馬大猷、餘瑞璜、張鈺哲、陸學善、周同慶、葛庭燧、汪德昭、張文裕、張宗燧、紀育灃、吳學周、惲子強、馬文昭、葉桔泉、劉崇樂、肖龍友、吳英愷、張錫鈞、張肇騫、陳文貴、尹讚勳、張文佑、裴文中、黃家駟、盛彤笙、梁伯強,等等。正是因為這批海外科學家的歸來,才使新中國的科學事業群星璀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