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模式下憂心忡忡中國買下全世界實在杞人憂天除非中國詐屍

(2023-12-07 14:45:34) 下一個

中國模式下憂心忡忡中國買下全世界實在杞人憂天除非中國詐屍

  2013年8月24日

何必

要聞

薄熙來案進入第3天庭審 正調查貪汙指控……(略。)

這就是現如今的中國。

白祖誠老先生發來的圖文並茂。

(何必注,略。)

來看看相關內容吧。

(何必注,略。)

洋鬼子中文媒體的相關文字。

(何必注,略。)

老左派電子雜誌的相關說辭。

(何必注,略。)

來自俺收到的電子郵件的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白祖誠老先生發來的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翟玉忠發來的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劉浩鋒發來的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王飛淩郵件組的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嗬嗬。

現如今,針對中國事務的評頭論足比比皆是不?

前麵引文最後,洋鬼子中文媒體的那篇文字,看上去也是頗有些莫名其妙吧?

中國買下世界?

聽起來是不是天方夜譚?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也曾經出現過日本買下什麽的說辭,小日本兒買下了美國洛克菲勒廣場之後,美國佬驚呼,日本買下美國。結果呢?有目共睹吧?一個成天到晚的笑話。

此後,中國經濟進入了高速增長的通道,經濟體量快速增加,經濟總量快速擴大,實現了在經濟上很具有老毛夢寐以求的超英趕美的夢想。

前幾年,德國佬也唧唧歪歪,什麽中國買下德國。就此,新華社國際先驅導報曾經邀俺就中國買下德國的說辭說點子什麽。俺當然是說,中國不可能買下德國嘍。

後來嘛,中國繼續著經濟增長的奇跡。經濟總量超越了日本,僅次於美國。(前幾天,王飛淩郵件組裏針對中國經濟總量展開了討論,王飛淩轉發相關內容說,有人測算中國的雞的屁總量,發現如果扣除虛假統計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麵的因素,中國的雞的屁總量恐怕也就是現如今數據的三分之二,根本就沒有超過日本等發達國家,就此,則有針鋒相對的觀點認為,如果按照國際上流行的購買力平價標準,中國超越日本,比2011年還要早,並且現如今與美國經濟總量應該接近,這讓比如小日本兒等更加坐臥不寧百爪撓心。如此內容,俺會擇機傳播。由此可見,雞的屁算法還是非常深入人心的。隻不過,雞的屁框架下,掩蓋了多少景色啊?)中國也開始了在全世界瘋狂的收購。因此,中國買下世界的說辭,就像日本買下美國、以及前幾年中國買下德國的說辭一樣,不足為奇。

隻不過,如此文字裏,還是有讓人匪夷所思之處。

比如,該書的作者認為,“我們已融入中國,但中國卻未融入我們。”

這太讓人啼笑皆非了吧?

這裏的我們,指的是誰呢?是作者及其周圍人,是西方國家,是全人類,還是什麽?不管是誰,融入中國了麽?

顯然,這又不是一個簡單的製度性問題,而是個文化性問題。

現如今,小日本兒在靖國神社、慰安婦以及行使集體自衛權等方麵的所作所為,不僅僅一直讓中國、韓國等周邊國家毛骨悚然枕戈待旦,也讓越來越多的歐美人感覺不爽。人們拿前兩天摸殼兒參觀納粹集中營並發表講話表示德國將永遠承擔戰爭責任並且反悔戰爭罪行的言論大做文章,好事者說,摸殼兒這是為了即將到來的選舉進行造勢,而其他人則說,德國人如此立場,讓小日本兒相形見絀高下立判。

按照作者的邏輯,是不是也可以說“我們已融入日本”了呢?日本與德國在對待戰爭立場上的天壤之別,該如何看待作者所謂的“融入”呢?如果比較起來,“我們”到底是融入了德國,還是融入了日本,抑或都融入了,甚至全部都沒有融入?

由此,日本與德國之間的差異,地球人都知道。

融入何來?

要說什麽民主、自由、法治、人權、憲政、普世價值等等,日本和德國都是資本主義世界裏的好學生吧?但是,即使是在好學生裏,也有著如此南轅北轍。

因此,國家之間、民族之間、乃至種群之間的差異,是一個的的確確的存在不?

反之亦然。

日本融入“我們”了麽?如果融入,日本是不是應該成為其夢寐以求的正常國家,並且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呢?如果日本與德國(當然,還有印度)都在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國,那麽,現如今的常任理事國裏,對此會有什麽樣的態度、立場和選擇呢?以中國來說,當然希望德國入常,而不是日本或者印度,而如果要在日本和印度裏二者選擇一個的話,中國當然會選擇手下敗將的印度嘍。

老毛子的選擇恐怕也大概其如此。

日本融入“我們”?民主國家陣營裏尚且如此,遑論中國了吧?

說“我們已融入中國”,這是什麽意思?

問題恐怕歸根結底到,什麽叫“融入”了吧?

融入,顯然不是,插進去就算萬事大吉咧。

融入是個什麽學科的概念呢?俺在網絡上查了一下,並沒有“融入”的學術定義。

這叫個什麽他媽的胡編亂造的概念,然後就煞有介事地拿來張牙舞爪嚇唬人玩兒?

“我們已融入中國,中國卻沒有融入我們”。這叫什麽結論?

這句話的兩個部分,都可以單獨成篇,洋洋灑灑不是?

如果對“融入”能夠有一個明確而都可以接受的界定,那麽,“我們”(作者當然需要對此進行解釋和定義)與中國的關係,當然是可以大書特書的。是不是融入,恐怕要從猿猴時代說起咧。

看起來,“我們”就是一個語焉不詳的烏合之眾。

那麽,有沒有一個完整的“中國”呢?

中國,指的是什麽呢?是老毛,還是老鄧,還是老江,抑或胡錦濤,乃至習特勒?盡人皆知,一朝君子一朝臣,隨著皇帝的更換,中國也朝令夕改,花樣翻新,並不存在什麽一以貫之的中國。老鄧以韜光養晦對老毛進行否定,習特勒則以中國夢對老鄧進行否定。誰才是中國呢?如果有融入的話,誰融入得讓“我們”更加挨打呼嚕呢?

所以嘛,作者的基本觀念,就有著如此讓人莫名其妙的基本點,依據如此而展開的邏輯,也就很讓人唏噓不已了吧?

作者分析了全世界諸多領域裏的領頭羊,以及全世界的FDI狀況,發現中國根本沒有買下世界。

這當然是建立在融入的基本前提之下的。因此,也就不免以訛傳訛,將錯就錯咧。

當然嘍,即使建立在錯誤的基本點上,得出的結論卻不一定必然是錯誤的,或許也能歪打正著呢。

比方說,融入說的胡說八道,未必讓其結論貽笑大方。中國沒有買下世界,即使是建立在漏洞百出乃至大謬不已的融入基礎上,也還是誤打誤撞出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來。

從這篇文字裏看,作者並沒有在意識形態差異方麵大做文章,甚至對此隻字不提,而更多地是在分析從飛機到碳酸飲料之類的領域裏的壟斷狀況。

這又是個老生常談。

戰後,全世界誕生了多少知名企業和品牌?

拋開戰後世界經濟當仁不讓的老大美國不說,歐洲出現了多少?老牌的那些個貴族貨色,比如勞斯萊斯、奔馳、路透不說,新出現的品牌,也是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吧?連北歐也有什麽愛立信啦諾基亞啦沃爾沃啦等等。而戰後的德國,著名品牌更是層出不窮。

光是看中國的近鄰。

戰後日本經濟增長進入高速通道,也就不過二十年的光景,就產生了多少大名鼎鼎的企業和品牌?汽車、電信、化工、家電、重型機械、……幾乎方方麵麵全部攻城略地吧?像鬆下、豐田那樣的企業,在全世界叱吒風雲,無堅不摧。

即使是戰後人均收入還不如朝鮮乃至黑非洲的韓國,也出現了三星、現代、LG等等風靡全球的企業及其品牌不是?

中國經濟增長進入高速通道多少年了?三十多年了吧?到現在,可曾有一個全世界知名的企業或者品牌?

現如今全世界家喻戶曉的中國企業或者品牌有麽?誰?聯想?海爾?TCL?華為?中興?三一重工?中聯重科?萬科?華潤?……沒有一個,不是讓人笑掉大牙的吧?

或許,俺總是出位,對於俺津津樂道的領域唧唧歪歪。

就算對比起韓日啦,中國到底產出了些什麽呢?

韓國的文化,也因為去年鳥叔一曲江南STYLE而風靡全球吧?此前,中國出現的哈韓風潮,經年累月了不是?韓國美少女載歌載舞,讓中國年輕人情不自禁喪心病狂,中國人(包括海外華人)出去在高麗棒子屁股後麵亦步亦趨東施效顰之外,沒有任何膽敢超越的胡思亂想吧?

更不用說小日本兒咧。中國人的哈日,並不在哈韓之下吧?現如今,全世界對日本的動漫產品流連忘返,過目不忘,吸引了太多少男少女們夜以繼日廢寢忘食,中國第一部引進的動畫片,就是日本的鐵壁阿童木吧?而蠟筆小新等等,早就在中國人裏敲骨吸髓深入人心了不是?太多中國人的小公雞小母雞,為了看日本動畫片,苦修日語,什麽叫文化殖民?什麽叫文化輸出?什麽叫文化優勢?是不是一目了然?所以嘛,這兩天的反日風潮,被太多小公雞小母雞們所不屑一顧,由此可見文化之功用了吧?俺就琢磨,抵製日貨?歇菜德洛維奇吧。抵製日貨,最該抵製的就是鄧麗君,如果沒有日本,也就沒有鄧麗君,這種說法,應該不是空穴來風吧?鄧麗君的歌曲裏,充斥著大量的日本元素,太多都幹脆就是日本風靡一時的流行曲。而到現在,鄧麗君在華人世界裏的地位,三十多年了,有人能夠出其右麽?有人能夠超越麽?就此而言,中國文化在如此領域,是不是潰不成軍,三十多年在日本文化麵前甘拜下風無地自容?即使在鄧麗君之後,台灣歌曲對中國的浸淫,當然也部分可以看做是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對壘,結果嘛,看看蔡琴、李宗盛、周華健、齊秦、羅大佑、周傑倫……是不是就婦孺皆知了?

改革三十多年了,中國可曾有過一曲可以青史留名的文化藝術作品?不管是音樂,還是其他?

當然嘍,讓一個已經死亡的人去在經濟乃至文化上推陳出新,隻能是強人所難;讓一個已經死掉的國家或者民族進行文化再造,當然也隻能是癡人說夢。

中國已死。

在如此基礎上,看待中國事務,也就別有洞天了吧?所有亂象頻仍,也就迎刃而解了不是?

由是,再來看該書作者的所謂並購以及FDI,也就別有風味了吧?

日本、韓國等無一例外,全部歡迎FDI。但是,能夠像中國人這樣囫圇吞棗食洋不化者,舍此無他。

中國嘛,有開放,沒改革。

“中國卻未融入我們”?

看看中國的金融開放程度吧。全世界可曾有過一個主權國家,在本土上的所有銀行,都不是本國的?劉明康要求中國所有銀行IPO選擇戰略投資者、特別是上市審計,必須使用美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也就是說,中國根本不存在本土銀行,如此景象,隻此一家別無分店吧?全世界賣國求榮,也沒有中國人如此這般的吧?即便如此,劉軍寧還口口聲聲,中國再怎麽開放也不過分呢。一副寡廉鮮恥的模樣,婊子的爛了,還認為應該再開放些個。

所謂的兩彈一星,人們最終發現,全部是老毛子幫助才能夠實現的;而中國的載人航天,被爆出大量盜竊美國佬的發明創造。中國的所謂戰略製高點,無一例外,不是殺人越貨,就是做賊成性。

中國現如今各行各業,還有什麽是具有獨立自主的地界兒麽?

國民經濟舉足輕重的行業,四分之三全部被外資占據了行業領頭羊的地位,如此景象,全世界、特別是大國也絕無僅有吧?

就這,中國還去買下全世界?

看看中國概念股吧,太是全世界空前絕後的群體性醜聞了吧?

中國人嘛,當然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嘍。

無一例外,悉數是人渣兒唄。

這不,馬雲不口口聲聲六四是鄧小平最正確的選擇麽?

指望著這樣的主兒去買下世界,除非這個世界走火入魔了。

如果臭蟲蟑螂能夠買下全人類,會是什麽樣的景象?

中國已死。

因此,中國買下全世界,除非是中國詐屍了。

嘎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