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香港傳統媒體越來越不如婊子

(2023-06-18 12:58:17) 下一個

香港傳統媒體越來越不如婊子

                               2011年8月22日

何必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荷裏活(Hollywood)影業新貴傳奇影業……(略。)

這是“香港報紙今天公司摘要”的內容。

香港嘛,傳統媒體很是讓人感慨萬千耶。

來看看相關內容吧。

洋鬼子中文媒體的相關文字。

(何必注,略。)

有關香港的信息。

(何必注,略。)

老左派電子雜誌的相關說辭。

(何必注,略。)

來自俺收到的電子郵件的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嗬嗬。

香港的傳統媒體什麽樣呢?

昨天的文字裏,提及與在最為成功的香港報紙《蘋果日報》裏供職的人士聊香港媒體的一些內容。

該人士也是從內地去香港的,在內地也是電視台的。

因此,對於香港和內地媒體的狀況,有著深厚的感悟。對於俺這個在內地媒體圈兒裏經年累月騙吃騙喝的主兒,有著媒體人太多的心照不宣不言自明。

根據介紹,俺才知道,香港的傳統媒體是非常低俗的貨色,在行業排名上,並不比色情業好到哪兒去;香港媒體的從業人員,無論是收入水平還是社會身份,也不高,甭說比高收入的律師醫生了,也不要比什麽金融業的白領了,就連美容美發店的打工仔都不如,香港傳統媒體往往都在廢棄的工廠裏,或者其他破舊的地方,也就可以折射出其產品的地位。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香港傳統媒體的娛樂化。

看香港的電視節目,幾乎清一色的都是少男少女玩鬧的內容,要不然就是肥皂劇。裏麵說的都是鳥兒語,俺也看不懂,不過根據字幕,也知道那都是些個什麽爛節目。

從電視專業的角度看,香港的電視節目製作水平還是不錯的,但是,央視2套主任曾經提出“內容為王”,實際上就是電視這種非常形式化的媒介在內容上是不是應該有所追求的問題,而這種問題,放在娛樂化的香港人眼裏,簡直就是太莫名其妙啦。如此問題根本就不應該存在,媒體的娛樂化,太天經地義咧。

香港傳統媒體的娛樂化傾向,也就使得香港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大大地受到了影響和削弱,媒體人也就是離下三濫的地位不遠了。媒體就是為人們提供八卦的談資,滿足人們意淫的需求。這種現象,持續了很長時間。這之中,有著太多殖民地的文化特色,是因襲著英國的特色和路線。昨天的文字裏,俺也提及了默多克以及因為竊聽而被關閉的世界新聞報。如果用這種現象來比照香港傳統媒體,也是頗有意思的吧。在英國鬼子150年的統治下,香港人幾乎變成了忠實的英國皇家臣仆,香港人對於英國皇室的逸聞趣事的孜孜以求,遠比對內地變化的關注。1997年,中國和英國分別死了非常重要的人物,中國是鄧小平,英國是戴安娜王妃,香港傳統媒體對戴妃之死連篇累牘,各家報紙持續每天用十幾個版麵來報道相關事件,整個香港都籠罩在戴安娜死亡的悲慟氣息之中,相形之下,鄧小平之死隻不過就是媒體犄角旮旯裏的一個豆腐塊。如此對照,應該可以看出來子醜寅卯了吧。

有所改變的,也就是1997年香港回歸前後,而香港傳統媒體現如今嚴肅的政論內容逐漸增加,這是受內地影響的結果,畢竟,香港與內地的聯係日益增多,對內地傳統媒體價值觀的比附也就不可避免,如果香港傳統媒體要與內地媒體進行交流,那麽這種價值觀方麵的趨同也就大勢所趨。

當然嘍,傳統媒體領域內地價值觀對香港產生影響,這是幸運還是悲哀,還很值得琢磨。按照中國所謂新左派的說法,這或許也是中國模式北京共識的拓展,是王小強所謂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具體體現。但是,如果全世界隻有朝鮮、越南、古巴和中國這種貨色展示著社會主義的話,那麽結論似乎也是不言自明的。

從香港傳統媒體的格局上,除了親共的像什麽文匯報、大公報、經濟日報、商報等之外,南華早報由於是英文報紙,受眾非常有限,也就可以排除不談了。剩下的,競爭比較激烈的,就是東方、明報和蘋果日報了。

黎智英讓蘋果日報成為了香港一騎絕塵的貨色。

黎智英來自廣東省的順德。

現如今,在香港有多少內地人取得了比香港人更讓人五味雜陳的成功?或許,這可以說明,中國人(包括海外華人,下同)的國民性的一個側麵,香港人根本無法洞穿香港的優勢、製度機緣以及賺錢的機會,卻往往都能夠被國民性方麵更加惡劣的內地人所敏銳觀察並利用。如果把這個問題展開,實際上又回到了全世界新一輪排華浪潮的文化基因方麵,中國人作為製度殺手,在全世界戰無不勝所向披靡。黎智英在香港傳統媒體通行無阻之後,現如今又把台灣折騰得昏天黑地,讓資本主義台灣領略到內地人一旦出手,具有文革血脈和洗禮的劊子手是何等殺人不眨眼,而溫情脈脈的香港和台灣,注定不是內地人的對手,畢竟,內地是孫立平所謂“底線的淪陷”下慘絕人寰裏殺出來的,香港人和台灣人哪兒是一決雌雄的主兒?

黎智英的起家,實際上還是要拜我黨的功勞。

1997年香港回歸之前,香港媒體不約而同都選擇了對我黨俯首帖耳的路線,在批評我黨以及內地政策方麵係數噤聲,而改為對內地以及中國委府歌功頌德的姿態。這時候,真的是萬眾一心眾口一詞,集體向左轉。而這個時候,已經在香港憑借著《壹周刊》小試牛刀並且一舉成名的黎智英看中了機會,異軍突起,開啟了在如此局麵裏公然大張旗鼓指名道姓批評我黨特別是其中姓甚名誰貪官汙吏的路線,公開對我黨的路線政策進行批評和揭露,並且一改香港報紙傳統的黑乎乎滿篇文字的路數,彩印配以大幅精致的圖片,在萬戶蕭疏鬼唱歌的時候,有這麽一份賞心悅目又大快人心的報紙,迅速取得了市場的認可,並且得到了香港上流社會的首肯,廣告收入扶搖直上節節攀升,發行量也超越了諸位老大而成為獨占鼇頭者。

所以嘛,要是說我黨成就了黎智英的家財萬貫,並不為過吧。而香港人的政治正確,葬送了一大堆傳統媒體,由此可見,香港人的逆來順受委曲求全的德行樣,也就一覽無遺了吧。

黎智英的媒體帝國,不僅僅迅速把香港固有的名列前茅的什麽東方啊明報啊等等係數幹掉,而且感覺香港的彈丸之地無法容納下他的雄才大略,已經去台灣跑馬占地,並且也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昨天,在穀歌收購摩托羅拉對傳統媒體的挑戰的大背景下,俺也提及了黎智英在香港和台灣的蘋果日報體係裏用動畫手法還原新聞發生瞬間的暴力、色情、凶殺等景象,一時間在港台都叱吒風雲通吃天下,用類現代化或者準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來取得並鞏固競爭優勢的事情。

顯然,黎智英的還原新聞,是有著巨大的道德問題的,也是引起頗多爭議的;而且,受眾對於新聞發生瞬間的追索,是不是新聞的主體或者核心要義。這點姑且不談。

隻是看,黎智英的“動新聞”,在港台兩地再一次“領先一步”,並且,將習慣於傳統媒體操作路數的港台兩地媒體甩在身後。現如今,香港《東方日報》之類的媒體對《蘋果日報》的有關色情暴力的評頭論足,也可以看出來太多的酸葡萄心理了。而像香港《亞洲周刊》那樣越辦越薄發行量越來越少的狀況,也見證了香港傳統媒體壽終正寢的基本路況。

俺昨天也討論過,《蘋果日報》的成功,來源於或者取決於黎智英個人的商業判斷。實際上,中國企業裏,老板的水平和胸懷對企業的至關重要生死攸關,盡人皆知。香港東方日報、明報等媒體的跌落,實際上也是老板在與黎智英進行的商業判斷的較量之中一敗塗地的必然結果。

俺昨天還提及,俺根本不認為黎智英會繼續風光無限,繼續擴大在媒體領域裏的領先優勢。畢竟,俺之所以將黎智英所活蹦亂跳輾轉騰挪的領域稱之為“傳統媒體”,實際上是對應於“新媒體”而言的。俺根本不認為,黎智英是比爾•蓋茨或者施密特的對手。讓傳統媒體帝國的國王與像微軟、穀歌這類互聯網和通訊領域大鱷相提並論本身看起來非常滑稽,讓人啼笑皆非,但是俺堅定不移地認為,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衝擊和取代,會愈演愈烈,最終傳統媒體隻能壽終正寢。因此,黎智英在傳統媒體領域的英雄傳奇,隻不過是一個夕陽產業之中的令人蕩氣回腸但卻難以再現的絕唱罷了。洋鬼子對於互聯網是如何說的?“如果一個詞在穀歌裏不存在,那麽在這個世界上就不存在”!而這樣的話,還是十多年前就風靡一時的。由此可見,新媒體的影響力是黎智英們可以翻雲覆雨的麽?

比如電視行業。俺在電視圈兒摸爬滾打坑蒙拐騙了那麽多年,太知道其中的長短和陰道深淺啦。電視是什麽貨色?無論什麽小節目,隻要一動,就有著太多的部門需要協調和配合。俺在央視和北京台,看到過太多的景象,隨便什麽爛節目,都得與轉播燈光布景通訊道具化妝舞美信號編輯等等太多部門聯係,牽扯的人員隨隨便便就是上百號,因此,電視絕對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計,興師動眾,最終產生出太多的垃圾。而動用了這麽多資源,記者和主持人當然就是非常關鍵的了。如此,電視是好玩兒的麽?而且,麻煩的是,電視比其他傳統媒體最需要的,就是現場,可電視台資源有限,突發事件隨時隨地,電視台不可能覆蓋所有,更不可能在所有突發事件發生時都在現場,這種“不在場”就讓電視幾乎成了廢物。人們看電視最需要看的,就是驚心動魄的真實現場,比如台風,比如海嘯,比如伊拉克或者利比亞戰爭,(鳳凰衛視就是憑借911讓中央電視台無地自容,迫使央視在2003年推出新聞頻道,並且在緊接著天賜良機的伊拉克戰爭報道上大顯神威,特別是在接下來的非典人們都閉門不出的情況下大發國難財,新聞頻道推出的時機簡直就是老天爺安排的。也因此,俺在央視的同事與國家氣象台合作要推出氣象節目,俺認為這實在是太符合電視傳播特質的事情啦,畢竟,傳統媒體其他形態,在此無法與電視進行競爭。哈哈。)可這些都是可以預測的,電視台可以提前準備,而突發事件則無法預知,往往隻能趕赴現場進行後續報道,比如礦難,比如7•23溫州高鐵追尾事故,等等。

但是,像大連市PX事件,在場每一個人都可以用手機進行拍攝和記錄,每個人都是記者和攝像師,這種圖片和視頻在網絡上大量傳播,比電視台要牛多了吧。雖然說,拍攝的內容不是那麽專業,畫麵質量不是那麽標準,但卻有著電視台無法企及的,就是無處不在的現場。每個人都是記者,攝像機就是手機,傳播渠道就是手機和互聯網,不需要多部門協調配合,攪動了整個世界。就連最近英國騷亂,英國當局也監測騷亂地點的網絡。如此,遑論傻嗬嗬的中國當局乎?

那麽,到底是《蘋果日報》、央視們能夠改變世界,還是穀歌微軟?還是昨天的話題了吧。隻不過,今天更集中說香港的傳統媒體了唄。

香港的主流報紙如此,香港報攤上的雜誌就更讓人欲說還休了。

娛樂化色情化當然是絕對的主流。

但是,像《爭鳴》、《動向》、《開放》之類的老牌中國內地政情刊物,現在也越來越江河日下,風光不再。新的競爭者不斷進入,像何頻的《外參》以及明鏡出版集團下麵其他一大堆政情刊物,都對傳統市場進行分割和蠶食。雖然何頻口口聲聲,打入香港市場采取高出原有刊物很多的價格,試圖不破壞市場既有格局,但是這種對傳統老大的禮讓實際上隻不過就是溢美之詞,盡人皆知的是,對於傳統市場的擠占也在所難免。而像從《多維月刊》裏與何頻分道揚鑣的人士所開辦的《新維》,迅速成為香港報攤上最為暢銷的政情刊物。其老板對俺說,這就是“政治八卦”。嘿嘿。在俺看來,無論是《爭鳴》一類的老牌,還是《外參》《新維》,都還是停留在這種“政治八卦”的檔次上。大體上,讓人不勝其煩。當然啦,對於這個話題,另當別論於此不贅。

總體上說,就像《蘋果日報》那個香港資深媒體人所言,香港傳統媒體在很大程度上,比婊子都不如。

嘎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