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經濟危機裏咱私人銀行實在倒行逆施耶

(2023-03-06 01:23:20) 下一個

經濟危機裏咱私人銀行實在倒行逆施耶

                       2009年6月10日

何必

備受關注的5月份宏觀經濟數據今日開始陸續公布……(略。)

就這麽著,對中國經濟都呈現出一派喜氣洋洋的德行樣。

咱也就繼續為經濟危機立此存照。

王未名從美國給我發來世界日報的相關報道。

(何必注,略。)

洋鬼子的中文媒體的相關報道。

(何必注,略。)

(何必注,把這則消息與前麵一則對照起來看,很有趣吧。)

(何必注,略。)

傳統左派逮著經濟危機還是不依不饒。

(何必注,略。)

很值得關注的,是洋鬼子中文媒體的如此內容。

中國私人銀行找米下鍋 望一對多基金專戶理財“雪中送炭”

(何必注,略。)

嘿嘿。

其實,通過經濟危機,咱們對中國經濟乃至中國特色有了越來越廣泛、深入而精致的了解和體會。

現如今的中國委府,比起中國曆代封建王朝還不如啊。

也因此,現在中國貪官汙吏之多,腐敗之嚴重,潰爛之徹底,無可救藥之絕望,也是史無前例啊。

光是以這則報道來說,中國的私人銀行的狀況到底怎麽樣?

眾所周知,改革開放、特別是到了胡溫任上,是一個再封建化再國有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就是權力集中度節節攀升的過程,是權力對權利壓製與遏止的過程。

私人銀行在中國,一直就處於不尷不尬的地位。

所謂金融體製改革,都是些個徹頭徹尾的扯蛋。

人們看到,被中國自由派或者右派吹噓得天花亂墜的所謂金融自由化,即使是在自由主義模範和大本營的美國,也根本就沒有那麽回事兒;而現如今全世界200個國家裏,真正實施金融自由化的,屈指可數。

這裏麵,冰島又以其國家麵臨破產,給金融自由化作了絕佳的注解。

中國的金融體製改革,實際上就是個攘外必先安內的王八蛋進程。

中農工建四大國有銀行,在上市過程裏,銀監會或者叫做奸淫會規定,必須引進國外的戰略投資者,也就是把中國的金融底牌讓國外一覽無餘,從作為國民經濟核心命脈的金融領域裏,中國的所有,包括軍事、防務、內政外交等等信息,都可以被無所不知。

但是,對於私人銀行,卻一直是處於打壓狀態。

私人銀行在攬儲方麵的政策性限製,極大地製約了私人銀行輾轉騰挪的業務空間,讓其處於半死不活苟延殘喘的局麵當中。

這實際上反應出中國所有私營經濟的困境。

中央黨校周天勇發布中國個體經濟減少810萬個的結論,在官方媒體以及輿論裏引起軒然大波。實際上,這有什麽新鮮的?扼殺私營經濟,本屆委府無所不用其極。

於是乎,私人銀行不得不幹些個偷雞摸狗的勾當。

比如,在理財產品領域,降低服務門檻。

基金方麵,從過去的5000萬元起步,改作現在的100萬元起步。

這種服務門檻大幅度降低,被媒體稱之為薄利多銷。

但是,其中的風險不言而喻。

銀行理財產品服務人員的人工支出並沒有因之而有所增加。這就意味著,用同樣的服務人員,去為多出幾倍乃至幾十倍的客戶服務。

人們美其名曰,銀行從一對一服務改作一對多服務。

那麽,這樣的服務質量如何保證,恐怕也就是可想而知的了吧。

如果光是服務質量問題,倒還好說。問題在於,理財產品的盈虧責任該如何分配?具體來說,銀行與客戶之間在理財產品的運作結果上,雙方各應該承擔什麽樣的風險?

這點卻不了了之。

人們希望,私人銀行這種一對多的基金理財產品服務,至少能夠達到公募基金信息透明度的水平(要知道,公募基金也實在不怎麽樣)。

但這是可能的嗎?

總體上看,中國的信息發布與披露製度就是個形同虛設。昨天俺就最新出台的在個人電腦裏加裝綠壩軟件之事喋喋不休過,這種委府行為就已經很能夠說明問題。

現在,各方麵信息發布、披露、傳播的狀況是好了還是壞了?這恐怕也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隻需要去問問現在的新聞從業者,新聞工作的禁忌比以前是多了還是少了,就一目了然了嘛。

在這種大背景下,要求私人銀行在從事一對多服務時,承擔信息披露的責任,這幹脆就是個癡人說夢了吧。

為什麽會這樣?

這兩天,有關創業板的說辭又是風生水起。昨天的消息說,監管部門發出指令,創業板的投資者“原則上”必須具有兩年以上股齡,也就是在股市上摸爬滾打兩年以上。但是,這種“原則上”又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國特色的王八蛋貨色:即使根本沒有任何股市投資經驗者,可以進行速成,隻要填寫相應的表格,親手抄錄一份責任聲明,經過券商管理人員批準,也照樣可以進入創業板進行折騰。

這就是說,無論什麽人,隻有願意,都可以進入創業板。

而這個非常不負責任的舉措的背後,卻是官方張開的血盆大口。

你們丫不是對官方擴大內需的號召不以為然不為所動嗎?官方幹脆明火執仗,光天化日之下旁若無人地明搶了。

理財產品也好,創業板也罷,整個中國金融市場,就是個屠宰場,多少股民基民血本無歸?多少男女老少痛不欲生?

其實,那些像俺這樣既不炒股也不炒房還曾經自以為是者也千萬別洋洋自得幸災樂禍,這種損失最終還是會通過物價等多重經濟因素傳導給每一個人,誰也無法幸免於難。

如果說,股民基民乃至咱們被強取豪奪,錢都到了公共產品或者公共服務領域,這也倒罷了。可是,情況並非如此啊,錢根本就沒有進入公共品領域,而悉數都被中飽私囊啦。

這兩天,成都公交車燃燒導致幾十人傷亡的事件被炒得不亦樂乎。央視的節目裏,那些昏頭漲腦的所謂“評論員”就熱讚北京地鐵的安全檢查製度。他們丫真是為虎作倀啊。不知道,北京地鐵的安全檢查製度,本身就是對權利的侵害麽?去年奧運會期間,俺與南方周末笑蜀等人討論到這個話題時,笑蜀就憂心忡忡在,中國委府會借著奧運會把侵權模式固定化,把類似地鐵安檢常態化。我說這是不可避免的。權力對權利的壓製是愈演愈烈的。

遑論,北京地鐵安檢,讓咱最高領導人一夜暴富,使得江澤民派們沾沾自喜於,終於靠著如此招數,讓高官倒在了金錢攻擊之下。

如此,成都公交車起火,會導致新的公民權被侵害的熱潮。這之中,又會讓人一夜暴富,這自不待言。隻是,咱們距離軍事管製,還會有多遠?

從這點看,私人銀行的喜怒哀樂,還真是值得振振有詞吧。

嘎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