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經濟危機裏咱地方債券落得無人問津的地步

(2023-03-06 00:28:29) 下一個

經濟危機裏咱地方債券落得無人問津的地步

                   2009年5月23日

何必

5月22日,市統計局副局長王東翔做客青島政務網“在線訪談”,與市民“麵對麵”交流,就市民關心的物價指數、房價等問題解惑釋疑。(略。)

經濟危機咧,人們對於自己腰包裏的內容有了格外的關注。

咱們也就繼續為經濟危機立此存照。

洋鬼子的中文媒體的相關報道。

(何必注,略。)

(何必注,看到了吧,中國除了政府,哪兒有什麽私營啊。)

(何必注,略。)

老周發來的參考材料。

(何必注,略。)

而洋鬼子中文媒體的如此內容則更是讓人賞心悅目。

中國審計署:一些經濟刺激項目“進展緩慢” 英國《金融時報》吉密歐(Jamil Anderlini)北京報道 2009-05-19 選擇字號: 大 中 小

(何必注,略。)

看看洋鬼子這篇報道吧,直截了當地提出了對一黨製的詰難。

中國委府規定,洋鬼子在中國的媒體隻能報道財經方麵的內容,不準越界。

可是,很顯然,對於諸如一黨製的批評,大大地超越了報道範圍。

這種文字都能夠在中國大陸堂而皇之地公諸於眾,說明了什麽?

是現如今的委府真能夠允許言論自由?

非也。

從胡佳、黃琦等人的待遇就可以知道,北京當局因言治罪變本加厲。

可如何解釋洋鬼子如此挑戰中國政治體製的文字竟然可以大行其道?

那就是中南海現在已經焦頭爛額,像沒頭的蒼蠅一樣四處亂撞,根本無法顧及洋鬼子如此報道當中的違規越軌行為啦。

俺的博客之所以還能夠存在並更新,原因也在於此。

委府的宣傳和輿論管理官員們,麵對此伏彼起的突發性事件,應接不暇,對於輿論裏這些個冷嘲熱諷,缺乏管理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這個報道告訴咱們什麽?

中國真是向著完蛋的道理上一往無前哪。

已經徹底失控啦。

人們已經知道,四萬億資金當中,不少被地方和企業投入了銀行,賺取利差,使得信貸規模虛假膨脹,而實體經濟根本沒有獲得委府設想的資金支持。

現在,則告訴了咱們另外一個事實,那就是,四萬億裏,北京當局的資金到位率還湊合,而需要地方配套的資金無人問津哪。

媒體報道,內蒙古地方債券發行額度為20億元,成交額是多少?

零!

雖然說,這種地方債券由中央代為發行,但是,人們對於地方委府徹底失去信心,在這種交易量上已經表現得淋漓盡致啦。

地方委府的公信力的缺失,也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了。

現在,各式各樣的群體性事件,讓縣級委府已經成為最不是人的貨色。而像甕安事件裏的石宗源、三鹿事件裏的胡春華等等,讓省級委府也成為眾矢之的。

這也才有了各地越級上訪直接到北京情況的愈演愈烈。

如此,地方債券無人問津,也就不足為奇了。

從縣級,到地市級,再到省級,這才用了多長時間哪?

那麽,從省級到北京當局,也不會用太多時間。

用不了多久,越來越多的人們就會明白,北京當局與地方貪官汙吏是一丘之貉,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地方各級委府的所作所為,都是上行下效而來的。北京的所有政策設計和供給,都是造成權力不受約束、以及一切都向權力上級負責的格局。

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現如今的亂象頻仍。

北京當局他們丫自己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麽?狗娘養的們當然知道,而且知道得一清二楚。可是,他們丫絕對不會自我製約,不可能主動讓渡自身現實的和潛在的利益。

這點,從胡溫開始,就是如此。

就這,還指望地方委府能夠從善如流?做夢去吧。

而這種背景下,地方債券遭到冷遇,當然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被忽悠得天花亂墜的四萬億,就鬧到了現在這麽個傻嗬嗬的階段性局麵,也實在讓人哭笑不得吧。

其中的麵子工程、豆腐渣工程數不勝數,也是可以預料的。

最終,納稅人還是要為此掏腰包。

而已經投入的資金裏,到底又有多少倍中飽私囊,這還不是可想而知的嗎?

昨天的消息說,四萬億的詳細內容被公布,涉及醫療、教育等的比例不足4%。

哼哼。

什麽玩意兒。

果不其然又被俺不幸言中了吧。

中南海繼續著依靠投資和外部需求維持經濟增長的王八蛋路線,這點現在越來越清晰了吧。

這真是個禍國殃民的政策。

可是,咱們又有什麽轍呢?

嘎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