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經濟危機錘煉咱中國人的信息控製力與心理承受力

(2023-02-13 01:38:34) 下一個

經濟危機錘煉咱中國人的信息控製力與心理承受力

             2009年1月13日

何必

挽救中國汽車業的振興規劃有望明日變成現實……(略。)

明天,拯救中國汽車業的內容或許就要粉墨登場啦。

很是讓人期待不?

美國三大汽車巨頭度日如年,歐洲國家也紛紛向汽車業伸出援手,中國對作為各地支柱產業的汽車業進行幫助,又有什麽新鮮的呢?

經濟危機還在蔓延與深化。咱們還是可以繼續為之匯集資料立此存照。

王未名從美國給我發來BBC和世界日報的相關報道。

(何必注,略。)

洋鬼子在中國的媒體的相關報道。

(何必注,略。)

(何必注,他能不這麽說嘛,他敢說,政策泥牛入海狗屁用沒有?切切。)

(何必注,略。)

(何必注,這說了半天,到底想告訴人們什麽呢?不是職場嗎,怎麽又跑到營銷與創意上了?無所不能?這也叫做集資?邪了門了。)

(何必注,略。)

(何必注,洋鬼子從哪兒找了這麽幾個玩意兒來!)

(何必注,略。)

看到這些內容,總的感覺就是情況越來越不妙咧。

環球時報編輯給我發來該報紙發表的相關言論。

(何必,略。)

崔之元則在時效性信息提供上繼續著公共品提供者的角色。

(何必注,略。)

(何必注,內容我引用過。故此略。)

而被中國傳統左派稱之為美國鸚鵡的耶魯陳誌武則繼續著他對倡導私有化的喋喋不休。

從國有到民有

陳誌武 趙靈敏

(何必注,略。)

(何必注,陳誌武的套路咱們已經非常熟悉了吧。隻不過,他在私有與“民有”之間進行了概念上的轉換。有趣的是,中國的左派在討論公有製時,理論起點都放在了公有化進程之後,而對公有化本身的合法性避而不談;而包括陳誌武在內的中國國內外的右派則對中國所謂的公有製到底是個什麽貨色隻字不提,在公有製的旗號下,連國民的自由等權利都可以被官方所壟斷,在如此情況下,還奢談什麽公有製?如果從黑磚窯意義上解讀的話,就是個奴隸製嘛;而奴隸製下的公有製,會是個什麽樣的貨色呢?這顯然比吳思所謂“官家資本主義”還要原始與惡劣吧?所以,陳誌武與其討論從國有或者公有到私有或者民有,還不如討論社會資本重新配置、即從官方到民間來得更讓人耳目一新呢。有時候,看中國左右派的立論邏輯起點及其選擇性顧左右而言他,也是頗有意味的。)

(何必注,略。)

在加拿大的毛派人士則繼續著其很無錫爺們兒式的說三道四。

李憲源

2008年6月15日 6:41

Re: 建行回應“賤賣”論

駁建行關於賤賣國有銀行的辯護

(何必注,略。)

左派對經濟危機的分析與評價,顯然比右派要直截了當得多。

(何必注,略。)

看了那麽多內容,很讓人灰心喪氣吧。

實際上,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咱們的委府一直熱衷於瞞天過海實行愚民政策,日益為甚地剝奪咱們的知情權,動用各式各樣的手段在歪曲捏造粉飾咱們的生存環境上不遺餘力,以至於到了不惜一切代價的地步,上升到了穩定壓倒一切的程度。因此,咱們麵對官方媒體,無論是打開電視機,還是翻開報刊,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歌功頌德,到處叫好;偶爾有那麽幾篇所謂的負麵報道,還是扭扭捏捏欲說還休避重就輕隔靴搔癢,回避了真實的情況,隻是蜻蜓點水浮皮潦草地點到為止。

同時,當局在經濟建設為綱的欺世盜名之下,逐漸轉變為以錢為綱,這種路線,到現在愈演愈烈。為此,經濟體製改革也停滯不前,甚至出現了逆轉,也就是所謂的再國有化浪潮,無論是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當中的比重,還是國民經濟關鍵部門國有化的壟斷程度,都表現出改革正在迅速倒退的事實。

在如此情況下,民不聊生、民怨沸騰也就是在所難免的了。對此,當局采取的放逐民族價值觀的思索,以及用消費主義和娛樂主義來取代理想主義,用娛樂化的鋪天蓋地來營造歌舞升平的假象,五花八門的官方媒體上,類似超女式的選秀、演藝圈明星的逸聞趣事、各式各樣的競猜遊戲等等爭先恐後琳琅滿目,別有用心地用這些貨色來填充媒體的空間以及媒體受眾的心靈與頭腦,產生著對成功者的癡迷與夢想,媒體所謂造夢與解夢成為了義不容辭的責任,而自由派所倡導的起點公平則完全抹殺了過程公平與結果公平。媒體被勒令必須大幅度報道類似博彩的成功者,借以釋放賭博可以一夜成名發財致富的信號,並在這個過程中,完全忽略不談那些成為分母的沒有獲獎中彩者的狀況,給人以市場經濟是公平的、沒有成功隻能埋怨自己而不能諉過於人甚至追究製度的板上釘釘的鐵律之感。以此類推,在商海裏或者個人成長與奮鬥進程當中,一敗塗地也隻能是咎由自取,絲毫怪不得其他。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人們對於成功者給予了太多的禮讚與膜拜,而這背後,則是當局在贏家通吃的路數下強取豪奪的惡貫滿盈。

而作為民間言論集散地的互聯網,則也被官方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官方媒體在接踵而至的宣傳精神也就是報道禁令當中,對於越來越多的內容敬而遠之;而民間自發形成的信息交換、匯集、整合、共享平台也被官方以類似掃黃打非為借口加以管製,在互聯網上動輒得咎,被刪除內容實在是家常便飯,而因此而鋃鐺入獄也為咱們習以為常。

於是乎,咱們中國的國民徹底失去了所有賴以知曉周邊生存環境真實狀況的渠道以及內容。

這種狀況,還真是取得了當局所設想的效果,那就是去年中國民族主義風潮的排山倒海。一幫子傻嗬嗬的憤青們,無論是對國內還是國外,幾乎一無所知,然後就屁顛屁顛地跟著當局的指揮棒瘋狂轉悠,什麽抵製家樂福啦,什麽譴責達賴啦,什麽為了那國旗下降而感動啦……所以,像俺這等幹傳播幾十年的主兒,對當局剝奪知情權而取得的豐功偉績,實在五味雜陳。

而且,今年中國就是建國60年。60年,按照10年一代人來計算,也就是六代人的光景了。這段時間裏,咱們的報喜不報憂可謂是經年累月,到現在已經非常到位:既爐火純青,又寡廉鮮恥。

算起來,60年前就已經脫離少不經事而能夠對大千世界有成年人的判斷力的主兒,現在怎麽著也得七老八十的了。那個年齡段以下,就再也沒有人不是在咱們偉光正的黨國之下行使自己的知情權了;換句話說,知情權被剝奪60年,這人還能夠怎麽樣?這個社會還能夠怎麽樣?這個國家還能夠怎麽樣?這個民族還能夠怎麽樣?

在如此知情權狀況下生存的國民,一旦碰上了經濟危機,隻要不采取鴕鳥政策,而是麵對現實,無論什麽樣的媒體,都充斥著讓人看了添堵的內容。

這樣,在幾乎沒有過什麽應付挫折與失敗經曆的中國國民那裏,如何能夠在短時間裏接受並消化和容納那麽多的不利於自己的信息,這就是個非常令人想入非非的話題了。習慣於報喜不報憂的媒體與受眾,突然之間要對經濟危機眉來眼去,這怎麽受得了?

我經常喋喋不休於,如果對於中國人的立場進行分門別類的話,或許應該按照樂觀與悲觀來作為標準。對於太多的中國人來說,讓其自得其樂自以為是的樂觀主義,實際上不過是建立在毫無知情權的沙灘之上,沒有任何根基。如此的樂觀主義,很容易受到致命性的挫傷,一旦發現事實並非自己所曠日持久期待的那樣,那種失落感以及惱羞成怒會是不可小覷的力量;而一旦民間的這種樂觀主義情緒被普遍性地進行修正的話,情形會是什麽樣,則是非常令人期待的。

也正因此,這兩天中國官方媒體的說法已經不單純是空洞無物的什麽堅定信心了,而是開始新一輪更加厚顏無恥的自欺欺人,什麽經濟形勢並沒有想象當中的嚴重,各式各樣的經濟指標表明,中國的經濟政策已經並逐步顯現出效果,中國或許會在這次全球性經濟危機當中率先實現複蘇。

他娘的,我見過不要臉的,卻沒見過如此臭不要臉的。

那個經濟數據是個什麽東西?既然為官方所壟斷,那麽真實性自不待言吧。

咱們聽說過,此次金融海嘯的發源地的美國,會有什麽“堅定信心保增長”的路線麽?咱們聽說過,那些被咱們官方媒體描述得比咱們慘多了的歐美國家,會幹他媽什麽“穩定壓倒一切”的狼心狗肺的活計麽?沒有吧。

那就是因為,經濟危機帶給咱中國的,遠不是經濟本身,當然就是我三番五次說的,是政治、文化、社會、倫理等等諸多領域的危機。而一個簡單的經濟危機,在中國卻會搖身一變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其中的緣故,很耐人尋味,而且我以前也一直在涉及這類內容,於此不贅。

為此,當局現在祭出“中國會率先實現經濟複蘇”的貨色,那是他們丫自己都不會相信的彌天大謊。這完全是向民間發出的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那就是中國經濟出了大麻煩,而連帶著,中國其他方麵則更是黑雲壓城城欲摧,岌岌可危咧。

所以嘛,經濟危機帶給咱們的,遠不是經濟數據或者經濟現象本身,也不是政治、社會、文化等一係列危機的感受與損益,更多的,則是錘煉咱們中國人麵對挫折、失敗、謊言、羞辱、剝奪、欺詐、奸淫等等倒行逆施時的信息控製力與心理承受力。

這恐怕也是讓很多人始料未及的吧。

哈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