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福壽螺事件告訴我們太多

(2023-01-09 00:13:02) 下一個

福壽螺事件告訴我們太多

                                  2006年11月18日

何必

前段時間鬧得轟轟烈烈的福壽螺事件,在今天有了結果,責任酒店北京蜀國演義酒樓被罰沒41萬餘元……(略。)

記者在建議觀點裏寫道:(略。)

這樣看,鬧得沸沸揚揚的北京福壽螺事件總算是告一段落了。雖然,此後也許還有些官司會繼續,但大局已然,蓋棺定論。折騰了大半年的福壽螺事件如此收場了。我們也該定定神,繼續各自的生活了。

這期間,這麽個福壽螺把北京城弄得人心惶惶,媒體也樂得添油加醋跟著起哄,把原本隻牽涉到百把人(想想每天死於交通事故、室內空氣汙染、礦難等的人吧)的事情放到公眾麵前滔滔不絕。更是有媒體浮想聯翩,將這個事件的內涵拓展開來。8月30日《北京商報》以“如果‘福壽螺事件’發生在國外”為題認為,在國外……有嚴格的食品監管體係;在國外……政府第一時間介入事故調查;在國外……出事故的企業必須停業。……這樣的事件如果發生在國外,“肇事”餐館一定會被立即關閉,責任人會受到相應的法律製裁,政府部門也會主動站出來承擔責任。我們不該崇洋媚外,但當我們學會了國外銀行的收費慣例、學會了國外奢侈品消費的一擲千金,要學的是否還有些別的?

這也算是拿這麽的事件來“與國際接軌”的實戰操作了。

用這種方式比對,我們可以看到,在諸如福壽螺事件中,我們是否具有嚴格的食品監管體係,一旦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政府部門是否會在第一事件介入調查,以及出事故的企業是否停業等等。

看起來,無論在哪個方麵,我們這邊都有差池:我們的食品監管體係形同虛設,不僅僅對於福壽螺中所含義的廣州管圓線蟲病毒,即使是對眼下正在風風火火的河北鴨蛋中的蘇丹紅也是如此,要不是媒體發現,還不定要被北京的千家萬戶吃掉多少呢。而曆次食品安全事件的經驗告訴我們,政府在出事後絕非第一事件介入,往往都是媒體在大呼小叫了半晌,政府卻千呼萬喚不出來,更不要說介入調查了。而到現在,蜀國演義酒樓並未曾被執法部門要求停業哪怕一分一秒。

現在呢?蜀國演義終於被罰款了,40多萬元的罰款額度,對於一個個體餐館來說,應該不是個小數目,怎麽著也夠酒樓方麵心疼一陣子的。從蜀國演義的規模和實力看,承擔了一百多人的醫藥、治療、誤工等方麵的費用,還要針對那些捕風捉影湊份子趕熱鬧的誤診人員的甄別費用,現在還要被罰款,將來還可能有民事訴訟賠償要求,這個酒樓算是完蛋了。

官方、媒體、社會也算是牆倒眾人推了,把個蜀國演義活活給葬送掉了。

我沒有去過該酒樓(按照我的生活檔次還遠遠不夠到那裏饕餮的層級),從來沒有與該酒樓打過交道,素昧平生,毫無瓜葛。但我卻總感到蜀國演義酒樓是個冤大頭。

這福壽螺是怎麽進入中國的?又是怎麽進入北京的?是怎麽跑到餐桌上去的?顯然,這不是蜀國演義自己就能夠一手遮天全程包辦的。(對其中的過程,我在其他稿子裏有所涉及,於此不贅。)福壽螺事件後,北京市有關方麵在市內水產品市場禁止出售福壽螺之類的的水產品,那麽,此前的銷售行為沒有被禁止,應該是誰的責任呢?既然這些水產品能夠在北京市場上出售,那麽其檢驗監督渠道又在哪裏呢?而且,到了餐館之後,對於如何加工福壽螺,也沒有相關的強製性操作規程,換言之,蜀國演義廚師的操作方法從法律層麵看並無不當。如果說,其中含有廣州管圓線蟲病,那麽也應該是有食品安全行政部門發現,並對具體烹製過程進行規定。

怎麽出了事就全成了蜀國演義酒樓的責任了呢?其中,無論是福壽螺從南美洲途徑港台進入中國大陸、還是從南方到北京,這個過程中的責任該誰來承擔呢?

這兩天,國內媒體熱炒的是,“房價暴漲引起民憤 韓國建設部長被迫辭職”,韓國建設交通部長官秋秉直、青瓦台宣傳首席秘書李百萬和青瓦台經濟輔佐官丁文秀,為了對日前發生的房地產政策失敗產生的爭議負責,向總統提出辭職。但中國的房價上漲已經不是什麽新聞了,我們看到了什麽官員為此丟掉烏紗帽了麽?甭說中國的建設部長,就算是其手下、以及各個地方委府的官員們,不還都是一個個風光無限繼續騎在國民的頭上作威作福嗎?

無可置疑的是,福壽螺事件當中,北京市委府方麵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我們看到的結果是什麽?作為公共衛生的行政責任方的北京市衛生局,到最後掄起大棒向蜀國演義猛砸,卻絲毫不提北京市衛生局、以及與這次福壽螺事件相關的委府部門該承擔什麽樣的責任。也就是說,責任方倒成了開罰款單的人,也許不恰當的比喻是,闖了禍的人卻因此成了禍害的仲裁者,賊成了盜竊案件的審判者和判決的執行者。委府將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了蜀國演義,自己的責任推得一幹二淨,沒有任何官員為此辭職,這是憑什麽?

而且,這些罰款又是進入到了所謂的國庫之中,“上交國家財政”。眾所周知,現在所謂的國有,歸根結底也就是委府所有,國庫充實與否和我們的生活質量改變已經完全成了不搭界的兩回事。國家財政收入的提高根本不能帶來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反,改革開放的全過程已經變成了委府權力無限大責任無限小的曆程,社會保障製度的搖搖欲墜充分表明了國民承擔起越來越多的原本應該由政府承擔的責任。所謂公共財政已經完全蛻變為利益集團的小金庫。這種罰款除了不具備正當性、公平性以及合法性之外,其去處也不過是演繹了又一個少數人得利而公共利益受損的現實版本。

耐人尋味的還有,蜀國演義還能夠拿出來被罰沒的40多萬元。那些河北鴨蛋的製作者們都是些兩袖清風的農民,恐怕難以承受委府的罰單。麵對黑心鴨蛋的製作者,委府又打算怎麽辦呢?注定的是,刑事製裁責任人,至於受害者那就活該倒黴了,誰讓你生在中國來著!

北京市衛生局對蜀國演義酒樓痛下殺手,但對於同樣製造了食品安全危害的其他企業呢?同樣鬧得沸沸揚揚的蘇丹紅中的亨氏、肯德雞,同樣成為千夫所指的奶粉碘超標的雀巢呢?轉基因事件中的卡夫、金湯寶、亨氏呢?……那麽多的跨國公司在中國大陸上對國民進行著殘害,中國的政府部門又在幹什麽呢?如果也按照與國際接軌的思路看,是否有嚴格的食品監管體係?政府在第一時間是否介入調查?出事企業是否停業?然後,行政執法部門是否對這些企業進行處罰?

沒有。

這些跨國公司,無一例外都還若無其事地繼續著在中國大陸的攻城略地,繼續搜刮著中國國民的財富,繼續在這個號稱要依法治國的地方無法無天為所欲為。

不僅是食品領域,前一陣子弄得烏煙瘴氣的寶潔SK-II,在被中國質檢部門查出質量問題後,經過了讓人浮想聯翩的政府公關,現在不是又趾高氣揚地重新登堂入室?

出了這麽多事,我們又何曾見到過,有哪個委府官員為此承擔責任甚至去職?

沒有。

這就是中國。真讓你不服不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